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用穴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用穴规律。方法:搜集1998年-2008年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报道文献,对文献中所取主要腧穴进行提取分析。结果:收集文献40篇,纳入腧穴40个,其中特定穴33个,涉及特定穴10种。结论: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中使用的腧穴以膀胱经经穴为主,督脉、任脉、胃经、脾经经穴多用,腧穴类型主要以特定穴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在收集针灸治疗FD的古代文献基础上,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古代针灸治疗FD的经穴运用特点和规律。结果: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提炼出针灸治疗FD的常用腧穴与腧穴配伍、腧穴分部规律以及经络、特定穴运用规律。结论:数据挖掘方法运用于针灸经穴运用特点和规律的分析是可行的,结果分析反映循经取穴是古代针灸治疗FD选穴基础,特定穴是处方的组成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3.
古今针灸处方中的特定穴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今针灸处方中的特定穴探析沈尔安广西玉林地区医学情报所(玉林537000)特定穴,是十四经穴中具有某种特殊作用的腧穴,现代针灸学家邱茂良教授在《针灸纂要》一书中,指出特定穴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疗效显著,在治疗时能起到主治作用,为古今医家所重视的一些经...  相似文献   

4.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用穴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从先秦至清末178种涉及针灸内容的文献中收集相关数据,建立偏头痛古代针灸临床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统计筛选出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常用的经脉、腧穴以及腧穴配伍,并分析这些经穴使用的潜在规律.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以胆经选用频次最高,且具体腧穴的选用上既有病位局部腧穴,又有病位远端的四肢腧穴.从针灸治疗偏头痛的腧穴运用频次统计来看,历代都非常重视阳经腧穴的选用,其中又以少阳经脉的风池、丝竹空和率谷使用最为频繁.从特定穴选用的类别看,除了重视头部经气相贯相交最为集中的交会穴外,还重视选用肘膝关节以下的特定穴,如原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和五输穴.通过运用数据挖掘手段对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文献进行提取和分析发现,经络理论是指导临床的基础和选穴的前提,特定穴是组成处方的主要部分和配伍选用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归纳和分析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对照文献中的十四经腧穴的取穴规律。方法:主要搜集近5年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对照文献,筛选合格文献,提取文献中使用的十四经腧穴。结果:纳入合格文献54篇,纳入腧穴41个,其中使用频率高的腧穴是足三里、中脘;纳入腧穴中特定穴33个,涉及特定穴10种;纳入经脉8条,其中使用频率高的经脉前四条分别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膀胱经、脾经。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主要以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腧穴为主,腧穴类型主要以特定穴为主。  相似文献   

6.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不同时期针灸治疗眩晕的经穴选用特点和规律。从先秦至清末涉及针灸内容的文献中收集相关数据,建立古代针灸治疗眩晕临床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统计分析历代针灸治疗眩晕常用的经脉、腧穴和特定穴,并分析潜在规律。共纳入针灸治疗眩晕处方82条。历代选穴以风池、合谷、上星、解溪为主;选经以足三阳经和督脉为主,其中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使用率最高,占23.04%;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占80.6%,其中交会穴最常用;远近配穴是最常见的选穴配伍法则。说明古代针灸治疗眩晕重视阳经腧穴,特定穴是组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体现了辨证循经取穴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209-121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不同时期针灸治疗胸痹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从先秦至清末涉及针灸内容的文献中收集相关数据,建立胸痹古代针灸临床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统计筛选出历代针灸治疗胸痹常用的经脉、腧穴及特定穴,并分析这些经穴使用的潜在规律。结果:历代针灸治疗胸痹以心包经选用频次最高。从针灸治疗胸痹的腧穴运用频次统计来看,阴经使用最为频繁,除胃经和大肠经外,其他阳经使用率均很低。从特定穴选用的类别看,特定穴的选用占有绝对优势,如五输穴、原穴、络穴等。