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我血糖监测(SMBG)的模式包括: 1一天监测7次血糖(即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觉前的血糖);  相似文献   

2.
繁重的门诊工作量,大大地缩短了糖尿病科医生和病人交谈的时间,甚至到了开完药就走的现状。为了病人的利益,请门诊医生确保与病人交谈的时间。请复诊病人.一定在就医的头一天,用血糖仪自己测量早餐前30分钟。三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带着血糖监测结果,找医生看病。医生就根据血糖结果,调整病人的药物用量。而且也必须让每个病人都知道,只是用了降糖药,并不表示达到了目标。一定让每个病人空腹血糖达到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达到8mmol/L,要让病人尽早、尽速、全方位(空腹及餐后)、全程均达标,又不发生低血糖。  相似文献   

3.
睡前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2型糖尿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4例口服三种降糖药仍难以控制血糖的患予以睡前中效人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瑞格列奈1~2mg tid,二甲双胍0.5~0.75g tid或阿卡波糖50~100mg tid)治疗过程中监测一日五次末梢指尖血糖谱(空腹、三餐后两小时、睡前)每周两次,糖化血红蛋白每两月一次,使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0mmol/L。结果:血糖一周后下降,四周均达到稳定,除诺和龙体重稍有增加外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均无体重增加,所有入选无肝肾功能改变。结论:睡前中效人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是2型糖尿病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4.
选取60例口服药联合基础胰岛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停用原有口服药,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治疗组)睡前地特胰岛素注射,三餐前诺和锐皮下注射,另一组(对照组)睡前甘精胰岛素,三餐前诺和锐注射。住院治疗14天。结果 FBG和2hPG下降;在血糖达标所需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方面,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在控制血糖方面同样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餐前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对血糖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血糖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以三餐前门冬胰岛素联合睡前甘精胰岛素治疗(Asp+Gla组),另一组以三餐前诺和灵R联合睡前诺和灵N治疗(RI+NPH组)。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FBG、2hBG、血糖波动、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Asp+Gla组降糖快速稳定,血糖达标时间短,治疗后FBG、2hBG更理想,日内血糖波动幅度小,低血糖发生率低,优于RI+NPH组(P均〈0.05)。结论对血糖控制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三餐前门冬胰岛素联合睡前甘精胰岛素治疗,低血糖发生率低,降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我来当医生     
汪经理,54岁,身高175厘米,体重90公斤。患高血压10年、糖尿病5年,并有血脂紊乱、脂肪肝。嗜烟酒,饮食不规律,用胰岛素治疗半年,血糖控制不佳。现注射短效胰岛素诺和灵R早餐前32单位,午餐前24单位,晚餐前28单位,睡前诺和灵N12单位。血糖(mmol/L):空腹8.1,早餐后2小时9.6,午餐前8.4,午餐后2小时10.3,晚餐前8.2,晚餐后2小时11.4,睡前9.1。如何调整药物才能使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7.
我虽然自认为是一位资深“糖友”,但确实很少查餐后一小时血糖。一次偶然校对血糖仪时,我发现自己早餐后一小时血糖比较高,第二天马上又自测了一次,结果一小时是12.2mmol/L,两小时是4.8mmol/L;第三天又测,结果一小时是13.4mmol/L,两小时是6.0mmol/L。餐后一小时血糖不达标,是两小时的两倍多,这说明我的血糖波动大,控制不合格。我明白,长此以往必然会给并发症留下温床,必须认真解决。  相似文献   

8.
李大妈62岁,患2型糖尿病12年。半年前眼底出血后加用胰岛素治疗,现在每日三餐前服美吡达5毫克,睡前注诺和灵N20单位。但是血糖总是控制不好,李大妈非常苦恼,甚至对生活失去兴趣。一日7次血糖检测结果(mmol/L):早餐前7.8,餐后2小时12.5,午餐前9.3,餐后2小时13.7,晚餐前10.6,餐后2小时14.3。糖化血红蛋白7.8%。  相似文献   

9.
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与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NPH)对血精控制较差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组、睡前皮下注射NPH组,两组三餐前均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比较治疗后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空腹血糖、血糖漂移、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甘精胰岛素组在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后空腹血糖、日内血糖漂移、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低于NPH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治疗,降精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骨折围手术期两种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将301例2型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按胰岛素治疗方案分为Ⅰ、Ⅱ二组。Ⅰ组201例,三餐前30min皮下注射优泌林R和晚10:00皮下注射优泌林N;Ⅱ组100例,三餐前30min皮下注射优泌林R、早餐前30rain和晚10:00皮下注射优泌林N。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糖控制水平,探讨影响术前血糖达标时间的因素。结果术前血糖达标时间Ⅰ组(8.7±3.2)d,Ⅱ组(6.9±2.5)d(P〈0.01);Ⅱ组术后血糖控制更好;影响术前血糖达标时间的因素有:短效与中效胰岛素的比例、HbA1c和入院空腹血糖水平。结论在优泌林R三餐前注射的基础上加注优泌林N时,睡前与早餐前一日二次的疗法比单一睡前加注的疗法,对患者术前血糖达标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之友》2012,(5):77-77
答:来信您希望了解一天每个时段血糖应控制的水平。空腹血糖4.4~6.1mmol/L为理想水平,4.4~7.0mmol/L为达标水平;餐后小于7.8mmol/L为理想指标,小于10.0mmol/L为达标指标。中晚餐前血糖应接近空腹血糖水平;晚餐后2小时血糖与早餐、中餐后2小时血糖要求一样;  相似文献   

