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频率应答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体会李卫华黄见亭吴荣(厦门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厦门361003)我院1993年以来安置频率应答起搏器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56(27~68)岁。心律失常类型:病窦综合征10例、高度及II度房室阻滞5例。所用...  相似文献   

2.
对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常规强心利尿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及抗心律失常治疗,临床上常使缓慢性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加重,引起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停顿及心室纤颤,最终使心力衰竭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难以纠正,被迫停用强心抗心律失常药物。自1990-06~1998-10作者采用配合心脏起搏器治疗恶性心律失常38例取得较好效果,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28台,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6台,其中VII型13台,DDD型3台,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①…  相似文献   

3.
抗心律失常药致老年严重缓慢心律失常10例报告姜凤梅南京市玄武医院内科(210018)抗心律失常药用于消除或抑制异位节律,同时有可能抑制窦房结功能,引起传导阻滞或逸搏节律,从而使病情加重。多见于老年人,常规剂量的抗心律失常药便可引起严重的缓慢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 8例病毒性心肌炎伴发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对其心律失常类型,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伴发缓慢性心律失常类型:心房静止2例,Ⅰ°、Ⅱ°、Ⅲ°房室传导阻滞5 5例,三分支传导阻滞1例。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可伴发缓慢性心律失常,大多数药物治疗有效,少数需行临时起搏或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尤其心房静止及三分支传导阻滞者。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梗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点及阿托品前处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急诊PCI)致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研究,为临床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通过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应用阿托品,了解阿托品对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等缓慢性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就诊的患者共252例。对发病12小时内进行PCI术的患者根据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死进行分组。分别计算出二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类型及发生率。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92例,配对分成二组:一组冠脉开通前予阿托品1mg静推;另一组不予任何药物干预。分别观察二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71例次,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13例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实验组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15例次,室性心律失常发生12例次;对照组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33例次,室性心律失常发生9例次。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P〈0.0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0.01)。阿托品前处理的急性下壁心梗患者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未经阿托品前处理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P〈0.01)。  相似文献   

6.
心律失常是心内科常见病,特别是一些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心脏起搏治疗则成为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此外对一些心律失常如在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基础上发生室速和/或室颤而引起晕厥发作和/或猝死,亦为有效的预防措施。现将我院30例心律失常心脏起搏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4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不同类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常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阿托伐他汀,同时应用参附注射液60 mL-80 mL+5%葡萄糖液静脉或生理盐水100 mL静脉输注,疗程14 d。结果治疗组缓慢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缩短,心室率明显提高。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效。  相似文献   

8.
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颇为常见,现就我院的治疗经验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 12例非药物所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19~68岁。其稳定状态静息HR≤2 结果  相似文献   

