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3 毫秒
1.
胫骨干骨折伴同侧后踝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胫骨干骨折伴同侧无移位的后踝骨折的损伤机制与防治. 方法 2001年5月至2004年11月,共收治34例胫骨干骨折伴后踝骨折,2例为开放性骨折.手术前摄胫腓骨全长和踝关节x线片,发现或怀疑有后踝骨折者,均予CT检查,术中先予后踝骨折块经皮螺钉固定,再行胫骨髓内钉手术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33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踝关节功能优良.1例患者术前漏诊,随访时发现后踝骨折,踝关节疼痛功能差. 结论胫骨干合并后踝骨折在临床常见,后踝骨折漏诊是后期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术前踝关节CT检查及术中后踝精确固定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胫骨干骨折合并同侧后踝骨折常因发生率低及后踝无明显移位极易被漏诊,治疗不当后踝移位导致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笔者自2005年1月~2008年9月收治胫骨干骨折合并同侧后踝骨折17例,采用髓内钉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胫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踝关节骨折手术的疗效。方法对49例胫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踝关节骨折患者行术治疗,胫骨采用锁定钢板或自锁型髓内钉内固定,2例GustiloⅢA型开放胫骨干骨折清创后应用外固定架治疗,外踝骨折采用加压螺钉或者腓骨远端钩状钢板固定,内踝和后踝骨折采用松质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结果本组以AOFAS踝关节-后足评分系统评分:优31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7.8%。4例患者切口浅层感染,抗感染及换药治疗后愈合。结论手术治疗胫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踝关节骨折疗效良好,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避免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胫骨中下段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案、漏诊原因及应对方法。方法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56例,其中合并后踝骨折17例,包括术前漏诊后踝骨折8例,其中4例术中发现,另外4例术后复查CT发现。7例采用髓内钉固定,10例钢板固定;后踝骨折采用钢板固定10例,拉力螺钉固定4例,钢板及螺钉固定1例,另2例采用踝关节背伸位石膏固定;腓骨骨折均未作处理。治疗效果采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骨折疗效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胫骨中下段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发病率30.36%,漏诊率47.06%,其中螺旋形胫骨中下段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发病率39.5%,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32±4.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2例保守治疗患者术后复查踝关节正侧位片示关节面对位欠佳,对线良好,其余病例关节面均对位对线良好。疗效结果评价优良率88.2%。结论胫骨中下段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发病率高,特别对于螺旋形胫骨中下段骨折,需要高度警惕合并隐匿性后踝骨折,建议常规行CT检查;后踝骨折应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对于手术治疗本研究尚不能区别螺钉与钢板的固定效果;如发生漏诊,应及早处理,以免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胫骨干骨折合并同侧后踝骨折的X线片漏诊原因及其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5—2019-05手术治疗的27例胫骨干骨折合并同侧后踝骨折,首先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胫骨干骨折,当后踝骨折块面积25%关节面时骨折可不予以处理,术后采用短腿石膏托进行固定;当后踝骨折块面积≥25%关节面,可以在调整髓内钉远端锁钉位置尝试对后踝骨折块进行复位固定,无法进行有效复位固定时需要采用1或2枚空心钉固定后踝骨折。结果本组X线片检查确诊21例胫骨干骨折合并同侧后踝骨折,6例漏诊,漏诊率为22.2%。27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胫骨干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2(3~8)个月,后踝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1(2~4)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优20例,良4例,可3例。结论临床医师在诊治胫骨干骨折患者时要考虑合并同侧后踝骨折的可能,单纯采用X线片检查此类骨折存在漏诊后踝骨折的风险,建议常规进行三维CT检查,然后根据不同的后踝骨折线位置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对患肢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损伤。复杂的踝关节骨折,尤其合并后踝骨折者常需手术治疗。自2003年2月~2009年4月,笔者分别采用改良前入路和传统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各23例。现对2种手术入路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隐匿性后踝骨折的发生原因、受伤机制和治疗方案。方法于2005年2月至2011年6月收治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22例,其中有显性后踝骨折6例。采用胫骨髓内钉固定8例,胫骨下端前侧钢板1例,胫骨前外侧钢板13例;2例腓骨中段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固定,其余腓骨均未固定。结果术中有4例患者在应用前外侧钢板固定最远端时发现隐匿性后踝骨折并移位,1例采用胫骨髓内钉的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X线片发现隐匿性后踝骨折伴移位。结论术前没有CT、MRI检查能够确诊后踝骨折类型和大小时,胫骨下端前外侧钢板可作为首选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8.
