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86年至今,我院共进行“同种异体肾植600例,术后出现2例股骨头坏死.报告如下。 病例1,男,37岁。肾移植术后长期维持服用环饱素+骁悉(后改为硫唑嘌呤)+强的松(术后维持量15~20mg/d)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术后约4月余,感右髋部疼痛不适、跛行、不能负重及过久行走。骨盆X线片示:骨盆诸骨无特殊。右股骨颈缩短,并有带状高密度影,外侧股骨颈边缘不光整,股骨头密  相似文献   

2.
骁悉对肾移植术后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骁悉(MMF)对肾移植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将9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分为两组.1997年以前手术的56例为硫唑嘌呤(Aza)组,免疫抑制剂为环孢素A(CsA)加Aza加泼尼松;1998~1999年1月手术的34例为MMF组,免疫抑制剂为CsA加MMF加泼尼松。Aza组CsA起始用量为6mg/(kg·d-1),MMF组为5mg/(kg·d-1),以后根据血药浓度进行调整。结果9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总的感染率为17.8%,其中Aza组为21.4%(12/56),2例死亡;MMF组为11.8%(4/34),无死亡病例。两者之间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用MMF代替Aza可以减少肾移植术后的感染率,并提高移植肾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肾移植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对1037例1113次肾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在1037例肾移植患者中,发现15例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4%,其中肝癌最多(6/15),其次是Kaposi肉瘤(4/15),再其次是肺癌(2/15)。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放疗和化疗,现存活4例。结论 肾移植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治疗的效果取决于早期发现肿瘤并及早施行手术;在维持移植肾功能正常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分析(附19例报道)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 了解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类型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7-1999年同种肾移植术1286次/1132人,术后肿瘤的发生情况和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结果 共发生恶性肿瘤19例,发生率1.67%,分别发生于移植术后5-126个月,平均57个月。其中泌尿系肿瘤11例,肝癌、肺癌各2例,胃癌、乙状结肠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各1例,13例行手术治疗,现存活10例,平均存活期20个月,7例属肿瘤病变晚期,短期内死亡,1例死于感染引起的中毒性休克,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 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以泌尿系肿瘤最常见,治疗上应争取尽早手术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性 ,4 6岁。于 2 0 0 1年 1月 4日因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肾功能恢复良好 ,常规服用泼尼松、霉酚酸酯和环孢素三联免疫抑制剂抗排斥。患者分别于术后 2 0 0 1年 8月、2 0 0 2年 8月 ,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而返院 ,接受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肾功能恢复。半年前患者不慎烫伤右小腿内踝方 ,经治疗后伤口愈合。 5个月前因又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 ,再次使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右小腿原来伤口处出现溃破且红肿 ,皮损迅速向四周蔓延并波及足、大腿 ,同时发现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分别取右内踝…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术后由于应用免疫抑制剂,使恶性肿瘤的发生几率明显增加。我院自1978年8月至2005年12月共施行肾移植术1285例(1492例次),术后发生恶性肿瘤1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术后感染性移植肾动脉破裂六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由于感染发生破裂,临床少见。1998年1月至2003年10月,我们收治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为男性 ,6 3岁 ,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 3年 ,行血液透析 11个月后 ,于 1998年 11月 4日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口服环孢素A 8mg·kg-1·d-1、硫唑嘌呤 5 0mg/d及泼尼松 2 0mg/d预防排斥反应 ,肾功能恢复顺利 ,术后 2周血肌酐降至 130 μmol/L。半年后 ,环孢素A减量至 3mg·kg-1·d-1,硫唑嘌呤 75mg/d ,泼尼松减至 10mg/d ,肾功能一直稳定于正常范围 ,未出现过排斥反应。2 0 0 2年 1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 ,症状逐渐加重 ,2 0 0 2年 3月初于我院就诊 ,动态喉镜检查示右侧声带新生物 ,活检提示新生物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47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发病率,并探讨其发病率增高的机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8-2000年6月间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至少半年)的肾移植患者中发生恶性肿瘤的病例。结果 在1120例肾移植患者中,发生恶性肿瘤47例,其中40例资料完整,34例得到病理证实。恶性肿瘤发病率为4.2%。肿瘤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和放疗,免疫治疗,有25例至今存活,最长存活期达4年半。结论 肾移植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其机理除了应用免疫抑制治疗所带来的后果外,也不能忽视移植术本身带来的影响。如癌基因嵌合,致癌病毒的转移等。  相似文献   

10.
