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乙胺碘呋酮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与QT间期、QT离散度 (QTd)的相关性。方法  78例经 2 4h动态心电图证实为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 ,口服乙胺碘呋酮 (可达隆 )治疗 ,以治疗后早搏频度减少≥ 75 %作为治疗有效的标准 ,比较有效与无效者之间治疗前后QTmax、QTcmax、QTd、QTcd变化。结果 乙胺碘呋酮治疗后患者的QTmax和QTcmax均延长 (P <0 .0 1) ,但有效者与无效者相比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乙胺碘呋酮有效抑制室性抗心律失常后QTd和QTcd则降低 ,与无效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乙胺碘呋酮治疗后QTmax和QTcmax延长是该药的作用机制在体表心电图上的反映 ,而QTd和QTcd的降低则是体表心电图上判断乙胺碘呋酮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心脏病学会1988年年会上,一些与会者强调,虽然乙胺碘呋酮为一疗效显著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但不可忽视其副作用而盲目泛用。乙胺碘呋酮寸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不太严重,但对心血管以外的其他系统如甲状腺、眼、皮肤、肝脏等的副作用发生率高达75%。乙胺碘呋酮的毒副作用与其剂量和血浓度有关。治疗有效血浓度约1微克/毫升。而如果血浓度超过2.5微克/毫  相似文献   

3.
目的使用乙胺碘呋酮对患有伴器质性心脏病而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治疗,并对乙胺碘呋酮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80例心律失常的患者纳入治疗组,使用乙胺碘呋酮进行治疗;另选8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使用心律平进行治疗。经过单个疗程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2%和42.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胺碘呋酮在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上与心律平相比较为显著,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安全有效,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心功能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乙胺碘呋酮治疗儿童频发性室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给予儿童频发性室早30例患者口服乙胺碘呋酮,初始剂量每日15-20mg/kg。早搏控制后,改为每日3~5mg/kg。结果 30例患者中显效24例,占80%,有效4例。占13.3%,无效2例,占6.6%,无1例出现致命性不良反应。结论 乙胺碘呋酮治疗频发性室早疗效显著,但应注意其副作用.监测Q-T间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探讨乙胺碘呋酮在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死亡率中作用.[方法]将本文入选的55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治疗,一组采用乙胺碘呋酮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中治疗有效22人,有效率为78.57%,无效6人,无效率21.43%;治疗组中有24例患者有效,有效率达到88.89%,无效3人,无效率11.11%.两组在治疗有效率上有明显的差别(P<0.05).[结论]乙胺碘呋酮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探讨新生儿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天津市儿童医院2015年以来19例新生儿快速心律失常病例,从临床表现、病因、合并症及治疗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予刺激咽部4例无效;给予乙胺碘呋酮治疗11例有效;给予心律平治疗1例有效,3 h后又复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予三磷酸腺苷(ATP)、辅酶A(Co A)、维生素C(Vit C)治疗后有效;房性心动过速3例也给予乙胺碘呋酮均有效。房性紊乱性心律1例用地高辛治疗有效,1例乙胺碘呋酮治疗有效;室性心动过速1例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患者给予纠酸镇静及氢化可的松治疗后转为窦性心律。平均住院(9.3±2.6)d,本组19例均好转出院。结论新生儿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不易被发现,从而持续时间长可合并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抗心律失常治疗能很快控制症状,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乙胺碘呋酮致甲状腺机能亢进症3例报告大连商业局职工医院孟桂华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丁金芝大连起重机器厂医院方泽芬乙胺碘呋酮(Amiodarone)是一种含碘苯呋喃衍生物,是目前用于控制顽固性心律失常的常用药。其对甲状腺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碘诱发的甲亢与甲减。...  相似文献   

8.
孔玉贤 《职业与健康》2006,22(13):1021-1021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又名乙胺碘呋酮、可达龙)可延长房室结、心房、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减慢传导。有抗肾上腺素能作用及钙通道阻滞作用,可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输出量。适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我院心血管内科多年应用胺碘酮注射液,以往从未发  相似文献   

9.
乙胺碘呋酮与许多药物有重要的相互作用。乙胺碘呋酮可使某些常用的心血管系统药物如华法令、地高辛、奎尼丁和普鲁卡因酰胺等发生动力学变化,与β-阻滞剂和某些钙拮抗剂联合可增加这些药物的药效学。服华法令的病人用乙胺碘呋酮治疗3~4天后凝血时间倍增,已有引起出血者。相互作用发生后即使停用乙胺碘呋酮,增强了的华法令活性仍可维持数周乃  相似文献   

