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联合通心络胶囊对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6例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并于术后当天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当天加服通心络胶囊,2组均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心功能指标、血脂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SBP、DBP、LVEDD、LVESD及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IL-6、IL-8、IL-1β、TNF-α及IFN-γ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LVEF、CI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法舒地尔联合通心络胶囊能够有效减轻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贾宏全 《河南中医》2011,31(2):175-176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5例ACS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进行为期8周的干预,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血浆CRP和IL-6的浓度变化,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浆CRP及IL-6水平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体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ACS患者血清CRP及IL-6水平明显升高,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浆CRP及IL-6水平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血浆CRP和IL-6水平,在ACS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淑娟 《新中医》2009,(7):41-4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围手术期患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需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等常规治疗;通心胶囊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比较PCI治疗术后2组炎症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CR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通心胶囊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心胶囊组在改善患者炎症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有效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围手术期的相关炎症反应,可能对改善介入术后预后有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清内皮细胞微粒(EMPs)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170例PCI介入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其中对照组PCI术后给予常规硝酸酯类药物加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通心络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血清EMPs和MMP-9水平变化,并随访6个月,记录2组主要不良心脏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7 d后EMPs、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7 d后EMPs、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辅用通心络胶囊可进一步降低EMPs、MMP-9表达,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炎性反应,有助于降低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黄斌 《新中医》2010,(9):22-24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AMI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术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治疗;通心络组6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月。记录所有患者6月内心血管事件,检测血脂、炎症相关生物标志物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通心络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通心络组血脂、内皮素(ET-1)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通心络组血一氧化氮(NO)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通心络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显著降低AMI患者PCI术后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替罗非班对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PCI术后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PCI术后予以通心络胶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支架内血栓形成情况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冠脉造影TIMI血流以2级、3级为主,冠脉血流达TIMI 3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血栓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未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血栓,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应用通心络胶囊和替罗非班可抑制架内血栓形成,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心血管事件,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干预作用。方法:将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通心络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PCI术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心络组在西医常规用药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d,疗程3个月。结果:两组TC、TG、LDL-C、hs-CRP均降低(P0.05)HDL-C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通心络组降低明显(P0.05),中医证候明显改善,严重心血管事件明显降低。结论:PCI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通心络胶囊,可明显降低ACS患者血脂、hs-CRP水平,改善中医证候,减少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替罗非班对经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并于术后当天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注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当天加服通心络胶囊,共治疗6个月。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检测分析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状况和血清炎性因子改善状况,并分析患者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TIMI 0级和TIMI 1级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TIMI 2级和TIMI 3级例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CRP、ICAM-1、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替罗非班能够有效清除PCI术后支架内血栓,提高患者冠脉血流灌注,缓解局部炎症反应,提高预后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脑钠肽(BNP)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内蒙古包钢医院行冠脉搭桥术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78)与对照组(n=78),2组术后均给予常规药物,观察组同时加服复方丹参滴丸,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浆BNP及血脂水平,比较2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及血浆BN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血清血脂指标中的TG、TC、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下降或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中,观察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有效降低冠脉搭桥术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浆BNP水平,调节患者血脂代谢,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2组术后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症状评分、心绞痛量表(SAQ)及炎症指标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SAQ评分增高,症状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AQ评分高于对照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炎症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炎症指标均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CRP、ICAM-1、TNF-α、NT-pro BNP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阿托伐他汀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可显著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炎症反应的控制效果,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选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他汀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5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连续用药2周。分别于入院时及2周末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小板、血脂水平。结果:通心络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通心络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心络组与对照组比较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心络组与对照组治疗后CRP、MMP-9水平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通心络组与对照组相比较CRP、MMP-9水平下降更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心络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调脂等作用稳定斑块,使ACS患者受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对热毒痰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后炎症反应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80例接受PCI术且中医辨证为热毒痰瘀证的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标准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瘀方,连续用药1个月。观察PCI术后24 h和30 d的中医证候积分;术后24 h、7 d及30 d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WBC、NEU明显下降(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CRP、hs-CRP、IL-6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术后7 d、30 d hs-CRP较对照组下降,7 d IL-6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清热化瘀方能够明显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高峰 《中国中医急症》2012,(10):1646-1647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60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参附注射液滴注联合常规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检测血清炎性细胞因子CRP、IL-6及IL-18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CRP、IL-6及IL-18水平均有降低,但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疗效,可能通过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CRP、IL-6及IL-18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以发挥临床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短期大剂量应用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不稳定性心绞痛71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不稳定性心绞痛常规药物治疗,通心络胶囊2粒,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通心络胶囊6粒,每日3次口服。2组均以8 d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TNF-α、IL-6、hs-CRP,同时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和血脂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hs-CRP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hs-CRP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及血脂相关指标与本组治疗前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改善均不明显。结论短期大剂量口服通心络可有效抑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产生和稳定斑块,有可能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递质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4月—2009年2月收入我院心内科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每日2次,治疗7 d。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10、CRP。记录患者28 d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IL-6、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IL-10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绞痛恶化率(4%)、心肌梗死发生率(2%)较对照组(18%,16%)明显降低(P均<0.05),对照组28 d病死率(14%)高于治疗组(4%),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实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胰岛素抵抗(IR)及炎症因子IL-6、TNF-α、CRP的影响。方法:24只SHR随机分为厄贝沙坦高剂量组、厄贝沙坦低剂量组及模型组,8只WKY大鼠为空白对照组,四组大鼠均予果糖喂养,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予27mg/kg及13.5mg/kg厄贝沙坦灌胃干预,8周后观察四组大鼠血压、胰岛素抵抗指数和炎症因子IL-6、TNF-α、CRP水平。结果: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大鼠血压、胰岛素抵抗指数和炎症因子IL-6、TNF-α、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来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规范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规范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治疗时间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心电图改善、LVEF和6min步行试验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LVEF和6min步行试验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术后规范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确诊ACS需行PCI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加用通心络治疗,维持治疗6个月。观察2组TIMI血流、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小板聚集率(AD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变化,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情况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2组术后6个月TIMI血流较术前均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6个月LVEF、LVEDD、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4 h CK-MB、cTnI水平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2 h CK-MB、cTn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术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术后恢复,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同时服六味地黄丸,2组均于治疗4周后比较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2.0%,对照组为6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水平,血清IL-6、IL-18水平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及CRP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他汀类药物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基本治疗组(常规用药+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常规用药+阿托伐他汀),观察治疗4周后血脂、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l)、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sVCAM-lI、L-1β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氯吡格雷组下降幅度大于基本治疗组(P<0.01)。氯吡格雷组胸痛缓解明显,无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用氯吡格雷较单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致炎因子浓度,二者协同发挥抑制炎症、稳定斑块的作用。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ACS患者早期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及氯吡格雷治疗可能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