我院有2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特殊部位结核菌感染,经手术及抗痨治疗而愈,现报告如下。例1,男性,6 5岁。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于2 0 0 0年9月行肾移植术。术前胸片提示胸膜增厚钙化。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服用他克莫司(FK5 0 6 )、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术后1年左腕部出现红肿、疼痛,左腕关节广泛压痛,掌侧局部隆起,腕关节活动受限。给予抗生素及理疗处理无效,磁共振成象提示左腕部有低密度影。手术探查发现,屈肌腱周围滑膜组织明显增生、水肿,包绕肌腱,在增生的滑膜包块中有少许淡黄色液体,快速冰冻切片提示“滑膜结核”。将滑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并发自体泌尿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25例肾移植受者,发生肿瘤的时间平均为移植术后48.2个月(29~72个月),其中23例以间歇性血尿为首发症状,2例为体检时发现.25例中,3例为肾癌,行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8例为上尿路的尿路上皮肿瘤,行经腹腹腔镜下肾盂癌根治术,其中3例同时合并浅表膀胱肿瘤;14例为膀胱尿路上皮肿瘤,1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行全膀胱切除并移植肾输尿管造口.术后将吗替麦考酚酯减量至原剂量的2/3,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减量至2/3或1/2.4例受者将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转换为西罗莫司.结果 随访12~84个月.1例肾癌患者因对侧复发,合并双肺及胸壁多发转移,6个月后死亡.2例合并淋巴结转移的肾盂输尿管肿瘤患者分别于术后14和20个月,因多发转移死亡.其余22例患者存活,血清肌酐维持在98~163 μmol/L.结论 肾移植术后出现血尿的患者需注意筛查自体泌尿系统肿瘤.确诊的患者需要手术切除病变,术后调整免疫抑制方案.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患者是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特殊人群,术后早期尿路感染的病原菌谱可能与普通尿路感染患者有所不同。为了避免临床滥用抗生素造成病原菌种类变迁加速和诱导耐药菌产生,本研究总结我院肾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双J管移植肾肾盂端和膀胱端培养的细菌及其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患者因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而易发生恶性肿瘤,但移植肾发生恶性淋巴瘤较少见,国内到目前为止只有孙荣超等于2001年报道过1例,现再报道1例。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受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可导致其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增加。据统计,我国1977年至2003年共施行肾移植13969例,术后发生恶性肿瘤210例,发生率为1.5%,其中淋巴瘤12例,占5.7%。2006年4月,我院收治了1例肾移植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PTLD)的受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尿瘘是肾移植术后较为常见的外科并发症,但许多移植医生对此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引起不良后果。我院自1995年20月至2001年1月共施行肾移植236余例,术后1~7日发生尿瘘19例,发生率8.05%,现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9例尿瘘患者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28~63岁,平均46岁。首次移植17例,第三次移植2例;其中17例首次移植采用输尿管与膀胱壁的外隧道式吻合,2例第三次移植采用移植肾输尿管与原移植肾输尿管残端的端-端吻合。术前患者每日尿量<100ml 6例、每日尿量600~1000ml 13例,尿瘘发生于手木后1~7日。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12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肿瘤的发病情况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931例 10 15次肾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发生恶性肿瘤 12例 ,发生率 1.2 8% ,于移植术后 (45 .9± 36 .8)个月 (12~ 12 4个月 )得到明确诊断 ,其中泌尿系统肿瘤 5例 ,硬脑膜小细胞癌、胰头癌、胃腺癌、肝癌、肺门鳞癌及滤泡状淋巴瘤各l例 ,另有 1例原发瘤不明的转移性肝癌。 6例获手术治疗 ,存活 (11.0± 8.8)个月 ,现仍存活 ;5例于诊断后 (4.4± 2 .7)个月死亡。结论 肾移植患者的肿瘤发生率明显增高 ,以泌尿系统的肿瘤多见 ,治疗上应尽早采取以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咪唑立宾在尸体肾移植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咪唑立宾 (Mzb)在尸体肾移植术后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 0例首次接受尸体肾移植的患者随机地分为硫唑嘌呤 (Aza)组、霉酚酸酯 (MMF)组及Mzb组 ,每组 2 0例 ,且均以环孢素A或普乐可复及泼尼松作为基础免疫抑制剂。观察术后 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 (AR)发生率、并发症及人 /肾存活情况。结果 :Mzb组AR发生率明显低于Aza组 (P <0 .0 5 ) ,与MMF组相近。Mzb组腹泻、全血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MMF组 (P <0 .0 5 ) ,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Aza组 (P <0 .0 5 )。Aza组和MMF组中全血细胞减少者经转换为Mzb后均好转。Mzb组人 /肾均存活。结论 :Mzb同样能明显降低尸体肾移植术后AR的发生率 ,效果与MMF相似 ,而且使用安全 ,可作为Aza及MMF的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18.
肾移植术后特异性感染69例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肾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的规律。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808例次肾移植中各种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808例次肾移植中发生各种感染180例次(20.7%),死亡35例(19.4%),其中应用硫唑嘌呤和泼尼松者的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较使用以环孢素A为主的三联疗法者为高。已证实感染原的特异性感染69例次。特异性感染的病原最常见者为病毒。结论 感染是肾移植后的常见并发症,正确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及时病原诊断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肾移植术后违背医嘱意外存活2例,均至少有2个月未服用任何免疫抑制剂,这一现象提示,早期通过短程、较深的全身免疫抑制诱导了成年免疫耐受,使机体对移植物不发生或仅发生轻轻微的免疫学攻击,作者还强调应认真研究实际存在的未遵医嘱服药而能长期存活的病例,这对传统的用药固定模式乃至可能存在的成年耐受现象提出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1概述 目前,尽管在组织配型、移植外科技术及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应用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感染和排斥反应仍然是导致肾移植受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且感染和排斥反应密切联系相关,直接影响到人肾的长期存活,成为肾移植术后对受者及移植肾长期存活最大的威胁.据国际多个移植中心的统计,肾移植后第1年约有75%的受者发生过各种不同程度的感染,26%的患者直接死亡原因是感染[1].其中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感染,也是肾移植受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特点是起病急、进展快、早期即可出现低氧血症,如进展至ARDS,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2].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治成为企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