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认为应该重新评价传统的以息止颌位的垂直距离作为总义齿修复出发点的作法,即以息止颌位的垂直距离减去咬合时的垂直距离等于(牙合)间隙的方法。因为在应用此法时,常遇到的问题是面部测量易出错及息止颌位的不恒定。作者报道了一项关于无牙息止颌位面部高度和戴新的全口义齿咬合位时面部高度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目的是:1.通过 Class Ⅰ对照组和 ClassⅡ和 Class Ⅲ研究组的骨骼和软组织分析,评价下颌息止位;2.比较 Class Ⅰ和 ClassⅡ患者,Class Ⅰ和 Class Ⅲ患者之间下颌息止位的变化。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共分三组,其中对照组42名,为 Class Ⅰ中性错(牙合);研究组 Class Ⅱ远中错(牙合)35名,磨牙远中(牙合)覆盖6mm 或更多,由下颌平面角测量的垂直距离正常或减小,Class Ⅲ近中错(牙合)8名,前牙有2个以上的反(牙合),后牙近中(牙合),由下颌平面角测量其垂直距离正常或减小。采用自然头位照正中(牙合)位和息止颌位的标准的诊断性头影测位片。  相似文献   

3.
钱明  徐军 《口腔医学研究》2010,26(4):580-582
目的:比较息止颌位法及发音法确定的无牙颌垂直距离与拔牙前记录的差异。方法:选择6例患者,先记录口内余留天然牙维持的正常垂直距离,在因治疗需要拔除余留牙后,由5位医师应用息止颌位法,5位医师应用发音法重新确定其垂直距离,将结果与拔牙前记录的正常垂直距离进行比较。结果:息止颌位法确定的垂直距离明显高于拔牙前记录,发音法确定的垂直距离更接近拔牙前记录。结论:与息止颌位法相比,发音法是一种受主观因素影响更小的,更可靠的垂直距离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1例患者采用固定-活动-种植义齿联合进行咬合重建。患者口内13颗残根、10颗龋齿、5颗缺失牙,正中[牙合]化无验接触,咬合垂直距离降低,息止[牙合]间隙6mm,无颞下颌关节疾患,用要摘局部义齿撕升高咬合4mm.建市新的颌位关系。16、24、26植入种植体5个月后,上愈合基台,上颌用烤瓷冠桥修复,下颌用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修复后1年复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息止合间隙及面部距离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380例有牙颌老年人及42例无牙颌老年人(已做总义齿修复)的息止间隙及面部的距离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有牙颌老年人的息止间隙平均数为2.94mm,42例无牙颌戴有总义齿老年人的息止合间隙平均为3.86m。面中部距离多数大于垂直距离,占41.32%。面中部距离与垂直距离相等者不到三分之一,占31.32%,面中部距离小于垂直距离者占27.37%。本研究表明,老年人息止间隙大于青年人的息止间隙,面中部距离并不完全等于垂直距离,所有确定患者垂直距离的方法都应该根据不同的患者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6.
无牙颌正中颌位关系是排列人造牙的基础,精确记颌录位关系是提高全口义齿修复质量的重要步骤。在制作全口义齿时,常借助(牙合)托记录患者的颌骨关系位置,采用蜡(牙合)托因受口腔温度影响容易变形。采用树脂(牙合)托虽可取  相似文献   

7.
<正> 垂直距离在临床上常以鼻底到颏点的距离表示,它在总义齿修复中的重要意义是众所周知的。本文通过对84例无牙患者总义齿修复时垂直距离的测定,分析面中1/3与面下1/3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推导出4个回归方程,为总义齿修复确定颌位关系和正中(牙合)关系及建立正确的面下1/3高度,提供数据参考。一、临床检查与测量方法调查对象:无牙患者84例,其中男性26例;54~78岁;平均68.12岁;标准差6.74岁。女性58例;33~77岁;平均63.02岁;标准差8.87岁。  相似文献   

