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诗华 《药物与人》2014,(10):176-176
目的:观察小儿迁延性腹泻临床特征,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我院选择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52例小儿迁延性腹泻患者,通过对52例小儿迁延性腹泻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小儿迁延性腹泻病因、观察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效果。结果:造成小儿迁延性腹泻的原因主要有喂养不当、感染、滥用抗生素治疗等,并且迁延性腹泻患儿存在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营养不良等现象,导致迁延性腹泻。结论:造成小儿迁延性腹泻的原因是复杂且多方面的,患儿临床症状多样,且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在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时,要认真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分析病因,采取有针对性治疗措施,从而提高小儿迁延性腹泻治愈率,促进小儿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发病现状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住院治疗的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患儿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438例腹泻病患儿中,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患儿占19.0%;患儿年龄小、营养不良、营养性贫血、并存肠道外感染及院外曾应用抗生素治疗及粪便常规检查有粘液、脓球及红细胞与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密切关联;72例患儿粪便细菌培养,检出致病菌32株,检出率为42.8%,且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结论:本地区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发病率仍较高,造成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危险因素仍无显著改变,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3.
叶酸 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5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延性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发病时间长,迁延不愈,常影响儿童健康。我们应用叶酸、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腹泻病是我国婴幼儿的常见病,急性腹泻未彻底治疗或治疗不当,常致迁延性腹泻病,迁延性腹泻病病因复杂,感染、食物过敏、酶缺陷、免疫缺陷、药物因素等均可引起.各种病因所致腹泻损害小肠黏膜时,均易继发乳糖酶缺乏而导致迁延性腹泻病.我院自2009年6月-2011年10月采用无乳糖奶粉联合补锌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病合并乳糖不耐受患儿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迁延性腹泻患儿肠道菌群分布和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为迁延性腹泻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迁延性腹泻患儿为迁延性腹泻组,36例急性腹泻患儿为急性腹泻组,38例健康幼儿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粪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数量,计算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比较3组血清细菌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结果 3组血清细菌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腹泻组、迁延性腹泻组血清细菌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急性腹泻组和迁延性腹泻组血清细菌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数量及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正常对照组、急性腹泻组、迁延性腹泻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及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依次降低,大肠杆菌数量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迁延性腹泻与肠道微生态失衡、菌群紊乱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张春林 《健康大视野》2006,14(12):91-92
目的了解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病因及治疗原则。方法用上述两种药物治疗。结论用思密达、金双歧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家有腹泻儿     
家有腹泻儿中国医科大学儿科教授张惠引起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疾病迁延性腹泻是指腹泻持续2周以上至2个月,慢性腹泻是腹泻持续2个月以上者。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疾病,病程长,病情比较复杂,不仅有腹泻,而且有消化吸收障碍,甚至发生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丸治疗慢性或迁延性腹泻患儿的疗效。方法用补中益气丸治疗慢性或迁延性腹泻患儿324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大便次数和性状恢复时间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中益气丸治疗小儿慢性或迁延性腹泻疗效满意,方便简捷,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治疗组神阙穴中药贴敷联合TDP神灯照射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迁延性腹泻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阙穴中药贴敷联合TDP神灯照射,与常规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对照组进行疗效治疗组与比较.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取神阙穴中药贴敷联合TDP神灯照射的"三位一体"疗法对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对284例婴幼儿腹泻病尿锌铜的测定,发现各种腹泻儿尿锌均降低,其中以迁延性腹泻为最低,尿铜在迁延性腹泻与反复发作性腹泻时显著下降;短期补锌后,全部腹泻患儿尿锌上升达正常水平,尿铜与补锌前无显著性差异;补锌可使迁延性腹泻患儿的疗程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1.
