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对临床和CT 诊断为脑梗塞的203例病人进行分析。脑梗塞特征性表现为病变比周围脑组织的密度低,为向外的三角形,因早期有脑水肿而有肿块作用,随时间延长而消失,代之以脑萎缩。脑梗塞的CT 发现率为71%,其查出与从发病到检查的时间有关,一定要作造影强化否则会漏诊。Wing 指出有11%的病变强化前CT 扫描正常而强化后被发现。引起脑梗塞的原因有功能性循环不全,如大出  相似文献   

2.
作者收集了三个医院50例非化脓性心原性脑梗塞,分析其CT 表现。扫描层厚为15~13mm,扫描时间在神经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诊断心原性脑梗塞的临床标准:1.突发的病灶性神经症状,并持续24小时以上;2.临床和实验室证实有心脏病。细菌性心内膜炎或瓣膜置换术后的病人及多发性脑梗塞除非确认有心脏病不包括在文内。CT 表现为单发性40例(11例在脑深部,29例在脑回内),多发性10例。38例为非出血性梗塞,12例为出血性梗塞。梗塞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也见于大脑后动脉和椎  相似文献   

3.
以往在CT图像上主要是根据脑实质密度轻微减低和轻度的占位效应诊断早期脑梗塞。作者发现颅内血管主要分支密度增高影是脑梗塞的早期CT特征(24小时以内)。作者用高分辩力CT机检查了19例患者,在检查颅底血管结构及后颅凹时用1.5mm或5mm薄层扫描,较高的层面则用10mm层面扫描。19例中有3例做了平扫和增强扫描,余均为平扫。其中7例在首次CT检查后的10天内又进行了CT复查。3例在发病48小时内做了脑血管造影。结果表明,全部病例CT图像上均显示了大脑中动脉或其主要分支中有密度增高影。因此作者推测大脑中动脉内有栓塞或血栓形成,理由是:①所有高密度影的位置均与大脑中动脉或其主要分  相似文献   

4.
视神经胶质瘤的CT与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视神经胶质瘤CT和MBI表现,并探讨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视神经胶质瘤16例,其中CT检查15例,MRI检查6例,CT MRI检查4例。结果16例中肿瘤位于眶内段13例,眶内段累及视神经管内2例,其中1例涉及颅内,另1例位于视神经管内。肿瘤表现为眼球后肌锥内肿块占位,梭形8例,条索状与椭圆形各3例,梨形及结节状各1例。CT检查15例,2例平扫与脑实质呈等密度,14例密度均匀,边界清晰,与视神经无法区分,增强后(13例)肿瘤大多呈轻至中等强化,1例CT扫描示视神经管扩大。MRI检查6例,3例肿瘤位于眶内段,2例涉及视神经管内,其中1例蔓延至颅内显示为视交叉前视神经增粗,另1例肿瘤位于视神经管内呈结节状;肿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注射对比剂肿瘤可强化,1例肿瘤内伴有囊性变。结论 CT与MRI均能显示眶内段视神经胶质瘤,但MRI较CT能够获得更多的肿瘤内部信息,为管内及颅内视神经胶质瘤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脑室内少支胶质瘤(IVOs)少见,仅占全部少支胶质瘤的1.3—10%。作者分析了19例脑室内少支胶脂瘤的CT资料。IVOs的CT特征为脑室内软组织肿块,常引起两侧脑室不对称,肿瘤多位于脑室前部,常起源于莫氏环或透明隔。CT平扫  相似文献   

6.
出血性脑梗塞的CT表现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梗塞(HI)的CT表现,探讨发生HI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经CT平扫诊断为出血性梗塞患者20例,观察CT表现及临床变化。结果:心脏病致脑栓塞10例,钩回疝后枕叶梗塞3例,其他7例。HI发生于缺血性中风后48至15天,以5 ̄7天多见(16/20例)。HI的临床症状与发病时间有关,早发者临床症状加重或不缓解,CT上出血灶多呈片状或团状,晚发者临床症状加重不明显,CT上多呈条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15岁.发现心脏杂音12年.因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加重而就诊,急诊实验室检查:红细胞平均体积0.95,红细胞压积0.820,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0.166,红细胞数8.55×1012/L,血红蛋白(Hb)267 g/L.  相似文献   

