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33例QT间期离散度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心肌梗塞33例QT间期离散度的临床分析杨顺裕,康巧真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上各导联时限变异的程度。其大小可反映各部分心室肌复极化不均匀的程度。为了了解急性心肌梗塞(AMI)时的QTd及其临床意义,我们对33例AMI的QTd进行测定,并...  相似文献   

2.
关于对QT离散度争议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 5年 ,Campbell等对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 )存活者心电图进行分析 ,发现在同一心电图描记中 ,从不同导联测得的QT间期互存差异。 1990年Day与Campbell等提出应用测定体表 12导联心电图中最长QT间期和最短QT间期的差值(QTmax QTmin)代表QTd ,并认为从体表心电图上所测得的QTd与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相关 ,此观点随后就得到了有关学者的赞同 ,并提出了QTd的增加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自此 ,QTd的研究从预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预测和随访、评…  相似文献   

3.
QT离散度 (QTd)是指标准 12导联心电图上最大QT间期与最小QT间期之差[1 ] ,它是反应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 1项指标 ,对预测各种恶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临床价值[2、3] 。本文回顾分析了 5 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QTd ,以探讨其对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和预后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5 8例AMI病人中 ,男 40例 ,女 18例 ,年龄 3 5~ 78( 5 6± 14)岁 ,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和以下条件 :①入院后首次ECG可清晰测量QT间期导联≥ 10个 ;②首次ECG记录前未用影响QT间期的药物 ;③有定期的ECG记录 ,便于…  相似文献   

4.
QT离散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T离散度(QTd,QTdispersion)又称QT间期离散度,是指QT间期在体表心电图各导联之间的差异程度,它反映了心室电活动复极过程在各个局部的不均一,可以用来评价心肌电活动状态和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自从Day[1]于1990年提出此概念以...  相似文献   

5.
Q -T间期包括整个心室除极和复极时间的总时间 ,该值在体表心电图各导联间存在着差异 ,1985年Campbell等发现心电图导联间Q -T间期差异具有特殊意义 ,并提出Q -T间期离散度这一概念[1] 。Q -T间期离散度 (Q -Tdispersion ,QTd)是指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各导联最大Q -T间期与最小QT间期的差值。QTd代表心室肌复极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2、3] 。在若干心脏病中较正常人明显延长。作为心电图正常变异的“早期复极综合征” ,因心电图呈现多导联ST段上抬 ,且其中部分病人可因胸痛、胸闷就诊 ,而被误认为急…  相似文献   

6.
QT间期离散度 (QTd)反映心室肌复极化的离散程度[1~ 3] 。QTd异常增大 ,标志着心室肌复极化的不一致性增加 ,与室速 (VT)的发生密切相关[4] ,被认为是发生室性折返性心律失常的病理基础。既往的研究发现 ,冠心病患者QTd显著增大 ,特别是在发生VT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尤其突出[5] 。目前国内外对冠心病QTd增大程度报道不尽相同 ,对QTd本身的认识分歧很大 ,冠心病产生QTd增大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文的目的旨在观察平静心电图出现缺血性图形改变之冠心病患者QTd变化 ,初步探讨心肌缺血对QTd的影响。1 资料…  相似文献   

7.
QT间期离散度 (QTd)是指 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长的QT间期与最短的QT间期之间的差值[1 ] ,近年来临床多有报道。我们利用 3导心电图机 ,在计算机处理技术和软件换算下实现了 12导联同步描记技术 ,测算 3 2例室性心律失常者和3 0例正常人的QTd。现将测算结果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999年 3月~ 12月来院进行心电检测的门诊和住院病人 ,室性心律失常均经常规心电图 (2 2例 )和动态心电图 (10例 )描记证实 ,共 3 2例。男 2 7例 ,女 5例 ,年龄 18~ 48岁。其中频发室早 13例 ,室性并行心律或室性并行性心动过速 8例。自…  相似文献   