结论:古代针灸治疗胸痹,所选穴主要集中在特定穴,体现了循经取穴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文献治疗崩漏的取穴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66~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崩漏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58篇,分析现代针灸治疗崩漏的腧穴选用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崩漏选取腧穴主要为三阴交、隐白、关元、气海、足三里、血海和太冲;选取腧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太阴脾经和任脉;选取腧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下肢部和胸腹部;选取腧穴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输穴和募穴。针灸治疗崩漏的取穴规律具有以循经取穴、分部取穴、辨证取穴和特定穴取穴为主的特点。结论临床上针灸治疗崩漏,应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选取以属于足太阴脾经和任脉为主的腧穴进行配伍,将辨证选穴与对症选穴有机结合起来,重视特定穴,从而使所选腧穴起到协同增效作用,增强针灸治疗崩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痛经腧穴用穴规律.采用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相结合检索2003年至2011年国内针灸治疗痛经的文献并进行分析.对文献中使用的腧穴进行提取,纳入合格文献20篇,腧穴共28穴.结果发现,针灸治疗痛经中使用的腧穴、归经主要以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经、足太阳经为主,腧穴类型主要以特定穴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焦虑症现代文献的经穴运用特点。方法:在收集针灸治疗焦虑症的近15年文献基础上,建立以腧穴为主的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使用经脉和穴位的规律。结果:针灸治疗焦虑症以督脉和膀胱经选用的腧穴最多,常用腧穴主要分布于头面颈项部位,交会穴和原穴等特定穴的应用广泛,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间相关性最高的是本神-神庭,通过聚类分析总结出以百会、印堂、神门、内关、三阴交和太冲为主穴的针灸处方。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发现,针灸治疗焦虑症具有局远配合、循经远端取穴、重用特定穴等选穴特点,组方规律为辨病与辨证、辨症相结合,其结果可用于指导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口眼?斜症的古代针灸处方选穴规律。方法:以先秦至清末为时间范围,收集并整理关于口眼?斜症的针灸处方,录入古代针灸处方管理信息系统;利用频数分析法,从具体腧穴、经脉、部位和特定穴等角度,获取选穴频数分布。结果:使用频数大于30的腧穴包括地仓、颊车、听会、水沟和合谷。阳经及其足三阳经的选用最为频繁;胃经、胆经、大肠经和督脉等具体经脉使用率较高。头面颈项部及其腧穴的选用最为频繁,并以面颊区及其腧穴选用为主。特定穴的使用频数明显高于非特定穴,并以交会穴、五输穴、原穴为主穴。结论:古代针灸治疗口眼?斜症以特定穴为主,采用分部取穴、循经取穴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鼻出血在现代期刊文献中的选穴情况进行研究,归纳、分析其配伍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1962~2016年收录的针灸治疗鼻出血的期刊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归纳鼻出血的针灸临床选穴配伍规律。结果:通过研究发现,针灸治疗鼻出血的临床选穴配伍规律在现代期刊文献中以表里经腧穴配伍法、交会经腧穴配伍法、本经腧穴配伍法、上下腧穴配伍法和特定穴中五输穴与原穴配伍法为主。结论:鼻出血的针灸治疗取穴应坚持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想,主要选取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的腧穴进行配伍,从而将腧穴配伍的协同增效作用发挥出来,起到增强鼻出血的针灸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治疗心绞痛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手工检索及计算机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收集1979—2011年针灸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文献,建立心绞痛现代针灸临床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统计筛选出现代针灸治疗心绞痛常用的经脉、腧穴及特定穴,并分析这些经穴使用的潜在规律。结果:现代针灸治疗心绞痛以心包经选用频次最高,其次为膀胱经与任脉。从针灸治疗心绞痛的腧穴运用频次统计来看,阴经使用最为频繁,阳经的选穴主要集中在膀胱经及胃经;穴位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内关穴,心俞及膻中次之。从特定穴选用的类别看,特定穴的选用占有绝对优势,如络穴、八脉交会穴、五输穴的使用居前列。结论:特定穴的选取及特定穴之间的配伍是针灸治疗心绞痛的主要处方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灸治疗阿片类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POAS)的用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有关治疗POAS的针灸临床文献,建立其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21.0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18.0对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探究针灸治疗POAS的腧穴运用特点及其规律。结果:对纳入的36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POAS最常用的干预措施为电针;所选腧穴以特定穴为主体,注重上下配穴;腧穴配伍存在固定搭配,经穴置信度最高的关联群为足三里-内关;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4个聚类群。