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叶酸结合根除Hp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叶酸(FA)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影响。方法将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叶酸连续3个月,加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灭滴灵治疗1周)和对照组(仅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灭滴灵治疗1周),在治疗前后分别行胃镜及病理检查,观察CAG的转归。结果胃镜观察治疗后治疗组显效2例,有效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40.0%,Hp转阴率93.33%;对照组显效0例,有效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13.33%,Hp转阴率8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1675。P〈0.05),而Hp转阴率两组无明显差异(X^2=0.3704,P〉0.05)。病理组织观察发现,叶酸组治疗后能明显改善CAG萎缩(P〈0.05)、肠化(P〈0.05)及炎症(P〈0.05),但对异型增生无明显影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趋势(P值接近显著性水平);治疗前后组织病理的萎缩与肠化改变一致(r=0.38,P〈0.05),内镜观察与病理组织学改变同步。结论叶酸结合根除Hp对CAG组织病理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林海 《中国药师》2011,14(6):842-844
目的:观察香砂养胃丸配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却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54例,A组予香砂养胃丸5g+奥关拉唑20mg+阿奇霉素500mg+左氧氟沙星200mg,B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阿奇霉素500mg+左氧氟沙星200mg,疗程均为4周。记录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计算Hp根除率和临床疗效,记录溃疡复发情况。结果:一个疗程后,A组患者上腹痛、腹胀和嗳气政善时间较B组均明显缩短(P〈0.05)。A组显效率和却根除率明显高于B组(P〈0.05),而两组总有效率相近(P〉0.05)。一年后溃疡复发率也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香砂养胃丸配合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具有根除率高、缓解症状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诺雷德、妈富隆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诺雷德、妈富隆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盐城亭湖区人民医院15例确诊为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诺雷德CnRH-a),与口服避孕药(妈富隆)的联合治疗。于治疗前(A组)、治疗后3个月(B组)、6个月(C组)、9个月(D组)、12个月(E组)比较疼痛症状评分、异位灶大小、生殖激素水平变化及低雌激素症状。结果治疗后B、C、D、E各组疼痛总主观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A组(P〈0.01)。各组卵巢内膜样囊肿大小亦明显小于治疗前A组(P〈0.01),子宫腺肌病病灶大小显示治疗后B组与C组均明显小于治疗前A组(P〈0.05、P〈0.01)。治疗后B组、C组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A组(P〈0.05或P〈0.01)。所有患者在应用诺雷德与妈富隆反加疗法后第1个周期起月经即规则地周期性来潮,但痛经症状明显改善。单独应用诺雷德时潮热、出汗、关节疼痛等症状于妈富隆反加疗法后1周左右消失。结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与口服避孕药的联合疗法在控制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缩小异位病灶、缓解低雌激素血症等方面是安全有效的,对于已生育的育龄妇女患病者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剂联合标准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100例。A组给予标准三联方案即克拉霉素缓释片+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连服1周;B组给予相同的三联方案,连服2周;C组给予相同的三联方案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服药1周。观察比较3组Hp根除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的Hp根除率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Hp复发率低于A组及B组(P〈0.05),A组和B组Hp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B两组低(P〈0.05),B组味觉紊乱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标准三联方案联合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不仅提高Hp的根除率,降低其复发率,还明显减轻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朱跃国 《中国医药》2008,3(2):94-95
目的探讨大蒜素联合雷贝拉唑三联及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84例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62例,口服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大蒜素胶囊治疗;B组62例,口服雷贝拉唑+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大蒜素胶囊治疗;C组60例,口服雷贝拉唑+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治疗。3组疗程均为7d,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7d后,3组均继续服用雷贝拉唑3周。