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逆行岛状股前外侧皮瓣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设计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 ,修复膝关节软组织缺损 ,或以交腿皮瓣形式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结果 本组 5例 ,1例皮瓣远端过度受压坏死 ,其余全部成活。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逆行岛状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肢体某些较难修复的功能部位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3.
岛状皮瓣,肌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1985年以来,临床52例临床应用15种岛状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创伤软组织损,痕挛缩畸形,先天性形鼻 及巨大直肠阴道瘘的修补经验。方法以非主干动脉的岛状皮瓣为主共47例,其中逆行岛状皮瓣24例,占46.15%。结论岛状皮瓣,肌皮瓣具有血运丰富,抗菌能力强,移位方面,操作简单,不受设备条件的限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介绍股前外-膝上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 方法 对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采用股前外侧-膝上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中皮瓣下端以膝上外侧动脉及降支终末支为蒂作带蒂转移,皮瓣上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或横支、高位皮支为蒂,在皮瓣转移后与小腿下段由足背动、静脉返流的胫前动、静脉作吻合. 结果 术后皮瓣均顺利完全成活,3~6个月随访皮瓣外观满意、伤口愈合良好、骨折在愈合中. 结论 利用股前外-膝上外侧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1985年11月~1998年6月应用8种带血管蒂的岛状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95例,皮瓣成活率达97%,经过6个月~11年的随访观察,临床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195例,其中男139例,女56例。年龄9~61岁。195例均为四肢软组织缺损。受区在上肢109例,下肢86例,急诊修复7...  相似文献   

7.
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1985年以来,临床52例应用15种岛状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创伤软组织缺损、瘢痕挛缩畸形、先天性畸形鼻再造以及巨大直肠阴道瘘的修补经验。方法以非主干动脉的岛状皮瓣为主共47例(90.38%),其中逆行岛状皮瓣24例,占46.15%。结果 52例中除1例胸大肌岛状肌皮瓣远端有很小面积坏死外,余均全部成活。40例术后随访8个月~11年,功能及形态恢复满意。结论岛状皮瓣、肌皮瓣具有血运丰富、抗菌能力强,移位方便、操作简单,不受设备条件的限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足底深支为蒂踝前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解决前足皮肤缺损临床修复棘手的难题。方法:用3例成年男性新鲜尸体注入红色乳胶以观察足背动脉的分支,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7例前足皮肤缺损的病例采用以足底深支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足背动脉在踝关节前方有1~2支恒定的皮支,称之为踝前皮支,测量该皮支口径0.4~0.6mm。7例前足皮肤缺损病例以足底深支为蒂踝前逆行岛状皮瓣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以足底深支为底的皮瓣可以解决前足皮肤缺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带腓肠浅动脉蒂的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临床应用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目的:探寻一种良好的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对19例新鲜尸体小腿行腓动脉灌注、造影及显微解剖,观察腓肠浅动脉的走行、腓动脉肌间隔皮穿支在小腿远端分支的部位,及两者在小腿下段的吻合情况;以及通过该吻合血管的血流对小腿后方皮肤的供应情况。同时临床应用以腓肠浅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7例。结果:腓动脉肌间隔皮穿支在小腿下段与腓肠浅动脉及其周围血管网存在丰富的吻合,可为该皮瓣的存活提供可靠的血运保证。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切取简单安全,覆盖范围广,一期手术即可完成,可有效地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1.
股前外侧组织瓣临床应用112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目的 总结分析股前外侧组织瓣解剖规律及其在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适应证和应用价值。方法1985年3月-2004年8月,对112例股前外侧组织瓣移植进行临床总结。其中男67例,女45例。年龄5~65岁,平均38.5岁。针对受区不同情况,将股前外侧组织瓣切取分为4类: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78例;吻合血管的游离脂肪筋膜瓣移植22例;带蒂顺行岛状皮瓣移位5例;远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移位7例。对面、颈、肢体、躯干等部位的软组织缺损所致功能障碍或外观缺陷进行修复,并对术后效果和供区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营养股前外侧组织瓣的动脉皮支出现率100%,具有肌间隙皮穿支(33%)和肌皮穿支(67%)两种基本解剖类型。组织瓣源血管均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或横支。皮瓣移植成活107例,成活率达95.6%。术后33例获随访6个月~11年,远期随访效果满意率91%,供区无功能受限。结论股前外侧组织瓣解剖恒定,具有多种突出优点,是修复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材料。尤其是穿支皮瓣形式,可保持受区形态,降低供区损伤,成为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2.
吻合血管股前外侧筋膜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股前外侧筋膜瓣修复前臂及手部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2000年9月-2003年12月收治前臂及手部软组织缺损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9-43岁。机器碾压伤3例,皮带绞伤4例,重物压伤6例。软组织缺损部位前臂掌侧6例,手背部6例,食指桡、背侧1例。缺损范围17.5cm×7.7cm-4.6cm×3.4cm,其中4例合并前臂、手部骨折,9例合并前臂、手部伸肌腱损伤。患者均急诊行清创、骨折复位内固定,修复损伤的神经、肌腱及血管,术后抗感染治疗3-5d后,采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筋膜瓣联合中厚皮片植皮修复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患者均无血管危象发生。1例第4、5指蹼处约2.0cm×1.0cm植皮坏死,经换药及再次取全厚皮植皮后成活,余患者筋膜瓣及植皮均成活。全部获3-12个月随访,修复后的创面外形均良好,无皮肤挛缩。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优9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5%。结论吻合血管股前外侧筋膜瓣联合植皮修复前臂及手部创面外形好,不需再次手术整形,远期无皮肤瘢痕挛缩发生,供区处理简单,创伤小。  相似文献   

13.
