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体化治疗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也是骨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相关基础研究的发展进步,骨组织修复的个体化治疗是解决该类临床病例的最佳方案之一。基于3D打印技术的技术特点、应用范围和应用实践,3D打印技术在骨关节外科、颅颌面外科、脊柱外科、手足外科等领域得到尝试性应用,研究进展令人鼓舞,3D打印技术有望成为解决骨组织修复个体化治疗最有成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简要综述了3D打印技术在骨关节外科、颅颌面外科、脊柱外科、手足外科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2.
手足外科患者术后影响疼痛的环境心理因素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伟娜 《当代医学》2010,16(4):108-10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手足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60例住院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对照组7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护理干预在手足外科治疗中应用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2.以价值为取向的( value-based)医学模式 无论医生做什么,例如用药或者安放支架,目的是使患者经过治疗可以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因而,我们非常重视预后的研究.譬如,我国对于支架的应用有些特殊,最近5年几乎100%使用药物支架,这是任何一个国家,从古巴到美国到印度,所没有看到过的.药物支架有其先进的一面,但同时带有其“双刃剑”的另一面,可能引起血栓甚至非常晚期的血栓.我国使用的支架数每年递增30%,目前已经突破30万,可能很快成为除美国以外使用支架量最多的国家,而且使用的都是最为昂贵的、存在血栓风险隐患的支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手足外科术后患者的环境心理因素,并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缓解手足外科术后患者疼痛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针对64名手足外科术后患者开展实验,分为A组及B组,通过文献资料和相应的临床实践经验分析影响手足外科术后患者的环境心理因素,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针对上述环境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根据分析结果,采用护理达标率为评价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引发手足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不良环境心理因素包含疼痛刺激、治疗环境、护患关系、患者心理和止疼药物等;B组护理达标率为93.75%,显著高于A组护理达标率(78.1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在缓解手足外科术后患者疼痛方面的应用效果较好,非常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常规VSD与改良VSD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足外科2011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难愈性伤口患者,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给予常规VSD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B组总有效率、愈合时间、疼痛评分(VAS)、住院时间、引流管堵塞率均优于A组(P〈0.05)。结论改良VSD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效果更佳,且能降低引流管堵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贺惠霞 《包头医学》2017,41(4):58-5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手足外科距骨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手足外科收治的42例行距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是95.2%,对照组护理有效率是81.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常规VSD与改良VSD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足外科2011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难愈性伤口患者,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给予常规VSD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B组总有效率、愈合时间、疼痛评分(VAS)、住院时间、引流管堵塞率均优于A组(P<0.05)。结论改良VSD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效果更佳,且能降低引流管堵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启发式教学法在手足外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手足外科实习的118名护生,根据实习顺序将护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9名.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法,实验组实施启发式教学法.评价两组护生岗位胜任能力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生护患沟通、护理前评估、病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常规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和改良VSD方案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12月手足外科住院40例创面难愈合观察不同组别的创面愈合时间、引流管堵塞率的差异。结果 B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引流管堵塞率均小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WSD而言,改良VSD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较优,其中改良VSD能更好缓解VSD治疗期间存在的堵塞问题、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有利于临床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住院时间长、愈合效果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珍石烧伤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糖尿病足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007年1月-2009年1月吉林省人民医院手足外科用珍石烧伤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50例,并设对照组30例,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循证医学是近年来迅速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的出现使临床医学研究和临床教学实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帮助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学会掌握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 和技巧.在临床医疗决策中将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融入临床治疗中,将极大地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本文阐述了循证医学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循证医学引入神经内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常规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与改良VSD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改良VSD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VSD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上皮化时间、愈合时间、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引流管堵塞率、创面愈合率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上皮化时间、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引流管堵塞率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VSD较常规VSD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疗效确切,且能缓解VSD治疗期间存在的堵塞问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金明东  张万平  杨升彩  杨光 《吉林医学》2007,28(17):1897-1898
嵌甲病是手足外科门诊常见病之一,以足趾为主.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并以青少年更为明显.我院自2000年3月~2006年12月,门诊治疗嵌甲病69例,82趾,经采用甲沟缘重建术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术外科中应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足外科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给予VSD治疗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创口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一次愈合率为50.00%,明显低于观察组75.00%,对照组总愈合率为80.00%,明显低于观察组总愈合率为91.67%,P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足外科中具有显著的护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血管吻合术是手足外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其术后观察与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我科自2001年以来施行血管吻合手术5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臂多功能支架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单臂多功能固定支架和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总结该治疗方法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的优点和具体方法.结论 单臂多功能支架在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中优于其他的治疗方法,并且骨折治愈率高,病程短、骨折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  相似文献   

17.
运动医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学海 《中外医疗》2008,27(25):103-103
现阶段各大高校体育教育对运动医学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并未普及.运动医学对体育教学及科学训练有很大的帮助,在减少运动损伤,提高体能和消除疲劳等方面提供了科学指导.运动医学的开展对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运动医学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普及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美研制蜂窝支架帮助修补心脏通过使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研制的一种新型支架,破碎的心脏有朝一日可以得到修补,使用这种新型支架的方法还可以帮助构建其他组织。在这种支架上培养的活心脏细胞或干细胞会长成一块心脏组织,而这块心脏组织可以用来治疗先天性心脏缺陷,或者帮助恢复由于心脏病发作而损坏的组织。生物可降解支架会逐渐被身体吸收,留下新的组织。  相似文献   

19.
余红平 《广西医学》2006,28(2):306-307
医学科研的重点是研究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其目的在于寻找疾病的病因,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是关系到改善人民健康、促进医学事业发展的大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从流行病学方法学角度谈谈医学科研中试验设计的思路,希望对广大医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比传统外科手术与腔内支架治疗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探讨腔内支架治疗方法的适应症、方法和远期效 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1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51~73岩,其中3例应用深低温停循环和上腔静脉逆行灌注或右腋动脉顺行灌注进行脑保护,施行单纯升主动脉置换;2例应用改良支架"象鼻"手术,3例行Bentall手术,2例行升主动脉加右半弓替换,1例行经皮带膜COOK支架置入.结果 术后住院死亡6例(55%),均行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存活患者随访3个月~2年.无死亡,术后3个月行256层螺旋CT检查,均无内漏、血栓形成及支架移位.结论 经皮带膜支架置入术较传统外科手术简单,无需体外循环支持,手术创伤小、耗时少,术后并发症少,愈合快,是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其作为一项年轻的治疗技术,在今后的医学发展过程中,将会在心血管领域博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临床应用前景.但由于该术式病例数甚少,但与外科手术比较,腔内支架置入疗法是一种早期低风险的治疗方法,目前对其中长期疗效尚有争议,其手术适应症范畴、远期假腔封闭率及并发症仍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