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梁华兵  卢兴国 《江西医学检验》2007,25(2):178-178,134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最初由1931年Von Braos所描述,直至1978年Breton-Gorias等开创血小板过氧化酶(PPO)染色证实巨核细胞白血病存在后才得到公认,1985年FAB协作组把它列入AML亚型的M7[1],并对M7的细胞化学与免疫化学染色进行了一些探讨[2~4]。现将我们确诊的M7病例就形态学的特点及诊断意义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一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保才 《检验医学》2006,21(4):438-439
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是急性白血病中一种少见的类型。发病多为幼儿及青壮年,此病病情凶险,疗效不佳。近年来随着对巨核超微细胞化学及免疫细胞化学的深入研究,诊断技术不断改进与提高,对AMKL认识逐渐加深,本病诊断率在提高。但是以往文献报道的AMKL大多数只是进行文字描述,或强捌原幼巨核细胞缺乏特异的形态特征,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原始细胞难以区别,只能利用电镜观察血小板过氧化物酶反应(PPO)和血小板特异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标记才能识别巨核细胞。本病例巨核细胞形态典型,我们将其描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最初由1931年Von Braos所描述,直至1978年Breton-Gorias等开创血小板过氧化酶(PPO)染色证实巨核细胞白血病存在后才得到公认,1985年FAB协作组把它列入AML亚型的M7[1],并对M7的细胞化学与免疫化学染色进行了一些探讨[2~4].  相似文献   

4.
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是急性白血病中一种少见的类型。发病多为幼儿及青壮年,此病病情凶险,疗效不佳。近年来随着对巨核超微细胞化学及免疫细胞化学的深入研究,诊断技术不断改进与提高,对AMKL的认识逐渐加深,本病诊断率在提高。但是以往文献报道的AMKL大多数只是进行文字描述,或强调原幼巨核细胞缺乏特异的形态特征,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原始细胞难以区别,只能利用电镜观察血小板过氧化物酶反应(PPO)和血小板特异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标记才能识别巨核细胞。本病例巨核细胞形态典型,我们将其…  相似文献   

5.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是较为少见的一种,约占3%-5%,幼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则更为少见。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发病见于儿童及成人,对治疗反应差,预后差。因此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工作中发现1例幼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9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形态学诊断探讨康可上,陈冠中(慈溪市人民医院,浙江315300)卢兴国(浙医二院骨髓室,杭州310009)本文报道9例巨核细胞白血病(M7)并介绍了形态学结合细胞化学诊断M7的重要性和实用性,M7占同期AL的2.80%,AML的...  相似文献   

7.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为巨核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减少,我院发现一例白血病患者,巨核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增多,通过细胞组织化学、免疫学分型以及血小板过氧化物酶等试验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现报道如下。1病历简介患者,女,37岁,因头昏乏力一月余后日渐加重...  相似文献   

8.
最近,FAB协作组对已经明确诊断的16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片、骨髓片和骨髓活检标本进行了观察,认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急性白血病新发现的亚型,并把它定为M_7型。以前,各种白血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骨髓细胞形态、母细胞数及成熟细胞所占的百分率来分类,但在诊断M_7时,则需要依靠周围血液、骨髓和骨髓活检。在方法上,  相似文献   

9.
Moscinski等报告一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患者为女性黑人,48岁,因发热和全血细胞减少住院.查体:体温104°F(40℃),齿龈增生并有出血,其他无异常.经血液、骨髓抽吸和骨髓活检标本的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组化和细胞表面表型等研究,按FAB标准诊断为M7.其骨髓活检在形态学上显示初级原始细胞和大的非典型巨核细胞丛取代正常骨髓,  相似文献   

10.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自 Boros 和 Korenyi 首次报告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eg-L)以来已有50余年,但由于原始巨核细胞缺乏特异性形态,因此对该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了解较肤浅。近年随着对巨核细胞超微细胞化学及免疫细胞化学的深入研究,对 AMeg-L 的认识逐渐丰富。FAB协作组在1985年已将本病列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7型,这势必引起血液学界更广泛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急性粒细胞巨核细胞白血病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两例急性粒细胞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检查显示两例外周血和骨髓涂片中原粒和巨核细胞均有较典型的形态。原巨核细胞大多呈花瓣状、云雾样和裙边状或条索状突起。一例原粒细胞中见Auer小体。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证明这两种细胞混合存在。  相似文献   

