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在食管癌手术中普遍采用胃移植重建食管,既往常规中下段食管癌需做弓上吻合时,胸胃骑跨于主动脉弓上.术后胸胃扩张占据胸腔,易引起胸部压迫感,影响患者心肺功能[1].为减轻胸胃对心肺功能的影响,2004年1月至2009年2月我科采取胃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48例,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管状胃代替食管对食管癌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替食管对食管癌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106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接受食管切除术,其中管状胃组50例行管状胃代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对照纽56例采用传统胃代食管行弓上吻合。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第1周、第2周、第4周检查肺功能。结果106例患者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7%。术后第1周两组的呼吸功能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2周和第4周管状胃组通气功能指标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相比传统胃代食管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对已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的食管癌,国内有人以残胃代食管[1],1954年Muhoney和Sherman首次报道经右胸入路行结肠代食管术[2],对胸中、上段和颈段食管癌以结肠代食管术为首选。我院1986~1995年间行经胸骨前结肠代食管术12例,总结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切除手术中应用直线型缝合器重塑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以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莱芜市人民医院93例胸段食管癌手术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管状胃代食管组(48例)和传统全胃代食管组(45例)。分别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个月患者的肺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术中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代食管组术后1个月的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C%)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均高于传统全胃代食管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如吻合口瘘、心律失常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代食管组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率(2.1%)低于传统全胃代食管组(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全胃代食管组的术后并发胸胃综合征发生率(8.9%)高于管状胃代食管组(0);管状胃代食管组术后并发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6.3%)低于传统全胃代食管组发生率(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直线型缝合器重塑管状胃代食管对胸段食管癌的疗效较好,并且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等的风险,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食管癌治疗中,管状胃代食管术与全胃代食管术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全胃代食管术治疗,研究组实施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患者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吻合瘘以及胸胃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数据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胃代食管术相比,管状胃代食管术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应用效果较佳,可显著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业强  陈娟  高小见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3):3969-3970
目的:探讨经食管床弓上吻合术在老年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1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经食管床弓上吻合组(25例)和跨主动脉弓弓上吻合组(26例)。两组均经左胸入路行食管癌切除术,经食管床吻合组将管胃经食管床自主动脉弓后穿出,在弓上与食管吻合。跨主动脉弓吻合组直接将管胃在弓前与食管吻合,术后置胸管引流。术后观测两组患者胸腔引流量、拔胸管时间及吻合口漏、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等发生率以及肺功能变化等指标。结果:两组均治愈出院,两组观测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食管床弓上吻合组术后胸胃不占胸腔容积,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重建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食管癌治疗中,管状胃代食管术与全胃代食管术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全胃代食管术治疗,研究组实施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患者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吻合瘘以及胸胃综合症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数据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胃代食管术相比,管状胃代食管术在食管癌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效果较佳,可显著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食管术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92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研究组行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对照组行全胃代食管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减压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胃肠减压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占2.17%,明显低于对照组(6.52%);研究组术后未发生胸胃综合征,对照组发生胸胃综合征者占10.87%;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对照组为30.4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癌的治疗中采用管状胃代食管术较全胃代食管术治疗更有效,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有效率,术后对患者呼吸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外科治疗食管癌穿孔的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特点.方法 对41例食管癌穿孔(其中穿入右肺19例,穿入纵隔17例,穿入气管5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开胸手术39例,2例只做胃造瘘姑息手术治疗.其中右胸三切口术式16例,分期手术23例;本组病例经胸骨后间隙胃或结肠代食管35例.结果 36例患者获得手术成功,手术死亡2例,1例术后吻合口气管瘘再通自动出院.术后随访3~72个月,其中存活6~12个月31例,24个月2例,72个月1例,康复期能经口腔进食保证营养,生活自理.结论 手术治疗食管癌穿孔成功恢复消化道的连续性,明显提高了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手术径路以右胸三切口术式(胸骨后胃或结肠代食管)或分期手术为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管状胃经胸骨后与食管床不同上提路径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胸外科行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58例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胸骨后路径者35例,食管床路径者23例。结果经胸骨后路径组胃液引流量[(312.5±69.7)ml]明显少于食管床路径组[(832.7±132.6)ml,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骨后与食管床路径术后吻合口瘘(14.3%vs.8.7%)、肺部感染(8.6%vs.17.4%)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骨后路径者术后胃液引流量少于经食管床路径者。