迁延性 慢性腹泻患儿体液免疫改变及治疗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的体液免疫状态 ,探讨其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测定患儿血清IgG、IgA、IgM ,静脉一次性滴注丙种球蛋白 40 0mg/kg。结果 :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血清IgG、IgA、IgM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2 5例患儿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 ,1例无效 ,2 4例有效 ,腹泻停止时间平均 1 75d ,对照组平均 3 88d ,两组比较P <0 0 0 1。结论 :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存在明显的体液免疫紊乱 ,使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慢性迁延性腹泻病儿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为提供正确合理的膳食指导,制订切实可行的膳食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98例慢性迁延性腹泻病儿进行膳食和营养状况分析.结果:病儿每天摄入的蛋白质和热量不足,维生素A、D、B1、B2和C摄入均不足.病儿生长迟缓、低体重、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均较高.结论: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均为造成慢性迁延性腹泻的重要因素,需及时、合理地纠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迁延性黄疸对脑神经功能产生影响的关系问题。方法:对281例迁延性黄疸的高危儿及无黄疸的高危儿对照组通过反应黄疸对脑神经毒性作用的敏感指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结果进行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迁延性黄疸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传导延长的比例明显高于无黄疸组,且随黄染波及的范围增大而增高;另外黄疸组男孩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传导延长的比例高于女孩,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无明显的神经症状,增高的胆红素特别是间接胆红素对脑神经功能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重视小儿迁延性黄疸并给予积极干预,防止小儿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腹泻是婴幼儿的常见疾病,大约80%的婴幼儿腹泻2周内可痊愈,约有2%的腹泻虽积极治疗,仍持续不愈。腹泻病程达2周~2个月的称迁延性腹泻,腹泻病程〉2个月的称慢性腹泻。国外把两者统称为迁延性腹泻。常合并营养不良,影响儿童健康。我科于2006年1月-2006年6月采取综合方法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小儿迁延性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长期腹泻迁延不愈,使消化系统,吸收代谢功能紊乱,易患多种疾病,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因此,病情复杂,治疗用药较为困难。方法古方成药锡类散始载于清朝《金匮翼方》,由7味中药组成。是传统治疗咽喉肿痛糜烂的局部用药物。我们依据锡类散每味成份现代药理研究及类比推理,采取古方新用,每晚睡前一次口服的方法,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病102例。结果96例痊愈,4例好转,2例无效,治愈率94%,有效率98%。结论锡类散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具有服药量小,见效快,无副作用,治愈率高、不易产生耐药性,服用简单等物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锌治疗对婴幼儿迁延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在三亚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诊断为迁延性肠炎(其诊断标准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迁延性肠炎诊断标准)的婴幼儿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严格按照腹泻病的治疗原则进行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锌剂,用法及用量:<6月10 mg/d,>6月20 mg/d。结果:补锌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2.5%,两者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8.217,P<0.05)。结论迁延性肠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佐以补锌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迁延型腹泻病内镜特点及病因。方法对132例迁延型腹泻病患儿行结肠镜检查及血IgE、CMV-Ab检测。结果132例中98例结肠黏膜呈大小为1~2 mm疱疹样改变伴充血糜烂;15例患儿结肠黏膜糜烂水肿;11例结肠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网模糊;8例未见明显异常;迁延性腹泻病组巨细胞病毒现症感染35例,而对照组仅12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P<0.01);迁延性腹泻病组血清IgE水平(51.553±28.961)IU/ml,对照组(33.417±13.571)IU/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52,P<0.01)。结论结肠黏膜疱疹样改变伴充血糜烂可能为迁延型腹泻病结肠黏膜特征性改变;过敏性因素及巨细胞病毒感染在迁延型腹泻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迁延性黄疸对脑神经功能产生影响的关系问题.方法:对281例迁延性黄疸的高危儿及无黄疸的高危儿对照组通过反应黄疸对脑神经毒性作用的敏感指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结果进行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迁延性黄疸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传导延长的比例明显高于无黄疸组,且随黄染波及的范围增大而增高;另外黄疸组男孩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传导延长的比例高于女孩,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无明显的神经症状,增高的胆红素特别是间接胆红素对脑神经功能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重视小儿迁延性黄疸并给予积极干预,防止小儿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迁延性黄疸是指新生儿黄疸超过14d尚未消退者,是新生儿期较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探讨其治疗与预防的有效措施,现将1994~1996年诊治的新生儿迁延性黄疸192例的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对1994~1996年的846例新生儿进行定期专人随访,其中192例新生儿患有不同程度的迁延性黄疸(肉眼观察),发生率为22.70%.男性402例,黄疸84例,发生率为20.90%;女性444例,黄疸108例,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有效手法.方法:总结56例小儿迁延性腹泻的推拿分型治疗,其中脾胃虚弱型22例,湿邪蕴脾型16例,脾肾阳虚型18例.结果:全组显效11例,显效率19.64%;治愈45例,治愈率80.36%;不同证型间疗效比较P>0.05.结论:在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推拿手法治疗各种证型的迁延性腹泻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