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鸦合不拔牙矫治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5例以下颌后缩为主处于青春期的患者用肌激动器和固定矫治器双期治疗.11例上颌轻中度拥挤,上颌第二磨牙未萌的安氏Ⅱ类错鸦合推磨牙向后矫治,4例侧貌直面型上下切牙角度较小,牙列轻中度拥挤用固定矫治器,唇倾前牙.结果5例双期治疗侧貌改善明显,Ⅱ类关系矫治为Ⅰ类关系.15例牙列轻中度拥挤矫治为Ⅰ类关系,侧貌基本保持不变.结论以下颌后缩为主、非高角的青春期病例及直面型、非高角、面下1/3正常、上牙列轻中度拥挤、上颌第二磨牙未萌的病例为安氏Ⅱ类错鸦合不拔牙矫治适应证.重度拥挤、高角、严重上颌发育过度则为禁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安氏Ⅱ类错鸦合不拔牙矫治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 :5例以下颌后缩为主处于青春期的患者用肌激动器和固定矫治器双期治疗。 11例上颌轻中度拥挤 ,上颌第二磨牙未萌的安氏Ⅱ类错鸦合推磨牙向后矫治 ,4例侧貌直面型上下切牙角度较小 ,牙列轻中度拥挤用固定矫治器 ,唇倾前牙。结果 :5例双期治疗侧貌改善明显 ,Ⅱ类关系矫治为Ⅰ类关系。15例牙列轻中度拥挤矫治为Ⅰ类关系 ,侧貌基本保持不变。结论 :以下颌后缩为主、非高角的青春期病例及直面型、非高角、面下 1/ 3正常、上牙列轻中度拥挤、上颌第二磨牙未萌的病例为安氏Ⅱ类错鸦合 不拔牙矫治适应证。重度拥挤、高角、严重上颌发育过度则为禁忌。  相似文献   

3.
替牙牙合早期个别前牙反牙合发生于第一恒磨牙萌出至上、下颌中切牙及侧切牙萌出这一时间段,年龄段约在6~8岁,原有乳牙列无反牙合,而恒前牙出现反覆牙合,反覆盖,可有或无面中份轻微陷。反牙合是对面形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的一类错牙合畸形,如不及早进行治疗,必然形成骨性错牙合,严重影响美观,原则上应该早期治疗。可采用活动矫治器,功能性矫治器或固定矫治器。也有人采用落竹片咬撬法,现临床上倾向于固定矫治。本文24例反牙合的矫治分别用固定矫治器和上颌磨牙后垫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观察其疗效。资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临床资料来自我科门诊,…  相似文献   

4.
史卫泽 《中原医刊》2005,32(17):59-59
替牙(牙合)早期个别前牙反殆发生于第一恒磨牙萌出至上、下颌中切牙及侧切牙萌出这一时间段,年龄段约在6—8岁,原有乳牙列无反(牙合),而恒前牙出现反覆(牙合),反覆盖,可有或无面中份轻微陷。反(牙合)是对面形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的一类错(牙合)畸形,如不及早进行治疗,必然形成骨性错(牙合),严重影响美观,原则上应该早期治疗。可采用活动矫治器,功能性矫治器或固定矫治器。也有人采用落竹片咬撬法,现临床上倾向于固定矫治,本文24例反(牙合)的矫治分别用固定矫治器和上颌磨牙后垫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He不拔牙矫治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5例以下颌后缩为主处于青春期的患者用肌激动器和固定矫治器双期治疗。11例上颌因中度拥挤,上颌第二磨牙未萌的安氏Ⅱ类错He推磨牙向后矫治,4例侧貌直面型上下切牙角度较小,牙列轻中度拥挤用固定矫治器,辱倾前牙。结果:5例双期治疗侧貌改善明显,Ⅱ类关系矫治为I类关系。15例牙列轻中度拥挤矫治为I类关系,侧貌基本保持不变。结论:以下颌后缩为主、非高角的青春期病例及直面型、非高角、面下1/3正常、上牙列轻中度拥挤、上颌第二磨牙未萌的病例为安氏Ⅱ类错He不拔牙矫治适应证。重度拥挤、高角、严重上颌发育过度则为禁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上颌第二恒磨牙萌出前推上颌恒磨牙向后导致上颌第二恒磨牙锁(牙合)的可能性.方法 研究组:推磨牙向后的患者16例;对照组:未经正畸治疗的患者130例.两组皆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研究组分别测量推磨牙向后之前和第二磨牙建(牙合)时的牙弓后段可用间隙和拥挤度,对照组测量治疗前的牙弓后段可用间隙和拥挤度.比较两组上颌第二磨牙发生锁(牙合)的构成比、两组上颌第二磨牙发生锁(牙合)和无锁(牙合)者其牙弓后段拥挤度的差异、以及牙弓后段拥挤度与锁(牙合)形成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发生锁(牙合)的比例大于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上颌第二磨牙发生锁(牙合)者其牙弓后段拥挤度均大于无锁(牙合)者;牙弓后段拥挤度与锁(牙合)形成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上颌第二恒磨牙萌出前推上颌恒磨牙向后可能导致上颌第二恒磨牙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拔除单侧上颌第二磨牙配合改良摆型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解除前牙拥挤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选择面型较好的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同时伴前牙3~5mm拥挤的患者20例.单侧拔除上颌第二磨牙后,利用摆型矫治器推上颌第一磨牙远移获得间隙排齐前牙.治疗中拔牙侧的上颌第三磨牙近中迁移代替被拔除的第二磨牙.结果 所有病例前牙拥挤解除,磨牙建立中性关系.结论 拔除第二磨牙后,摆型矫治器推第一磨牙远移效果快,前牙未发生唇倾.治疗结束时16例年龄较大患者第三磨牙已萌出建牙合.4例未萌出,但第三磨牙已近中移动于第一磨牙颈部位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早期安氏Ⅱ类边缘型牙列拥挤非拔牙矫治的牙[牙合]面形态变化,并探讨其建立正常[牙合]关系的机制。方法选择12例安氏Ⅱ类边缘型牙列拥挤的病例,采用活动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配合固定矫治技术进行治疗,在治疗前、活动矫治器治疗后和固定矫治治疗后拍摄头侧位片,对三个阶段的牙[牙合]面位置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活动矫治器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整体远中移动并轻度远中倾斜,上切牙轻度唇倾,上齿槽座点前移;固定矫治后,上颌第一磨牙位置较活动矫治器治疗后向近中移动。结论采用活动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有利于中性[牙合]的建立;Ⅰ类[牙合]关系的建立可能是磨牙远中移动和颌骨差别生长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Halterman矫治器用于治疗异位上颌第一恒磨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合肥市口腔医院就诊的异位上颌第一恒磨牙患者31名,共41颗患牙,应用改良Halterman矫治器对异位上颌第一恒磨牙进行矫治,测量全景片中异位上颌第一恒磨牙的嵌入量及分级程度。结果:异位上颌第一恒磨牙均正常萌出。Ⅱ、Ⅲ、Ⅳ级患侧第二乳磨牙分别在治疗后3、6、12个月的存留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Ⅳ级患侧第二乳磨牙在治疗后12个月的留存率低于Ⅱ级患侧(P<0.05)。Ⅲ与Ⅳ级患牙嵌入量大于Ⅱ级患牙(P<0.05),而Ⅲ与Ⅳ级患牙嵌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Halterman矫治器治疗异位萌出的上颌第一恒磨牙效果良好。随着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级数升高,第一恒磨牙的嵌入量增大。  相似文献   

