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驱白巴布期胶囊治疗豚鼠实验性白癜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彭英  霍仕霞  康雨彤  闫明 《医药导报》2011,30(7):861-864
目的 观察驱白巴布期胶囊对豚鼠实验性白癜风的疗效. 方法 采用氢醌化学脱色法制造豚鼠实验性白癜风模型,将模型豚鼠给予不同剂量的驱白巴布期胶囊.治疗结束后,采用多巴和铁染色观察黑素细胞及黑色颗粒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法观察酪氨酸酶含量变化. 结果 实验后各剂量驱白巴布期胶囊给药组及预防组黑素细胞计数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基底含黑素颗粒细胞计数与模型组比较也显著提高(P<0.01);酪氨酸酶表达与模型组比较也显著升高(P<0.01). 结论 驱白巴布期胶囊可提高白癜风动物模型表皮黑素细胞、基底含黑素颗粒细胞,同时可促进白癜风动物模型酪氨酸酶表达的增高.  相似文献   

2.
白癜风凝胶对豚鼠实验性白癜风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目的观察白癜风凝胶对豚鼠实验性白癜风的疗效.方法用化学脱色法制备实验性白癜风动物模型,用白癜风凝胶进行治疗,并与白癜风酊的疗效进行比较,以表皮毛囊黑素生成、胆碱酯酶和酪氨酸酶活性为考察指标.结果白癜风凝胶比白癜风酊对白癜风动物的黑素生成、胆碱酯酶和酪氨酸酶的活性影响更显著.结论白癜风凝胶比白癜风酊对实验性白癜风有更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紫铆素通过免疫抑制功能对莫诺苯宗诱导白癜风小鼠毛发脱色的改善作用。方法 40%莫诺苯宗乳膏诱导小鼠脱色构建白癜风模型,48只C57BL/6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他克莫司组和紫铆素组,每组12只。模型组涂抹40%莫诺苯宗乳膏50 mg,1次/d,他克莫司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7 h后涂抹0.1%他克莫司乳膏30 mg,1次/d;紫铆素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7 h后0.1%紫铆素乳膏10 mg,1次/d,连续用药50 d。观察并记录小鼠的毛发脱色情况;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CFSE法检测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gM、IgA和IgG水平;3H-TdR标记法检测IL-2分泌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CD19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紫铆素能显著改善白癜风小鼠毛发脱色现象,显著降低脱色发生率、显著减小脱色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紫铆素能显著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紫铆素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IgM、IgG、IgA水平(P0.05),上调IL-2分泌活性和增强表面抗原CD19活性(P0.05)。结论紫铆素可以改善白癜风小鼠毛发脱色的现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小鼠自身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4.
加味愈白丸对实验性白癜风模型豚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毅  程越清  龙子江 《中国药师》2010,13(10):1457-1460
目的:研究加味愈白丸对实验性白癜风模型豚鼠的治疗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氢醌脱色法制备实验性白癜风豚鼠模型,观察加味愈白丸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对实验性白癜风模型豚鼠血液中酪氨酸酶、单胺氧化酶(MAO)、胆碱酯酶(CHE)和丙二醛(MDA)、免疫器官脏器系数、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以及皮肤黑色素的影响。结果:加味愈白丸能够使模型豚鼠血浆中酪氨酸酶含量明显增多,MAO值降低,CHE活力降低,MDA含量减少,免疫功能增强,血液粘稠度降低以及皮肤黑色素的生成增加。结论:加味愈白丸对实验性白癜风模型豚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表皮自体移植术联合中药治疗白癜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白癜风的临床治愈率。方法:对57例白癜风患者进行表皮自体移植术,联合中药白癜风丸治疗白癜风,并与单纯表皮自体移植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联合治疗组的黑素细胞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白癜风丸具有调节免疫、增强皮肤色素作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对白癜风发病的多个环节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6.
