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北京市老年人慢性病在不同社会阶层人群中的患病差异。方法:利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3年对北京市老年人进行的入户调查数据库,获取1717名具有北京代表性的60岁及以上人口的入户调查信息。以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和户口等社会经济地位指标对社会阶层进行度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北京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在不同社会阶层人群间的分布。结果:非农业户口人群、收入位于中间和最高人群、小学组和大专及以上组慢性病患病风险较低。退休前从事农林牧渔业水利业生产人员慢性病患病风险较高。收入次低20%组同时患3种以上慢性病风险较高。结论:慢性病防控策略的制定应充分考虑社会分层等健康社会决定因素,而不仅仅是针对慢性病的直接病因。北京市老年人的慢性病防控工作应当重点关注农业户口、低收入和受教育程度较低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全区老年人群内科疾病情况,为制定其防治措施及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老年人群采取询问、调查和内科临床医学查体。[结果]全区共查体16572人,查出内科疾病40种疾病,常见病以代谢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为前3位,患病率分别为68.40%、55.03%和39.40%。5种主要慢性病为高脂血症、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患病率依次为54.76%、45.82%、29.65%、12.88%和8.78%,且皆女性高于男性。[结论]老年人群内科常见病的发生主要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应增强人们对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认识,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加强体育锻炼,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前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全世界致死和致残首位原因。我国15岁以上人口慢性病死亡率是传染病的4.5倍,全国每天约1.4万人死于慢性病,占全国总死亡人口的70%以上.城市地区高达85%以上。为了解下关区35岁以上人群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笔者于2007年7月对全区6个街道的社区居民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群的疾病构成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在现阶段已经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慢性病在人群中的现患情况,2012年5月在杭州市上城区进行了一次人群调查,以了解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率和分布特征,明确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为今后的慢性病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东城区社区人群近年来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状况及行为危险因素对慢性病的影响,确定今后慢性病防治工作重点,给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2000年6月至7月组织全区疾病监测点进行本次调查研究。1 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按整群抽样方法抽取6个疾病监测点68个居委会共14.3万居民,在每个居委会随机确定第1户,每隔5户调查1户。1.2 调查内容:按统一印制的调查表,入户面对面询问调查。同户出生日最接近调查日期的15~69岁人群接受问卷调查,并同时测量血压2次。1.3 质量控制:①制定填表说明;②调查前对参加  相似文献   

6.
浅谈基层慢性病防治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大力支持和加大投入 ,社会人群的健康状况得到了重大改观。从基层着手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 ,有效控制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已迫在眉睫。1 基层慢性病防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 基层防病机构和社会人群仍未充分认识慢性病日益严峻的发病趋势及长远的严重的危害性 长期以来 ,一谈起传染病 ,人人都觉得可怕 ,但谈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似乎觉得与己无关 ,熟不知 ,随着不良生活方式、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行为因素的日积月累 ,慢性病已在悄悄的接近每个人 ,严重威胁着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1.2 慢性病防治仍未得…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鼓楼区慢性病流行特征调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得到很大发展的今天,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病种已由传染性疾病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这一问题愈显突出。慢性病防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本区自然入群慢性病流行与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1998年我们开展了自然人群慢性病流行特征调查,报告如下。且对象与方法调查按(江苏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基础资料调查实施方案)要求进行。在全区范围内随机抽取5个街道作为调查点。年龄在35岁以上且居住本区>5年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调查方式,入户询问调查并对调查对象作体检…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社区导向基层医疗模式 (communitycriented primarycare ,COPC) [1 ] 运用于慢性病管理后 ,降低了医疗成本 (直接医疗费用支出 ) ,提高了慢性病的管理率和有效控制率[2 ] 。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抓住了这个契机 ,2 0 0 2年初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广 ,各街道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地区人口 1/ 10的社区 ,采用COPC模式对慢性病 (高血压、糖尿病 )进行规范管理 ,准备以 5~ 10年的时间逐年递增 ,逐步实现全人群覆盖的慢性病管理 ,使本区慢性病有效管理率若干年后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3 ] 。通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预, 提高高危人群慢性病知识知晓情况,减少慢性病危险因素,防止和延缓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方法 按照宝鸡市慢性病干预实施方案,选取慢性病高危人群6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2例和干预组343例,经过1年时间的健康管理,对两组高危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高危人群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每人每天用油量和每人每天用盐量均低于对照组,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发现和干预是慢性病关口前移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延缓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并且正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虽然与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但这种趋势也使我们认识到,老年人群在人群中的比例越来越高,老年人群的慢性病等伴随性疾病逐渐会成为疾病控制工作重要部分。借鉴国外老龄人口疾病模型的建立,有助于了解老年人群疾病发生特点、规律,对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病等社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明确诊断的慢性病患者超过2.6亿人。慢性病占我国人群死因构成的85%、疾病负担的69%。