8.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CT、MRI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临床上外伤性脑梗塞较少见,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其表现缺乏特异性,CT、MRI能及时明确诊断.为了提高对该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认识,提高其诊断水平,本研究对24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徐旭军 《西南军医》2010,12(4):696-697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出血性脑梗塞的CT表现。结果出血性脑梗塞的CT表现特征为原有的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的扇形、楔形、椭圆形或不规则低密度梗塞区内不均匀的点状、斑片状、条索状或团块状高密度出血影,分为血肿型和非血肿型。结论 CT对出血性脑梗塞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的CT表现。方法 分析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的临床与CT表现。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发生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7~13d(平均10.5d),其梗塞范围大、部位多,CT以双侧对称性分布的多发病灶为特点。结论 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有很大的诊断价值,因本病预后差,死亡率高,临床应高度重视,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神经节神经胶质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脑神经节神经胶质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26例中病灶位于颞叶7例、额叶6例、顶叶5例、枕叶2例、基底节区2例、小脑2例、脑干1例、视神经束1例。23例边界清晰,直径约1.5~8.6cm。在CT图像中钙化为一个常见征象(7例)。带有囊变的实性肿块和带有壁结节的囊性肿块是CT和MRI图像中的主要病变类型(24例)。病变中的实性成分或壁结节在CT图像中表现为低或等密度,在MRT1WI中呈轻度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在CT和MRI中均有明显的强化,伴有轻度的瘤周水肿。单纯囊性肿块2例。结论若肿瘤为带有囊变的实性肿块和带有壁结节的囊性肿块,主要位于颞叶或额叶,伴有轻度瘤周水肿,含有钙化,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需考虑神经节神经胶质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张凯  李传福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11):1244-1244
患者男,42岁,因头痛、头晕、恶心2个月入我院,曾于1年半前行腋窝淋巴结切除,但病理结果不详。体检见左侧耳廓有一紫红色结节。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未做红细胞沉降率检查)。CT和MRI发现左枕凸面有一肿物,其影像特点似脑膜瘤(图l~3)。  相似文献   

15.
16.
作者报导一例胃贲门部后壁憩室CT表现类似肾上腺肿块。在CT上表现为位于Gerota's筋膜内,左侧肾上腺与左肾上极之间的薄壁囊性肿块,其内有气—液平面。口服造影剂后扫描囊肿内出现气-液-钡分层。GI证实为胃贲门部憩室。作者指出,胚胎已发现有胃憩室,所以至少有一部分胃憩室起源于胚胎时期,妊娠第20~50天之间,胃由前肠纺锤形隆突转变成为成人形。此时,胃要发生90°旋转,十二指肠袢,胰腺和活动的背侧肠系膜也同  相似文献   

17.
CT和MRI在脑梗塞的诊断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对本病的早期影像学诊断研究较多〔1,2〕,但尚缺少急性脑梗塞早期CT和MRI与病理对照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建立大脑中动脉 (MCA)阻断后急性脑梗塞动物模型 ,观察早期脑缺血CT、MRI的病理表现 ,探讨急性脑梗塞影像学改变及其病理基础 ,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1 材料和方法1 1 实验材料 选成年杂种狗 2 8只 ,其中雄性 15只 ,雌性 13只 ,体重 12~ 15kg。随机分成实验组 (2 4只 )和对照组 (4只 ) ,实验组中包括CT组 2 0只、MRI组 4只 ,CT组再依MCA阻断…  相似文献   

18.
作者分析了高分辨力CT检查的25例包括豆状核区的大脑中动脉(MCA)或颈内动脉(ICA)供血区血栓栓塞性脑梗塞发病后6小时内的早期CT表现。表现为①豆状核轮廓模糊或部分消失,②组织密度轻度减低或③皮质脑沟消失。25例中23例(92%)可见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表现。①显示最早,有的在发病后1小时内即可观察到,并最常见(92%);②需在发病1小时后,发现率为60%;③则需在发病后3小时以上方可显示。有4例三种表现在发病3-6小时内均显示。表现①的病理基础可能是发生在基底节区的细胞水肿,随着细胞外  相似文献   

19.
脑胶质瘤为多发于中枢神经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家族遗传、电磁辐射、巨噬细胞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早期常伴有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癫痫等症状,若未得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因颅内压升高导致呼吸异常、偏瘫、失明等[1-2].有研究表明,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对脑胶质瘤患者颅内占位情况进行初步判断,且CT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脑胶质瘤CT表现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搜集经术前CT诊断及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46例,分析CT表现,并进行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PCNA标记指数。结果: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的PCNALI明显低于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P<0.05),胶质瘤的密度均匀度、瘤周水肿程度及强化程度与PC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胶质瘤的部位与PC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脑胶质瘤CT表现与PCNA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CT表现能够间接反映小儿脑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