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评估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结果治疗后A、B、C3组的疼痛消失时间分别为(1.8±0.7)d、(1.5±0.6)d和(3.3±1.1)d,与C组比较,A、B2组疼痛消失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的镜下溃疡愈合率分别是93.54%、98.40%及91.67%,3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A、B、C3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4.8%和8.33%,3组愈合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率A、B、C3组分别为95.17%、98.39%及83.33%,A、B 2组分别与C组比较Hp根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蒜素联合雷贝拉唑的三联及四联疗法均能缓解,临床症状,治愈溃疡,有效根除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Hp感染,但四联疗法效果更为理想,服药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标本中性粒细胞、淋巴滤泡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以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3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Hp结果分为A、B两组。A组为Hp阳性患者,共1500例;B组为Hp阴性患者,共1628例。A组行胃黏膜活检372例,B组行胃黏膜活检253例。比较胃镜活检标本中性粒细胞、淋巴滤泡的检出情况。结果共625例患者进行活检,157例患者观察到淋巴滤泡形成,发生率为25.12%;A组发生率(30.91%)明显高于B组(16.60%)(X^2=19.285,P〈0.05)。共116例患者的活检标本观察到中性粒细胞,发生率为18.56%;A组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检出率(27.96%)明显高于B组(4.74%)(Xz=29.371,P〈0.05)。结论Hp阳性患者的胃镜活检标本中性粒细胞、淋巴滤泡检出率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中性粒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为Hp阳性患者胃黏膜活检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对大鼠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大鼠CAG模型建立后,分别给予EGF、硫糖铝及生理盐水处理,12周后取出全胃,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病理变化、测定腺体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测量胃黏膜腺体厚度(L1)和黏膜肌层(L2)之比及胃窦固有腺体总个数。结果:EGF组、硫糖铝组大鼠胃黏膜腺体排列规则,未发现有恶性增殖现象。EGF组胃窦L1/L2值为8.6±1.2,较硫糖铝组、模型组(6.6±1.6,5.0±0.9)明显增加(P〈0.05,P〈0.01)。EGF组、硫糖铝组的胃窦腺体个数值分别为(52.0±5.8)和(34.8±4.3),较模型组(27.1±2.2)明显增加(P〈0.01);EGF组、硫糖铝组PCNA表达阳性的高度分别为(84.5±2.9)um和(76.8±1.7)um,较模型组[(63.3±9.2)um]明显增加(P〈0.01,P〈0.05),但EGF组的效果要优于硫糖铝组(P〈0.01)。结论:EGF对于大鼠CAG动物模型具有恢复治疗作用,且在促进胃腺体增殖作用方面的效果优于硫糖铝。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的全量、半量雌激素HRT对缓解围绝经期症状、阴道脱落细胞的作用。方法将绝经1年以上有HRT适应症、无禁忌症的妇女80例随机分为4组:A1组采用全量连续联合疗法(倍美力0.625mg+安宫黄体酮2.5mg连续应用);A2组采用全量周期序贯疗法(倍美力0.625mg/d共28d,第15~28天加安宫黄体酮4mg);B1采用半量连续联合疗法(倍美力0.3mg+安宫黄体酮2.5mg连续应用);B2组采用半量周期序贯疗法(倍美力0.3mg/d共28d,第15~28天加安宫黄体酮14mg)。用药半年,观察对围绝经期症状、阴道脱落细胞的作用。结果Kupperman评分变化,A1于A2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值〉0.05),B1于B2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值〉0.05)。治疗1个月时A1、A2组于B1、B2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值〈0.05),治疗6个月时A1、A1组与Bl、B2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值〉0.05),对阴道脱落细胞的作用,治疗1个月A组于B组比较(P值〈0.05),治6个月时A组于B组比较(P值〉0.05)。结论不同方案的全量、半量雌激素HRT均可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三七红西洋参粉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合并脂质代谢异常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115例冠心病合并脂质代谢异常的患者分为3组(A、B、C),A组40例给予三七西洋参粉(1:1)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B纽3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C组39例给予三七西洋参粉(1:1)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8周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血脂的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1)A、B、C三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依次为82.5%、58.4%、69.2%,两两组间比较A、B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2)A、B、C三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依次为60.0%、36.1%、46.2%,两两组间比较A、B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A、B、C三组的TC、TG、LDL—C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两两纽间比较A、C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七西洋参粉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伴有脂质代谢异常的冠心病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苏宏  区锦燕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1954-1955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注药、针灸及两者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单纯针灸治疗;B组单纯硬膜外腔注药治疗;C组针灸与硬膜外腔注药结合治疗。针灸每天都进行1次治疗;硬膜外腔注药治疗则每7天1次,2-3次1个疗程。结果:A、B、C组治疗后VAS值均明显下降,很C组冶疗后VAS值最明显〈A、B组(P〈0.05);平均改善指数A组为0.49,B组为0.51,C组为0.55,C组〉A、B组(P〈0.05);改善率A组为74.2%,B组为81.0%,C组为91.5%,C组〉A、B组(P〈0.05)。结论:A、B、C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疗效,C组最有效。  相似文献   

11.