10.
骨型开(牙合)矫治的基本装置为口外用头帽和颏兜,作颏部的垂直牵引。根据患者反应情况,每侧牵引力由400g左右逐渐增大,每日牵引12~14小时或更长一些。日内在有(牙合)接触牙的(牙合)面上设计覆有(牙合)垫的上颌活动矫治器。前牙腭侧基托上附以腭屏,既可阻挡舌前伸  相似文献   

11.
对于恒牙早期安氏Ⅱ类错<牙合>轻中度拥挤的患者,通常采用摆式或口外弓等一种矫治器推上颌磨牙向远中,以达到矫治的目的[1],效果良好.但当第二磨牙萌出以后,单一矫治器往往难以完成,或矫治时间较长,或引起前牙过度前倾[2].作者采用简易摆式联合口外弓同时推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获得理想的矫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郝静  邓润智  李煌 《海南医学》2016,(11):1867-1869
目的:探讨上颌近中向埋伏阻生尖牙造成同侧切牙牙根吸收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上颌尖牙近中向埋伏阻生伴同侧切牙牙根吸收的青少年患者27例,获取锥形束CT数据,应用Mimics17.0软件进行三维成像后,分析上颌尖牙近中向埋伏阻生造成同侧切牙牙根吸收的临床特征。结果上颌尖牙近中向埋伏伴同侧切牙牙根吸收以女性患者居多,男女比例为1:2。安氏Ⅱ类错颌畸形较多(59.3%),尖牙牙尖多数位于吸收切牙长轴的近中(80.0%),尖牙与切牙牙根90.0%有接触。唇腭侧阻生无明显差异。结论上颌近中向尖牙阻生致同侧切牙牙根吸收易出现在安氏Ⅱ类患者,女性好发,发生吸收的侧切牙数量多,但中切牙更易发生重度吸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外科暴露手术联合正畸牵引对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患者牙根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患者85例(85颗)(2015年2月~2018年1月),均实施外科暴露手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并以对侧同名牙为对照牙,观察矫正效果、比较治疗前、牵引即刻、治疗后1年患牙、对照牙牙根发育情况(根管壁厚度、牙根长度、根尖孔宽度)、牵引结束即刻及治疗后1年患牙、对照牙牙槽骨发育情况(唇侧牙槽骨水平、唇侧牙槽骨厚度、腭侧牙槽骨水平、腭侧牙槽骨厚度)。结果 85例患者均治疗成功,成功率为100%;治疗前,患牙根管壁厚度较对照牙小,牙根长度较对照牙短,根尖孔宽度较对照牙宽(P<0.05);牵引即刻,患牙根管壁厚度较对照牙小,牙根长度较对照牙短,根尖孔宽度较对照牙宽(P<0.05);治疗后1年,患牙、对照牙的根管壁厚度、牙根长度、根尖孔宽度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牵引结束即刻,患牙唇侧牙槽骨水平较对照牙高,唇侧牙槽骨厚度较对照牙小(P<0.05),而两者腭侧牙槽骨水平、腭侧牙槽骨厚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年,患牙、对照牙唇侧牙槽骨水平、唇侧牙槽骨厚度、腭侧牙槽骨水平、腭侧牙槽骨厚度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患者接受外科暴露手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矫正效果确切,能有效保证牙根继续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应用固定矫治技术垂直开大曲复合牙合垫在轻至中度上颌发育不足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上前牙区拥挤矫治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上述方法对 2 5例处于生长发育期 ,诊断为轻至中度上颌发育不足为主伴前牙萌出间隙不足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矫治。结果 经过 6.8~ 12 .6个月 ,平均 9个月的治疗后 ,2 5例患者的磨牙关系均达到安氏Ι类 ,侧貌改善 ,阻生萌出间隙不足的前牙均能顺利萌出或经牵引至正常牙列位置 ,前后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结论 固定矫治技术垂直开大曲复合牙合垫能有效矫正轻中度上颌发育不足伴发前牙区萌出间隙不足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中,上颌第一磨牙和切牙的位置变化,评价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的疗效。方法:研究牙列拥挤、前突16例患者,年龄13~23岁。矫治设计上颌需强支抗,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在矫治器粘结之前植入微螺钉型种植体。种植体植入于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的颊侧牙槽嵴上,位于两邻牙牙根之间。