12.
对54例口服三种降糖药仍难以控制血糖的患者予以睡前中效人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瑞格列奈1~2mg tid,二甲双胍0.5~0.75g tid或阿卡波糖50~100mg tid)治疗过程中监测一日五次末梢指尖血糖谱(空腹、三餐后两小时、睡前)每周两次,糖化血红蛋白每两月一次,使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0mmol/L.结果血糖一周后下降,四周均达到稳定,除诺和龙体重稍有增加外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均无体重增加,所有入选者无肝肾功能改变.结论睡前中效人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是2型糖尿病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3.
动态血糖监测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CGMS),评估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9例口服药联合治疗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IG)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睡前皮下注射,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及餐后2hC肽等,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血糖和HbA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IG组血糖下降更明显(P〈0.05),2组HbAlc无明显差异(P〉0.05),IG组治疗后餐后2hC肽水平提高(P〈0.05)。CGMS显示IG组24h血糖曲线平缓,血糖达标时间延长,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低(P〈0.01).血糖波动幅度小。结论IG作为老年T2DM患者的基础胰岛素替代治疗,血糖控制达标率高,胰岛素剂量控制更方便、安全,优于NPH。  相似文献   

14.
我来当医生     
王先生64岁,患2型糖尿病12年,身高168厘米,体重62千克。每日三餐只各进食75克。目前用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早餐前20单位,晚餐前18单位。血糖控制不太理想(单位:mmol/L):早餐前5.4,早餐后2小时9.2,午餐前8.0,午餐后2小时7.2,晚餐前5.7,晚餐后2小时8.5,睡前7.8;糖化血红蛋白7.5%。患者希望血糖控制能达标。  相似文献   

15.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三餐前用诺和锐皮下注射加睡前诺和灵N胰岛素皮下注射;对照组:三餐前半小时用诺和灵R皮下注射加睡前诺和灵N胰岛素皮下注射。据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剂量直至达标。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有效降低高血糖,所用的达标时间及胰岛素平均每日总用量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发生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诺和锐安全性比普通人胰岛素好,在临床中可以更好实现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7例GDM患者及20名糖耐量正常者(NGT)进行连续3d的皮下组织葡萄糖监测。GDM组和NGT组平均年龄分别为28岁与41岁,体质指数分别为24、25kg/m^2。计算比较2组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三餐餐后血糖漂移幅度(PP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日内最大血糖波动幅度(DMMG),并统计血糖达标后胰岛素的使用情况。组间及组内参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GDM组MAGE、PPGE及DMMG均较NGT者升高,分别为MAGE(4.3±0.2)比(1.6±0.3)mmol/L,早餐餐后血糖漂移幅度(BPPGE)(5.5±1.1)比(1.8±0.4)mmol/L,中餐餐后血糖漂移幅度(LPPGE)(3.1±0.3)比(1.3±0.2)mmol/L,晚餐餐后血糖漂移幅度(DPPGE)(3.4±0.4)比(1.5±0.2)mmot/L,DMMG(6.0±2.7)比(2.9±0.2)mmol/L,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5.6、2.3、2.8、6.1,均P〈0.05)。2组MBG、SDBG、MO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1.4、0.3,均P〉0.05)。GDM患者BPPGE较LPPGE和DPPGE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2.6,均P〈0.05)。GDM患者基础胰岛素用量占一天胰岛素总量15.0%,早餐的餐时胰岛素用量最大,占一天胰岛素总量的33.5%。结论CGMS是GDM监测血糖波动的有效手段,GDM患者以三餐后高血糖及餐后血糖波动为主,早餐血糖波动最为显著,餐时胰岛素用量为主,早餐餐时胰岛素用量最大。胰岛素用量与血糖波动的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35例围手术期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加短效胰岛控制血糖,观察患者的7个时点(三餐前后、睡前)血糖及甘精胰岛素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7个时点血糖均达标,有两例发生低血糖反应的症状,伤口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睡前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54例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仍难以控制血糖的患者予以睡前中效胰岛素(NPH)联合口服降糖药的疗效观察。方法54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2组,A组使用格列哌嗪5—10mg tid,中效胰岛素(NPH)每日睡前(22:00)皮下注射。B组使用二甲双胍0.5gtid,半效胰岛素(NPH),每13睡前(22:00)皮下注射,治疗过程中监测5次末梢指尖血糖谱(空腹,三餐后2h,睡前)每周2次,糖化血红蛋白每2个月1次,使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结果2组治疗后FPH,2hPG,HbA1C均显著性下降。2组治疗前后对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睡前中效胰岛素(NPH)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来当医生     
王先生今年74岁,患2型糖尿病12年。服过美吡达和二甲双胍效果不好,改用诺和龙2毫克餐前15分钟服,餐中服拜糖苹50毫克,一日三次,血糖仍不达标。又在睡前加注诺和灵N(中效胰岛素)16单位后,血糖控制能达标。  相似文献   

20.
选取15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应用门冬胰岛素30,三餐前皮下注射,B组应用普通胰岛素R三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联合普通中效胰岛素晚睡前皮下注射,C组应用门冬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联合甘精胰岛素晚睡前皮下注射,D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结果:①A组空腹和晚餐后2小时指尖血糖均显著高于D组(P〈0.05),而B、C组和D组三组间空腹血糖和晚餐后2小时指尖血糖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c组和D组患者强化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指尖空腹指尖血糖下降幅度大于A组(P〉0.05),其他时间点4组间血糖下降差值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D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最短,胰岛素用量最少,B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最长,B组胰岛素用量最多;④D组低血糖发生率最高,C组低血糖发生率最低。结论:四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短期疗效均较好;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达标时间最短,胰岛素用量最少;门冬胰岛素30可做为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