经胸骨后与食管床不同胃上提路径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均是可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应根据临床经验及患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相关并发症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2例食管支架相关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全组病人均手术治疗,根据原发疾病及并发症,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支架取出、食管瘘修补6例(4例脓胸二期行部分胸廓成形术),胸段食管癌切除、颈段食管外置5例(2例行二期胃代食管吻合术),胸段食管切除、胃代食管吻合5例,食管旷置、胸骨后结肠转流术5例,支架取出、食管气管瘘旷置1例。【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1例行结肠转流术患者术后吻合口瘘,保守治疗治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5例食管癌患者,3例分别于术后第6、7、9个月死亡,1例二期胃代食管吻合患者术后存活2年,因其他疾病死亡,另1例二期胃代食管吻合患者术后已随访半年,生活质量较前改善。除食管气管瘘旷置患者外,术后四个月内均恢复经口摄食。其他患者随访4~141个月,行瘘修补的患者无瘘再通发生,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食管支架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手段。细致的术前评估及个体化手术方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期双原发食管癌胃癌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及术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0月15例同期双原发食管癌胃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经左胸切口6例,左胸、腹联合切口1例,左胸、左颈切口1例,右胸、腹2切口3例,右胸、腹及左颈3切口4例;胃代食管11例,结肠代食管4例。所有患者无围术期病死,平均住院时间:胃代食管组13.4d,结肠代食管组53.0d。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6.7%。结论:同期双原发食管癌胃癌行选择性手术治疗是安全的,在胃无法作为食管替代器官时,可以选择行结肠代替食管。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手术发生术后乳糜胸是一种后果严重的并发症,如不及时诊治,可危及生命。1992年5月~1996年12月,我院共行食管癌手术239例,术中发现损伤胸导管5例;术后发生乳糜胸6例,发生率为2.5%;近2年有选择性地为46例食管癌病人术中预防性结扎胸导管主干,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术中发现胸导管损伤组男4例,女1例,年龄42~64岁。其中食管中段癌3例,食管中上段癌2例。按TMN分期,fo2例,13例。均行左侧剖胸手术,食管胃弓上吻合3例,颈部吻合1例,无法切除癌肿仅行探查1例。皆在术中发现食管床或纵隔创面有清亮无色或胶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制作管状胃技术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手术技巧,评价其可行性和手术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共50例食管癌患者在本院行电视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胃代食管术。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43~71岁,平均(59.8±6.12)岁。其中28例采用传统胸腔胃缝缩技术,22例采用管状胃技术,食管床径路47例,胸骨后径路3例,均行颈部吻合,对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肺部感染、肺不张、胃排空障碍、心律失常等,管状胃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胸腔胃组患者(P<0.05),其中肺不张(P<0.05)发生率低于胸腔胃组患者,而其余并发症发生率较胸腔胃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是胸腹腔镜联合食管切除后有效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贲门癌术后呼吸衰竭为严重的并发症,为了更好的预防该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我们将自1991年1月~1997年1月104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并发急性呼衰的7例患者,结合文献复习对其抢救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食管、贲门癌切除术104例,其中食管癌83例,责门癌21例。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59例,胃一食管主动脉弓下吻合术28例,弓上吻合术3例,胃一食管弓下旁路术4例,探查术10例。术后并发急性呼衰7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5.7岁(除1例38岁漏斗胸外),发生于三切口手术后5例,胸内旁路术2例,手术时…  相似文献   

16.
管状胃对食管癌术后围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替食管对食管癌术后围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142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接受食管切除术,其中管状胃组78例行管状胃代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对照组64例采用传统胃代食管行弓上吻合。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2、3、5、7、10、14天检查肺功能。结果术后第10天两组的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氧分压在术后第3天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相比传统胃代食管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围术期呼吸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7.
2003-08~2007-02我们对6例食管多原发癌进行了外科治疗,占同期食管癌手术6.2%(6/97),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43~71(平均58.4)岁;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或胸骨后烧灼感等症状,症状期1~5个月,平均2.9个月;术前经纤维胃镜及活检确诊2例,术中发现为食管多原发癌2例,另外2例大体标本未发现而术后病检确诊为食管多原发癌。1.2方法本组均采用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其中1例术前诊断为胸中段食管癌,术中探查病灶呈多源性,向上延续至颈部,行全食管切除胃咽部吻合;胃食管颈部吻合2例,弓上吻合2例,弓下吻合1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胸胃瘘发生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食管癌切除术后胸胃瘘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胸胃瘘发生于食管癌切除术后4~5 d 6例,6~11 d 2例;6例瘘口直径<1 cm,行瘘口修补术;2例因胸胃壁大片坏死,先行胸胃大部切除加食管旷置及空肠造瘘术,后分期行结肠代食管术。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出现声嘶、肺部感染各1例。随访10个月~5年,均可进普通饮食,其中2例饱食后不能平卧,钡餐检查示胸胃淤滞排空不畅,口服促胃动力药物可缓解症状。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远端消化道梗阻是发生胸胃瘘的主要原因,积极手术治疗是保证胸胃瘘预后良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高龄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左胸一切口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7例,左胸胃经弓前至弓上与食管行弓上吻合16例,左胸胃经食管床再经主动脉弓后与上段食管行弓上吻合12例,经左胸Sweet手术颈部吻合61例,右胸腹颈三切口Akiyama手术颈部吻合6例;余6例患者肿瘤属局部晚期,侵犯周围组织器官,仅行探查性手术.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率94.4%(102/10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0%(27/108),病死率1.9%(2/108).结论 严格控制高龄食管癌患者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宜的术式,加强围术期营养支持,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可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治愈率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对三切口食管癌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管状胃代食管的三切口食管癌手术患者的资料,并与同期49例行全胃代食管的三切口食管癌手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全胃组术后死亡1例(P>0.05),管胃组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为5.67%,低于全胃代食管手术组的28.57%(P<0.05).结论 对于应用三切口经原食管床重建消化道的食管癌手术患者,管状胃代食管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