治疗早期应用微螺钉进行尖牙向后结扎,后期以轻力每侧100~150 g力远移上颌尖牙,内收上前牙,排齐牙齿。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测量切牙和磨牙的治疗变化。结果: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的16例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在前后向和垂直向未发生显著性移动(P>0.05),切牙在前后向发生显著性移动(P<0.01)。结论:微螺钉型种植体是一种稳固、舒适的支抗系统,可以实现理想的支抗控制效果,达到支抗磨牙的稳定,有效治疗拥挤、前突畸形,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正畸治疗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非扩弓前方牵引矫治器联合上颌全牙列(牙合)垫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11例.患者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前突,前牙反(牙合),磨牙近中咬合,下颌不能后退至前牙对刃.采取前方牵引矫治器联合上颌全牙列(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并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非扩弓前方牵引治疗可以刺激上颌生长,限制下颌的过度生长,通过下颌平面顺时针旋转改善颜面美观,纠正前牙反(牙合),矫治后SNA、ANB增大,A点前移,SN-MP增加.同时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非扩弓前方牵引矫治器是治疗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华良 《吉林医学》2014,(1):119-120
目的:探讨4~6岁乳牙期除正中多生牙对恒切牙正常萌出及前牙正常咬合建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0例4~6岁儿童上颌中切牙间或腭侧的多生牙在乳牙期前恒门牙萌出前拔除,随访至恒切牙萌出,观察上下恒切牙咬合关系。结果:在90例病例中有84例恒切牙萌出后间隙小于1.5 mm;有83例切牙覆合正常;有80例切牙覆盖正常。结论:在乳牙期恒切牙萌出前拔除有碍的正中多生牙对儿童中切牙间隙及建立正常覆合覆盖咬合关系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配合上颌前方牵引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选择18例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使用固定矫治器配合上颌前方牵引治疗,治疗前后摄头影侧位片,并以Downs分析法和Steiner分析法进行头影测量分析评判。结果矫治后患者上颌明显前向生长,上牙弓近中移动,下颌骨向前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覆牙合覆盖改善显著。结论固定矫治器配合上颌前方牵引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的Nance弓矫正器对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患者的矫正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患者实施改良Nance弓矫正,对比治疗前后曲面体层X线片中第一恒磨牙的近中倾斜角度的改变对矫正治疗的效果和第二乳磨牙的牙根吸收变化。结果40例患者均采用改良的Nance弓完成矫正治疗,所有患者的第一恒磨牙均完全萌出且建牙。经过矫正治疗后患侧的倾斜角度为(92.8±5.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矫正之后的健侧的倾斜角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治疗后的第二乳磨牙的牙根吸收程度比矫正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改良的Nance弓矫正器矫正能够有效调整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患者的近中倾斜角度,但是应密切关注患者第二乳磨牙的牙根吸收情况,建议在轻度吸收时尽早进行矫正治疗。  相似文献   

20.
作者曾见到1例牙根强度弯曲畸形而正常萌出的上颌中切牙,并顺利完整地拔除,报道如下。女患,23岁。1989年5月因右上中切牙牙冠稍短小、唇面牙冠黄白相间失去正常牙色来院就诊,经拍摄X 光牙片,见牙根弯曲畸形。经用2%利多卡因溶液作唇侧牙槽局部浸润及切牙孔阻滞麻醉下,将其顺利拔除。笔者认为,正常的上颌中切牙为切牙中之最大者,正常萌出中的上颌中切牙牙根显著弯曲者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