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心内科院内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SCD)的临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本院心内科老年患者在2010年5月—2012年5月住院期间心脏病猝死病例.结果院内老年患者导致SCD的心源性病因主要有风湿性心脏病(7.1.%)、冠心病(41.2%)、高血压心脏病(13.1%).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7.2%)、急性心肌梗死(aMi)(34.1%),院内60%的SCD合并心力衰竭(HF).即时检测显示,由于室性心动过速造成心脏骤停的占17.5%.由于心室颤动造成心脏骤停的占47.1%.结论心内科院内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病因与患者的合并症有很大的关系,其中主要与患者的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基础性心脏病等有关,应警惕老年患者的aMi、uaP及HF,客观分析老年患者SCD的高度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方法:60例心内科心源性猝死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老年猝死患者的病因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猝死的病因.结果:60例心内科心源性猝死的老年患者中,冠心病猝死患者25例(41.67%),高血压心脏病猝死患者15例(25.00%),风湿性心脏病猝死患者10例(16.67%),急性心肌炎猝死患者4例(6.67%),肥厚性心肌病猝死患者3例(5.00%),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猝死患者2例(3.33%),感染性心膜炎猝死患者1例(1.67%).冠心病猝死率最高.冠心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猝死患者11例(44.00%),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患者9例(36.00%),稳定型心绞痛猝死患者3例(12.00%),其他冠心病猝死患者2例(8.00%).不稳定型心绞痛猝死率最高.结论: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主要以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冠心病为主,因而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对该类老年患者的监测,积极做好防护急救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导致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表现出院内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7月~2017年04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呈现出院内心源性猝死的情况;临床对导致所有老年住院患者表现出心源性猝死症状的原因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医院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表现出院内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加以分析,主要体现为四方面:①患者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情绪波动;②患者出现了饮酒过量的现象;③患者长时间具有吸烟习惯;④患者运动过于剧烈;经过统计发现,因为表现出较为强烈情绪波动患者例数为57例(47.50%);因为饮酒过量患者例数为31例(25.83%);因为长时间具有吸烟习惯患者例数为25例(20.83%)以及因为运动过于剧烈的患者例数为7例(5.83%).结论:对于心源性猝死疾病,呈现出病症进展快速以及发病突然的特点,并且在研究疾病防治措施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困难性,对此需要就老年患者的病症表现以及表现出的危险因素加以对应性干预,从而对于老年住院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出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2016年2月-2019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52例大内科老年心源性猝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危险因素,并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发生心源性猝死风险较高的疾病为冠心病,主要临床危险因素有剧烈运动以及情绪激动.结论:大内科老年...  相似文献   

5.
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自清  李国英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3):F0003-F0003
心源性猝死(SCD)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美国每年约有30万人发生心脏猝死,80%由冠心病(CHD)及其并发症所致,占全部心血管病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SCD)的病因、发病机制,总结心源性猝死的诊断和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67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发病机制、诱发原因、临床特点和年龄进行分析。结果 67例患者中抢救成功30例,成功率为45%,3min内使用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率高,超过10min,患者存活率较小。结论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急救患者要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进行抢救。加强对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周伟梁  秦伟毅  苏磊  华黎电  彭雄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851-2852,2854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心源性猝死病例情况,探讨院前急救有效模式。[方法]对101例院前急救的心源性危重病例发病情况、医务人员到达前的社区急救情况、医务人员到达时间和急救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心源性疾病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院前急救猝死率为88.12%(89/101);院前社区急救率为35.64%(36/101),猝死率50.00%(18/36),未急救率为64.36%(65/101),猝死率83.08%(5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8,P=0.0004);医务人员到达前猝死率为71.29%(72/101),到达后猝死率为58.62%(17/29);患者猝死与年龄无关(χ2=2.67,P=0.61);现场急救成功率为41.38%(12/29)。[结论]院前急救成功率与社区对患者是否及时急救和120到达时间密切相关;应大力普及居民急救常识,提高社区急救能力,建设以社区急救为基础、以120急救为载体、以医院急救为目的地的三位一体急救网络。  相似文献   