胸腺肽对白癜风患者疗效及对其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胸腺肽对白癜风患者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 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50例白癜风患者血清IgA、IgG、IgM和43例患者的C3、C4水平,并与20例健康人做对照;用胸腺肽治疗,并与常规疗法做对照。其中,试验组32例治疗前后均检测IgA、IgG、IgM,26例检测C3、c4。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8.00%,对照组为30.3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试验组c3、C4明显降低(P<0.01)。经胸腺肽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IgA、IgM、IgG、c3、C4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白癜风患者体液免疫存在异常,胸腺肽对免疫球蛋白影响较小,其治疗白癜风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研究过氧化氢和氢醌两种化学脱色法制备白癜风豚鼠模型,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豚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采用3种方式制备白癜风模型:5%过氧化氢溶液局部皮肤涂抺、5%过氧化氢溶液局部皮肤封闭透皮、5%氢醌溶液局部皮肤涂抺,对照组平行给予生理盐水,连续40~50 d。肉眼观察皮肤表面局部色素脱失现象;取白斑区皮肤切片,硫酸亚铁Lillie法染色,光镜下观察皮肤组织形态和黑色素分布情况;Advanced 3.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表皮黑色素照片的平均积分光密度。结果 采用5%过氧化氢溶液两种方式造模,豚鼠均未出现皮肤色素脱失,白癜风模型未成立;采用5%氢醌溶液涂抺后,局部皮肤出现灰白色斑片状色素脱失,基本达到模型的外观要求;经组织病理学半定量或定量分析,与对照组比较,表皮含黑色素毛囊比例、黑色素分布评分、表皮平均积分光密度均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过氧化氢通过破坏黑色素结构脱色,对其生成影响不大,模型较难成立;氢醌为酪氨酸酶抑制剂,可减少黑色素生成,更易形成白癜风模型。  相似文献   

8.
张桂菊  李晓云 《齐鲁药事》2009,28(7):437-438
白癜风是由于皮肤和毛囊内的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减低或消失,导致黑素颗粒(即黑素体)生成的进行性减少或消失而引起的局限性或泛发性脱色素性病变,是一种后天的原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症,而非继发于其他皮肤病之后遗留的脱色素性病变,发病率为0.5%~2%。导致黑素细胞破坏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机制尚未阐明,但近来的研究结果认为其发展机制可能有免疫学说、遗传学说、神经学说、黑素细胞学说及角质形成细胞异常等。除神经皮节型外,自身免疫被认为是白瘢风的最主要的发生机制,白癜风是一种多因性疾病,目前无法用某个学说来解释各种临床类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卤米松、黄芩提取物联合用药对莫诺苯宗(monobenzone)诱导的白癜风小鼠模型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应用40%莫诺苯宗乳膏诱导C57BL/6小鼠脱色,建立白癜风小鼠模型;研究卤米松(halometasone)联合黄芩提取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用药对白癜风小鼠的脱色作用;通过肉眼观察小鼠的毛发脱色,反射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观察皮肤的黑色素和黑素细胞,免疫荧光检测CD8+T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小鼠在用药部位及非用药部位有毛发脱色现象。黄芩组疗效不明显,卤米松组和卤米松联合黄芩组小鼠脱色减少,包括其发生率、出现时间和面积评分较模型组低;且局部CD8+T细胞浸润减少;卤米松联合黄芩组小鼠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减少明显。结论卤米松、黄芩提取物联合用药对白癜风小鼠有一定的作用,且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卤米松组和黄芩组,可为临床白癜风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童欣  钱发英  吴海燕 《海峡药学》2009,21(11):129-130
目的探讨乌体林斯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观察乌体林斯治疗的RRI患儿的外周血血清IgG、IgA、IgM、C3、C4的含量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IgG、IgA、IgM、C3、C4含量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乌体林斯组IgG、IgA、IgM、C3、C4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均P〈0.05)。乌体林斯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乌体林斯能促进RRI患儿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分泌而改善患儿的体液免疫功能,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是治疗小儿RRI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两种梅毒检测方法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两种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检测结果。方法将2008年至2009年二四二医院性病门诊138例确诊梅毒患者血清同时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比较两种梅毒检测实验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138份血清中,98份血清TRUST阳性,17份经抗梅毒治疗血清TRUST阴性,TPPA试验133份血清为阳性。结论TRUST试验可作为梅毒的人群筛查、疗效、复发或再感染的检测指标,rrPPA试验是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特异性方法,主要作为梅毒的确证试验。两种不同方法同时进行梅毒检测,将减少漏诊、误诊率,为梅毒的确诊提供参考依据,并且在判定梅毒的发展、痊愈及药物疗效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二步法和三步法分别在胃癌组织中进行ERα-36染色,比较两种不同的试剂盒在胃癌微阵列芯片上相同组织的表达。结果二步法ERα-36的阳性率为94.59%(105/111),明显高于三步法阳性率为46.85%(52/111)(χ2=4.01,P<0.05);三步法制片结果比二步法背景低,阳性率低,非特异性着色小,结果明确易读;而二步法较三步法操作简单,检查阳性率高,阳性强度高。结论三步法虽然实验耗时比较长,但实验结果较好,二步法较易出结果,假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13.
