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1例新生儿期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成FDP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对上述患儿进行严密观察并随访,观察两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心肌酶谱恢复情况,同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结果:联合应用FDP和脑活素治疗此病总有效率为97.78%,远高于对照组(86.11%,P<0.05),其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心肌酶谱改善程度,新生儿NBNA评分,预后生存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DP对窒息后机体内环境的改善和稳定起促进作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加生脉注射液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HIE)合并心肌损害患儿61例,分为治疗组(n=30例)和对照组(n=31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FDP)和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连续7~10d。结果治疗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2例。治疗组30例显效26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31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总有效率以及心肌酶谱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DP)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HIE)合并心肌损害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的息儿,随机分成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6例),进行神经系统异常表现消失时间与心肌酶谱恢复情况观察,并同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结果应用FDP治疗此病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6%。两组比较Z=29.4,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FDP对窒息后机体内环境的改善和稳定起促进作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吴君 《临床医学》2004,24(12):35-36
目的 :观察 1,6-二磷酸果糖 (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 :将 5 9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3 2例 ,治疗组 2 7例。两组均采用多巴酚丁胺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加用FDP 2 0 0~ 2 5 0mg/(kg·次 ) ,静脉注射。结果 :治疗组心率恢复至 12 0次 /min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多巴酚丁胺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1) ,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FDP治疗HIE合并心肌损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对12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健康对照组38例进行cTnI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明显升高,与健康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P<0.05),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与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P<0.05).结论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是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机制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并观察其伍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12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FDP组)及对照组,连续治疗1~3个疗程,定期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检测细胞酶学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NABA评分及细胞酶学改变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DP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损伤,纳洛酮促进苏醒,改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预后,减少其后遗症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果糖二磷酸钠(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HIM)的疗效.方法 将46例HIE合并心肌损害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23例,常规吸氧、三对症、三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FDP 250mg/(kg·d)用微量输液泵连续静脉滴注4~6 h,疗程均为7~10 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功酶混合型(CPK-MB)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23例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血清LDH、CPK-MB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HIE合并心肌损害疗效肯定,且未见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早期应用对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治疗观察。方法:42例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FDP治疗组。FDP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出生6小时内)应用FDP治疗。观察与比较二组惊厥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CT分度和行为神经评分测定。结果:FDP治疗组惊厥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前者重度HIE(包括头颅CT脑自质低密度呈中、重度改变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生后7~8d和12~14d行为神经评分〈35分者所占百分比,FDP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FDP治疗组的病死率也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使用FDP能显著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程度,并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能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提高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可引起新生儿多器官缺氧缺血性损害,以心脑受损最常见,常造成新生儿死亡或残疾,因而早期诊断对正确评价心脑损伤的程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对64例HIE患儿的血清心肌酶活性及C反应蛋白(CRP)进行检测,以探讨其与HIE患儿心脑损伤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期间配合进仓前护理,治疗中的护理和治疗后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永久性脑损害和后遗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治疗前的宣教工作、治疗严格遵守操作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磷酸钠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对7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用二磷酸钠果糖治疗,对照组38例用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一个疗程后根据患儿面色、呼吸、哭声、心率、肌张力等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1.6%,明显优于对照组71.1%(P〈0.05)。另外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两组重度异常率也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磷酸钠果糖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在总有效率、临床神经症状体征恢复时间NBNA评分等方面均比胞二磷胆碱组疗效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86例随机分为生脉注射液组(治疗组)和1,6-二磷酸果糖组(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脉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疗效与FDP相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和其对HIE患儿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HIE患儿50例,分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常规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较对照组平均缩短1.4d,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06,P〈0.05)。NBNA评分在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2.18,P〈0.05),第14天优势更明显(t=2.79,P〈0.01)。结论 黄芪用于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缩短疗程,提高NBNA评分,促进患儿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心肌酶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围产期窒息所致的脑损伤,以往临床医师仅关注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对是否伴有心肌损害等并发症并不重视。我们对我院近半年新生儿HIE患儿的血清AST、LDH、CK、CK-MB、α-HBDH的活性变化进行研究,探讨HIE患儿是否伴有心肌损害,为临床判断HIE患儿的心肌损害的程度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1材料和方法1.1对象62例HIE患儿为2000年6月份至2000年12月份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其中男33例,女29例,轻度组28例,中重度组34例。对照组27例,其中男15例,女12例,病史体检及…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647-3648
选取我院近2年收治的8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均给予维持内环境稳定和生命体征稳定等常规干预。对照组加用维生素C和能量合剂;观察组加用磷酸肌酸钠。观察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心电图改变情况及治疗前和治疗后患儿心肌酶谱水平。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心电图改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两组心肌酶谱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肌酶谱水平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临床治疗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心肌酶谱水平,减轻心肌损害,改善心电图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冯琼 《临床医学》2012,32(7):24-25
目的观察川穹嗪注射液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按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标准方案治疗,干预组在标准方案基础上加用川穹嗪注射液治疗。结果干预组患者3周后脑电图检查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两组治疗后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P〈0.05)。结论川穹嗪注射液能减轻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大脑损伤,但是对长期预后的改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纳洛酮及多巴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保护作用及意义。方法:将62例重度HIE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8例,观察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和多巴胺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2%,对照组总有效率61.8%,两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χ^2=6.69,P〈0.05)。结论:对重度HIE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尽早使用纳洛酮及多巴胺,能增加脑血流灌注量,减轻脑水肿,显著减轻缺氧缺血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窒息并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止惊、降颅压等治疗;治疗组37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FDP250mg/(kg·d)静注滴注。5~7d1个疗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50%(35/37),对照组总有效率74.30%(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DP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黄献文  杨彤  马钊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014-30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对36例HIE患儿(HIE组)及40例同期住院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进行外周血cTnI含量动态监测,分别于出生后24h,3、5及7d采血检测。结果:(1)HIE组患儿cTnI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2)HIE纽患儿血清cTnI在出生后24h达高峰,轻度HIE组3d降至正常.中度HIE组5d降至正常.重度 HIE组7d降至正常。结论:窒息缺氧对脑细胞造成损害的同时对心肌亦造成损害.对新生儿HIE进行外周血cTnI含量检测能早期诊断心肌损伤.从而可以早期干预治疗.改善预后.[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