12.
膜蛋白CD109属于GPI联结糖蛋白, 参与多种重要信号通路, 如TGF-β/Smads信号通路[1,2]、JAK-STAT信号通路[3,4]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5,6]。CD109最初是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系KG-1a鉴定的细胞表面抗原[7], 主要表达于胎儿和成人CD34阳性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亚群、激活的T淋巴细胞、激活的血小板、白血病原巨核细胞、内皮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亚群和一些人类肿瘤细胞系中[8], 但不表达于人类静止的T细胞、血小板或外周血白细胞[9]。本研究探索了CD109在初发AML(M3除外)患者中的表达特征以及与CD34表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小巨核细胞免疫酶标染色在急性白血病诊断及分型中的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小巨核细胞免疫酶标染色在急性白血病诊断及分型中的意义王曦,程爽小巨核细胞是一种病态的巨核细胞,可存在于多种血液病的骨髓中。抗血小板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标染色对巨核细胞有特异性。我们应用免疫酶标ABC染色观察7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及...  相似文献   

14.
流式细胞仪双荧光分析巨核细胞白血病巨核细胞倍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抗原分布和巨核细胞DNA的倍体性进行了分析,发现血小板恃异性抗原分布在各个病例间有一定差异,其中一例高达85%以上,HLA-DR ̄+,和细胞在各个病例间分布同样有一定差异,说明白血病巨核细胞系恶性克隆可发生在造血于细胞向巨核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病态巨核细胞DNA倍性分布大部分处2N,少部分处于4N,未见高于4N巨核细胞。提示其DNA倍体化过程受阻。细胞处于S期和G_2+M期的细胞<20%,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与正常骨髓细胞相同,超微结构显示白血病细胞有凋亡现象,提示白血病巨核细胞堆积可能与其凋亡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5.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为慢性进行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增殖性疾病,主要累及红系、粒系和巨核系,也可增生引起红细胞量绝对增多,血红蛋白增高,常伴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及脾大[1]106.PV在病程中可发生各种转化,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比例为1.3%[2],转化成急性白血病亦以急性粒系或粒单系统白血病为主,转化为巨核细胞白血病的未见报道.近来我院诊断了一例患PV 6年的病人转变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物素标记探针核酸分子原位杂交(ISH)对5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cutemegakaryoblastic leukemia,AMKL,FAB-M7)患者细胞的癌基因表达进行了观察。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巨核细胞变患者的N-ras、c-sis、c-abl和c-myc mRNA高表达,其中1例同时高表达c-fms;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M7患者c-mvc、c-sis和c-fms mRNA高表达;另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7(ANLL-M7)患者c-myc和c-fms mRNA高表达。本文对癌基因与AMKL恶性克隆扩增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巨核细胞多倍体化障碍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急性白血病患者HLA半倍相合骨髓移植后供者源复发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半倍相合骨髓移植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复发情况,对2例接受半倍相合骨髓移植后出现白血病复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外周血、骨髓检查、骨髓细胞形态观察及HLA基因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发现。2例原发病分别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普通细胞型)和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且2例白血病细胞均有染色体畸变或癌基因突变、活化,2例骨髓移植后完全供者源造血重建,但2例复发后白血病细胞均来源于供者源,血型和HLA分型均为供者型,复发后2例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型)和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这一结果提示,供者源复发可能与移植后应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有关,化疗、放疗以及受者本身造血微环境异常也可能参与了二次白血病的发生过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源复发可能是研究人白血病发生的适宜模式。  相似文献   

18.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实验室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病例日益增多。1985年法美英(FAB)协作组将AMKL定为M7,并制定了诊断标准[1]。我院自1991年~1995年共收治了6例M7患者。现将其临床表现、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学等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低增生型MDS(L—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进行血液学及形态学的鉴别诊断。[方法]对已确诊的16例L—MDS与15例AA进行初诊时病例的血液学、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检查的回顾性分析比较,以探讨两者区别。[结果]①血液学检查资料表明:AA的HGB减低、WBC减少及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较L—MDS更明显,但仅有红细胞轻度大小不等,未见不成熟红细胞。而L—MDS则红细胞明显大小不等,并可见有核红细胞及中、晚幼粒细胞,WBC数及中性成熟粒细胞较AA偏高,单核细胞明显多于AA。②骨髓形态学观察资料表明:L—MDS的骨髓增生程度及造血细胞成分比AA为高或多,粒、红两系均有病态造血形态学改变,并可见少数巨核及小巨核细胞。而AA则粒、红、巨三系均明显受抑,多无病态造血和形态学改变,且极少见巨核细胞。③细胞化学检查资料表明:铁染色及PAS染色有一定意义。L—MDS的骨髓细胞内铁阳性率明显低于AA,且Ⅰ—Ⅳ型铁粒幼细胞均低于AA.L—MDS的PAS阳性率及积分均高于AA。[结论]L—MDS与AA在血液学、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方面均有一定差异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微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0)是一种少见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987年由Lee等[1]首次提出,1991年由法美英协作组将其归入AML,确定为M0[2]。M0仅根据光镜下的形态和细胞化学染色很难确认,常被误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随着电镜细胞化学和细胞免疫学的发展,特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