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对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护理的经验。方法:对79例脊髓损伤伴排尿障碍的患者进行排尿功能康复护理,急性期注重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慢性期施以膀胱功能训练配合间歇性导尿的导尿方式。结果:79例患者中有75例于出院前能自主完成排尿过程。结论:采取适当、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大部分脊髓损伤患者建立正常的排尿反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常规针刺配合针刺膀胱三角区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脊髓损伤所致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穴取三阴交、足三里、中脘、天枢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膀胱三角区密集型针刺,每天1次,每次30min,治疗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4个疗程。评价两组患者排尿功能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排尿功能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漏尿次数、最大排尿量、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5),观察组在漏尿次数、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优于对照组的83.3%(25/30,P0.05)。结论:常规针刺配合膀胱三角区密集型针刺对脊髓损伤所致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患者排尿障碍的护理体会:附7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死亡病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尿路感染、结石、肾盂积水引起的尿毒症所致。因此,对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我院自1991~1997年间资料较完整的79例脊髓损伤患者... 相似文献
4.
徐淑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1):1070-1070
颈脊髓损伤后 ,支配呼吸肌的肋间神经功能丧失 ,胸式呼吸亦就不复存在。因此 ,呼吸功能障碍是颈脊髓损伤早期严重并发症。若损伤平面在第 4颈椎水平以上 ,支配膈肌运动的膈神经功能也会丧失 ,腹式呼吸也会消失 ,可发生呼吸停止而死亡。颈脊髓损伤后 ,咳嗽反射常被抑制 ,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排除 ,使其通气功能受阻。为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呼吸道分泌物进入肺部引起肺部感染 ,笔者采取了以下护理措施。1 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 ,按腹咳嗽 ,用力有效咳嗽、咳痰 ;对咳痰无力患者定时翻身拍背 ,从肺底由外向内 ,由下至上轻拍 ;对咳… 相似文献
5.
6.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脊髓某一处受损伤后导致相应的感觉与运动平面神经功能障碍,常引起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代谢、体温调节等神经功能的改变甚至障碍,其中最常见的是膀胱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引起的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并发症更成为患者晚期死亡的首要原因.以往对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是采用留置导尿的方法,不仅容易造成泌尿系感染,而且极不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尽早建立自主性排尿节律,不施或少施行导尿术,免除随身携带尿袋,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总结20例住院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住院期间加强了泌尿系统管理,实行间断导尿,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募穴和下合穴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48例予膀胱训练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电针募穴和下合穴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记录2组排尿日记情况;观察2组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 75%,对照组总有效率83. 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日平均尿失禁次数、日平均排尿次数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日平均单次排尿量升高(P 0. 05);且治疗组治疗后日平均尿失禁次数、日平均排尿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日平均单次排尿量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闭合压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充盈期逼尿肌压、残余尿量均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治疗后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闭合压均高于对照组(P 0. 05),充盈期逼尿肌压、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生理职能、生理功能、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精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 0. 05)。结论电针募穴和下合穴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能够改善患者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脊髓损伤后遗症的发病率为20~40/100万。脊髓损伤不仅造成损伤平面及以下的肢体瘫痪,而且也引起内脏器官的运动功能障碍,尤其以脊髓终末支配的盆底排泄器官功能障碍对患者影响最大。这类患者的膀胱内高压状态可逆向损伤肾脏功能。是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祖国医学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治疗手段也很丰富.现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的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定微创介入脉冲射频功能性选择神经后根治疗脊髓损伤下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脊髓损伤所致下肢肌痉挛患者30例在C型臂的影像定位、造影剂确定针尖的位置和射频针特有的神经监测双重定位下,选择性地对腰2~骶2神经后根进行射频脉冲,改善肌痉挛。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痉挛状态,功能性步行分级评定步行能力。结果:30例患者治疗后痉挛状态均明显缓解,步行能力显著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微创介入功能性选择神经后根治疗脊髓损伤下肢肌痉挛创伤小、安全、有效,具有可选择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0.
