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   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又称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是近年来艾滋病研究中进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选择2008 ~ 2012年间我院收治的AIDS抗病毒治疗患者78例,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年龄(42.5±7.5)岁,同居或已婚患者占51.28%.资料来源主要以医院就诊患者检测为主.异性性行为传播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主要途径,其次为男男性行为传播,两者共计83.33%.治疗时本组患者CD4+T细胞平均为109.1个/μL;确诊时间与开始治疗时间的平均间隔天数为115 d.结论 早发现、早诊断HIV感染对于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银 《海南医学》2021,32(7):895-899
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有效改善了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生存寿命,降低发病率和艾滋病毒(HIV)的传播.目前ART的进展已将艾滋病毒感染转变为一种慢性和可控性的疾病.但是HIV耐药的发展增加了治疗失败、疾病进展和死亡率的风险.更好地了解耐药菌株的产生、药物耐药机制、影响因素和新的ART方案的更换对保证A RT...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3年10月至2008年4月5年抗病毒治疗的病人,统计分析其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体质量、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生存状况指标的变化,以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艾滋病病人经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治疗2~3年后与治疗前基线相比,平均增长150/mm3以上;病人治疗1年后,体质量增加明显,各种机会性感染症状体征发生率由治疗前的94.57%下降到7.61%;病人生存率提高,维持治疗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82.46%和61.54%.结论 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艾滋病病人生存状况和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符合治疗条件的病人应及早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邓州市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点2003-2010年的224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相关部门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和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艾滋病患者以采血(浆)传播为主,大多是20~49岁的青壮年人群,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农民所占比例较大,已婚人员较多,主要集中在农村.治疗前的主要症状是持续或间断发热(>38℃,>1月) 和持续性腹泻(>1月),CD4中位数为85个/mm3.在治疗过程中死亡病例的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明显低于仍存活患者,并且主要症状的发生率也高于存活者.结论 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HIV感染者的随访和CD4检测工作,及时将符合抗病毒治疗标准的病人纳入抗病毒治疗体系,达到降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总目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保证这一特殊群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种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艾滋病的疗效。方法将艾滋病患者45例平均分为三组,即方案1组(D4T+3TC+NVP)、方案2组(3TC+AZT+NVP)、方案3组(DDI+AZT+NVP)各15例。观察对比三组耐药情况、HIV RNA转阴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方案1组的耐药率显著低于方案2组及方案3组(P<0.05);三组患者HIV RNA转阴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及肝毒性。结论 3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临床疗效相近,但D4T+3TC+NVP方案的耐药性更低,是治疗艾滋病的较佳选择,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6例艾滋病患者使用免费抗病毒治疗,适时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血糖、血酯、CD^+4细胞,病毒载量等,定期随访观察临床疗效,药物副作用。结果:脱失治疗11例,死亡8例,停药1例,其余86例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CD^+4细胞上升,病毒载量下降。结论: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有确切疗效,积极治疗机会性感染,确保病人95%以上的依从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宝鸡市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以来进展情况,评估治疗效果,为我市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5-2010年所有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信息,分析治疗情况和效果。结果自2008年开始,宝鸡市纳入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病例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截至2010年底,累计治疗39例,死亡7例,在治29例。在治病例有82.76%在确诊HIV抗体阳性后1年内开始抗病毒治疗,截至2010年底在治病人有55.17%治疗不足1年,20.69%已治疗1~2年。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患者的CD4计数平均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多数病例治疗后较治疗前CD4值升高100~199个/uL。死亡病例死因均为艾滋病相关疾病,85.71%在治疗后半年内死亡,57.14%在治疗前CD4值低于50个/uL,结核病患病率高。结论加强随访监测,早期诊断和适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是提高艾滋病患者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的治疗是一项综合而且复杂的工作,所有治疗的总目标都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而抗病毒治疗是达到该目的的最佳方法。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防控的重要内容,得益于多种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相继问世。抗病毒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显著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目前已被证实的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接受中国现行一线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艾滋病(AIDS)患者,在治疗1年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以及耐药性产生情况.方法 在治疗6月、12月时对入组患者检测CD4+T淋巴细胞水平、血浆病毒载量(VL)和基因序列测定,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入组患者治疗后CD4+平均值明显上升,VL明显下降.治疗12月时有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现行一线药物抗病毒治疗效果良好.加强服药依从性管理,可减少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艾滋病感染者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合并机会性感染、抗病毒治疗等特点。方法:回顾浦北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09年~2011年340例抗病毒治疗的概况。结果:艾滋病感染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性传播及吸毒所致,合并症多见丙肝及乙肝感染者,以农民居多。结论:目前艾滋病感染主要是性及吸毒传播,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为多见。  相似文献   

12.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是目前针对HIV/AIDS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由于病毒潜伏库的存在,目前的HAART不能彻底清除HIV,因此需要改善现有疗法,以实现治愈AIDS的终极目标。本文对治疗HIV/AID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现症病人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叶晟  冯宇良  柯云峰  余方春 《中国热带医学》2006,6(7):1143-1144,1124
目的探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品对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患者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并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对接受抗病毒治疗中的28位患者进行病毒载量测定,平均病毒载量为2.00 log拷贝/ml,其中16人血浆中检测不到艾滋病毒,占57.14%。30例患者的CD4细胞均不同程度升高,增高从26个/μl到517个/μl,平均增高(193.27±51.91)个/μl;治疗2年以上者CD4细胞平均升高(221.08±87.65)个/μl。病人机会性感染得到明显控制,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死亡率从44.44%下降到2.50%。病人中能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的比例由治疗前的13.33%上升到治疗后的30.00%。结论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艾滋病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符合治疗条件的病人应及早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4.
