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索健康教育干预在沿江血吸虫病流行区渔船民自我效能和血防行为中的影响。方法选择京杭大运河渔船民集散地渔船民100人为干预组,相距不足5km的瓜洲船闸渔船民集散地渔船民100人为对照组,分别实施健康教育干预与单纯血防知识宣传,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采用自我效能量表和健康行为评价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两组人群自我效能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效能得分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和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种血防行为总正确率干预前干预组为53.50%(5.00%~82.00%),对照组为51.33%(4.00%~79.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除"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接触江水"行为外,干预组的其他血防行为正确率、总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正确率也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增强了沿江血吸虫病流行区渔船民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了血防行为正确率,取得较好的实质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以健康教育课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对山东省中小学生健康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学校的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化对照实验研究方法对在山东省沂源县和寿光市中小学校随机抽取的600名干预组学生和399名对照组学生进行健康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总体知晓率分别为52.3%和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0.9%,高于对照组学生的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学生在健康相关态度和行为7道题的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除"吸烟不是成熟的标志"外,其他6题干预组学生的正确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和对照组学生(P<0.01);干预后干预组学生主动向家人和朋友宣传健康知识的学生比例为90.0%,高于对照组学生的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中小学生中进行以健康教育课为主的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其健康信念和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健康促进的手段和方法对流动人口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大同市流动人口重点传染病流行与预防控制的特点,通过文献回顾、问卷调查、专题小组访谈和个人访谈等方法,对城市流动人口约3,000人进行了需求评估调查和干预后效果评估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中有79%的调查者能正确区分选题中列出的传染病,高于干预前的20%及对照组的12.5%;干预组对艾滋病、肺结核和乙肝传染病的各项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的知晓率(P<0.01);干预后重点传染病相关健康行为改变明显,干预组在干预后的传染病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均高于90%,与干预前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干预后的药品说明书阅读理解正确率较干预前和对照组的正确率高出30%。结论针对城市流动人口采取的重点传染病预防行为干预方法科学、有效,且针对性较强,是解决传染病预防与控制问题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营养教育对中小学生饮食行为、营养状况的影响,为有效开展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学生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为期1年的营养教育。结果:干预组学生营养教育后营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平均知晓率由52.2%提高到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天吃早点的人数增加,从干预前的51.0%提高到干预后的71.6%,早点的质量有所改变,经常喝牛奶、吃蛋类的人数明显增多,且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超重、肥胖率干预前分别为5.2%和3.2%,干预后为5.9%和1.6%,肥胖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患病率由干预前的6.9%降到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教育对提高营养知识、促进学生饮食行为的改变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四川省蒲江县血防示范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后居民血防知识行为改变情况,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基线调查和干预后调查,对人群的血防知识行为改变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干预后人群血防知识正确率均达100%的有3项,正确率上升的有5项,正确率下降的有1项;血防行为比较正确率均达100%的有2项,正确率上升的有3项;正确率长秋乡高于寿安镇。结论血防健康教育可使疫区居民保持和增强血防意识,是巩固防治成果的重要手段;生产性接触疫水的行为改变不易,需结合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让人群避免接触疫水;血防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忽视对疫情相对较轻地区的宣传。  相似文献   

6.