替勃龙与氨基酸钙联用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方法:将8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成A组(试验组,口服替勃龙加氨基酸钙)、B组(对照组,单服氨基酸钙),比较两组的更年期症状与骨密度(BMD)、血清降钙素(H-CT)、血清骨钙素(BGP)和甲状旁腺素(PTH)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的临床有效率N79.07%,明显高于对照组58.14%(P〈0.05)。A组BMD明显增加(P〈0.05),BGP、H-CT水平显著增高(P〈0.01),PTH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口服替勃龙加氨基酸钙是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探讨金胃泰联合坳根除三联疗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4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果胶铋、泮托拉唑根除幽门螺杆菌(Hp)三联疗法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金胃泰胶囊0.3g,po,rid。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观察并比较疗效。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Hp根除率均高于A组(P〈0.05);治疗后B组轻度炎症、无中性粒细胞浸润比例高于A组(P〈O.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Hp根除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金胃泰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可提高Hp根除率,促进炎症消除,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冠心病伴焦虑患者的疗效,方法:用卡维地洛治疗冠心病伴有焦虑障碍(A组)30例,与不伴有焦虑障碍患者(B组)30例各8周,对两组治疗前后活动平板的运动耐量指标变化进行对照。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的运动总步行时间,运动至心绞痛出现时间和运动到ST段压低达0.1mv,所需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延长(P〈0.05),但A组的效果比B组更显著(P〈0.05),尤其是病人症状出现的时间(P〈0.001),差别更大,A组的BAI评分改变更明显。结论:卡维地洛治疗冠心病伴有焦虑障碍的患者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利迈先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肠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书生  黄小燕 《医药导报》2001,20(8):509-509
目的:观察利迈先对儿童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比较,探讨其在三联短程疗法中的地位。方法:153例经胃镜活检或^13C-UBT检查确诊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采用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A组用奥美拉唑0.8mg.kg^-1.d^-1联合甲硝唑20mg.kg^-1.d^-1,阿莫西林40mg.kg^-1.d^-1;B组用奥美拉唑联合甲硝唑、克拉霉素(克拉仙)15mg.kg^-1.d^-1;C组用奥美拉唑联合甲硝唑、利迈先(克拉霉素)15mg.kg^01.d^-1(B、C两组奥美拉美唑和甲硝唑的用法用量同A组)。结果:①Hp根除率A组62.7%,B组92.1%,C组94.1%。B、C组均明显高于A组,三组相比χ^2=31.8,P<0.01。②治疗1,2周后疼痛缓解率B、C组均明显高于A组(P<0.05),B、C组无差异。结论:利迈先作为三联短程疗法中抗Hp感染,疗效明显好于阿莫西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呋喃唑酮替代甲硝唑的短程三联疗法根治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共97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5例,胃溃疡32例,复合性溃疡1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组病例分别为A组49例,B组48例。呋喃唑酮组(A):呋喃唑酮100mg、阿莫西林1000mg、洛赛克20mg,2次/d,疗程1周;甲硝唑组(B):甲硝唑400mg、阿莫西林1000mg、洛赛克20mg,1次/d,疗程1周。然后,再继续服用洛赛克20mg,1次/d,维持2周。疗程结束1个月后复查胃镜及检测Hp。结果呋喃唑酮组Hp根除率85.72%(42/49);消化性溃疡愈合率89.79%(44/49),不良反应发生率8.16%(4/49)。两组之间Hp根除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然两组之间溃疡愈合率差异无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呋喃唑酮代替甲硝唑短程三联疗法可显著提高Hp根治率,并可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且经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腹水的不同治疗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按中西医结合治疗(A组)和单纯西医治疗(B组);A组40例除常规对症治疗,另予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滋养肝肾中药方剂;B组4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A组总有效率85.0%高于B