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在论述六气病机中,遗失秋燥致病。后世医家多不明燥邪致病,每遇燥邪致病,多用辛香温燥之药,如乌药、香附、半夏、厚朴等,以燥治燥加重病情。喻昌言“他凡秋伤于燥,皆为秋伤于湿,历代诸贤,随文作解,弗察其讹”(《医门法律·秋燥论》)。直至金元时期刘河间发现燥邪致病:“诸涩枯涸,干劲皴裂,皆属于燥”(《素问·玄机原病式》),才将六气病机补充完整。但刘河问只是给出燥邪致病病机,未给治法及方药。明末医家喻昌将燥邪致病病机完善并第一次提出治燥专用方药。至此,秋燥致病才被后世医家重视。如清代医家吴瑭创出桑杏汤、杏苏散、桑菊饮等治燥名方。  相似文献   

2.
<内经>在论述六气病机中,遗失秋燥致病.后世医家多不明燥邪致病,每遇燥邪致病,多用辛香温燥之药,如乌药、香附、半夏、厚朴等,以燥治燥加重病情.喻昌言"他凡秋伤于燥,皆为秋伤于湿,历代诸贤,随文作解,弗察其讹"(<医门法律·秋燥论>).直至金元时期刘河间发现燥邪致病:"诸涩枯涸,干劲皴裂,皆属于燥"(<素问·玄机原病式>),才将六气病机补充完整.但刘河间只是给出燥邪致病病机,未给治法及方药.明末医家喻昌将燥邪致病病机完善并第一次提出治燥专用方药.至此,秋燥致病才被后世医家重视.如清代医家吴瑭创出桑杏汤、杏苏散、桑菊饮等治燥名方.  相似文献   

3.
喻嘉言,为明末清初著名的医家,薛雪言其“才宏笔肆”,的确是“华表出众”的人物。他不仅能研求经旨,探索真谛,而且还一反常人之见,抛开空谈习气,追求实用之学,化古为新。先生抱着“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的思想,曲运神机,从《孟子》所说“秋阳以暴之”,水流湿,火就燥  相似文献   

4.
喻昌,字嘉言,明末江西南昌人,所撰《秋燥论》(载《医门法律·伤燥门》),对秋燥的病因,病机和证治,作了很大阐发,从而丰富了温病学的内容,贡献卓著。兹就其主要学术论点和成就,探讨如下: 一、辨正经义,倡“秋伤于燥”论点《内经》对四时之气以伤为病有不少论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说:“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餮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喻氏认为,上述“秋伤  相似文献   

5.
喻昌是我国明末的一位卓越医家,他的秋燥论治尤属耀古烁今的不朽之说,兹略加剖析,绍述如下。论治燥病申明性属在早期中医文献的史料中,对于“燥”的记载资料较少,如《素问》中有“西方生燥……燥甚则干……燥者润之”等内容,王冰注《素问》以阐述四时本气,称:“冬水寒,夏火暑,秋金燥”等。  相似文献   

6.
清朝初年著名医家喻昌首创《秋燥论》,提出治燥五律。明确了治燥首要明辨燥湿,重在辨表里气血,关键在于区分肝肺之燥,切忌纯用润药。当遇杂病兼燥,则需慎用燥药。喻氏告诫后世医者:治燥首当避免误以湿治,要辨清燥邪侵犯的病位,重视脏腑之间的关系,不可纯用润剂;当非燥病而兼燥者,需慎用燥药,避免以燥治燥,燥上加燥。  相似文献   

7.
秋燥,是感受秋令“燥气”的时病。它导源于《内经》,发挥自刘完素,底定于喻嘉言,叶、薛诸家亦有阐发。吴鞠通氏承前贤之说,参临床心得,更有发明。查《温病条辨》所列专论两篇,条文十七节,方十八首(包括《补秋燥胜气论》所述八条、六方),确多精湛,有启后学。现就有关内容作如下研讨,俾“古为今用”,亦为抛砖而己。承光以启后,师古匆泥考《内经》似少“伤燥”之论,但《素问》尝列:“阳明司天之政……燥热交合,燥极而泽,民病寒热”之说。吴氏据之,因谓:“前人有云,六气之中,惟燥不为病,  相似文献   