背景:三踝骨折在踝关节骨折中很常见,预后也较差.目前对三踝骨折中后踝骨块的治疗没有统一的标准,后踝骨块对三踝骨折预后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索.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和功能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踝关节三踝骨折患者94例.通过术后X线片进行骨关节炎评分.末次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中后踝螺钉固定时位置异常的发生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417例(421侧)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7例219侧,女200例202侧;年龄14 ~85岁,平均41岁;右侧223例,左侧198例.术前进行CT检查的368侧骨折中有后踝骨折299侧,其中实际采用螺钉固定的后踝骨折有131侧.分析后踝骨折患者术后X线片和CT扫描图像等影像学资料,观察后踝螺钉固定位置异常的影像学表现. 结果 螺钉位置异常的CT图像表现为螺钉头和杆部进入下胫腓间隙内,X线片表现为螺钉头位于胫骨腓骨切迹后侧缘的外侧.在131侧采用螺钉固定的后踝骨折中,通过CT检查和X线片检查所发现的后踝螺钉固定位置异常分别为7侧和6侧(9.9%,13/131),其中9侧(69.2%,9/13)为经皮固定. 结论 手术固定后踝骨折存在螺钉固定位置不良的可能性,术中透视确认螺钉头位于胫骨后结节的胫骨侧可能有助于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10.
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入路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入路,观察前入路在后踝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前入路内固定治疗合并后踝骨折的复杂踝关节脱位60例.结果 解剖复位54例,近解剖复位5例,功能对位1例.均于3个月内达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结论 前入路治疗后踝骨折具有创伤小、显露清楚、手术时间短、复位效果好、功...  相似文献   

11.
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58例,男31例,女27例;平均年龄28岁。三踝骨折5例,内踝骨折27例,外踝骨折26例,其中内外踝骨折9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6例,合并腓骨下段骨折4例。单纯内、外踝骨折采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同时内外踝骨折各骨折分别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者,从腓骨向胫骨拧入1枚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胫腓关节;内踝合并腓骨下段骨折者,内踝用1或2枚可吸收螺钉,腓骨骨折用重建钢板内固定;三踝骨折者据骨折片大小分别每一骨折用1或3枚螺钉内固定。结果:5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4年,平均26个月,经Kennedy踝关节功能标准评分,优30例,良20例。无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固定钉松动、踝穴不稳定、畸形愈合,无明显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可吸收螺钉是种新型内固定材料,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好,可免除二次手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创伤。由于胫腓骨严重的损伤,踝关节的损伤常常被忽略。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胫骨下1/3螺旋骨折同时合并的后踝骨折常常被漏诊,这种特殊类型的骨折具有规律性的影像学表现和损伤机制。本院自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共收治该类骨折共7例,其中4例初诊即发现合并有后踝骨折,3例术中C型臂透视下发现后踝骨折线,全部采取内固定治疗,6例采用钢板及螺钉治疗,1例采用非扩髓髓内钉治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固定后踝骨折块对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2002年6月至2008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三踝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后踝骨折块固定与否将所有患者分成后踝骨折未固定组(A组,27例)和后踝骨折固定组(B组,38例),对两组疗效及需要行下胫腓联合固定患者的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65例患者术后获1~7年(平均3.3年)随访,骨折均于术后6~20周(平均9.6周)达到临床愈合.按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A、B组分别为89.3分(50~100分)和 87.9分(32~10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A、B组分别有7例(25.9%)和12例(31.6%)踝关节发生不同程度退行性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分别有11例(40.7%)和6例(15.8%)需行下胫腓固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能够获得满意的踝关节功能,固定后踝骨折块并不影响踝关节的功能恢复,但对重建踝关节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踝关节骨折中后踝骨折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踝关节骨折伴有后踝骨折术后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创伤类型、受伤后施行手术的时间、手术方法及不同年龄的治疗效果,总结经验,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999年1月~2007年12月确诊为踝关节骨折伴有后踝骨折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者65例,针对不同创伤类型采取不同手术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确定上述相关因素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65例随访平均38个月。