9.
21例低钾性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例低钾性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2医院浦波,邱毓霜吉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朱辛明低血钾时的心律失常多为快速折返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则少见。我们观察到21例低血钾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结果临床资料:本组21例(男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11年1月入住我院的冠状动脉痉挛患者36例,分析其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和治疗方法.结果 36例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发作时均有心绞痛症状,全部合并有缓慢性和(或)快速性心律失常,其中缓慢性心律失常6例,Ⅱ、Ⅲ度房室阻滞21例,窦性停搏2例;快速性心律失常7例,其中室性心动过速5例,心室颤动2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17例患者冠状动脉完全正常,4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其余15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全部患者均接受大剂量钙离子拮抗剂及硝酸酯类抗血管痉挛药物及他汀类药物的治疗.4例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的患者接受了支架置入治疗,4例反复发作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行心室单腔起搏器置入治疗,1例反复发作心室颤动与窦性停搏的患者植入单腔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结论 对于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心律失常,针对其病变基础采用在稳定斑块、抗血管痉挛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植入支架及起搏支持治疗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笔者经左锁骨下或左锁骨上途径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床边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治疗42例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搏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老年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352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回顾了我院从1988~2003年接受植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患者35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我院32例急性右心室梗死(ARVI)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规律与诊治要点,以提高其救治水平.方法对32例ARVI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基础抢救选用阿托品,维持治疗用654-2,紧急情况选用异丙肾上腺素.结果本组窦性心动过缓及Ⅱ°以下房室传导阻滞(A-VB)11例除1例死于泵衰竭,余均于72小时内恢复.15例Ⅲ°A-VB者及3例快-慢综合症者及时安装临时起搏器后,3~10日内恢复13例,2周后仍未恢复改装永久起搏器1例,因并发症死亡5例.结论ARVI导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多可逐渐恢复,应区别轻重缓急,给予药物或起搏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及埋藏式心内自动除颤器(ICD)纠治重症缓慢性及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心律失常类型与起搏模式的关系,对我院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及ICD的10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植入DDD或VVI,48例房室传导阻滞植入DDD、VDDR或VVI,1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反复心脏停搏患者植入ICD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提示植入合适的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及ICD,对重症缓慢性心律失常及致死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能起到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生脉注射液配合其他药物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淑文 《心脏杂志》2006,18(1):114-114
缓慢性心律失常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内科治疗有一定困难,我科近期采用生脉注射液配合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选我科近年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52例,年龄38~82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1d,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9例,窦房阻滞8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维拉帕米在特发性和器质性心脏病伴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10例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予维拉帕米 5~ 10mg盐水稀释后缓慢静注 ,观察其对室速的疗效和副作用 ,分析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安全性。结果  10例室速患者在常规抗心律失常药无效的情况下 ,通过静注维拉帕米转律 ,治疗过程中 ,未发现 1例严重低血压及缓慢性心律失常。结论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电轴左偏的特发性室速的治疗首选维拉帕米 ,有器质性心脏病伴室速患者在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电复律无效或不理想时 ,可使用维拉帕米起效 ,其在心律失常治疗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脏病急症之一,及时心脏起搏治疗是避免发生严重后果或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自1996年8月以来,我们应用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治疗严重缓慢心律失常3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摇目的摇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NVM)心肌病患者的心律失常特征及其与致密化不全部位关系。 方法摇经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NVM 46例,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其心律失常特征及其与致密化不全受累范围与部位关系。 结果摇快速性心律失常者26例,其中16例患者同时发生两者以上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者11例,3例有2种以上心律失常;轻微心律失常9例 。快速心律失常中以频发室性早搏最多,其次为心房颤动,缓慢性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缓最多,其次为心房扑动伴缓慢心室率和高度或芋度房室传导阻滞。 与轻微心律失常组相比,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快速心律失常组受累范围更大,心律失常类型与受累部位尚无明确关系。 根据发病年龄,小于45岁患者23例,有7例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大于45岁者23例, 3例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 05)。 结论摇NVM患者心律失常发病率高,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缓慢性心律失常,致密化不全受累范围越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小于45岁年龄组与大于45岁年龄组相比,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鲁端 《心电学杂志》2003,22(4):195-197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分类方法尚未统一。正确和合理的分类有利于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作者提出可按缓慢性心律失常时心脏冲动的起源、发生部位或QRS形态将其分类。现仅将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心脏冲动起源分类法简述如下,以供商议和参考。一、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1.窦性心动过缓。按心动过缓程度可分为:①轻度:50~59次/min(可见于健康人)。②中度:35~49次/min(发生于白天多为病理性,发生于夜间的可见于健康人)。③重度:<35次/min(由病理原因所致,须积极治疗,必要时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2.窦性停搏(静止)。按停搏程度和间期可分为:①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我院32例急性右心室梗死(ARVI)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规律与诊治要点,以提高其救治水平。方法:对32例ARVI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基础抢救选用阿托品,维持治疗用654—2,紧急情况选用异丙肾上腺素。结果:本组窦性心动过缓及Ⅱ°以下房室传导阻滞(A—VB)11例除1例死于泵衰竭.余均于72小时内恢复。15例Ⅲ°A—VB者及3例快—慢综合症者及时安装临时起搏器后,3~10日内恢复13例,2周后仍未恢复改装永久起搏器1例,因并发症死亡5例。结论:ARVI导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多可逐渐恢复,应区别轻重缓急,给予药物或起搏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