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高咬合造成局部高点接触,是常用的探讨咬合异常对颞颌关节影响的动物实验方法[1~3].本实验采用过度充填的方法,造成兔双侧第一前磨牙高点接触式急性(牙合)干扰,以计量组织学方法分析髁突软骨的变化,探讨这类咬合异常对髁突软骨组织形态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3例单颏部和单纯下颌体部骨折病例进行了张口运动、咬合、肌电、(牙合)力、颞颌关节等功能情况的对比性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在咬合、张口运动、肌电变化的恢复上两类骨折之间无明显差异,但颏部受伤时常间接损伤颞颌关节,实验检查发现颏部骨折后(牙合)力和颞颌关节功能的恢复受到影响。提示我们在这方面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加高咬合造成局部高点接触 ,是常用的探讨咬合异常对颞颌关节影响的动物实验方法[1~ 3] 。本实验采用过度充填的方法 ,造成兔双侧第一前磨牙高点接触式急性牙合干扰 ,以计量组织学方法分析髁突软骨的变化 ,探讨这类咬合异常对髁突软骨组织形态影响的规律。  一、材料和方法1.动物的选择与分组 :6只 5月龄新西兰纯种兔 ,雄性 ,2~ 3kg ,第三磨牙均已萌出 ,牙列完整 ,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过度充填实验组。2 .实验方法 :846合剂 0 .2~ 0 .3ml/kg肌注麻醉。随机在一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和对侧下颌第一前磨牙的近中 ,制邻牙合面洞 ,以…  相似文献   

4.
后牙缺失者髁突X线影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Schuller位片和侧位体层摄影片显示的髁突X线特征的临床意义。方法 :先对 2 5例颞颌关节紊乱症患者和 88例缺牙修复患者分别拍摄Schuller位片和双侧TMJ侧位体层摄影片 ,然后对 2组患者分别进行临床症状 (缺牙情况及咬合干扰情况 )的检查记录 ,对 2组患者的X线影像进行对称性、骨质变化情况的记录 ,再将 2片所显示的髁突影像情况和临床检查结果之间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髁突形态不对称比例及骨质变化比例 ,各组之间无明显的差异 (P >0 .0 5 ) ;髁突形态异常者 ,成对缺牙数较多 ,与年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颞颌关节紊乱症症状与咬合紊乱症成正相关关系 (P <0 .0 1)。结论 :TMJ形态及骨质变化与TMD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关系并不密切 ,后牙缺失后久未修复所导致的各种咬合干扰与TMD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颞颌关节病相当广泛,临床症状复杂,病因不易查明。作者研究咬合功能障碍引起的颞颌关节病的诊断与治疗,检查116例病人,年龄24~49岁,没有急性颞颌关节炎既往史,没有系统性疾病。第1组42例,一侧牙列缺损。第2组46例,牙列完整,一侧(牙合)关系紊乱。第3组28例,双侧(牙合)关系紊乱并有部分缺牙。对照组是40名没有颞颌关节病、牙列和(牙合)关系正常的人。进行口腔检查,在(牙合)架上分析研究模型,颞颌关节X线检查、血流图检查和咀嚼肌肌电图检查。研究结果:临床症状有颞颌关节运动减慢,关节杂音,长期负荷时疼痛,安静以后  相似文献   

6.
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盘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盘厚度的影响。方法 :12具尸体的 2 3侧颞下颌关节 ,5具尸体有以下咬合紊乱特征之一设为咬合紊乱组 :后牙缺失久未修复造成的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 ;第三磨牙因无对牙合牙而伸长 ;个别后牙的反牙合或锁牙合。 7具尸体没有上述表现者设为对照组。TMJ石蜡切片 ,HE染色观察。动物实验 :18只新西兰大白兔 ,9只以固定矫治技术将第一前磨牙拉向其近中的自然间隙 ,形成渐进性咬合紊乱 ,另 9只作对照 ,3个月后TMJ切片观察。结果 :尸体解剖及动物实验均表明 ,咬合紊乱组关节盘明显厚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关节盘可随咬合紊乱而作厚度方面的改建。  相似文献   