8.
我们用双重牙列修复成年人严重的Ⅲ类错牙合畸形1例,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6 3岁。检查:上唇凹陷,71|7缺失,5┼5为反覆牙合Ⅱ度,前牙反覆盖约2mm。诊断:Ⅲ类功能性错牙合畸形,前牙反覆牙合Ⅱ度。治疗:采用全口双重牙列修复。取上下颌印模,确定牙尖交错牙合位时的垂直距离,取数层蜡片烤软后放入患者口内,嘱其轻轻咬合,使鼻底到颏底的垂直距离比原来正中咬合时增高2mm ,根据此咬合关系进行上牙合架。然后制作6 5 4 |5 6金属牙合垫、3|34卡环以及马蹄形腭板的支架。在牙合架上排牙,使有适当的覆盖覆牙合。在试牙时患者要求达到前牙盖过…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普遍应用(牙合)托来确定上下颌垂直颌位和水平颌位关系。如果(牙合)堤制作过宽或位置旋转不当,戴入口内往往会侵犯唇、颊、舌肌的活动空间,引起(牙合)托固位不良、干扰神经肌肉的反射活动,造成患者的紧张不适,使颌位关系记录变得困难并易导致(牙合)位记录发生误差。蜡(牙合)托刚性不足,尺寸稳定性差,在转移上(牙合)架步骤中,蜡(牙合)托复位到无牙颌模型上密合不良,也是导致颌位关系记录发生误差的原因之一。上下颌蜡堤(牙合)平面为平面接触关系,一旦发生接触便产生摩擦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替牙期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用功能分析法对 2 3例替牙期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病例治疗前同时拍摄的息止牙合位及正中牙合位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重叠分析 ,根据下颌及下切牙变化量 ,辅助诊断替牙期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并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 ,采用不同的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 :替牙期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病例 ,息止牙合位及正中牙合位X线头颅侧位片重叠分析 :SN -L1L1’后下交角明显减小(P <0 .0 5 ) ,DGn’与DGn长度差与正常参考值相比差异明显 (P <0 .0 5 )。结论 :功能分析法有助于诊断替牙期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 ;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 ,上颌舌簧牙合垫矫治器 ,上颌“2× 4”固定矫治器 ,FR -3型功能调节器治疗各种替牙期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可摘式种植体杆金沉积冠帽修复牙列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3 确定牙合位关系并牙合架转移从模型上取下取模柱 ,修整种植体工作模型制作蜡基板及牙合堤 ,确定正中咬合关系和垂直距离后 ,行牙合架转移。需注意的是在工作模型上制作的蜡基板是在牙龈愈合基台去除后制作的 ,因此在转移关系时 ,应将口内种植体上的牙龈愈合基台去除后 ,再  相似文献   

12.
陈旭东 《口腔医学》2001,21(3):154-155
对总义齿修复后的评价 ,是否正中是一个常用的基本指标 ,它直接关联到咀嚼功能恢复的好坏与否。在临床总义齿修复过程中 ,取颌位记录往往容易出现虽经努力但结果仍不理想的局面。本文通过收集近 5年来 80例总义齿修复成功的病例 ,发现确定下颌息止位有十分可靠的临床意义。临 床 资 料1  80例总义齿修复病例中 ,男性 32例 ,女性4 8例。年龄最大 93岁 ,最小 34岁。牙列缺失时间最长 3 5年 ,最短 2个月。初次修复者 5 9例 ,再次修复者 2 1例。牙槽嵴吸收严重呈低平窄者 2 7例 ,牙槽嵴过高且前突者 7例。牙列缺失后面部下 1/ 3变形明显者…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面磨损伴有颞下颌关节症状的病例作面磨损程度、垂直距离、正中位、咀嚼效能、颞下颌关节等方面检查,作出诊断,制定(牙合)重建治疗方案。经(牙合)垫治疗纠正正中(牙合)位偏位,恢复生理的垂直距离使(牙合)与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关系协调。观察2—3月待(牙合)位稳定,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再作(牙合)重建修复。病例经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稳定,咀嚼效能提高,临床实践认为(牙合)面磨损牙列缺损的患者垂直距离偏低,正中(牙合)位偏位有颞下颌关节症状者,在牙列缺损修复时必须考虑(牙合)重建治疗方能达到修复目的。  相似文献   