8.
目的浅析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病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6年2月在河北省成安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发生心源性猝死的60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以情绪因素为主,占46.7%;主要病因为冠心病占41.7%,高血压心脏病占15%,风湿性心脏病占11.7%,扩张型心肌病占10%;时间上66.7%发生在入院2~3周内,33.3%发生在零点以后,71.7%发生在病情恶化1h内。结论心源性猝死起病急,进展快,预防和治疗困难,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危险因素等区分级别,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
药物作用于人体存在个体差异,而差异的程度需要根据认真的检查和医师的经验及实践来了解。不同年代致心性猝死的药物种类不同,用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反应,对治疗过程中出乎预料的新变化应分析是否药物所致,必要时应进行心电监测,一经确诊及时调整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预测。方法测量和比较15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150例健康人室性期前收缩后的窦性心率震荡初始(TO)与震荡斜率(TS)值。其中心力衰竭组发生心源性猝死者47例。结果随访2±0.5年,发现心力衰竭组TO(0.11%±0.18%)高于健康组(-0.03%±0.13%),TS(2.25±0.60/ms/R—R)低于健康组(3.14±0.85/ms/R—R),差异均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47例心源性猝死组TO与TS值均心力衰竭组最高,差异均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张婵玉 《药物与人》2014,(12):349-349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情景模拟法对心内科低年龄护士急救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11年11月至2012年7月工作年限3年发下护士26例,进行心源性猝死情景模拟法培训其急救能力,比较其培训前后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护士在经过培训后急救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心源性猝死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患者复杂多变的病情,提高护士主动思考与判断的能力,把学习的氛围融入到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从而达到培养护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预测心源性猝死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猝死是世界范畴的健康问题,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猝死在人群死亡中往往占主导地位。如美国每天就大约有1200人发生猝死,每年猝死者可高达40~50万,而且大多数发生于中老年人。我国对猝死的发生率尚缺乏完整的统计资料。根据近几年有关文献报道,猝死发生率约占各种死亡的1.0%~3.6%,在所有老年人死亡中猝死约占2.3%~5.8%,而在猝死中老年人又可占到56.5%~8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海某高校学生对心源性猝死及其急救知识的认知情况,为未来心源性猝死及其急救知识的科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1年4月7日—6月13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海某高校在校学生中抽取247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47份,回收有效问卷210份。调查对象中有69人(32.9%)认为自身身体素质尚可,141人(67.14%)认为自身身体素质不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入睡时间及体育锻炼情况不同的调查对象身体素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调查对象中有125人(59.5%)对心源性猝死并不了解,85人(40.5%)对心源性猝死有一定了解,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及不同专业调查对象对心源性猝死的了解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调查对象中,197人(93.8%)认为当下需要向高校学生普及心源性猝死及其急救知识,其中仅36人(18.3%)有心源性猝死急救能力。针对“您是通过什么途径接受心源性猝死科普教育的?”这一多选题,180人(85.7%)选择了学校课堂,123人(58.6%)选择了校外...  相似文献   

14.
余飞  曾盛芝  文海英 《中国卫生产业》2013,(14):133-133,135
目的通过研究心衰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时电解质水平的变化,结合多种指标综合分析心源性猝死的病因,从而为心衰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该院就诊过程中发生的6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电解质水平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电解质水平在不同心功能患者的分布及电解质水平与心源性猝死抢救复苏的情况。结果电解质紊乱患者与正常者在心功能分布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患者心源性猝死抢救的成功率与电解质水平有关,电解质水平正常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电解质水平紊乱组,而死亡率则相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解质紊乱组病死率78.7%,明显高于电解质正常组的37.6%;电解质紊乱组抢救成功率21.3%,明显低于电解质正常组的6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解质水平紊乱是诱发心源性猝死的一个关键因素,临床上应该注意控制电解质水平,提高抢救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内科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心源性猝死问题的研究。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老年住院患者,均发生心愿猝死问题,根据实际临床的病因、状态、影像水平、心电图等临床表现,分析其发生的病因。结果:老年内科临床治疗患者受多方面病因的影响,其中冠心病影响造成的有40%,高血压心脏病的有15%,扩张心肌病患者10%,主动脉狭窄或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5%。结论:心内科老年患者突发心愿猝死问题,主要受心衰、高血压等综合疾病影响。老年患者临床心脏病治疗过程中,需要以有效的客观分析为标准,详细的了解患者的具体病史情况,密切的观察其病情,加强有效的预见性护理,重视整体防御效果。  相似文献   

16.
猝死是世界范畴的健康问题,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猝死在人群死亡中往往占主导地位.如美国每天就大约有1200人发生猝死,每年猝死者可高达40~50万,而且大多数发生于中老年人.我国对猝死的发生率尚缺乏完整的统计资料.根据近几年有关文献报道,猝死发生率约占各种死亡的1.0%~3.6%,在所有老年人死亡中猝死约占2.3%~5.8%,而在猝死中老年人又可占到56.5%~80.0%.  相似文献   

17.
《rrjk》2017,(8)
目的:探讨临床上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方法:我们对2015年3月-2016年9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40例心内科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就这些患者的发病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结果:经过探讨分析,我们发现所有这些发生猝死的患者的主要影响因素按所占比率大小分布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在患者的日常生活危险因素调查中情绪波动、酗酒以及吸烟也是重要的病因,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结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易发生心源性猝死,患者容易在情绪波动、酗酒以及吸烟等日常行为状况下发病。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做好评估和预测,教导患者警惕潜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彭宁 《医药与保健》2005,13(1):36-36
60岁左右的男性心源性猝死病率最高,很多人在夜间12点至凌晨间突发,令人猝不及防。而猝死前的发病先兆往往被人们忽视,因此,若出现下列情况,应及时就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5例以腹痛为表现的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特点以及尸检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某院2000年1月以来所涉及医疗纠纷的35例猝死尸检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例中有3例主要或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例伴有渗出性心包炎.死亡原因2例为失血性休克,3例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心包炎等致急性心功能不全丽死亡.[结论]为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提高医疗质量,并为医疗纠纷鉴定提供可靠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心源性猝死是因心脏骤停而导致的突然死亡。由于冬季气候寒冷,人体血管收缩,一些看上去还"健康"的中老年人,或是患有冠心病,病情平稳的患者,在短时间内突然猝死在家中。据统计,发病1小时内死亡者占猝死的80%~90%。在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