7.
颌间弹性牵引是一种常用的调整及重建咬合关系的方法,利用颌间交互支抗的原理,通过持续的弹性牵引力来建立良好稳定的(牙合)关系。颞下颌关节与(牙合)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关节局部结构的改变可能造成咬合关系的改变,这种(牙合)关系的矫正,可以考虑采用颌间弹性牵引技术。本文就颌间弹性牵引技术的原理、与颞下颌关节的关系,及其在颞下颌关节外科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咬合板在矫正下颌偏位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全身姿势的作用。方法:记录、分析、比较伴有下颌偏位的健康有牙颌者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者在戴用矫正颌位的咬合板前后,其正、侧面照片中头部、肩部、腰部的姿势变化。结果:下颌偏位的健康有牙颌者中,在颌位矫正前后头部、肩部、腰部姿势变化者约有50%;在侧面照片中矫正前后表现有80%的被测试者都有头部或脊柱弯曲的姿势变化。矫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者的下颌偏位,可使其临床症状得以改善。结论:下颌偏位与姿势异常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者的全身伴随症状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垂直距离减小和下颌后移对颞下颌关节的创伤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咬合因素作为颞下颌关节紊乱(TMD)发病的重要因素,目前其致病机理仍不是十分清楚.研究咬合因素对颞下颌关节的创伤过程,将有助于我们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将临床上收集的,明确有不良咬合因素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病例共49例,根据其不同的咬合因素归类并临床分期,然后作统计学分析,同时解剖测量分析7具尸体颞颌关节盘和髁状突的前后斜面.结果病理性的(牙合)垂直距离减小对TMD发病的影响最大,病理性的(牙合)垂直距离减小和病理性下颌后移(牙合)关系之间无显著性的差异.结论不良咬合关系通过改变颞颌关节正常的受力方式,使颞颌关节长期处于微创伤运动中,而产生关节结构间的紊乱,并反过来加重关节组织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0.
老年可摘部分义齿恢复咬合垂直距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老年查体选择因咬合面磨耗及部分缺牙致咬合垂直距离(简称OVD)减低但仍有正中(牙合)关系,以咬合垫式可摘部分义齿修复适当恢复OVD者20例,平均69岁,检查其口腔情况、咬合关系和有无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表现,并分别于戴与不戴义齿时测定其OVD、嚼肌和颞肌的肌电图、TMJ关节间隙及头影测量的有关结构指标。结果表明,患者对咬合垫式义齿均能适应,使用良好,无一例发生口颌系统结构与功能紊乱。经测定,随OVD的增加,TMJ关节间隙和下颌位置等结构指标均趋于正常,肌电变化不显著。结果提示,正确的OVD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位置,而应是一个生理范围;在咬合间隙范围内适当恢复其OVD是需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重度磨损重建患者的力与肌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牙合学认为:咬合垂直距离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但可因牙磨损及某些其它疾病而改变。牙列重度磨损是中老年人口腔多发病之一。重度牙合磨损可使颌位改变,咬合支持高度降低,导致髁突移位,咀嚼肌疲劳和损伤,并出现肌疼痛,肌活动不平衡。此类患者可因缺牙或颞颌关...  相似文献   

12.
缺牙病人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修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华  周红云 《口腔医学》1998,18(4):211-213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的病因虽然复杂,但紊乱与咬合关系障碍是其主要原因,已逐渐被多数学者认可.因此在检查、治疗TMJDS病人时,都离不开对与咬合的重点检查及对其的治疗调整.作者近几年对32例因缺牙引起紊乱而导致的TMJDS病人,采取正...  相似文献   

