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D44V6在肺癌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进行CD44V6在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的免疫组化的标记,并分析其与肺癌分期、类型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CD44V6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与P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肺癌组织中的CD44V6高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检测CD44V6在肺癌中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潜能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
石麒麟 《浙江实用医学》2004,9(3):153-153,168
目的 探讨CD4 4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6 5例乳腺癌中CD4 4V6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资料、C -erbB - 2、ER综合分析。结果 CD4 4V6阳性率淋巴结转移组 73 5 % ,高于无转移组 4 5 2 % (P <0 0 5 ) ;脉管神经浸润组 76 0 % ,高于非浸润组 5 0 0 % (P <0 0 5 ) ;随组织学分级的提高 ,CD4 4V6表达呈递增趋势 ,Ⅰ、Ⅱ、Ⅲ级阳性率分别为 4 4 4 %、5 9 4 %、86 7% ,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同时CD4 4V6在C -erbB - 2阳性组 (70 7% )高于阴性组 (41 7% ) (P <0 0 5 ) ,ER阴性组 (71 3% )高于ER阳性组 (5 0 0 % ) (P <0 0 5 ) ,而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CD4 4V6可作为乳腺癌患者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李学彦  胡家露 《医学争鸣》1998,19(5):534-534
0引言CD44是细胞表面粘膜分子,可存在于人体多个部位,如造血细胞和上皮细胞等,主要参与细胞一细胞,细胞基质之间的粘附作用,可与透明质酸结合,可参与淋巴细胞归巢.最近研究表明,CD44可在多种肿瘤中有表达[1.2],其多种变异体与肿瘤转移有关[3].而CD44在胃良性病变(BGD)和胃癌(GC)中的变化,国内鲜见报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BGD和GC组织中标准型CD44(CD44S)和变异体V6(CD44V6)的表达状况进行初步检测,旨在探讨CD44S及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1方法1.1标本BCD54例,其中浅表性胃炎(CSG)33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黏附分子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分别对60例卵巢异位内膜、5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和4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分别行VEGF、CD44v6和MMP-9的检测,并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VEGF、CD44v6、MMP-9在卵巢异位内膜中的表达与在位内膜组和正常内膜组比较,有明显增强(P<0.01);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VEGF在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内膜中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4v6及MMP-9在在位内膜中的表达略高于正常内膜中的表达,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CD44v6、MMP-9在卵巢异位内膜中呈高表达状态,异位内膜组VEGF和CD44v6之间呈正相关(r1=0.462,χ2=42.038,P=0.000);MMP-9与CD44v6之间呈正相关(r2=0.558,χ2=70.534,P=0.000);MMP-9与VEGF呈正相关(r3=0.397,χ2=29.187,P=0.000),表明与异位内膜的高侵袭性和高血管新生能力有关,可能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CD44v6 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分析它们在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66例)、在位内膜(58例)及正常子宫内膜(46例)中CD44v6、MMP-9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CD44v6、MMP-9在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同期在位内膜组和正常内膜组的表达(P<0.01);在位内膜组和正常内膜组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位内膜组和正常内膜组分泌期的表达高于增生期,但无统计学意义;CD44v6、MMP-9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921).结论 CD44v6与MMP-9在异位内膜中呈高表达状态,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D4 4v6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本实验运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CD4 4v6在子宫内膜腺癌 5 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和不典型增生各 10例中的表达 ,分析其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1)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中CD4 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0 %、4 0 %、6 0 %、78.18% ,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5 5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 ,CD4 4v6表达强度与手术分期及淋巴结有无转移呈负相关 (P <0 .0 5 ,P <0 .0 1) ,与肌层浸润、分化程度无关。 (2 )单因素生存分析CD4 4v6与子宫内膜腺癌的预后有关 (P <0 .0 0 1) ,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筛选出患者的年龄、手术分期和CD4 4v6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 ,CD4 4v6阴性表达患者较阳性表达者生存时间短。结论 CD4 4v6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子宫内膜腺癌CD4 4v6阴性表达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44V6和原位癌基因Bcl-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3例宫颈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和宫颈不典型增生中CD44V6和Bcl-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间关系。结果:①CD44V6表达在宫颈癌中最高,其次为宫颈不典型增生,在正常宫颈组织最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织学分级越高,CD44V6表达率越高,并与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②Bcl-2表达在宫颈癌中最高,其次宫颈不典型增生,在正常宫颈组织不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CD44V6和Bcl-2在宫颈癌中表达不相关(P>0.05)。结论:CD44V6、Bcl-2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宫颈癌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中CD44V6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100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50例,阴性50例)以及20例甲状腺腺瘤中CD44V6的表达。结果甲状腺癌组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72%,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腺瘤组的20%;淋巴结转移组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90%,显著高于无转移组的54%;不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生存期甲状腺癌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不同。结论CD44V6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与否的判断和预后估计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4S和CD44V6在胃淋巴瘤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HE染色、CD3、CD20、CD44S和CD44V6的经法观察47全。 低度恶 胃淋巴瘤中的阳性率为工恶生为62%,差异显著(P=0.02),CD44V6在低度胃淋巴瘤中的阳性率为6%,高度恶性为38%,差异显著(P=0.01)。CD44S在临床1期的阳笥率为30%,2~4期为75%,差异显著(P-0-.002)。结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44V6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1995年2月~1999年4月,从未接受过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其他特殊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标本60例,其中经手术切除的Ⅰ~Ⅱ期宫颈癌标本37例,Ⅲ~Ⅳ期宫颈癌活检标本23例.