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鼻内镜于90年代应用于鼻腔鼻窦手术,具有微创、精细、患者痛苦小的优点。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可避免损伤窦口鼻道复合体,又体现了内镜手术的优势,笔者运用鼻内镜经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窦囊肿患者17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鼻源性头痛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鼻源性头痛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63例以头痛为主诉的病人的鼻内镜和鼻窦CT扫描等资料及其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方法。结果 鼻内镜及CT扫描检查发现钩突、筛泡变异和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的病变最为明显。鼻内镜术后随访6个月~5年,46例头痛完全消失,15例术后头痛明显减轻,2例无效。结论 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和病变是引起头痛的主要原因,鼻内镜结合鼻窦CT扫描,可较准确地发现引起鼻源性头痛病灶的确切部位,及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行鼻腔结构重塑前后的主客观评估及相关性研究。方法对70例CRS患者鼻内镜下行下鼻甲射频消融外移术、中鼻甲成形术及窦口鼻道复合体功能性切除术,同期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术前对所有患者作主观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调查、客观检查及评分、Lund-Kennedy内镜评分和Lund-Mackay CT评分。术后随访1年,分别行以上3种评分,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前VAS评分总分与CT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9,P<0.01),内镜评分与CT评分呈正相关(r=2.11,P<0.05),但嗅觉障碍的VAS评分与内镜、CT评分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VAS与术后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51,P<0.01),术后VAS与术后内镜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59,P<0.01),术前与术后Lund-Kennedy内镜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30,P<0.01)。结论术前VAS评分、CT评分、内镜评分呈正相关,术后随访1年,手术后主观症状VAS总分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后Lund-Kennedy内镜评分呈正相关。术前及术后的鼻塞、头晕、面部疼痛、鼻漏症状与客观评估有相关性。手术需多方面评价,有利于个体化的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病情评估方法在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窦炎(CRS) 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将98例鼻咽癌放疗后CRS分成3组:经保守治疗(组1)、经上颌窦自然口扩大(组2)及联合下鼻道开窗(组3)为特征的鼻内镜手术治疗,分析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等完整的主观、客观评价指标的特点。结果 在症状的VAS评估中,保守治疗仅黏脓性鼻涕评分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另有面部胀痛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下鼻道开窗组优于单纯上颌窦自然口扩大组。保守治疗对上颌窦炎及蝶窦炎控制较差,手术对各鼻窦炎控制率较好,联合下鼻道开窗对上颌窦炎的控制优于单纯上颌窦自然口扩大。Lund-Mackay与Lund-Kennedy评分在保守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und-Mackay评分在每组手术治疗前后、治疗后两组间及保守组与手术组治疗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und-Kenned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黏脓性鼻涕、面部胀痛这两项VAS评分较高的患者宜选择以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②在对治疗前病变范围的评估和手术疗效的判断上,Lund-Mackay评分更能真实反映放疗后CRS的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5.
7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手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在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采用Storz鼻内镜对7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病例行鼻内镜手术,彻底清除鼻腔、鼻窦病变组织,充分开放鼻窦,扩大上颌窦自然口,使其直径达1.0cm以上,术后应用大扶康冲洗术腔3次。结果:随访6个月~6年,全部病例均治愈,无复发。术前症状如鼻塞、流脓涕、血涕、鼻腔异味及头痛症状消失,经鼻内镜检查:全部病例中鼻道、上颌窦口通畅,鼻腔及窦腔内黏膜正常,腔内无真菌团块及异常分泌物。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主要手段,辅以大扶康液冲洗术腔,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前后的主客观评估及相关性。方法:对70例术前CRS患者进行主观症状调查[视觉模拟量表(VAS)],并进行客观检查及评分(Lund-Kennedy内镜评分系统及Lund-Mackay CT评分系统)。所有患者FESS术后随访1年,进行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VAS评分及Lund-Kennedy内镜评分。分析各评价方法的相关性及比较手术前后的评价得分。结果:术前鼻塞、鼻分泌物和鼻后滴漏、头面部胀痛感较为突出,经FESS后6、12个月症状改善明显;嗅觉减退和全身不适感术后改善不明显。