河东区婴幼儿营养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河东区婴幼儿营养状况,观察营养健康教育手段对儿童生长发育的促进效果。方法选取河东区两处接种门诊的儿童,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营养健康教育指导组(简称健教组),对健教组实施营养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健教组的家长对育儿知识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的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比例为86.0%;健教组的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比例为92.9%,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使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及技巧,降低佝偻病和营养性贫血的患病率,促进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健康教育在碘缺乏病(IDD)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2009-04/10,对都匀市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项目乡镇中心完小部分小学生和家庭主妇进行IDD知识和行为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健教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调查小学生180人、家庭主妇90人,学生IDD知识知晓率由58.15%上升到91.11%,健康相关行为正确率由12.2%上升到82.2%;家庭主妇知晓率由57.78%上升到94.81%,健康相关行为正确率由77.8%上升到100%。结论在小学生和家庭主妇中开展IDD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明显,干预后IDD相关知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哈尔滨市8~14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干预效果,为防控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哈尔滨市2个城区4所学校的830名中小学生开展为期1年的“学校—家庭”超重肥胖综合干预.结果 干预1年后,经配对t检验,干预组学生体质量指数(BMI)基线与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P<0.01),对照组学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P=0.10);干预组和对照组超重肥胖率(28.06%,29.30%)与干预前比较(29.98%,29.5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后,肥胖相关知识20项问题总正确率(87.95%)高于干预前(41.25%),健康饮食行为21项问题总正确率(74.66%)高于干预前(47.30%),健康运动行为4项问题总正确率(69.78%)高于干预前(3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 977.17,1 377.57,423.73,P值均<0.05).结论 “学校—家庭”超重肥胖综合干预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对缓解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可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杜大军 《中国校医》2013,27(1):25-27
目的了解兰山区婴幼儿营养状况,观察营养健康教育手段对儿童生长发育的促进效果。方法选取兰山区2处接种门诊的儿童,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营养健康教育指导组(简称健教组),对健教组实施营养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健教组的养护人对育儿知识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的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比例为86.0%,健教组的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比例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使养护人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及技巧,降低婴幼儿佝偻病和营养性贫血的患病率,促进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在校非医学类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大学各院系2007级非医学专业45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在干预措施前后分别发放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将两次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健康教育前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66.17%,健康教育后为8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健教干预后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知晓率分别由健康教育前的63.75%、81.93%、69.81%提升到教育后的86.17%、93.10%、92.87%(P〈0.05),但仍有41.70%的学生对艾滋病窗口期、潜伏期认识不足,25%学生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认识存在误区;健教前有61.9%的人表示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和帮助艾滋病人,健教后却只有48.9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对干预后大学生歧视远离艾滋病人加重的现象,提示应加大宣教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流动和户籍小学生及家长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不同学校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健康知识和行为的影响,分析不同学校学生及家长的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相结合,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2个区的8所小学,对4~6年级学生及其家长共4088人进行问卷调查,对24名校医和班主任进行访谈。结果 50%以上的学生和家长自感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一般,户籍小学优于打工子弟小学。户籍小学家长健康知识和行为指导率高于公办打工子弟小学家长,后者又高于民办打工子弟小学家长;公办打工子弟小学老师的指导率最高;家长和老师在用眼姿势和时间方面的指导情况最好,刷牙方法时间和带孩子体育锻炼指导率偏低。34.1%的民办打工子弟小学表示没有上过健康教育课,这些小学健康教育老师、课时频率和资料都不固定,没有常规体检和健康档案。结论北京市流动和户籍小学生及家长健康教育的需求较大,疾病预防和饮食营养方面的需求远高于疾病治疗。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时间和教师配备需要规范,特别是民办打工子弟小学,学生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和学校的配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区不同人群血防知信行情况,为下阶段血防健康教育干预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共调查成年男性1220人,成年女性894人,学生1219人,对3种人群的知信行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3种目标人群的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率均在90%和80%以上,其中血防知识知晓率以成年男性最高(92.62%),成年女性最低(90.16%)(x^2=4.07,P〈0.05);正确行为率以学生最高(83.10%),成年女性最低(80.54%)(x^2=2.299,P〉0.05)。结论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率均较高,但成年女性相对较差,应进一步提高其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率。  相似文献   

13.
