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思霞  汪杨  鲍万国  王峰 《吉林医学》2010,31(3):415-416
瘤型麻风是一种由麻风分支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早期皮损表现为散在分布的,边界不清的红色斑丘疹。若可早期干预,其为一种可治愈疾病,但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就会留下后遗症或者致残。该病在吉林地区较为罕见,在此报告1例以皮疹为首发症状的麻风病例,该患病程长,在当地医院未予明确诊断,后因发热就诊于我院感染科,血培养证实存在脓毒血症,其皮疹较为特异,行皮肤活检确诊为瘤型麻风,现将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总结急性上尿路结石梗阻合并脓毒血症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急性上尿路结石梗阻合并脓毒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急诊行膀胱镜下逆行插管引流或B超引导下经皮肾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后全身情况均有明显改善。感染控制后再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术后4~6周复查B超及KUB示结石全部排净。结论一期行经皮肾微创穿刺造瘘引流或输尿管镜置管引流术,及时解除上尿路梗阻,可改善上尿路梗阻患者预后及后期排石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脓毒血症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42名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患者均经血常规、炎症标志物(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VCS参数检查确诊,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平均中性粒细胞体积、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指标值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通过血液净化治疗后有40名患者痊愈出院,1名患者因家庭原因及个人原因放弃治疗,另外1名患者因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抢治疗有效率为95.24%。结论:血常规、炎症标志物(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可作为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肺感染的依据,采用血液净化的方式可提高脓毒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同一时段收治,且符合脓毒血症诊断标准的2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例)行常规治疗,包括抗炎、抗感染、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等;治疗组(1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疗程1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体温、心率、血象及28 d病死率。结果经1周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各项指标临床疗效明显,其中治疗组体温、心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血症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郑细优  肖静  刘翔 《当代医学》2016,(35):176-177
目的 探讨胸腺肽对于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转归时间、血浆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胸腺肽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各项转归时间以及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显效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停用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停用时间、休克逆转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4.17±20.07)h vs(141.76±22.48)h、(3.18±1.16)d vs(6.37±1.73)d、(80.75±22.57)h vs(124.49±25.84)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RR、HR、WBC、PCT、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8.06±1.17)次/min vs(20.33±1.75)次/min、(72.44±7.13)次/min vs(80.34±7.46)次/min、(7.51±1.11)×109/L vs(9.79±1.38)×109/L、(1.19±0.08)ng/L vs(1.49±0.20)ng/L、(122.74±15.58)ng/L vs 153.08±17.62)ng/L、(7.99±0.44)ng/L vs(9.18±0.61)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能够有效提高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缩短转归时间,降低PCT、IL-6、TNF-α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1例输尿管下段结石致尿脓毒血症患者的抢救经过,探讨梗阻性尿脓毒血症的救治流程.方法:报告1例输尿管下段结石致尿脓毒血症女性患者,经抗休克、急诊肾造瘘引流处理,随之生命体征改善后再加强抗感染治疗,持续引流3月,肾功能改善,一般情况好转后Ⅱ期行钬激光碎石去除梗阻,成功抢救并治愈.结合文献对梗阻性尿脓毒血症救治进行复习.结果:抗休克及肾穿刺造瘘后待生命体征稍稳定后加强抗感染,Ⅱ期钬激光碎石等治疗后治愈.结论:结石梗阻性尿脓毒血症需早期诊断积极救治,有效的抗感染须建立在早期抗休克及充分引流基础之上,引流数周肾功能好转、全身状态改善后再手术去除梗阻是安全有效的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8.
下肢创伤弧菌感染所致脓毒血症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为嗜盐性海生G-杆菌属,Roland在1970年首先报道由创伤弧菌感染引起小腿坏疽和内毒素性休克,美国、西班牙、日本、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沿海城市相继有创伤弧菌感染的临床报告,然而在祖国大陆沿海关于创伤弧菌感染的病例报道十分罕见。近几年来,我们报告过浙江温州地区陆续发生创伤弧菌脓毒血症引起死亡的病例。该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是一种致命性的重要疾病。为此,我们对下肢创伤弧菌感染所致脓毒血症的早期临床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杨明浩 《医学争鸣》2008,29(4):382-382
1 临床资料 我院1996/2006烧伤并发脓毒血症患者98(男80,女18)例.年龄3~56(平均36.7)岁.平均烧伤面积61%.高体温91例,低体温7例,均有精神症状、消化道症状、舌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9岁.因右下腹疼痛伴发热2个月余,每天尿量减至600 ml于2001年6月29日入院.患者于1998年1月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经血液透析及环孢素A、硫唑嘌呤和泼尼松龙三联免疫抑制治疗1个月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出院后维持免疫抑制治疗.  相似文献   

