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107例药源性肝损害住院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引起肝损害的例数较多的药物为异烟肼、小柴胡汤、丙硫氧嘧啶等。致肝损害的因素较多,近半数病例起病隐匿。因此,定期检查肝功能、早期诊断、及时停药与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509例药源性肝损害文献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总结近年来药源性肝损害的情况.方法应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1990~2001年进行逐年检索,将符合药源性肝损害诊断标准的文献进行收集分析.结果抗结核病药、中药制剂和免疫抑制剂是引起肝损害最常见的药物,联合应用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可使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增高,肾移植者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可引起急性肝衰竭,已成为药源性肝损害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应重视抗结核病药、免疫抑制剂和某些中药制剂引起的肝损害,肾移植者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应特别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药物的肝脏毒性反应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总结近年来药源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有关药源性肝损害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共收集135种药物可致药源性肝毒性反应,其中抗感染类药、抗拮核病药、抗肿瘤药和中药制剂是引起肝损害最常见的药物。结论要重视抗感染药、抗结核病药、抗肿瘤药和中药制剂所引起的肝损害。应用所属药物治疗时,应特别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了解引起老年患者药源性肝损害的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为减少药源性肝损害,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2010年收集到的老年患者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发生肝损害的病例,对患者一般情况、引起肝损害的药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老年患者肝损害的药物涉及15大类药物,前5位的是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中药制剂和抗肿瘤药。引起10例以上肝损害的药品有16种。发生药源性肝损害的最常见给药途径是口服给药,占62.36%。肝损害发生时间差异较大,最短的1 d,长的超过1年。发生肝损害老年患者58.39%无临床症状,其余41.61%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以黄疸、纳差、乏力倦怠为主。实验室检查以ALT异常为主,占97.31%,大部分老年患者(94.64%)在停药和对症治疗后治愈或好转。结论:老年患者肝损害可由多种药物引起,长期用药的老年患者定期监测肝功能有利于及早发现肝损害,及时停用肝损害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216例药源性眼部损害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药源性眼部损害的药品及其临床表现。方法:检索1998-2010年国内公开出版的医药期刊上有关药物所致眼部损害病例的报道,对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给药途径与剂量、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治疗措施及转归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7种药物引起眼部损害216例,诱发药物主要包括抗感染药物、激素和抗肿瘤药;临床表现主要有青光眼、角膜炎、巩膜炎、视网膜病变等。结论:药源性眼损害轻者视力下降,重者可致失明,应引起医务人员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药源性肝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小青 《天津药学》2011,23(4):53-55
药源性肝病的发病因素主要为患者因素和药物因素,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中草药排在首位,其次是抗菌药物。临床医生及患者应充分重视药源性肝损坏的危害,减少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药物性肝损害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及预后,帮助临床医师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 5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致肝损害的主要药物以抗结核药物最常见,占2 3.6 %(13/ 5 5 ) ,中药类占18.2 % (10 / 5 5 ) ,抗菌药物占14 .5 % (8/ 5 5 )。本组病例中出现黄疸者占4 1.8% (2 3/ 5 5 ) ,全部病例均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升高,而无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多在复查时发现肝功能异常。除1例死于原发病并发症外,其余病例经停止使用或调整用药与使用保肝药物治疗后均获痊愈。结论:药物性肝损害可由各种药物引起,起病隐匿,肝功能检查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早期及时停用肝损害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何仁  王丹  吴玮芳 《海峡药学》2013,25(2):216-218
药源性肝损害已成为国内外常见且较严重的药源性疾病,一些药物引起的常见的药源性肝损害屡有报道,我们也都熟知,但我们往往忽视药物引起的罕见的药源性肝损害,本文就临床用药过程中引起罕见药源性肝损害的五大类药物进行综述,望广大临床医师和药师警惕,并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在本院儿科血液区住院的50例儿童急性白血病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相关特点。结果全部病例均为急性肝损害,发生在用药后2~21d。临床分型:肝细胞型29例;混合型12例;胆汁淤积型9例。引起肝损害的药物:MTX相关23例(46%),MTX与6MP合用所致15例(30%),L-ASP引起者5例(10%),Ara-c引起1例(2%),多药物综合作用6例(12%)。治疗及转归:停药或减量用药;并给予保肝、降酶、退黄治疗,本组患者均治愈。结论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药物性肝损害以急性肝损害常见,肝损害临床表现各异,与药物有关。早期发现及停药是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药源性肝病     
目的:介绍药源性肝病的一般情况、发病机制、诊断和预防。方法:检索有关资料,进行汇总与综述。结果:药源性肝病面临的重大问题是临床用药安全;其发病机制分为药物本身引起的肝损害与机体对药物的变态或特异质反应引起的肝损害;临床诊断上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病区别开来;预防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密切观察。结论:重视“药物警戒”将可能会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药物性肝病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诱发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102例药物性肝病,数据用SPSS软件处理。结果:致肝损害药物以免疫抑制剂最常见,占33.3%(34/102),其次为利福平,占14.7%(15/102);临床表现以黄疸最多见,占40.2%(41/102),52%(53/102)患者无肝病症状,激素治疗组与非激素治疗组的痊愈好转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别。结论:药物性肝病可由各种药物引起,起病隐袭,肝功能检查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早期及时停用肝损害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药源性肝损害的文献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敏 《中国药业》1999,8(10):25-26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与其治疗作用同时发生的,随着临床用药的不断发展,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日趋多见,其中药源性肝损害的报道亦愈来愈多。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对临床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作回顾性分析。1资料来源本文整理的资料来源于1989年~1998年6月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共86种,其中国家级19种,省级54种,学报13种、文献214篇。药源性肝损害病例共222例,涉及药物96种(其中中药、中成药23种),所有病例均是在合理治疗、正常剂量服药后引发药源性肝损害。2资料分析2.1药源性肝损害所涉及的药物品种见表1。2.2临床分析: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  相似文献   

13.