吴正明  李有芳  袁慧 《职业与健康》2008,24(12):1198-1199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三中心小学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情况,掌握学生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和建议,为进一步完善目前的卫生课教学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上海市健康教育协会统一试卷,在该校的四年级3个班118名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在课堂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结果四年级118名学生对是非题的回答正确率平均为90.67%,尚有9.33%的学生存在概念不清楚的问题。对选择题的回答正确率仅为81.86%,认知能力较差。结论该校小学生的健康知识面掌握不够宽,认知能力也比差。表现在选择题上答错比较大,有待改进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项目终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索提高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水平、使之养成良好口腔卫生行为习惯、降低龋患率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随机选取两所幼儿园中班150名幼儿及150名幼儿家长与85名教师作为实验组,对幼儿、家长、教师进行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两年后,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选取另两所学生来源与实验组差不多的幼儿园140名幼儿作为对照组,不进行特殊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两年后比较两组幼儿龋患率。结果实验组家长与教师的口腔保健知识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幼儿口腔卫生习惯明显改善,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的幼儿龋患率与干预前比下降了3.8%,对照组幼儿龋患率比原来上升了8.5%,但两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项目所实施的口腔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是有效和可行的,该模式可在幼儿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形象教学对小学生健康知识,行为影响效果,方法:抽取418名小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组中采用形象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开展健康教育前后健康知识行为变化,结果:与传统教学法组学生相比,形象教学法组学生的健康行为形成水平明显提高,结论:形象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小学生病毒性肝炎(肝炎)健康促进项目的实施效果,提出健康促进项目的工作策略。方法采用在小学校以肝炎健康教育课为主导,多种形式渗透的互动式,宣传肝炎预防知识的干预模式,实施肝炎健康促进项目。结果通过对全县213所小学的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小学生和家长进行随机抽查,教师、小学生和家长预防肝炎知识知晓率均达到了100%,学生甲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均提高到>93%。结论在小学生中实施肝炎健康促进项目有良好的干预效果,是提高小学生肝炎健康知识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对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在中国农村小学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河南省某农村地区8所农村小学全体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学校为单位分为教育组和等待教育组.先对教育组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研究结束后再对等待教育组学生进行教育.分别于教育前、教育后1周及教育后5个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与教育前相比,教育后1周和教育后5个月,教育组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得分增长值明显高于等待教育组学生知识、态度得分增长值(P值均<0.05);教育组学生与家长、同学或朋友谈论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比例由教育前的16.9%和10.9%分别上升到教育后1周的27.1%和18.1%及教育后5个月的38.6%和32.0%,均明显高于等待教育组学生(p值均<0.05).结论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能显著提高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有助于促进小学生与家长、同学或朋友有关预防艾滋病问题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重疫区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在重疫区血吸虫病防治中的作用,将疫区居民分成小学生、成年妇女和成年男性3 种目标人群,于基线调查后,分别对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干预后实验组上述3 种人群血防知识水平均显著提高;小学生和成年男性对血吸虫病检查与化疗态度的正确率,以及成年妇女血防价值观正确率均明显上升;成年男性血吸虫病检查和化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除成年男性外,小学生和成年妇女疫水接触率和血吸虫感染率显著下降。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控制成年妇女,尤其是小学生血吸虫感染,并能提高成年男性血吸虫病检查和化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干预方式对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行为及龋齿的影响,评估同伴教育干预对学生掌握口腔保健知识、形成正确口腔行为的效果。 方法 采用整群法抽取3所小学二年级学生395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学校常规宣教(老师或者医护人员授课),观察组学校常规宣教和同伴教育(口腔兴趣小组)结合,干预时间约1年。干预前后开展问卷调查、牙模刷牙和口腔检查。 结果 干预后,两组学生口腔知识和健康行为正确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01);除“最易发生龋齿牙齿”,干预后观察组其他问卷项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观察组牙模刷牙合格率(82.51%)高于对照组(5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79, P<0.001),且均高于各组干预前水平(χ2=242.984,P<0.001; χ2=95.404,P<0.001)。干预前后两组乳牙患龋率和恒牙患龋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乳龋充填率(42.99%)高于对照组(30.63%),恒龋充填率(59.57%)高于对照组(4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493,P<0.001, χ2=4.778,P<0.05),且均高于各组干预前水平(P<0.001)。 结论 学校常规宣教和同伴教育结合方式能更大程度促进小学生掌握口腔保健知识、形成正确行为和提高龋齿充填率,同伴教育用于小学生口腔卫生宣教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疫区施工人群中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的方法,为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疫区施工人群290人,分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和综合干预(健康教育结合行政管理)。以问卷式调查施工初期和施工1年后目标人群血吸虫防治知识、相关行为;kato-katz法检查血吸虫感染。结果外来施工人群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相关行为正确率均低于当地居民;在疫区施工1年后,各组施工人群防病知识和行为水平均有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提高明显;干预组血吸虫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综合干预组卫生行为形成率高,血吸虫感染率低。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施工人群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干预十分必要,采取健康教育结合行政管理综合措施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