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是慢性病患病率上升的因素之一。中国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有目共睹的社会问题,而老龄化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应对持续增长的慢性病。对于慢性病人群,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固然重要,但是,合理用药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深圳市社区中年人群慢性病共存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年人群慢性病共存早期防控及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深圳市3个社区40~<60岁的中年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法探讨中年人群慢性病共存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在9 831例中年人群中,患2种以上慢性病者3 088例,慢性病共存的患病率为31.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0~<60岁、男性、未婚/离婚/丧偶、超重和肥胖、吸烟、缺乏体育锻炼为影响深圳市社区中年人群慢性病共存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 深圳市社区中年人群慢性病共存患病率较高,且影响中年人群慢性病共存的因素较多,应尽早实施筛查与预防工作,降低中年人群慢性病共存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久坐时间长短对嘉定区不同职业人群慢性病患病影响。【方法】选取嘉定区安亭镇、黄渡镇和华亭镇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20~74岁不同职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不同职业人群慢性病患病和久坐时间长短状况,并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人群高血压总体患病率(37.88%)大于糖尿病(8.64%),两种慢性病男性患病率均大于女性。不同职业人群两种慢性病患病均有差异,同时被调查者每天坐着或靠着的时间长短与两种慢性病的职业分布吻合。【结论】不同职业人群慢性病患病率不同,可能与久坐行为有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对职业人群的宣传教育,鼓励运动。  相似文献   

14.
《慢性病学杂志》2013,(6):471-472
目的通过对慢性病人群的慢性病随访及心理干预,了解心理健康对慢性病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辖区内系统管理的慢性病人群进行SCL-90量表测评,针对筛查出的33名高危人群进行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SCL-90量表评估结果。结果通过对干预前及干预后SCL-90量表的分析,发现总分、阳性项目数、各因子分数显著下降,病人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好转。结论心理干预对社区慢性病人群的心理健康及身体健康状况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我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下简称慢性病)的人群患病情况、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了解社区相关背景资料与社会支持系统;分析社区主要的卫生服务需求,确定健康优先解决的问题,为制订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规划和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县于2001年底前完成了人群慢性病基线调查和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并作出了相应的慢性病社区诊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黄浦区职业场所慢性病综合防控模式实践工作的总结与分析,为推广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在职业人群中的开展提供实证。【方法】采用健康促进理论在试点单位开展依托企业主导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并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试点企业和区内部分企业开展职工健康状况和慢性病防控工作的评估。【结果】通过在试点企业开展的职业场所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建立了"企业主导、社会支持、多部门合作"的职业场所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推进职业场所及人群"环境-意识-行为"的改变,职工健康得以改善。【结论】职业场所慢性病综合防控模式适用于在企业中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变化规律,为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999名15~69岁宝山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素养监测,分析比较慢性病患者与普通人群健康素养差异及变化规律。结果在未对率进行标准化的情况下,除健康技能外,522名慢性病患者与1,477名普通人群的基本健康素养及各个维度、各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人群高于慢性病患者。相同文化程度的慢性病患者与普通人群的基本健康素养及3个维度、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绝大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素养变化规律上,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几乎全部低于同等文化程度普通人群,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水平普遍高于同等文化程度普通人群。结论慢性病患者患病后的健康素养提升幅度高于普通人群。应重点关注低文化人群,加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从而提出相关对策.方法 收集在本院住院的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社会支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定.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老年住院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结果 (1)在该老年慢性病患者人群中,有51.6%生活质量下降,51.6%存在心理障碍.(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该老年患者人群QOL的主要因素为疾病严重程度、社会支持水平及是否患有肿瘤病.结论 老年住院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是普遍的,受主要疾病严重程度、社会支持水平及是否存在肿瘤的影响.改善老年人的躯体健康,提高社会支持力度,可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区常住成年居民主要慢性病流行现状和危险因素,为全区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10—12月,调查南海区常住成年居民1 460人,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吸烟情况、运动情况、健康知晓率情况,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结果被调查居民中26.30%超重,6.99%肥胖,吸烟率为21.46%,男性居民吸烟和被动吸烟率均高于女性(均P<0.01);高血压患病率为19.32%。结论南海区常住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对健康知识知晓率不容乐观,要针对高危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提倡控制体重、健康饮食的理念,不断完善慢性病管理模式,积极有效地开展慢性病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0.
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现存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疾病谱和居民死因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对人群的危害已超过了急性传染病,成为新的社会公害.因此,慢性病的防治将逐步成为预防工作的主要任务.笔者根据几年来从事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经验,总结了当前严重制约慢性病防治工作开展的几个问题及对策,并进行了探讨,以期达到对慢性病进行一级预防、逐步降低慢性病发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