8.
QT离散度的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QT离散度(QTd)系指心电图各导联间 QT时限变异的程度,定义为12导联心电图最长QT间期(QTmax)与最短QT间期(QTmin)的差值;有实测和心率校正两种QTd值,即 QTd和校正的 QTd( QTcd);由于QT间期受室内传导时间的影响,故有人主张采用JT离散度(JTd)和校正的JTd(JTcd);方法从采用非同步心电图采样和目测法,转为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采样和计算机软件分析。 应用体表心电图测定 QTd最早由 Campbell等于 1985年提出,1990年Day等首次证实其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正常成人QTmax,QTmin在十二导心电图的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找出正常成人最大QT间期(QTmax)和最小QT间期(QTmin)在十二导心电图的分布规律,提高QT离散度的敏感性。方法 在582例正常成人进行十二导心电图同步记录检查,找出QTmax和QTmin在各导联的数量和在十二导心电图中的分布规律,统计各导联缺失和不同导联组合缺失时的QT离散度均值,观察其对QTd的影响。结果 582例心电图平均QTd35.3±9.5ms,各导联QT间期均值avL最小  相似文献   

10.
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QT离散度(QTdispersion,QTd)系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此概念最早由Campbel等于1985年指出,1990年Day等首次证实QTd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以后许多学者陆续报道了QTd与临床的关系。QTd增加为心室肌复极不均...  相似文献   

11.
QT离散度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QT离散度及其临床意义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杜传礼,王伟综述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1],此现象最早由Campbell提出[2],它是由于心室肌肉复极不一致引起。通常测量的方法是采用体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上最长的Q...  相似文献   

12.
QT间期包括整个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该值在体表心电图各个导联间存在着差异。1985年Campbel等发现心电图导联间QT间期差异具有特殊意义,并提出QT间期离散度这一概念[1]。QT间期离散度(QTdispersion,QTd)是指体表12导联心...  相似文献   

13.
心脏电生理学新概念(16) QT间期离散度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不同导联上QT间期不同这一现象早已被发现 ,但在很长时间内被归因于非同步记录引起的测量误差。只是在 1985年Campbell和Cowan等采用了 12导联同步记录心电图后 ,才首先证明不是测量误差 ,而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 ,并提出了QT间期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的概念。Day等在 1990年发现QTd增大与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密切相关 ,并提出QTd可作为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指标。随后的大量研究明确了QTd的重要临床意义 ,至今QTd已作为心肌复极不均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QTd的…  相似文献   

14.
QT离散度的测定对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QT离散度的测定对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预测牛惠云黄石生QT离散度(QTd)是代表心室复极的差异,在不同的心电图导联所测出QT间期是不同的,特别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差异更大。我院近4年共收住AMI患者188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142例,因室性心律...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梗QT间期离散度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梗QT间期离散度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夏琼常州戚墅堰铁路医院(213011)心电图不同导联间的QT间期存在差异,QT间期离散度(QTd)是这些差异的量度,它代表节段性心肌复极差异。本文观察分析了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QTd及JT间期离散...  相似文献   

16.
198 5年Campbell等[1] 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存活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 ,发现同一次心电图中 ,从不同导联测得的QT间期互存差异 ,因而提出了QT离散度 (QTd)这一概念 ,但一直被视为记录伪差所致而未予重视。 1990年Dan等[2 ] 首先证实QTd的概念及其重要临床价值。到目前为止 ,QTd的应用已涉及到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的预防和随访、缺血性心脏病、QT延长综合征等领域[3 ] 。本文分析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CA)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电图 ,并探讨CA对QTd的影响及临床意义。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近 …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QT离散度与心室颤动关系的临床观察(摘要)李为民富路黄永麟熊灵牛静波才冰高黎平郭晖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间QT间期的变异——QT离散度(QTd)反映了心室复极时间的局部差异。我们观察并分析了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QTd与心室颤动(室颤...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d与QTcd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12导联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存在的差异.1985年由Campbell等报道QTd是心室复极时间的局部差异在体表心电图上的反映而非记录技术伪差所致.1990年由Day等首先证实QTd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分析100例定性心律失常患者QTd与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值,旨在探讨其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一般认为CHF死亡的病例中约47%[1]为心源性猝死,而且常源于室性心律失常。如何识别猝死的高危患者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QT间期在体表心电图各导联之间的差异程度,它反映了心室复极过程的不均匀性,可用来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作者对86例CHF患者测定QTd及血镁浓度,旨在了解CHF患者QTd的变化,并观察QTd与血镁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CHF组86例CGF患者,男55例,女31例,年龄40岁~7…  相似文献   

20.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同一份心电图各导联最长与最短QT间期的差值,其大小反映各部分心室肌复极化不均的程度,QTd是1990年由Dag等首先提出,又称心肌复极离散度,对预测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有重要临床价值。QTd增加是冠心病心律失常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评估急性心肌梗塞(AMI)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