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外伤后引起低颅压综合征的原因、误诊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a间误诊的12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依靠临床表现和腰椎穿刺确诊为低颅压综合征,均出现误诊,经治疗后全部患者低颅压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外伤后低颅压发生与伤后脑血管痉挛、脑脊液漏、过量使用脱水剂、手术、腰椎穿刺或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放脑脊液过多等因素有关,其症状类似颅高压而易于误诊,从而出现截然相反的治疗,确诊后及时治疗均能痊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常见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误诊的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硬膜下血肿2例,病毒性脑膜炎3例,前庭神经元炎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例,颈椎病1例.结论 原发性低颅压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的MRI检查为一种有效有助于鉴别诊断的非创伤性手段.  相似文献   

3.
外伤后急性期低颅压综合征4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外伤后急性期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年间和43例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病例,探讨其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43例不同损伤类型患者依靠临床表现和腰穿确诊为低颅压综合征。经采用不同治疗后全部于3-10d内低颅压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4.
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诊断(附25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经激素及补液治疗后均痊愈。结论低颅压综合征病因及临床表现多样。腰椎穿刺及头部MR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颅脑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3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11):1681-1682
颅脑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起病隐匿 ,发生率约占 5% [1 ] 。临床表现与颅内压增高相类似 ,但处理方法迥异 ,须慎加区别。我院自 1 994- 0 4~ 2 0 0 1 - 0 4共收治颅脑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 35例 ,均经临床及腰穿证实。现将本组病例的临床特点加以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为颅内压低于正常时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由于颅脑损伤多引起颅内压增高,低颅压较易被忽视,因此常延误诊断及治疗。我科从1996年2月至1999年2月共收治低颅压综合征患者37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低颅压综合征在儿科临床实践中的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选择儿科病房收治的32例小儿低颅压综合征住院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治疗5~10d后症状缓解均出院。3个月后随访20例无复发。结论:小儿低颅压综合征任儿科临床病不少见,儿科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并发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机制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发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分析总结1992年1月-2001年2月我院收治的23例颅脑损伤并发SIADH资料,23例均有临床表现,CT及实验室检查完整资料。结果:2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和低钠,低氯血症,低渗血症及高尿钠症,其中19例早期诊断,预后好,4例误诊误治,预后差。结论:SIADH是由于下丘脑直接或间接损伤所致,临床特征为难以纠正的低钠,低渗血症,治疗关键是严控摄入水量。适量补盐,将血钠控制在安全水平(125mmol/L)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SIH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压力和MRI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典型直立性头痛,MRI增强扫描有广泛的硬脑膜异常强化。结论:典型的临床表现和颅脑MRI强化特征有助于SIH综合征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7例颅脑损伤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分析脑性盐耗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结果:颅脑损伤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均出现意识状态改变、恶心呕吐、低钠血症伴血容量减少.结论:早期诊治颅脑损伤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能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均有体位性头痛表现,于坐位、站位及活动时头痛加剧,平卧位时头痛减轻或缓解,疼痛位于前额部和颞枕部,有时波及整个头颅及后颈部,多为钝痛,可伴有恶心、头晕、颈强直等,脑脊液压力均低于60 mmH2O.本组根据临床表现及医技检查结果确诊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结论:对以头痛为主诉就诊的患者,要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及时完善脑脊液等检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3例临床诊断明确的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及影像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并可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复视及颈强直;CSF压力均<60 mm H2O,蛋白升高5例、白细胞增多8例、红细胞增多9例;均行头CT检查,4例分别出现硬膜下积液和脑室变小;2例头颅MRI增强检查示弥漫性硬脑膜强化;均采用保守治疗,均痊愈.