术前VAS评分与Lund-Mackay CT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866,P<0.01);术前Lund-Kennedy内镜评分与Lund-Mackay CT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803,P<0.01);术前VAS评分与Lund-Kennedy内镜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912,P<0.01)。术后6、12个月VAS总分与术后内镜总分呈正相关(6个月r=0.798,12个月r=0.882);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中鼻塞、鼻分泌物和鼻后滴漏、头面部胀痛感与Lund...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源性头痛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分析总结81例以头痛为主诉患者的鼻内镜和鼻窦CT扫描等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 81例患者行鼻内镜及CT扫描检查发现钩突、筛泡变异和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的病变最为明显。其中58例手术治疗,23例单纯性鼻窦炎采用非手术治疗。随访6~12个月,治愈57例,有效16例,无效8例。结论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和病变是引起头痛的主要原因,鼻内镜结合鼻窦CT扫描,可较准确地发现引起鼻源性头痛病灶的确切部位,及时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腔黏膜接触性头痛患者鼻内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经鼻内镜、鼻窦CT检查明确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并经临床确诊的鼻腔黏膜接触性头痛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鼻内黏膜接触性头痛患者鼻腔解剖异常主要位于鼻腔中部,以鼻中隔高位偏曲多见,窦口鼻道复合体异常次之。鼻内镜手术矫正鼻腔解剖异常,术后随访6~16个月,平均8个月。痊愈32例,有效8例,有效率100%。5例伴有焦虑症的患者术后5 d焦虑症减轻,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口服1个月症状消失。5例伴有颈背部肌紧张感的患者在术后7 d内颈背部不适减轻,经理疗后症状消失。结论鼻腔中部解剖异常为鼻腔黏膜接触性头痛的病因之一,鼻内镜手术矫正鼻腔解剖异常可使大部分头痛患者获得缓解,合并精神症状及颈部肌肉异常者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CRSsNP)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2例成人CRSsNP患者按照鼻窦CT评分严重情况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1例。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喷鼻,2次/d,克拉霉素250 mg口服,1次/d,连续3个月;对照组予布地奈德喷鼻,2次/d。所有患者均每1个月进行1次肝肾功能评估,观察比较两组用药前、后主观客观指标的变化(视觉模拟量表评分,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鼻窦CT扫描评分)。结果 治疗组所有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及鼻窦CT扫描评分均明显下降(t =23.79、31.69、26.06,P 均<0.05),与对照组比较(t =10.42、13.28、10.17,P 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环内酯类药物能有效控制CRSsNP的症状,特别对于激素治疗不敏感的患者,不适于手术的患者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入路治疗涉及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累及上颌窦的良性病变病例,鼻内镜直视下先从下鼻甲前缘行鼻腔外侧壁切开,解剖出鼻泪管后形成鼻泪管-下鼻甲瓣,彻底清除上颌窦病灶,并处理鼻腔及其他鼻窦等病变,最后复位鼻泪管-下鼻甲黏膜瓣,必要时行下鼻道开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排除恶性肿瘤。随访6个月至2年,术腔上皮化,下鼻甲形态良好,病变无复发,均无面颊部麻木、溢泪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腔内外侧壁切开并保留鼻泪管和下鼻甲,有利于整个上颌窦腔病变彻底清除和方便处理累及翼腭窝颞下窝病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联合纤维鼻咽喉镜治疗鼻窦囊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鼻内镜鼻窦手术和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联合纤维鼻咽喉镜治疗鼻窦囊肿的疗效。方法 分析14例(19个上颌窦,3个额窦)应用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联合纤维鼻咽喉镜手术切除鼻窦囊肿(球囊组)和16例(23个上颌窦,8个额窦)采用常规鼻内镜鼻窦手术方式切除鼻窦囊肿(常规组)病例的临床资料。依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记录手术难度评分和手术时间。手术前后均行鼻内镜检查、冠状位鼻窦CT检查,采用Lund-Kennedy内镜和Lund-Mackay鼻窦CT评分系统评价预后。结果 球囊组手术难度高于常规组,手术时间也较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观察8、24周, 鼻内镜检查见窦口通畅,Lund-Kennedy内镜和Lund-Mackay鼻窦CT评分结果显示,所有病例术腔恢复良好,术后鼻窦CT影像示改善明显,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球囊组与常规组行鼻窦囊肿手术可获得同-良好的疗效。球囊组的手术方式能够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结构,手术微创。