股前外侧皮瓣与筋膜组织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与筋膜组织瓣的临床应用方式。方法1997年1月~2004年7月,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与筋膜组织瓣修复体表皮肤软组织缺损27例,男10例,女17例。其中缺损位于面部9例,颈部4例,下肢6例,会阴部4例,臀部1例,腹股沟区1例,乳房软组织缺损2例。所有患者均为择期手术,软组织缺损范围9cm×8cm~20cm×15cm,切取皮瓣范围10cm×8cm~33cm×15cm。结果术后26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期愈合,1例皮瓣坏死,创面经换药、再次手术植皮后愈合。17例移位皮瓣外观良好,质地柔软,有感觉;9例略显臃肿,经二次手术修薄外观较好。23例获随访3个月~2年,受区皮瓣颜色、质地、感觉与周围组织接近,供区局部凹陷畸形不明显;其中6例肿瘤患者获随访6~15个月,肿瘤局部无复发。结论股前外侧皮瓣与筋膜组织瓣能提供充足的皮肤软组织量,且可采用多种应用方式,是修复大面积体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4.
带指掌侧静脉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一种新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993年10月~1996年12月,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3例17指皮肤缺损,并对皮瓣带或不带指掌侧静脉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本组17块皮瓣均成活。在术后早期并发症中,不带指掌侧静脉皮瓣的静脉危象发生率为87.5%(7/8),带指掌侧静脉的皮瓣仅为11.1%(1/9)。认为,带指掌侧静脉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可明显减少该皮瓣静脉危象的发生,提高皮瓣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肌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骨感染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1997年6月~2004年10月,对21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及骨感染的患者,采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或肌皮瓣进行修复.其中男20例,女1例,年龄6~78岁.创伤致软组织缺损18例,电烧伤3例,其中足部贴骨瘢痕、骨髓炎4例.术中切取岛状皮瓣17例,肌皮瓣4例.皮瓣、肌皮瓣切取范围5 cm×4 cm~22 cm×16 cm.供瓣区拉拢缝合4例,游离植皮17例.结果术后21例皮瓣、肌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随访3~6个月,无任何并发症,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行走正常,术后皮瓣感觉恢复欠佳.结论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肌皮瓣为一可靠的皮瓣,切取方便,供瓣面积大,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是修复小腿中下部、踝关节周围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尤其对修复足踝部深洞状缺损、骨髓炎,肌皮瓣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81,自引:27,他引:181  
目的:证实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皮瓣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对15例踝周及跟底皮肤缺损的病例,取小腿后侧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5cm×9cm,最小4.5cm×3.5cm。结果:15例皮瓣全部存活,经10~12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充分,操作简便,不牺牲主干血管,为临床治疗较困难的跟底及踝周皮肤缺损,提供一个较可靠的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及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目的:报道以掌背皮神经伴行血管丛供血的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自1993年以来通过36侧成人上肢标本观察研究了国人掌背尺桡神经浅支的分布类型、横径、伴行血管数量、口径等。结果:伴行血管平均1~2支,口径0.2~0.4mm。临床应用19例,20块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该皮瓣血供可靠,长宽比例可达4.8:1,蒂最长达5~6cm。能满足指端修复需要。最大优点手术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易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逆行岛状腓骨肌皮瓣再造足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逆行岛状腓骨肌皮瓣的血供基础及足跟再造。方法应用解剖学的方法研究腓骨肌皮瓣血供及跟骨的生物力学特征,并在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1998年5月为1例右足跟爆炸伤后2个月,全足跟缺损患者采用腓血管蒂逆行岛状腓骨肌皮瓣移位修复,腓骨瓣长14cm,带部分腓骨肌及(口)/(止)母长屈肌,皮瓣为14cm×12cm。结果①腓动脉下端与胫前、胫后动脉有丰富且粗大的吻合,完全可提供逆流供血;血管蒂旋转点因手术需要而定,最低点为外踝上6cm,此处血管蒂解剖可长达20cm;②该瓣的形态与跟骨的生物力学特征相适应,临床应用者术后腓骨肌皮瓣成活好,随访10个月获得满意效果。结论逆行岛状腓骨肌皮瓣可修复足跟严重缺损,尤其为跟骨及骰骨完全缺失者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带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报道带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对12例肘部及腕部附近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带前臂内、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的岛状皮瓣顺行或逆行转移进行修复,皮瓣面积最大9cm×8cm,最小4cm×3cm。结果:11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部分成活,随访12~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根据前臂内、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构筑特点成功地切取血供可靠的岛状皮瓣,该皮瓣切取方便,旋转弧度大,可以满意地修复肘部、前臂远侧1/3及腕部附近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0.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2,自引:19,他引:42  
目的 总结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经验。方法  1997年 1月~ 1999年 4月以腓肠神经及其滋养血管为蒂的小腿后侧岛状皮瓣 ,修复足跟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6例 ,足跟部慢性溃疡 2例 ,慢性骨髓炎 2例 ,骨缺损瘢痕挛缩伴瘘管形成 1例。皮瓣切取范围 5 cm× 8cm~ 8cm× 12 cm。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 ,未发生血管危象。伤口 期愈合。随访 3~ 12个月 ,溃疡、骨髓炎及瘘管无复发 ,皮瓣感觉轻度恢复。结论 此皮瓣不损害重要血管神经 ,供区比较隐蔽。手术方法操作简便。皮瓣血运丰富 ,可有效地修复足跟和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 ,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