刘达平 《今日药学》2009,19(1):19-20,47
目的 评价西药和中西药联用的两种铁补充剂富马酸亚铁混悬液及健脾生血颗粒的药理功效区别,为临床选药,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缺铁模型小鼠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铁补充剂,测定其血液中红细胞(RBC)含量,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肝脏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 两种铁补充剂在改善缺铁性贫血方面疗效肯定,富马酸亚铁混悬液在提高血液中RBC含量速度方面快于健脾生血颗粒,但是在对SOD,MDA,CAT的影响方面,健脾生血颗粒的作用,强于富马酸亚铁混悬液.结论 富马酸亚铁混悬液和健脾生血颗粒疗效确切,各有所长,在临床应用中,利用其各自特长,以期获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陈滗  陈梅新 《中国药师》2003,6(2):82-83
目的:比较包衣锅和半自动包衣造粒机制备微丸的方法。方法:对分别采用包衣锅和半自动包衣造粒机制备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微丸的方法及微丸的部分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半自动包衣造粒机制备的微丸堆密度大,休止角小,填充装量差异小,制备微丸的整个过程符合GMP要求。结论:用半自动包衣造粒机制备微丸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两种规格阿莫西林分散片与参比制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 评价其人体生物等效性. 方法 采用3制剂3周期2重3*3拉丁方试验设计方案, 24例男性健康受试者空腹条件下口服单剂量3种阿莫西林分散片, 剂量均为1 g, 服药后于8 h内抽取静脉血,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阿莫西林浓度. 采用DAS药动学程序进行数据处理, 计算参数并评价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 结果阿莫西林分散片试验制剂A(每片0.25 g)、试验制剂B(每片0.125 g)与参比制剂(每片0.25 g)的tmax分别为(1.68±0.56) h, (1.65±0.54) h, (1.79±0.61)h; t1/2ke分别为(1.19±0.34) h, (1.16±0.31) h, (1.10±0.15) h; Cmax分别为(12.42±3.01) μg&#8226;mL 1, (11.85±3.40)μg&#8226;mL 1, (11.16±3.07) μg&#8226;mL 1; AUC0 8h分别为(33.83±7.81), (32.38±7.62), (31.37±7.25) μg&#8226;mL 1&#8226;h; AUC0 ∞分别为(35.10±7.72), (33.63±7.87), (32.50±7.32)μg&#8226;mL 1&#8226;h. 试验制剂A、B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10.2±21.9)%和(106.0±25.3)%. 结果表明, 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Cmax、AUC0 8h及AUC0 ∞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阿莫西林分散片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医院自制大输液两种包装技术及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医院自制软包装大输液的优缺点。方法 :对医院瓶装大输液与软包装大输液从生产成本、制剂质量、临床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 :软包装大输液有开发潜力 ,但现阶段仍存在不少问题 ,亟待解决 ;短期内还不能完全代替瓶装大输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治疗直肠前突的2种术式:经阴道修补直肠前突、经肛门切开黏膜间断缝合修补直肠前突并内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将我科先后收治36例直肠前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A组17例,采用经肛门切开粘膜间断缝合修补直肠前突并内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B组19例采用经阴道修补直肠前突术,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两种术式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门切开粘膜间断缝合修补直肠前突并内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直肠前突近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设计合成酒石酸唑吡坦片中杂质Ⅰ。方法: 以唑吡坦及1 溴代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一锅法合成得到酒石酸唑吡坦片中的杂质Ⅰ(4 (二甲胺基) 3 (6 甲基 2 对甲苯基咪唑并[1,2 a]吡啶 3 基) 4 氧代丁酸),同时杂质Ⅱ(2 羟基 N,N 二甲基 2 (6 甲基 2 对甲苯基咪唑并[1,2 a]吡啶 3 基)乙酰胺)作为副产物被合成得到。结果: 成功获得酒石酸唑吡坦的两个新杂质,纯度分别为95.3%及97.2%,并经质谱和核磁共振(MS,1H NMR)进行结构确证。结论: 首次合成了杂质Ⅰ及杂质Ⅱ,可为酒石酸唑吡坦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何娅  孙黎敏 《中国药房》1998,9(1):29-30
本文采用经典恒温法分别对国内外两种硝酸甘油片进行了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进口片在崩解时限和贮存期两方面优于国产片。建议药厂除提高崩解时限外,还应改进其制造工艺和包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用于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对比。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则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期间的复发率同样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确切,相较于传统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