同期选取正常宫颈上皮组织标本1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标本1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各组织标本CD44V6的表达.结果随着由正常宫颈组织向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乃到宫颈癌的逐步发展,CD44V6的表达逐渐增强,其中正常宫颈组织与宫颈癌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在宫颈癌病理学分级中的阳性表达率亦有显著差异(P<0.05),癌细胞分化越差,CD44V6的阳性表达率越高;CD44V6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的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明显增高(p<0.05);此外,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有关,Ⅰ~Ⅱ期宫颈癌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低于Ⅲ~Ⅳ期者,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44V6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44V6、ER、P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方法,对60例乳腺癌及15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进行了CD44V6、ER、PR检测.结果:CD44V6、ER、PR在乳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55.0%、85.0%、80.0%;导管内癌44.4%、44.4%、44.4%;浸润性导管癌61.1%、72.2%、66.7%;黏液腺癌83.3%、50.0%、50.0%;髓样癌57.1%、71.1%、57.1%;乳腺良性病变33.3%、46.7%、40.0%.乳腺癌组织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相比较,二者差异显著(P<0.05).在浸润型与非浸润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癌旁的正常乳腺组织中无表达.CD44V6在腋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D44V6和ER、PR可作为乳腺癌判断转移、预后的生物学行为,对乳腺癌术后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44变异型(CD44V6)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和50例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的CD44V6水平,分析其与甲状腺癌之间的关系。结果甲状腺癌组患者血清中CD44V6水平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组(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CD44V6显著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P0.05)。结论血清中CD44V6水平检测对甲状腺癌患者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作为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前重要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CD44V6、CD44V7-8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群  宗璐  杨整哉 《医学争鸣》2003,24(16):1500-1503
目的 :探讨CD4 4V6和CD4 4V7 8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10例正常宫颈上皮、1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10例原位癌及 30例宫颈浸润癌标本中CD4 4V6和CD4 4V7 8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中 ,CD4 4V6、CD4 4V7 8均无阳性表达 .在宫颈CIN→原位癌→宫颈侵润癌中 ,阳性表达均呈上升趋势 ,两者呈正相关 (r =0 .96 3,P <0 .0 5 ) .CD4 4V7 8阳性表达早于CD4 4V6 .CD4 4V6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r=1.0 0 ,P <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者CD4 4V6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结论 :CD4 4V7 8阳性表达是一个较早的分子事件 ,对宫颈癌的发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早期诊断宫颈癌的潜在指标 ;CD4 4V6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估计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联合检测CD4 4V6、CD4 4V7 8,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免疫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14.
马继民  崔杰  叶晓霞 《现代医学》2007,35(5):375-377
目的 探讨CD44V6的表达与胃癌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30份经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50份异型增生组织、30份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进行CD44V6蛋白检测.结果 正常胃黏膜组织、异型增生组织、胃癌组织 CD44V6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型异型增生组织的CD44V6表达率逐级升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CD44V6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转移、浸润程度、脉管浸润、生长方式有相关性(P<0.05).结论 CD44V6的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和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Survivin和CD44V6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61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及26例癌旁组织的Survivin和CD44V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食管鳞癌组织Survivin高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生存期有明显相关性(P〈0.01)。②CD44V6在食管癌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生存期有明显相关性(P〈0.01)。③Survivin与CD44V6表达具有关联性。结论Survivin其表达阳性提示癌变的可能,可以作为判断食管癌恶性潜能的重要生物学指标。CD44V6蛋白的表达随着癌浸润深度的增加,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的生存时间的缩短而增加,提示CD44V6高表达的肿瘤侵袭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预示食管癌的预后较差。二者可能在食管癌的癌变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44V6在眼附属器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眼附属器淋巴瘤中CD44V6的表达情况。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2例,首次诊断为DLBCL 12例,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复发演变为DLBCL 10例;MALT淋巴瘤41例,26例为初发病例,15例为复发病例;另选10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作对照。结果:CD44V6阳性者细胞膜呈棕色。CD44V6在DLBCL的表达率和阳性程度均比MALT淋巴瘤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在淋巴瘤中的表达率和阳性程度比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DLBCL和MALT淋巴瘤各自组内的表达率和阳性程度均无有统计学差异(P>0.05)。CD44V6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均无关。结论:在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异常增生疾病中,CD44V6的表达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强,提示其在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黏附分子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与甲状腺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8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CD44V6和MMP-2表达。结果8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CD44V6和MMP-2阳性表达率为67.1%和68.3%,均高于甲袱腺腺瘤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CD44V6和MMP-2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且随侵袭程度增加而升高。结论CD44V6、MMP-2在促进甲状腺癌的浸润与转移中呈协同效应。CD44V6和MMP-2表达的综合检测对甲状腺癌转移趋势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能是甲状腺癌侵袭转移、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