药源性肝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源性肝损害是指由药物直接或间接损害肝细胞而引起的肝功能损害。近年来,由于各种药物广泛应用,各种新药特药不断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多种药物合用,使药源性肝损害发生率明显增高,日渐引起各界的重视。1 引起肝脏损害的药物1.1 抗生素及抗结核药 本类药物可以引起肝细胞损害。土霉素可致肝肿大、黄疸、脂肪肝等。四环素可造成妊娠期妇女严重肝损害甚至死亡。无味红霉素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和坏死,胆汁郁积的发生率为2%~4%。氯霉素对早产儿和新生儿毒性大,可引起SGPT升高及肝损害。利福平即可以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又可以造成肝汁郁积,在抗结核治疗时,常将其与异烟肼合用以增强疗效,但两者合用毒性高达35%。因为利福平是肝药酶诱导剂,与异烟肼合用,使异烟肼的肝毒性代谢产物乙酰肼增多,因而加重肝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原因和临床特点,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为预防和早期发现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2011年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所用药物,临床表现和转归等特点。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其中中草药9例,占23.68%,特别是治疗皮肤病、风湿性骨关节病、肾炎等疾病的中草药;抗肿瘤药物7例,占18.42%;抗结核药物7例,占18.42%;抗精神病药物5例,占13.16%;减肥药物4例,占10.53%;抗甲状腺药物2例;占5.26%;抗生素、降糖药、解热镇痛药各1例,各占2.6%。结论影响药物性肝损害的因素有药物的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等,临床医师用药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5.
儿童药源性听力损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敏弘 《医药导报》2001,20(5):303-304
目的:提出预防药源性听力减退和耳聋的发生。方法:讨论易产生听力损害的药物、机制、临床症状、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听力损害后的治疗等。结果:药源性听力损害是渐进的,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结论:药源性听力损害的预防及早期发现是避免听力完全丧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探讨药源性肝病的概念,分析药源性肝病成因,归纳总结涉及肝损害的药物类型,浅谈药源性肝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药源性心脏损害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994~2010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412例药物致心脏损害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2例药源性心脏损害中,循环系统药物占30.58%,抗微生物药占14.81%。药源性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严重会导致心肌梗死、心衰、心跳骤停等。结论:临床要加强对药源性心脏损害的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药物性肝损害是最常见易产生严重后果的药物副作用之一。原因是药物种类繁多、且随新药的不断问世,应用于临床。抗癌药的大量应用。造成肝损的发生率也日益增多。要想必免造成肝损害。必须了解和掌握造成肝损害的诸多因素:造成肝损害的药物;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的时间和临床表现。掌握这些要点才能明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药源性肝损害(附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中西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概率也相应增加,其肝损害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极易误诊,我们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0年1月收治的96例药源性肝损害病例进行观察分析,现将有关资料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余琼华 《医药导报》2011,30(2):256-258
目的了解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综合分析2001年9月~2010年9月就诊的42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情况与预后。结果在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中居前3位的分别是抗结核药10例(占23.8%),抗感染药8例(占19.1%),中药6例(占14.3%);多为急性肝损害(36例,占85.7%),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24例,占57.1%);临床治愈38例,好转3例,死亡1例。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较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以排除法为主,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一般预后良好,预防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