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黑龙江省医疗器械研究所研制成功的HY-01型恒温输液器于今年6月在哈尔滨市通过技术鉴定。 HY-01型恒温输液器能将输液加温至与患者体温相近的温度,减轻由输液温度引起的输液反应,减少了患者输液时的痛苦。该装置由输液架、控制器和加热器三部分组成。输液温度可在25℃至35℃之间任意选定,输液温度误差不大于±1.5℃,滴数对温度的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麻手术期间加温输液对脊髓损伤患者体温的影响,并判定此种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择期拟在静吸复合全麻下对脊髓损伤行脊柱手术的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加温输液组(H组)对患者在手术室内静脉输入的液体和(或)血液水浴加温至37℃;对照组(C组)对患者在手术室内静脉输入的液体不采取加温措施,而需输血时将所需输血水浴加温至25℃,观察术前、术中和术毕时患者的体温、麻醉苏醒时间及麻醉苏醒期是否出现寒颤。结果 H组患者术中和手术结束时的体温显著高于C组(P0.05),麻醉苏醒时间显著低于C组(P0.05),麻醉苏醒期出现寒颤的比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加温输血和输液能够降低全麻手术期间的低体温和术后寒颤的发生率,是一项对患者有益且简便易行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在临床应用上,具有痛苦小,作用快,计量准确等优点。特点在小儿口服药物困难,病情变化快时,输液是目前任何方法不能取代的措施之一。但由于药品质量原因、无菌操作不规范、输液速度过快等情况下,偶尔也可出现输液反应。输液反应多发生在输液10min至数小时内。临床表现首先为发冷,继之寒战,然后体温骤升,体温可达38℃~41℃。有时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口周发绀,皮肤出现紫色花纹,四肢末梢凉,重者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处理:⑴立即更换液体,或停止输液。⑵异丙嗪每公斤体重1mg肌注,地塞米松每公斤体重1mg肌注。发烧38℃以上可给安痛定肌注,同时给予保温,口服热水。一般较轻的输液反应可逐渐好转。⑶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口周发绀,应立即吸氧。有休克表现可抗休克治疗。避免输液反应发生的措施:⑴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三查:执行前查,执行中查,执行后查。八对:对床号,对姓名,对药名,对药的浓度,对给药时间,对药的用法,对药的有效期。⑵护士接药后,首先选择光线充足的位置,将药瓶以直立,倒立,平视三个角度检查药液有无混浊沉淀。必要时可左右晃动,再仔细观查有无絮状物。⑶察看封口是否牢固,安瓶是否有裂纹或破损,液体颜色是否正常,瓶口上...  相似文献   

4.
输液反应是输液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 ,也可称为输液不良反应。临床上常见的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和空气栓塞。1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液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 ,主要表现为发热、发冷和寒战。轻者体温在38℃左右 ,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 ;严重者出现寒战 ,高热可达41℃ ,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及脉数等症状。1 1原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格或被污染或输液过程中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所致。1 2…  相似文献   

5.
高静  李玉芝  边立芳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5031-5033
[目的]探讨术中保温对全身麻醉后手术患者的作用.[方法]将6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在常规进行手术的同时采取电子加温毯、充气温控毯及输液加温器等措施对患者进行术中保温;并保持手术间的温度,对照组26例,按常规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变化、凝血功能(PT,APTT)、麻醉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和术后发生寒战和躁动发生率及手术部位感染(SSI)的情况.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手术结束后观察组的体温为36.8℃±0.4℃,对照组为35.6℃±0.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PT、APTT和麻醉拔管时间分别为(13.5±1.2)s, (34.4±3.1)s和(18.2±11.3) 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无1例患者在术后发生寒战,有5例手术部位感染,而对照组有8例患者在术后发生寒战,有6例手术部位感染.[结论]术中采取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地维持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正常体温(36℃~37℃),术中监测体温变化,对改善术后凝血功能、缩短拔管时间和有效缩短苏醒时间,减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充气式升温毯对ICU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患者的复温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这段期间内接收治疗的ICU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采用充气式升温毯进行复温,观察分析患者的复温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采用充气式升温毯进行复温后体温均逐渐上升到了37℃,其中有20例(66.7%)体温在1-2h内上升至37℃,8例(26.7%)体温在2-3h内上升至37℃,2例(6.7%)体温在3h以上上升至37℃.升温后,所有患者的体温均能保持恒定,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对ICU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患者采用充气式升温毯进行复温,可以达到良好的复温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输液反应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现象。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临床越来越多采用静脉给药的方式,以求达到更快、更好地治疗、检查、诊断疾病的目的,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输液反应也因此而出现。输液反应主要包括:发热反应、循环负荷过重、静脉炎及空气栓塞等。发生输液反应的患者多表现为发热反应,其临床症状为发冷、发热、寒战,轻者体温一般在38℃左右,重者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并有恶心、呕吐、头痛、脉搏快等症状。笔者对十余例患者因输液引起的发热反应进行了分析,其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5岁.因发热4+月,水肿3+月于2009年3月8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10月29日出现发热,当时测体温最高达40多度,当地镇医院予以输液治疗(具体不详)后体温降至正常.11月中旬又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9~41℃,双下肢开始出现水肿.当地医生予以中药治疗后,发热和水肿无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院》2017,(6):922-924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护理对高龄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中心体温的影响。