由于纤维鼻咽喉镜手术器械的限制,手术难度较常规组高,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经前囟钩突切除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及术后上颌窦黏液纤毛传输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收集2012年5月至9月行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 其中研究组31例(52侧), 对照组29例(50侧)。采用功能性鼻内镜的常规术式, 在切除钩突开放上颌窦口时, 研究组采用经前囟钩突切除术, 对照组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根据术后1年时的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黏液纤毛传输时间(MTT)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术后1年研究组VAS评分为 0.93±0.69, 对照组为1.91±0.99(t=-3.21, P<0.01);研究组Lund-Kennedy评分为0.89±0.67, 对照组为2.03±0.91(t=-3.76, P<0.01); 两组窦口开放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为100%, 对照组为94%, P>0.05)。研究组52侧(100%)的活性炭均从上颌窦口下缘流出;对照组47侧中, 有8侧(17.02%)活性炭颗粒滞留于窦腔, 不能从窦口排出, 15侧(38.46%)从窦口下缘排出, 20侧 (51.28%) 从后缘和(或)上缘排出, 4侧(10.25%)从前缘排出。研究组平均黏液纤毛传输时间为 (21.87±4.76)min, 对照组为 (34.21±3.96)min(P<0.01)。结论 采用经前囟钩突切除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有利于上颌窦纤毛传输功能的恢复, 较传统的Messerklinger术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对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CR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鼻内镜术后鼻黏膜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30例行鼻内镜手术的CRSsNP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布地奈德组20例(术后布地奈德喷鼻3个月),对照组10例(术后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术后3个月随访时留取筛区黏膜标本,并对患者行视觉模拟量表主观症状评分及Lund-Kennedy法鼻内镜评分,所有标本行Masson三色(MT)胶原染色及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观察鼻黏膜基底膜区及黏膜内固有层ECM胶原沉积及成分等情况,免疫组化检测MMP-9的表达。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布地奈德组的VAS评分及鼻内镜评分均明显降低(t =-2.489,P =0.019;t =-3.318,P =0.003)。②布地奈德组鼻黏膜在基底膜区及黏膜内固有层ECM胶原沉积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t =15.242,P =0.000;t =7.179,P =0.000)。③两组ECM沉积的胶原均以Ⅰ型胶原纤维为主,Ⅲ型、Ⅳ型胶原较少。④布地奈德组鼻黏膜内MMP-9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t =9.173,P =0.000)。结论 布地奈德能减少CRSsNP鼻内镜术后鼻黏膜ECM胶原的沉积,改善鼻内镜术后疗效,降低MMP-9的表达可能是其中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并探讨鼻内镜手术对成人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伴哮喘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分组设计,对我院诊断为CRS并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325例患者依入组标准选择92例患者进行跟踪随访,于术前、术后评估所有患者鼻部和哮喘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共92例完成3个月随访,90例完成12个月随访。鼻内镜手术后鼻部总体症状和鼻塞、流涕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以及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均明显改善,喷嚏、嗅功能、头面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结果也有不同程度改善。伴哮喘患者鼻内镜手术后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在术后明显升高,而肺功能各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以鼻内镜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对成人CRS伴哮喘患者的鼻部症状改善和减少用药量有显著作用;短期内鼻内镜手术对提高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和减少哮喘用药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课题拟对中药通鼻消涕颗粒与抗生素克拉霉素片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作一对比研究.方法 收集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患者.采用单盲的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通鼻消涕颗粒组)36例与对照组(克拉霉素片组)36例.分别给予通鼻消涕颗粒和克拉霉素片口服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1个月的症状VAS积分及鼻内镜检查Lu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后,鼻腔不同填塞材料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鼻窦术腔黏膜转归的影响。 方法 对入选的167例鼻窦炎患者按填塞材料的不同分为纳吸棉组(A组,n=93)和膨胀海绵组(B组,n=74)。两组患者均执行同样的入院前治疗,由同一高年资医师手术,并给予相同的术后用药及复查换药周期安排,通过比较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前Lund-Mackay鼻窦CT评分、术后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比较两组术后鼻窦术腔黏膜恢复情况。 