电刺激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及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于哺乳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doge-nous neural stem cells,eNSCs)的认识。eNSCs和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贯穿生命始终,而不是传统学说所述的出生后神经细胞不再分裂。在脊髓,这些细胞将分化成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及其它胶质细胞。笔者基于近年来植入功能性电刺激器(FES)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工作,回顾了在正常或损伤的实验动物中,将FES植入大脑皮质或周围神经干可以增加脊髓内eNSCs的分化与增生,进而促进脊髓再髓鞘化及组织修复等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将eNSCs和FES的研究工作与针灸,尤其是电针治疗相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12.
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排便功能障碍的治疗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因神经系统通路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可出现感觉、运动、反射功能障碍;影响肠道神经系统,可使肠蠕动、肛门括约肌功能即肛门反射、直肠感觉、排便协调性等发生改变,出现便秘、腹胀、大便失禁、排便耗时延长、饮食受限、户外活动受限、精神压力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其中排便功能障碍治疗和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效果。自2000~2005年,我院先后收治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出现排便功能障碍患者85例,在对其实施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雷汉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8(11):1906-1907
l病例介绍患者,女,8岁,于1998年11月8日于家中练功,在行后空翻时将腰扭伤,当即出现腰部胀痛伴双下肢疼痛,继而跌仆在地出现双下肢软弱不用。急送某医院外科就诊,诊断:脊髓损伤伴下肢截瘫。经脱水、营养神经等西药治疗10无病情无好转自行出院,于11日18日来我院求治收入我中医科病房。入院时查体:生命体证正常,面色苍白,神志清楚,瘫卧在床,双下肢肌肉轻度萎缩.肌力O级,j,4以下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减退,大小便失禁,尾骶部轻度褥疮,外阴部糜烂,舌质淡红,苔白少,脉弦数。入院后给予活血化瘀、健脾通络、针灸、理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预防性康复护理对高位脊髓损伤致残患者神经反射康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68例高位脊髓损伤致残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并与之前同期采用常规替代护理的68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68例患者仅1例发生自主神经过反射,发生率为1.47%,对照组发生7例,占10.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过反射的预防及处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次髎穴埋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同时,研究组采用次髎穴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乳果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排便频率、排便时间、Wexner便秘评分、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 NBD)评分及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tient-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 PAC-QOL)各项评分,并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后排便频率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提高,排便时间均显著缩短,PAC-QOL各项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排便频率、排便时间及PAC-QOL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周后Wexner便秘评分及NBD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4周后Wexner便秘评分及NB... 相似文献
16.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的肠道功能紊乱和排便功能障碍又称为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是SCI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合并便秘、大便失禁、腹部疼痛和腹胀~([1])。NBD症状会由于SCI类型和节段的差异而不同,何种患者会出现何种症状,以及症状程度如何是相异的,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参与和生活质量~([2-4])。因此为SCI患者重新建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服用神经营养药物并配合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残余尿量、排尿次数及膀胱压力。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85.00%,对照组6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残余尿量均降低,排尿次数均减少,膀胱压力均升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组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残余尿量、排尿次数及膀胱压力,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便脊髓顿伤的截瘫病人恢复功能重祈站起采。方法:我院骨科自1986年~2004年应用“神经刺激法”治疗脊髓损伤病例2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其中男23例、女5例,颈段损伤5例、胸段损伤2例、腰段损伤21例。本组用普通针灸针直接刺激神经丛及神经分支,并结合中西药、手术,综合治疗。结果:其中治愈20例占71.4%、症状明显好转6例占21.4%、无好转2例占7.2%。根据临床治疗观察,我们认为应用“神经刺激法”综合治疗脊髓损伤,优于单一的中西医治疗,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孟亚红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5)
本科自2006年10月~2009年8月,共收治脊髓损伤(SCI)患者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20例,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无1例患者导致膀胱功能障碍,且16例患者经治疗后无需置保留尿管,疗效满意.现将本科运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CII)患者痉挛型膀胱康复护理方法及其临床效菜。方法:52例SCI患者通过综合康复措施:心理护理,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膀胱训练,间歇清洁导尿及自家间歇性清洁导尿等相结合,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疗效。结果:45例建立了反射性膀胱,可自主控制排尿,有6例病人需长期间断清洁导尿,1例伴有尿失禁,需配合使用假性导尿。结论:科学的康复护理可避免长期留置导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