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乌梅丸是《伤寒论》治疗厥阴病的主要方剂。该文浅述厥阴病病机及主要症状,分析厥阴病"欲解时"的时间特点,并附乌梅丸治疗厥阴病验案2则。  相似文献   

2.
<正>乌梅丸首次出现在东汉医圣仲景所注《伤寒论·厥阴病篇》中,作为驱虫鼻祖之剂,又可治疗久泻久痢。《医方考》、《伤寒寻源》等古医典籍及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方剂学》都将其作为驱虫剂使用。但事实上,自明朝至近代以来,很多中医大家都对此提出过不同的观点,大多数医家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  相似文献   

3.
类承法 《光明中医》2009,24(9):1641-1642
乌梅丸为蛔厥专剂,久利良药,厥阴主方,只要善抓主症,审因析机,病证结合,灵活加减,做到证治相应,方证一体,谨守病机,知常达变,就能举一反三,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中提出的欲解时理论逐渐被应用于临床中,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陈修园提出的乌梅丸治厥阴病.乌梅丸治疗厥阴病不仅有丰富的理论体系,临床上也有大量的验案.笔者以乌梅丸治厥阴病为出发点,对欲解时理论体系进行深入理解,并完善六经病欲解时在临床上的应用,探寻欲解时理论体系在临床上应用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5.
在厥阴主风理论指导乌梅丸的推广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锋 《中医杂志》1998,39(1):15-16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厥阴篇是学习仲景著作的一大障碍以至于近人陆渊雷先生说厥阴病篇竟是千古疑案,无可研索,甚至否定厥阴病的存在和厥阴篇的真实性,他说少阴太阴之外,更无厥阴也[1]。又因为厥阴病也是临床上复杂而疑难的疾病,所以柯韵伯曾感叹六经以厥阴最为难治[2]。所有这些笔者认为均与对厥阴病病机的认识不到位有关。  相似文献   

7.
陈修园是清代著名医家,对《伤寒杂病论》研究颇有成就,尤其是对其中厥阴病篇乌梅丸理解深刻独到。本文以陈修园著述合集为蓝本,分别从厥阴病提纲证、乌梅丸方证、厥阴病欲解时等理论出发,联系古今医家,采众家之长,深入剖析其使用乌梅丸的心识体会。陈修园认为厥阴代表了两阴之尽、一阳之生,其病机寒热错杂,包括风气上扰、少阳相火内发、肝肾阴寒之证。乌梅丸主治脏寒,为统领厥阴各证之总方且擅治久利,其组方以柔养肝木、敛戢风气、苦寒下逆、温补肝肾、调补中焦为主旨,并针对肝体阴用阳等生理特点补气和血,与张仲景提出的治肝之大法完全契合。此外,各疑难杂症于下半夜出现症状或症状加重者都可以考虑选用乌梅丸。  相似文献   

8.
以厥阴主风理论指导乌梅丸的推广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肝风内动是厥阴病证的重要病机厥阴从阴阳论,为两阴交尽,一阳初生之经;而从六气论,则厥阴之上,风气治之。即其在机体虽统属于手足厥阴两条经脉而分别内属于两种脏器,但心包附属于心,仅得离火之余气,肝则得震卦之全而独主风木,故前者气质偏弱,后者气质较强;强者司令,弱者从化,自然形成两经一气而火从风化,足经司令而主脏在肝的基本生态。因此,厥阴为病,不仅有阴阳错杂之机,而且有肝风内动之势,并且两者可以互为因  相似文献   

9.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病篇,药味虽"繁",但其组方精妙,辛开苦降,寒温并调,具有泄肝和脾,调理阴阳之效,主治蛔厥与久利。后世医者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多有发挥,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乌梅丸的应用范围,以治疗各种寒热错杂之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乌梅汤治厥阴病消渴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侯某,女,55岁,农民,大渴引饮30a,于2004年10月17日就诊。  相似文献   

11.
乌梅丸被视为治疗厥阴病的经方,其清热温寒的组方特点在治疗厥阴病寒热错杂诸症如胸痹、失眠、黄疸等均有良效。临床中,结合患者症、脉、舌的特点,认准厥阴病寒热错杂病机,辨证选方,可收奇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运用《伤寒论》乌梅丸加减治疗老年人厥阴失眠病例,分析其病因病机,阐述其合理性与重要性。认为乌梅丸寒温并用,可以治疗具有厥阴枢机不利,阴阳气不相顺接、寒热错杂,部分病症在后半夜出现或加重的疾病,故治疗以早醒为主的老年人厥阴失眠症效果显著。此方切中祖国医学的病机学说,确是治疗厥阴失眠症之良方。  相似文献   

13.
乌梅丸作为《伤寒杂病论》厥阴篇的代表方,主治寒热错杂、上热下寒等病证.原为治蛔厥、久利之用,现代诸医家将乌梅丸运用于内外妇儿等诸科病症,被奉为多种疑难杂症的验方,并不拘泥于治蛔.文章列举了几例临床运用乌梅丸的验案,表明只要抓住疾病寒热错杂的基本病机,就可以将本方作为基础方化裁运用,辨证选方,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15.
厥阴证失眠病程长,病机复杂,全身症状明显,寒热互见,虚实夹杂。乌梅丸是厥阴证代表方剂,清上温下,调补气血,交通阴阳,安神助眠。乌梅丸联合针刺,疏养气血,调节阴阳,温寒泻热,治疗厥阴失眠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乌梅丸是张仲景治疗寒热错杂、上热下寒厥阴病之主方,笔者谨守病机,师其意而不拘其方,守其法而不泥其药。运用乌梅丸辨证治疗妇科杂症,取得了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17.
正刘敏教授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刘教授仁厚敦敏,广师求益,先后受教于伤寒名家陈瑞春、熊曼琪、姚梅龄教授及金匮名家、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醉心中医经典,临证擅用经方。笔者幸列门墙,侍诊年余,耳濡目染,获益匪浅。今不揣浅薄,撷要忝析刘教授乌梅丸治汗心法,就正于同道。1厥阴汗证理法乌梅丸所治之汗,不脱伤寒六经。凡遇汗证,常有医家径取桂枝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附子汤等,或有效如桴  相似文献   

18.
章浩军教授擅长运用“六经辨治”治疗内伤诸病。其认为厥阴肝木疏泄失常,郁而不畅,可致阳明太阴气机升降失司为“痞”;厥阴肝木郁而化火,火性炎上,可致阳明太阴气机不利,不通则“痛”;厥阴肝血不足而肝火亢盛,肝木乘土,土虚阳无以生,不得运化水谷,可致太阴虚寒为“利”。章浩军教授总结脾胃病厥阴证的病因病机为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中焦脾胃升降失常,在临证中谨守病机,常采用乌梅丸治疗脾胃病厥阴证诸病,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9.
20.
乌梅丸析义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的厥阴病篇,附原文338条之下,主治蛔厥,又主久利。后世医家尊崇仲景,奉乌梅丸为治蛔之主方,如成无己、尤在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