踝关节术后功能在伤后实施手术时间及所采用的手术方法方面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660,P=0.865),但在年龄和创伤类型方面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8,P=0.001)。结论年龄及创伤类型是影响踝关节骨折伴后踝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伴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后外侧切口结合内侧切口入路,俯卧位,对32例AO分型中B3和C3型踝关节骨折伴脱位且后踝骨折块位于后外侧的患者采用T形钢板固定后踝骨折,术后8周开始功能煅炼。结果本组均获随访6~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疗效按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25例,良4例,可2例,差1例。结论 T形钢板内固定后踝骨折符合胫骨远端后侧解剖形态,同时可起到加压固定作用,使后踝骨折恢复生理骨性结构,术后可早期功能煅炼,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0):1914-1916
[目的]探讨胫骨下段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漏诊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1例胫骨下段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诊治过程。[结果]9例于术前发现后踝骨折,2例于术中发现。经皮空心无头加压钉内固定后踝10例,1例经解剖钢板结合孔固定后踝,术后未发现骨折块明显移位。平均随访16.5个月,后踝骨折均获骨性愈合,1例胫骨骨折迟缓愈合。[结论]胫骨下段螺旋形骨折常合并隐匿的后踝骨折,单纯X线检查易漏诊,CT检查可明确诊断。后踝骨折无论是否移位,固定都是必须的,经皮空心无头加压钉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累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的损伤机制、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8年7月至2012年3月间,手术治疗累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共42例,男30例,女12例,应用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21例,旋前外旋型12例,旋前外展型9例。后踝骨折根据CT分类,Ⅰ型22例,Ⅱ型12例,Ⅲ型8例。后踝骨折根据骨块大小和关节面的塌陷情况,采用后侧支撑钢板或多枚拉力螺钉固定。结果 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8周。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优21例,良15例,可6例,优良率为85.7%。结论累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常伴有胫骨远端关节面塌陷和踝关节后脱位或半脱位,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方式和固定方法,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最大限度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后踝骨折的病理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AOKI  HARAGUCHI  HIROKI  HARUYAMA  HIDEKAZU  TOGA  FUMIO  KATO  王亚梓 《骨科动态》2006,2(3):161-167
背景:累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的功能恢复往往并不令人满意,而且此类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也存在颇多争议。彻底了解后踝骨折的病理解剖是正确治疗的基础。因而我们推荐使用CT检查来研究后踝骨折的病理解剖特点。 方法:自1999年至2003年,我们医院共治疗单侧后踝骨折(可以是单一骨片,也可以是多个骨片)患者57例。回顾患者手术前的CT检查,确定:(1)后踝骨片占整个胫骨远端关节面横断面积的比例,(2)内外踝轴线与后踝主要骨折线之间的角度。每例骨折均根据胫骨远端关节面的CT断面上的主要骨折线来进行分类。 结果:5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可分为三种类型:(1)后外斜型(38例,67%);(2)内踝延伸型(11例,19%);(3)小片剥脱型(8例,14%)。11例内踝延伸型骨折中的2例,骨折线至内踝的前方,其余9例实际由两个骨片组成。后踝骨片占整个胫骨远端平台横断面积的平均比例,后外斜型是11.7%,内踝延伸型是29.8%。后踝骨片占整个胫骨远端平台横断面积的比例超过25%者9例,其中7例后踝骨折线延伸至内踝。内外踝轴线与后踝主要骨折线之间的角度相差较大。 结论:后踝骨折的骨折线有很大的变化范围。本研究中近20%的大块后踝骨折延伸至内踝,有些骨折甚至包括整个内踝。由于骨折具有不确定性,术前的CT检查就很有必要。本研究所获得的资料有助于后踝骨折的基础研究和制订适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资料,测量治疗后内踝与距骨间隙宽度、胫腓间隙宽度与后踝骨折块移位程度等。结果随访10个月~3年,手术治疗组优良率92.3%,非手术治疗组81.8%(P<0.05);手术治疗组胫腓间隙宽度、后踝骨折块移位程度及Olerud评分、Tegner评分、疼痛评分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应尽量接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Pilon骨折为胫骨远端干骺端关节内骨折,是足踝外伤中最难治疗,最复杂的创伤[1]。临床上可以见到少部分三踝骨折的病例,后踝骨折有两个骨折块,即后踝骨折块的前方还有一中间骨折块,这种损伤介于严重的三踝骨折和典型的Pilon骨折之间,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Pilon骨折,对这种骨折使用常规踝关节入路显露无法看清其中间骨折块并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