组75.0%(χ^2=3.86,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312,t=2.247,t=2.801,t=2.847,P〈0.05~0.01);A、B组治疗后TBA、ALT、PTA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812,t=2.247,t=2.301,P〈0.05~0.01);A组腹水消退后稳定时间(45.26±6.38)d明显优于B组(31.76±6.58)d(t=2.314,P〈0.05);A组1个月、2个月、6个月内复发低于B组(χ^2=3.89,χ^2=3.96,χ^2=4.01,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能有效改善肝功能,调节机体免疫,降低门脉高压,使腹水消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T引导下阿霉素复合热凝射频对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在CT引导下,所有患者行半月神经节穿刺,A组患者给予阿霉素治疗,B组给予热凝射频+阿霉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起效时间,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4个月和8个月的疗效评分、视觉模拟评分( VAS)和睡眠评分,同时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B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A组( P <0.05),治疗后1周、2个月、4个月和8个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 P <0.05)。 B组治疗后1周、2个月、4个月和8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治疗后2个月、4个月和8个月的睡眠评分明显高于A组( P <0.05)。 B组麻木发生率高于A组( P <0.05),其他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CT引导下热凝射频复合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具有起效快,疗效长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布地奈德吸入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毛细支气管炎惠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和治疗B组,分别在采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或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联合西咪替丁。结果:总有效率治疗B组与A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喘憋消失、气促缓解、哮呜音消失、湿哆音消失及平均住院时间治疗B组与A组和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增强疗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安全、有效、简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IKBα在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胃癌(G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胃癌标本106例((;C组),胃镜下活检的CSG(CSG组)、CAG(CAG组)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进行组织标本中NF-κB、IKBa的染色及检测,观察比较其在各种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GC组NF-KB、IKBα表达分别为(A值):(0.865±0.081)、(0.844±0.077),明显高于CSG组[(0.211±0.071)、(0.304±0.063),t=4.36、4.67,均P〈0.01]和CAG组[(0.686±0.088)、(0.651±0.079),t=3.08、3.19,均P〈0.05];CAG组NF—κB、IκBα表达高于CSG组(t=3.27、3.05,均P〈0.05)。结论随着胃黏膜病变程度的加重,NF—κB、IκBα阳性表达逐渐增加,NF—κB、IκBα可能是检测CAG的恶变潜能及胃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荆花胃康胶丸对十二指肠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方法: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溃疡A1或A2期并符合寒热错杂兼气滞血瘀证诊断者103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n:34):荆花胃康胶丸160mg,tid,1—28d;B组(n,=34):西咪替丁800mg,qn,1~28d,克拉霉素250mg,甲硝唑400mg,bid,1—7d;C组(n=35):荆花胃康胶丸160mg,tid,西咪替丁800mg,qn,1~28d,克拉霉素250mg,甲硝唑400mg,bid,1—7d。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治疗结束4周后行C^13-尿素呼气试验(C^13-UBT)测定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结果:A,B,C三组Hp根除率分别为38.2%,64.7%,88.6%(P〈0.05);溃疡愈合率分别为64.7%,44.1%,74.3%,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荆花胃康胶丸单独应用,有一定的抗Hp作用,与西咪替丁三联疗法联合应用可提高其Hp的根除率,对消化性溃疡具有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