12.
肺炎克雷伯杆菌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在患有慢性疾病,长期应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者,或应用呼吸机装置的患者中较易发病,可引起暴发,导致患者死亡。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呼吸科病房收治1例糖尿病患者并发双侧肺炎、肝脓肿、脑脓肿、双眼眼内炎及脓毒血症罕见病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因"间断发热10 d,咳嗽3 d"于2013年4月18日入院。患者10天前无诱因发热,  相似文献   

13.
淋巴细胞凋亡和脓毒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的死亡,它是一个主动的、高度有序的、受基因控制的、有一系列酶参与的过程,是细胞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由于它在个体正常发育及在病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人们对其机制和组分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严重脓毒血症患者进行麻醉手术治疗,关键是术前需正确认识患者病情,采取恰当的麻醉方式,本例中由于自身术前的疏忽,采用了连续硬膜外麻醉,以至于最终将自身置于被动之中,幸得当即认清患者病情,及时做出正确处理,保证了患者安伞与麻醉手术的顺利。现将严重脓毒血症麻醉处理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脓毒血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邵阳  王翔 《医学综述》2002,8(4):244-245
在美国每年超过 5 0万人罹患脓毒血症 ,其中 30 %~ 45 %因为不能及时控制病情的进展而死亡。在过去的 5 0年中由于抗生素的使用使脓毒血症所致病死率已大大地降低 ,但患者却没有明显的减少[1 ,2 ] 。因此 ,探讨新的治疗脓毒血症措施和搞清脓毒血症所致的组织功能障碍及死亡的中间环节仍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课题。现在较为认同的观点是脓毒血症患者病理生理学的变化与G- 菌产生的内毒素所致的感染反应有关。1 内毒素的化学特性内源性创伤、烧伤、休克及并发症是引起细胞因子产生的主要因素 ,其中较为重要的刺激物是细菌毒素 ,其有效的激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PICU危重症肠源性脓毒血症患儿的危重病例评分、血乳酸水平,以及血乳酸水平对评分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收治的15例PICU危重患儿肠源性脓毒血症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在治疗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西咪替丁等保护胃肠功能,同时给予相应抢救措施。对比治疗后存活组与死亡组患儿的血乳酸水平、危重评分。结果:存活患儿12例(80.0%),死亡3例(20.0%)。存活组患儿危重病例评分,LAC水平均显著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乳酸浓度随着患儿危重病例评分的下降而增高,血乳酸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PICU危重症肠源性脓毒血症的早期、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8.
现将1例死胎引产后并发严重脓素血症病例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 患者,女,25岁,既往体健,因“死胎引产后意识不清、呼吸困难2d”于2008年2月26日入院,2月24日因孕7个月,胎动消失2d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胎死宫内,2月24日引产一死婴,产时失血1000ml,2月25日逐渐出现意识模糊、烦躁、呼吸困难,当晚呼之不应,解酱油色小便,白细胞进行性升高。  相似文献   

19.
白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它是一种双相菌.即酵母相和菌丝相,健康人的口腔、阴道、肠道等各处都可带菌,但菌量小,呈酵母相,并不引起症状.只有在全身或局部细胞免疫能力下降,假丝酵母菌才大量繁殖,并转变为菌丝相而引起感染出现症状[1].我院于2007年7月收治了1例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致脓毒血症的重症患者.该患者感染面积广泛,全身情况差,感染不易控制,结合其临床特点,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33 岁,因寒战、高热2 d,全身大汗伴意识障碍2 h于2021年4月22日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急诊科治疗.患者于4月2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寒战、高热症状,最高体温达40.0 ℃,伴头晕,无意识丧失,无胸闷、胸痛,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自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具体用药不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