温小凤 《医学综述》2013,(23):4294-4296
随着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广泛应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死率显著降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的肝脏疾病逐渐成为HIV感染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HIV人群中HBV感染率稍高于普通人群.HIV与HBV是否存在相互影响尚存在争议.合并HIV感染的HBV患者抗病毒治疗时机及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彭齐荣  肖必  余宙耀 《医学综述》2009,15(24):3687-3690
乙型肝炎病毒是我国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肝癌的进展、治疗效果、复发和生存率与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密切相关。欲提高其疗效,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存在适应证就必须进行。抗病毒治疗迄今仍被认为是治疗肝癌的最基本病因治疗,能明显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脏损害,提高肝癌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HIV/AIDS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近年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致病机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参阅新近公开发表的中外文献阐述了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免疫缺陷性疾病。结果: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由双链RNA、病毒核心蛋白及包膜组成,分为两种类型(HIV-1,HIV-2),绝大多数感染人体的是HIV-1。HIV通过病毒糖蛋白gP^120/gP^41与在被感染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同时表达的CD4和辅助受体进行识别,从而侵入细胞并损伤宿主的免疫系统,而宿主的免疫应答又不能清除HIV,最终发展成AIDS。结论:HIV感染最终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的损伤,进而发展成AIDS。本文就AIDS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对虚性体质HIV/AI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并分析2014年8月—2016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传染科门诊及病房诊治的HIV/AIDS患者病例资料,比较HAART治疗后不同体质患者CD4+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气虚质与实性体质患者比较,CD4+T淋巴细胞及Th1、Th17、Th22所占CD4+T淋巴细胞百分较低,Th2、Treg占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气虚质与其他虚性体质患者比较,CD4+T淋巴细胞更为低下(P0.05),而CD4+T细胞亚群无显著性差异(P0.05);HAART治疗1 a后所有虚性体质患者CD4+T淋巴细胞、Th1、Th17、Th22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升高,同时Th2、Treg出现不同程度下降(P0.05);气虚质与其他虚性体质比较,Th1升高值、Th2降低值、Th17升高值、Treg降低值和Th22升高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CD4+T淋巴细胞升高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气虚质部分患者给予中医调整体质,HAART治疗1 a后,调整体质患者Th17占CD4+T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高于未调整体质患者,Treg占CD4+T淋巴细胞比率则明显低于未调整体质患者(P0.05)。HARRT治疗1 a后虚性体质患者除2例气虚质未转阴外,其余均转为阴性。结论:中医体质影响着HIV/AIDS病情进展,不同体质患者对HAART治疗反应性各异,中药调整体质可提高HAART治疗反应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彝族地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水溶性维生素营养状况,为该地区艾滋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营养不良防治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选取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的艾滋病确诊患者76例,另以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测定尿液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的含量,对水溶性维生素营养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艾滋病患者体内维生素B1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维生素B2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维生素C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艾滋病患者水溶性维生素营养不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女性患者营养状况优于男性患者(P<0.05)。结论彝族地区艾滋病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易出现水溶性维生素营养不良现象,在治疗过程中应该给予针对性的营养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