13.
颞颌关节紊乱症牙尖交错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科学进步和研究手段的出新,近年来对颞颌关节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颞颌关节、咀嚼肌解剖及肌电图、先进手段等介绍,巳超越颞颌关节之外属于(牙合)学的范畴,因此(牙合)学含颞颌关节。对咬合的认识亦不断扩展和加深,从牙、颌骨、口颌系统,颅颌功能乃至全身,(牙合)学正在迅速发展中。为了及时报道我国的这一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水平,从1989年起将颞颌关节专栏改为(牙合)学专栏,特此敬告!并望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4.
生理性咬合应是肌位与牙位一致,工作侧咀嚼时,非工作侧应无接触,前伸咬合时,后牙应无接触,若肌位与牙位不调,则说明有咬合高点存在:若非工作侧有接触,则形成咬合干扰,成为口颌系统的有害因素,常是颞颌关节紊乱症的潜在病因。只有进行咬合调改才能去除这种有害因素。一、咬合调改的适应范围咬合干扰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但并非所有的咬合干扰都应调改。而所需调改的咬合干扰是由于不正常咬合力引起了组织损伤,其中包括牙周的损伤、肌功能异常、颞颌关节紊乱。牙的功能接触(包括咀嚼和吞咽),在24小时内仅有17.5分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口内多数牙缺失时新的颌位记录方法。方法:使用一种截面为H形专用托盘,托盘内置入弹性印模材料放于缺牙区,病人自然咬合至印模材硬固后取出,再放到石膏模型上就位后上颌架固定,转移咬合关系。结果:采用颌位记录托盘制取咬合记录平均时间减少15min,耠关系准确率高。结论:使用颌位纪录用托盘与传统蜡记录方法相比,可明显缩短操作时间,胎记录准确,操作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6.
正畸与种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正畸与种植联合方式对缺牙伴咬合关系紊乱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直立缺隙临近倾斜牙齿,正畸支抗压低缺隙对牙合伸长的牙齿,集中散在间隙或开辟缺牙间隙,牙列整平,调整覆牙合覆盖关系,牙种植体植入后的辅助支抗正畸治疗等方式联合种植体修复技术对35例牙列缺损伴牙牙合紊乱患者进行治疗。结果采用种植前后对牙颌畸形的正畸治疗合并缺隙的种植义齿修复,患者咀嚼与美学效果优良,纠正和避免了此类患者单纯种植义齿修复所造成的组织损伤。结论缺牙伴牙列咬合关系紊乱患者正畸与种植序列治疗可以达到最佳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ҧ���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咬合重建(occlusal reconstruction)是一种特殊修复,是指用修复方法对牙列的咬合状态进行改造和重新建立,包括全牙弓(牙合)面的再造、颌位的改正、恢复合适的垂直距离、重新建立正常的(牙合)关系,使之与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的功能协调一致,从而消除因(牙合)异常而引起的口颌系统紊乱,使口颌系统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前医学界对咬合因素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相关性仍存在争议,但咬合调整作为常见的口腔临床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改善颞下颌关节相关症状,主要包括调(牙合)、正畸治疗、修复治疗、正颌治疗与(牙合)板治疗等。文章回顾既往文献,梳理常见咬合调整治疗方式及其与TMD之间的关联,为咬合源性颞下颌关节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基本颌位是相对稳定的,一般情况下基本颌位具有重复性,同时又是可变的。了解咬合改变与基本颌位变化、颌位变化与面部形态的关系,对认识牙(牙合)的生理功能及指导牙列的修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白丁  成都  )  韩向龙  成都  )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3,31(4):331-334
建立美观、健康、稳定、高效的咬合,是正畸医生的治疗目标之一。然而,目前正畸治疗的咬合标准大都局限于静态牙合,对于动态牙合即功能状态下的咬合状况研究较少。某些患者在治疗中即出现牙合位与颌位不一致,或者是治疗中与治疗前其颌位不尽相同。这无疑会影响正畸治疗结果的稳定性,乃至颞下颌关节以及整个口颌系统的健康。功能牙合理论认为髁突在关节窝内发生移位是导致患者牙合位与颌位不一致、治疗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功能理论中包含了如何评价患者牙合、颌关系的手段和方法。本文主要对功能牙合理论的内容和应用方法作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