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现针灸治疗POAS存在一定规律,特定穴是处方的主要组成部分,足三里-三阴交-神门-内关为针灸治疗POAS的主要腧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现代文献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穴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1979~2013年2月中国知网(CNKI)中国内有关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将纳入文献中腧穴分类整理,设计资料提取表,运用频数、百分数对文献中相关腧穴的归经、分布部位、特定穴应用及处方用穴特点进行统计描述。结果:纳入文献125篇,用穴115个。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依次为:夹脊穴、大椎、肾俞、命门、腰阳关、至阳、脊中、身柱、腰俞、中枢;使用腧穴数最多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使用频次最高的经脉是督脉;分部取穴主要以背腰部为主;特定穴选用最多的依次是五输穴及背俞穴。结论:现代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穴注重局部取穴、循经取穴及特定穴的选用,但遵循辨证取穴之临床研究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求古代针灸治疗胃脘痛特定穴运用规律。方法:通过制定数据的来源和采集标准、规范病症腧穴名称,将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古代针灸治疗胃脘痛的特定穴规律研究。结果:针灸治疗胃脘痛选取特定穴88个,占总穴位90.74%,以胃经募、合、经、络穴为主,其中中脘运用频率最高;特定穴配伍分析显示,脾背俞配伍交会穴支持度最高,而脾胃经的募、背俞穴与交会穴相配伍最多。结论:特定穴的选取及特定穴间的配伍是古代针灸治疗胃脘痛的主要处方原则,体现了循经取穴的特点,且操作方法以艾灸为主,针刺为辅,不重视针刺手法及灸法。  相似文献   

17.
《针灸甲乙经》中处方用穴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灸甲乙经》(下面简称《甲乙经》)中多为单穴处方,文中从腧穴的发现形式、配穴理论的发展及实用性分析了单穴处方存在的主、客观原因;病变部位的局部取穴及循经取穴是《甲乙经》中临证选穴的主要规律,并重视特定穴的应用,其理论根源是《内经》中已有记载的腧穴理论和经络理论;临床辨证分类细致,强调辨证选穴。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穴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粮葶  李瑛  任玉兰 《中国针灸》2013,33(2):125-130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在收集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现代文献基础上,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穴运用特点和规律.共纳入中风后遗症的针灸处方682条,共使用腧穴253个,总频次5395次,选用的腧穴遍布十四经脉,四肢和头颈部分别占76.5%(4128/5395)和13.8%(744/5395),阳经的使用总频率为74.7%(4029/5395),特定穴占83.8%(4522/5395).表明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选穴以循经为基础,重视局部取穴,配合远端用穴.首选阳经腧穴,分布主要在四肢,阳明经与少阳经的配伍关系最为常用;特定穴为选穴的主体,特别重视交会穴及肘膝关节以下的特定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选穴规律。方法全面检索和严格筛选后,系统收集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现代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针灸数据挖掘系统V1. 0"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分析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经穴运用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30篇,选用腧穴66个,腧穴选用总频次为255次。所用腧穴遍布十四经,头面部及下肢部腧穴使用率分别为44. 71%(114/255)和24. 71%(63/255),特定穴占80. 3%(53/66)。结论针灸提供依据治疗月经性偏头痛重视局部取穴,适当配合远端取穴,特定穴是选穴的主体,这一结果可为临床选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选穴规律并对比不同取穴方式的疗效。方法:检索近20年针灸治疗AR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建立AR数据库。分别统计高频腧穴与特定穴信息,对比不同取穴方式的疗效,应用SPSS26.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QUEST决策树模型识别。结果:共纳入289篇文献,收录384条针灸处方。涉及腧穴99个,总频次为2 430次,迎香、印堂与合谷为频次排前3位的腧穴。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和督脉为主,交会穴是应用频次最高的特定穴。单穴、局部选穴及循经配伍治疗AR总有效率均较高,迎香是最主要的单穴处方。因子分析提取出9个腧穴配伍单元公因子,聚类分析得到2类腧穴配伍关联聚类处方,以迎香为因变量的决策树模拟出3条精简选穴决策路径。结论:针灸治疗AR以局部选穴与循经配伍为主,注重祛邪和扶正相结合的选穴原则,并提倡配穴方式的多样化,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与QUEST决策树的联合应用为AR的临床选穴提供了3种方向,助力转化医学的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