方法将76例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个案追踪护理,相同时间点监测患者入手术室、输液后30 min、麻醉前、麻醉后、灌注前、灌注后、术毕和复苏后的体温,以及寒战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输液后30 min、麻醉前、麻醉后、灌注前、灌注后、术毕和复苏后的体温基本保持在37℃左右,麻醉后寒战发生率为26.3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TURP术患者进行个案追踪护理,能有效地控制中心体温,减少寒战的发生,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近日,在某输液门诊,一个病人为了早点输完液,自行将输液速度调快,结果引起输液反应,差点要了命。输液反应轻者表现为发热、发冷、寒战、出汗,体温常在38.5℃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体温恢复正常。严重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1岁,以"乏力2周伴皮肤黄染、双下肢无力、腰背胀痛3 d"于2008年5月19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5月1日前后因劳累、饮酒后出现全身困乏无力感,并有发热,体温37.5℃,伴有轻咳,无畏寒、寒战,无腹泻、恶心、呕吐,无头痛,按上呼吸道感染输液治疗(清开灵、青霉素),5 d后体温恢复正常.但仍感困乏不适,未予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温输液对于预防羊水Ⅲ度混浊(ASA)剖宫产术中患者体温下降与寒颤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ASA剖宫产患者分为常温输液组、加温输液组各60例,统计分析各组与组间在麻醉前5min、麻醉后30min、术后15min产妇体温下降的辐度,寒颤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寒颤发生率及寒颤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温输液对于预防ASA的剖宫产术中患者体温下降与重度寒颤及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36岁,工人.因汽车翻车,油箱着火,全身被烧伤.诊断为热烧伤80%,深Ⅱ°、Ⅲ°全身(Ⅲ°70%),伴休克.于1992年6月17日入院.即行静脉输液,抗休克治疗,创面清创后暴露灯烤,外涂混合液(磺胺咪咙,磺胺咪啶银盐,二甲基亚砜配制).因休克期渡过不平稳,故于伤后十二天在全麻下行双下肢切痂小猪皮打洞覆盖,自体皮嵌入植皮术、术后体温开始下降,持续17天,体温在35℃~36.8℃之间,体温在35℃以下12天,P92~140次/分,R18~26次/分,BP27/17~15/11kPa之间,神志清,血压转高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保温对前置胎盘患者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收治的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不采取任何升温装置,实验组患者采用输液加温器及充气升温毯。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测定体温、凝血功能指标及术中出血量,进行比校。结果:实验组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前置胎盘患者行剖宫产手术过程中采用输液加温器和升温毯,可有效维持患者正常体温,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5.
本组男27例,女10例.其中脑血管意外17例,脑肿瘤11例,重型颅脑损伤9例.对所有中枢性高热患者配合采用物理降温、冰帽亚低温脑保护以及低温输液方法降温,应用规范化护理,临床效果良好.经冷敷和温水擦浴降至37.5 ℃的患者10例,冷敷、温水擦浴效果不明显,再加用乙醇擦浴后降至37.5 ℃的患者20例,顽固高热患者7例,经静脉低温输液后降至37.5 ℃.所有病员均采用冰帽亚低温脑保护.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常人的体温是相当稳定的,腋下体温通常维持在36℃~37℃之间。但在生理条件下,一个人的体温会稍有变动。每天早晨起床时最低,起床后逐渐升高,到下午最高,然后下降。在一昼夜中,正常人的体温温差一般不超过0.5℃。如果体温高于37.4℃并持续在两周以上,且伴有心悸、乏力、气短、恶心、食欲不振、腹胀和关节酸痛等自觉症状,但体温不高出38℃,这就是低烧。病程较久的低烧,也可伴有失眠、多梦、头晕等神经官能症表现。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院》2017,(9):1366-1368
目的评价预加温输液及冲洗液对老年开腹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的体温保护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开全麻下腹手术老年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观察组术中输液及冲洗液加温至37℃,对照组术中输液及冲洗液为常温。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15、30、45、60 min及手术结束时核心温度值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住院时间及寒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手术开始后15、30、45、60 min及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核心温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更低。(2)不同体温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存在差异。(3)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较短。(4)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寒战、切口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预加温输液及冲洗液对老年开腹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的体温保护效果明确,可有效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且简单易行、医疗成本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病例资料   患者男,42岁,以“发热、咳嗽、咳痰3天“为主诉入院.患者3天前因受凉而出现发热、咳嗽、咳痰,体温波动在37.3~38.0℃.咳嗽先为干咳,后变为咳白色黏液痰,量不多.患者自服退热药(具体不详)后体温降至基本正常,但咳嗽、咳痰症状无明显好转,痰量有所增加,现为进一步治疗而来我院.患者病来饮食可,睡眠不佳,二便正常.查体:肺部听诊呼吸音基本正常,两肺可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冲洗液温度对老年BPH行电切手术患者体温、术后膀胱痉挛及尿检红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老年BPH行电切手术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采用22℃~24℃和33℃~36℃生理盐水冲洗;比较两组患者冲洗前后体温,术后膀胱痉挛程度评分及尿检红细胞计数水平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冲洗后12h和24h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膀胱痉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尿检红细胞计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BPH行电切手术患者适当提高冲洗液温度可有效避免低体温出现,降低膀胱痉挛程度,并有助于减少尿检红细胞计数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李颖  于立普 《职业与健康》2011,27(13):1559-1560
发热是创伤骨科手术后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为不超过38.5℃的吸收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当患者术后体温达38.5℃以上时为高热。术后患者出现高热将影响预期治疗效果,更不利于患者康复。观察患者术后体温变化特点,早期明确发热原因并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对控制病情发展及保证手术成功具有指导意义。2007年4月-2010年4月2年间,我科共收治四肢创伤骨科患者356例,术后出现38.5℃以上高热的患者共22例,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