10.
Q-T间期反映了心室除极与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多种因素均可引起Q-间期的延长。临床观察到部分Q-T间期延长往往不伴有心律失常。例如低钙血症、甲状腺机能减退引起的Q-T间期延长,极少伴发心律失常。某些药物,如乙胺碘呋酮等是在延长Q-T间期的同时才发挥其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两院117例房颤病人应用乙胺碘呋酮转律的临床观察,讨论了乙胺碘呋酮的用药剂量、给药途径、副作用及防治办法、转律的病例选择等问题,认为乙胺碘呋酮对冠心病房颤的转律效果较好,在严格的病例选择、合理用药,严密监测副作用的前提下,使用该药转律房颤,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B_6(V_(B6)),人们一直主要用于单纯性V_(B6)缺乏症,妊娠、放射病和抗癌药物引起的呕吐、雷米封引起的中枢神经症状以及周围神经炎的防治。近年来,随着对V_(B6)的研究的深入,上述作用之外,V_(B6)还有以下新用途: 一、皮肤病 V_(B6)对脂溢性皮炎、湿疹、神经性皮炎、荨麻疹、座疮、口角炎、皮肤瘙痒症均有显著疗效。其机理是V_(B6)能增加皮肤粘膜的新陈代谢和抑制过敏反应的关系。在服抗心律失常药乙胺腆呋酮时加服V_(B6),可抑制乙胺碘呋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乙胺碘呋酮治疗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进行治疗的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给予心电监护、低流量吸氧、血管扩张剂以及呋塞米治疗,并同时给予乙胺碘呋酮静脉滴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前后肝肾功能变化情况和心电图监测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治疗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在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者出现心动缓慢,2例患者出现血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治疗后患者的肝肾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还有心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室性期前收缩以及心动过速的发生率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乙胺碘呋酮应用于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疾病的治疗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特点,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乙胺碘呋酮(Amiodarone简称AI)于1961年由Labaz实验室研究成功,1976年Vastesaeger等用于治疗心绞痛,1974年Ros-enbaum等首先用于抗心律失常而获显效,近年来被誉为高效,常效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但由于此药及其代谢产物能在各种脏器中沉积,半衰期长,体内排泄慢,加以临床应用的时间短,药动学资料少,对其副作用及危害性了解不多,通过近几年临床的广泛应用,副作用亦随之增多,其发生率为44%,约15%的患者因副作用而中止口服,它可发生在治疗的开始,亦可发生在停药之后,甚至导致死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又名乙胺碘呋酮)为一良好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是控制难治性心律失常的较为突出的一种药物。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亦日趋增多,现将其严重毒性反应简述如下。 抑制窦房结和心脏传导系统功能 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窦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及各类房室传导阻滞(房室阻滞)。其中以严重窦缓(心率<40次/分以下)和Ⅰ、Ⅱ度房室阻滞最为多见,发生率分别为9.1%和6.05%,窦缓最慢时心率仅达28次/分,且阿托品不能对抗此反应,常为发生窦房阻滞、窦性停搏和室性心律失常之前奏,主要与用药剂量过大有关。老年人因心肌和心脏传导系统有退行性改变者发生率较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乙胺碘呋酮治疗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学提供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的确诊为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资料106例,将这1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人数各为53例。对这两组患者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的53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观察组的53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乙胺碘呋酮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一段时间的治疗结束之后,记录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有关数据,探究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根据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情况得出相应结论。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得到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11%,对比对照组的88.68%具有疗效上的显著性。结论:乙胺碘呋酮治疗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具有疗效上的显著性,且药物疗效高,安全性强,建议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82年4月~1984年12月以乙胺碘呋酮治疗,资料较完整的54例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4例中男39例,女15例。病因: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27例,恢复期1例,慢性期6例;疑似心肌炎1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所致中毒性心肌炎5例。风湿性心脏炎2例。心律失常类型:频发房性早搏10例,心房纤颤1  相似文献   

18.
1 国内外针对胺碘酮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 胺碘酮作为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1].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地位褒贬不一.自上世纪90年代后,胺碘酮在美国和欧洲占抗心律失常药物处方的1/3,在拉美占70%左右[2],已成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常用药物.胺碘酮自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开始初步应用.胺碘酮通过阻滞钾离子外流、延长心肌细胞3相动作电位、延长不应期、非竞争性抑制α和β肾上腺素能等作用,发挥较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它对房性、室性及预激综合征伴发的心律失常均有很好的疗效,并且无明显负性作用.对心功能不良的患者仍可以使用,疗效确切.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引起肺功能及肝功能的损害、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3-4].可达龙对血管刺激性大,轻者可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热、痛等静脉炎表现,重者出现静脉硬结、疼痛等症状,即使无药液外渗,也可引起上述症状[5].如果在应用过程中不注意观察和护理,可能为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9.
室性早搏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临床上我们对单一用药无效的慢性顽固性的室性早搏,除病因治疗外,采用心律平和乙胺碘呋酮联合治疗共21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自1991年始收治于我科的室性心律失常病人中的慢性顽固性室性早搏患者21例,均经心电图及心电监护记录,确诊为频发室早,部分呈二联律、三联律,或呈多源多型,或伴短阵室速。本组病例除根  相似文献   

20.
盐酸胺碘酮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心律失常药。经过了多年的曲折考验 ,它已在疗效、安全性等方面站稳了脚跟。尽管有不可克服的缺点 ,但它仍然成为心律失常 ,特别是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石。胺碘酮作为抗心绞痛药出现于上世纪 6 0年代。 70年代初发现胺碘酮有明显抗心律失常作用而逐渐用于临床。我国在 70年代末期开始使用。 80年代初美国用它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 ,因剂量大 (负荷剂量达 37.8g,维持量达 1.2g d) ,出现严重毒副作用。其中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率达 4 % ,造成一部分病人的死亡。加上本药的药代动力学和使用方法复杂 ,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