14.
颌位记录包括上下颌骨垂直和水平位置关系的记录,即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的记录。在制作全口义齿时,常借助(牙合)托记录患者的颌骨关系位置,采用蜡(牙合)托时,因受口腔温度的影响容易变形,采用树脂(牙合)托  相似文献   

15.
在作全口托牙的患者中,常有许多因旧全口托牙磨损,牙槽骨萎缩、吸收,致使咀嚼无力,咀嚼效率低或面部呈现衰老状而就诊者,要求重作全口托牙。在制作新托牙时,如何恢复颌骨位置关系?具体来说,是按照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异常颌骨位置关系进行颌位记录,还是恢复到正常的颌位关系,或是介于二者之间?为探讨这一问题,我们在1982年3月至1983年3月,对34例患者进行了为期13个月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6.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轻度改变的简易修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轻度改变在临床上较常见,如下颌前伸、偏左偏右等轻度改变,一般在0.5~1.5mm之内.多因在制作全口义齿确定正中(牙合)关系时,没有取得正确的正中(牙合)关系.对于这种轻度改变,我们通常用调(牙合)的方法加以解决.但由于调(牙合)会破坏人造牙的正常解剖形态,另一方面若掌握不当调磨过多,还会降低垂直距离而影响患者面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在预成全口托牙的启发下,使用单颌垫底的方法,改正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轻度改变的病例,经5年临床观察30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轻度的下颌前伸.偏左偏右等改变均能改正.经临床观察患者,全口义齿的咬合功能良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020例面部垂直距离的测定及有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部垂直距离的测定对全口缺牙的修复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患者咀嚼功效的完善、面容的端整、发音的准确以及支持组织的平衡等。根据临床常用的面部距离的测量方法,我们于1981年对1020例有牙颌者的面中部1/3、面下部1/3垂直距离(正中(牙合)位)及有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寻求影响面部距离均的一些有关因素作为临床应用的参考,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预成塑料全口托牙是在对522例无牙颌模型测量统计,通过电子计算机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主模定型和制作,基托部分应用热软塑料。临床操作是按全口托牙的修复原则和要求完成的。经过临床试用两年余复查,达到和个别制作全口托牙同样效果,证实这种全口托牙不仅符合无牙颌制作全口托牙的共性规律,又符合个体解剖生理特性和要求。托牙可成品化生产,不需个别排牙和上(牙合)架,临床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病人一次就诊即可戴走,能达到提高效率和方便病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牙列重度磨耗(牙合)重建中的固定修复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应用固定修复治疗牙列重度牙合磨耗的疗效。方法 :对 5 8例牙列重度磨耗病例共制作 2 3 5个冠桥牙合重建修复体。结果 :重建后牙列形态与咬合、面下 1/ 3高度获得适度恢复 ,咀嚼功能良好。结论 :固定修复是一种用于牙列重度磨耗 牙合重建的治疗方法。修复中应重视基牙及对颌牙的治疗和调牙合、及暂时修复体的戴用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学者认为肌力闭合道终点是建牙合的最适位,作者根据颌位决定牙合的接触状态,上下牙齿尖窝相对可达最稳定颌位的机理,将排有下后牙的牙合托戴入口中,嘱患者下颌处于姿势位时,反复自然咬合,下牙合托上的后牙与上颌堤牙合面反复咬合的印记,即为肌力闭合道终点位。在此位制作的全口义齿患者戴上感觉舒适,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一、在肌力闭合道终点建牙合的方法  作者单位:050081石家庄,解放军52997部队卫生所(贺小红);石家庄和平医院口腔科(刘淑红、贺砚田)  1.制作牙合托:在上下唇自然闭合的口裂线以下2mm~3mm与磨牙后垫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