8.
秋燥论     
秋燥论清·喻昌撰燥之与湿,有雷壤之殊。燥者,天之气也;湿者,地之气也。水流湿,火就燥,各从其类,此胜彼负,两不相谋。春月地气动而湿胜,斯草木杨茂;秋月天气肃而燥胜,斯草木黄落。故春分以后之湿,秋分以后之燥,各司其政。今指秋月之燥为湿,是必指夏月之热为...  相似文献   

9.
冯业贺 《河南中医》1992,12(6):259-259
  相似文献   

10.
喻昌(1585~约1664)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新建(今属江西)人,晚号西昌老人。明崇祯三年,皈依佛门为僧,兼事医术。晚年潜心著述,著有《寓意草》、《尚论篇》、《医门法律》等。  相似文献   

11.
喻昌(1585-1664),字嘉言,江西新建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潜心《枢灵》、《素问》,考究仲景,辩论诸家,集众家之长而自成一家,著有《医门法律》、《寓意草》、《尚论篇》等三书。其通晓临床各科,尤擅疑难杂证。其中对痰饮病论治的认识,集中体现在《医门法律》[1]一书中,该书卷五"痰饮门"先列"论",分析每一病证的病因病机,次为“法”,再为“律”。其内容详实,论述独特,切实可用,现浅析如下。1以“胃”为枢机论痰饮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2.
喻昌(1585~1664年).我国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字嘉言,晚号西昌老人,新建(今属江西南昌市)人.喻嘉言先儒后禅,先禅后医,精悟医理,于<内经>、<伤寒论>颇有研究.他学识渊博,勇于创新,独见卓识.晚年潜心著述及教授生徒,撰有<寓意草>、<尚论篇>、<医门法律>及<伤寒抉疑>、<喻选古方试验>等著作.其中前三部著作,后人辑为<喻嘉言遗书三种>,或称<喻嘉言医书三种>,并入编<四库全书>.喻嘉言不仅在理论上见识卓越,学识渊博,而且在临床治疗中也积累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此简要介绍喻氏对鼓胀的论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理论层面阐述中医“治未病”的学术特色,以利于“治未病”学术思想的传播,把握“治未病”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方法:以基本观念、目标、干预客体、策略等为研究对象,比较中西医之间的异同,阐明中医“治未病”的学术特色。结果:中医“治未病”学术的基本观念是整体动态,其根本目标是和谐适度,其干预客体着重在于人体自身,其根本策略在于通过综合调理以提高机体自身的素质和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结论:中医“治未病”在学术特征上有着现代医学尚不具备的特色,这些特色从理论上看较之受且有广泛适应性和方便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医家喻昌提出秋伤于燥之论,阐明了燥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从诠释学的角度来看,喻昌秋燥论实际上是对《黄帝内经》相关理论的再创造而非纠讹,是在自身所处的时代环境下,带着诠释经典、指导临床的目的对中医经典文本进行的理解和解释。历代医家对中医经典的注解是一种历史的理解,让经典文本在不断传承过程中实现不同时代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据上海《新闻晚报》(2008年9月2日)刊出龙华医院皮肤科主任李咏梅推荐的四款“秋燥”药膳,颇有新意,故择之。  相似文献   

16.
旴江名医喻昌辨治耳鼻咽喉科疾病见解独到经验丰富,形成了独特的耳鼻咽喉生理病理及疾病辨治观,首创"秋燥论"及创制清燥救肺汤,开创润燥之新法,充分体现了"治病必求其本"之理念,对指导耳鼻咽喉科临床及学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导师张震潜心于中医临床诊疗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50余年,深知进一步探究中医学术的特色与优势之必要。笔者师承张老,亲聆教诲,将先生之见解摘录整理,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域环境对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自古幅员辽阔,医家从医并非固定在某个地方,而是在地域间流动,此环境下必然涉及中医学术思想的交流与形成.以旴江医家喻昌为例,将其中医学术特点形成与江苏医学流派医家,如缪希雍学术特点进行梳理,尝试探索地域流动因素对医学流派学术特点形成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医门法律》是明末清初医家喻嘉言所著,首创秋燥病名,专论燥邪为病.他指出《内经》所述“秋伤于湿”当为“秋伤于燥”,并对内外之燥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指导季令养生.创立名方清燥救肺汤,为后世所传用.  相似文献   

20.
喻昌的《医门法律》,在辨证论治方面有诸多创见如对中寒阴证、中风、痉病、湿热证、中暑、燥病等各病证辨证论治,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