结果 A、B组间术前Lund-Mackay、VAS和Lund-Kennedy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und-Kennedy术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各时间点A组分值低于B组(P<0.01);两组VAS术后不同时间点评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周及12周均显示A组评分低于B组,A组症状后期改善更佳。A组5例、B组7例12周时术腔局部水肿明显,囊泡增生,组织重塑不良,有息肉复发迹象,结合术后病理,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等处理后,黏膜修复明显改善。 结论 鼻内镜术后纳吸棉填塞可促进术腔黏膜良性转归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下鼻甲序贯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一种优化的下鼻甲手术方案。 方法 随机纳入的109例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序贯手术组54例、单纯等离子治疗组55例。分別于治疗后第2周、第2个月、第6个月记录患者的鼻塞、闷胀、鼻痒、流涕、鼻腔干燥、疼痛、鼻不适感的病情严重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积分及Lund-Kennedy内镜评分标准积分,观察治疗6个月。 结果 序贯手术组、单纯等离子治疗2个月、6个月后,2组的Lund-Kennedy内镜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第2周后Lund-Kennedy内镜评分的积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手术组Lund-Kennedy内镜评分的积分低于单纯等离子治疗组。2组在病情严重程度视觉模拟量表鼻塞、闷胀、鼻痒、流涕积分疗效的比较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病情严重程度视觉模拟量表鼻腔干燥、疼痛、鼻不适感积分疗效的比较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手术组鼻塞模拟视觉量表的积分低于单纯等离子治疗组。 结论 序贯手术组、单纯等离子治疗组在治疗肥厚性鼻炎上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2组患者经客观的Lund-Kennedy内镜评价,疗效无统计学意义。经主观视觉模拟量表评价,序贯手术组均优于单纯等离子治疗组。下鼻甲序贯手术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有良好的疗效,对于保护下鼻甲生理功能、避免术后患者主观不适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主客观量化表评估慢性鼻-鼻窦炎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客观量化表在评估慢性鼻-鼻窦炎手术疗效的作用。方法对长期随访并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60例,采用视觉模拟量化表对主要症状:鼻塞、鼻涕,头面部胀痛及嗅觉障碍,在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主观量化评分进行比较;采用内镜Lund-Kennedy在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客观量化评分进行比较,分析鼻内镜鼻窦手术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疗效。结果 60例患者在术前视觉模拟量化表评分均>5分,表明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经过鼻内镜鼻窦手术及术后随访处理后评分明显下降(P<0.05),但嗅觉障碍评分下降不明显。Lund-Kennedy评分中术前与术后6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主客观量化表能较好评估慢性鼻-鼻窦炎手术疗效,对再次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 usefulness of computer-aided navigation in endoscopic sinus and nasal surgery. Endoscopic surgeries of the sinuses are among the most difficult procedures in otolaryngology. The progress of endoscopic techniques led to reduction of invasiveness enabling the surgeon to perform precise procedures with minimal tissue traumatization. The systems for computer-aided endoscopic surgery combine preprocedural MRI or CT data with information regarding current location of the surgical tool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usefulness of 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system ENTrak 3500 in endoscopic nasal and sinus surgery. The study group consisted of 18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maxillary or ethmoid sinusitis with concomitant nasal polyps, who were surgically treated in ENT Clinic Military Medical Institute in October 2003. In all patients the endoscopic nasal and sinus surgery with the use of computer-aided navigation was successful with complete removal of pathologic lesions within the cavities of the nose, maxillary and/or ethmoid sinu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