结论 体位性头痛是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最典型的临床症状,硬脑膜弥漫性强化是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CSF容量减少是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在轻、中型颅脑损伤(TBI)早期评估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为临床功能评估及预后估计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24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受伤2周内行SPECT,CT检查及临床评定,3个月所有患者行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测试,并对首检SPECT阳性者复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24例轻中型颅脑损伤首检SPECT阳性率71%,高于CT阳性率46%(P<0.05),(2)首检SPECT发现阳性病灶48处,高于CT的21处,且分布范围广,(3)首检SPECT阳性预测率59%,阴性预合征;另9例(53%),结论:(1)在轻中型颅脑损伤的早期评估中,SPECT显像较CT扫描更灵敏。(2)SPECT阳性率与脑损害程度相关,(3)首检SPECT阴性提示预后良好,复检SPECT阳性提示多出现脑外伤后综合征。(4)首检SPECT阳性尚不足以估计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老年人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SIH(25例)及继发性低颅压综合征(7例)的临床表现,并对腰穿、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SIH以体位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继发性组以局灶体征明显。腰穿示SIH组脑脊液(CSF)主白细胞增多,继发性组主蛋白增多。SIH影像学检查可见广泛脑膜硬化;继发性组见脑实质灶。结论:了解SIH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提高SIH临床确诊率。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闭合性腹部脏器损伤9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波  孟鑫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6215-621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闭合性腹部脏器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9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GCS≤8),且合并有闭合性腹部脏器损伤,行开颅手术和(或)剖腹探查手术。结果 96例中良好56例,中残12例,重残7例,死亡21例。结论针对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腹部闭合伤的特点,综合分析,及早明确诊断,减少漏诊、误诊,正确处理降颅压与休克的矛盾和及时手术,加强相关科室协作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引发交通事故损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对5例临床已经证实为脑动脉瘤而早期误诊为交通事故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引发的交通事故损伤易误诊为单纯的交通事故颅脑损伤,综合分析伤史、临床表现及影像资料可得到明确诊断,改善患者预后。结论:仔细了解伤史和体格检查对避免误诊有重要作用,CTA、MRA及DSA检查是最后确诊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低颅压综合征误诊11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低颅压综合征是指颅内压低于 70 mm H2 O时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以坐位或起立时头痛、恶心、呕吐伴或不伴颈项强直为主要表现 ,平卧时头痛或减轻或消失[1 ] 。低颅压综合征可出现于腰穿、脑室引流过度、脱水、颅脑外伤、中毒、休克或原因不明者 ,原因不明者称之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2 ] 。依据特有的体位性头痛及腰穿测压 ,低颅压综合征诊断并不十分困难 ,但临床误诊并不少见。我院神经内科自 1997~ 2 0 0 2年收治的低颅压综合征 2 8例中误诊 11例 ,误诊率为 39.9%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例 ,女 8例 ,年龄 30~ 5 6岁 ,平均…  相似文献   

18.
颅脑损伤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颅脑损伤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分析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结果 16例颅脑损伤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均具有以下临床特点:低钠血症、低血浆渗透压、尿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之比>1.治愈15例,死亡1例.结论 颅脑损伤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措施不同于低钠血症,早期诊治能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汪恒望 《山西临床医药》2012,(10):733-735,737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与MRI表现。方法:分析15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脑脊液生化及MRI表现。结果:15例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伴有或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均低于70mmH20(1mmHzO=0.0098kPa),生化检查9例正常。MRI检查硬脑膜均匀性增厚强化。经临床积极治疗,预后良好。结论:体位性头痛是低颅压综合征特征性临床表现,腰椎侧卧位穿刺脑脊液压力测量及头颅MR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临床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4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SIH)是指原因不明 ,预后良好 ,颅压低于 70mmH2 O的一组少见征候群 ,临床以起立时剧烈头痛、呕吐及颈部强直为主要表现 ,当平卧时头痛很快消失或减轻为特征[1] 。由于临床较为少见 ,故极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 1999年 6月~ 2 0 0 1年 7月误诊的 4例SIH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例 ,女 3例 ;年龄 2 4~ 4 3岁 ,平均 36 .2岁。均为急性起病 ,病程 5~ 2 4天 ,平均 13.5天。除外颅脑损伤、开颅术、分流术 ,无脑脊液漏 ,病前无腰椎穿刺以及糖尿病与尿毒症史。1.2 临床表现 均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