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配合限制片段长短多态现象(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RFLP)分析,对16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病人3号染色体短臂3p24等位基因杂合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进行了测定,并同汉族、维吾尔族食管癌病人3p24杂合缺失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哈萨克族3p24杂合缺失率为100%(11/11),汉族为42.8%(3/7),维吾尔族为33.3%(1/3).提示3p24EAβMD、EAβH基因座位杂合缺失的检测有可能成为哈萨克族食管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并配合限制片段长短的多态现象(RFLP)及CA重复顺序多态性分析,对15例乳腺癌病人3号染色体短臂3p24,7号染色体长臂7q31,16号染色体长臂16q24,3和17号染色体短臂17p13.1杂合缺失(LOH)进行了测定。在上述位点分别发现36%、36%、2/4和5/9的信息个体呈现LOH。其中3p24和7q31位点的LOH大多发生在临床II、III期、淋巴转移阳性和雌激素受体阴性的肿瘤中。提示3p24和7q31位点LOH的测定有可能成为乳腺癌病人预后评价的指标。此外,上述四个位点所呈现的较高的LOH阳性率也提示乳腺癌抑癌基因在这些位点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配合限制片段长短多态现象(RFLP)分析,对22例食管癌病人3号染色体短臂3p14 ̄24,17号染色体短臂7p13.1杂合缺失(LOH)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3p24、3p21、3p14和17p13.1位点LOH检出情况分别为8/11、2/4、1/9和6/6,其中3p24和17p13.1位点的LOH较高,提示这一位点LOH的测定有可能成为食管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实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患者3p24等位基因杂合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配合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对22例妇女乳腺癌患者3号染色体短臂3p24等位基因杂合缺失(LOH)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3p24EAβMD位点和EAβH位点的LOH检出情况为6/14,杂合缺失率为42.8%。实验发现乳腺癌患者在3p24位点的LOH较高,提示这一位点可能存在抑癌基因,此基因的缺失改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可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配合限制片段长短多太现象分析,对16例新疆哈萨克族管癌病人3号染色体短臂3p24等位基因杂合缺失(进行了测定,并同汉族、维吾尔族食管癌病人3p24杂合缺失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哈萨克族3p24杂合缺失率为100%(11/11),汉族为42.8%(3/7),维吾尔族为33.3%(1/3)。提示3p24杂合人率为100(11/11),汉族为42.8%(3/7),维吾尔族为33。.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探讨p53抑癌基因在原发性食管癌中的改变以及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配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法,对48例新疆地区原发性食管癌及正常组织中p53抑癌基因的等位基因杂合缺失(LOH)及突变进行了检测。结果:RFLP分析显示p53外显子4和内含子6的LOH分别为8/18和4/13。SSCP分析显示,p53外显子5~8的突变率为50%(24/48),且突变多出现在食管癌发展的较晚阶段。结论:p53基因缺失、突变可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35例食管癌患者3p25D3S1038染色体位点的杂合缺失,为寻找此位点附近潜在的抑癌基因奠定基础。方法:微卫星DNA-PCR-银染法检测3p25D3S1038位点杂合缺失。结果:3p25D3S1038位点有ll例存在杂合缺失(LOH),LOH率为31.4%,此位点杂合缺失在各民族中均存在。结论:3p25D3S1038存在杂合缺失且有一定发生频率,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值得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8.
散发性结直肠癌3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缺失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散发性结直肠癌(SCRC)3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缺失(LOH)发生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对3号染色体上可能的SCRC相关基因进行初步定位。方法 用覆盖3号染色体的13个微卫星标记对8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进行LOH扫描分析。结果 3号染色体至少有两个位点发生LOH者占39%(29/74),3p所选4个位点中至少有一个发生LOH者占37%(27/74),3q所选9个位点中至少有一个发生LOH者占53%(39/74)。整条染色体上以D3S1300(3q14.2)位点LOH率最高,达54%(23/43)。3qLOH在远端结直肠癌较近端高发,3q及D3S1300LOH阳性肿瘤多表现为浸润型生长和局部侵犯,并多发于大于50岁的老年患者。结论 3号染色体存在散在分布及区域性高频等位基因LOH,并与SCRC临床病理资料相关,提示其上SCRC相关基因的存在。高频LOH位点D3S1300的发现,提示3p14.2附近区域的FHIT基因可能作为肿瘤抑制基因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在哈萨克族(简称哈族)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阐明哈族食管癌高发的机理,从分子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技术并配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银染的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法对41 例新疆地区原发性食管癌及正常组织中家族性结肠腺瘤样息肉易感基因(APC)第11 外显子杂合缺失(LOH)及点突变进行检测。结果:31 例信息个体中13 例显示杂合缺失,杂合缺失率为41.9% ,其中哈族的杂合缺失率为50.0% (7/14),而汉族的杂合缺失率为35.3% (6/17)。点突变率为24.4% (10/41),其中哈族食管癌的点突变率为30.0% (6/20),汉族食管癌的点突变率为19.0% (4/21)。结论:APC抑癌基因第11 外显子的LOH 存在于食管癌的各个临床分期,LOH不是癌症发生的结果,可能是癌症发生的早期因素,且与食管癌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索胶质瘤的发生机遇,为胶质瘤的诊断、预后提供有意义的指标,并且为基因治疗胶质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PCR技术配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对胶质瘤3号染色体短臂3p24两个DNA标志不同位点的杂合缺失(LOH)进行检测。结果:27例胶质瘤标本中在EAβH位点发现6个信息个体中有3例显示杂合缺失,杂合缺失率为3/6,而EAβMD位点未发现杂合缺失。结论:胶质瘤中未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喉癌患者肿瘤DNA微卫星多态位点等位基因杂合型缺失在肿瘤组织与血浆的表达及关系,探讨血浆肿瘤DNA的动态变化在临床早期诊断、筛查及随访中的意义。方法:2003年9月~2004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喉癌患者43例,抽取术前、术后防凝血,分离淋巴细胞和血浆,采集肿瘤、癌旁组织标本,分别提取DNA。选取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等位基因杂合型缺失(LOH)表达较高的3个微卫星多态位点D9S162、D9S1782、D17S1665,设计并合成引物,PCR扩增,聚丙烯酰胺电泳,用ID Image Analysis Software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分析电泳结果。结果:D9S162肿瘤、术前血浆、术后血浆LOH表达率分别为51.85%,44.44%,33.33%;D9S1782分别为43.48%,39.13%,34.78%;D17S1665分别为51.43%,42.86%,37.14%。术后血浆3个位点有6位次LOH消失;早期和晚期喉癌血浆DNA的LOH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肿瘤DNA的LOH的表达与血浆肿瘤DNA的表达一致,监测血浆肿瘤DNA的变化有助于喉癌的早期诊断,术后随访过程中动态监测血浆肿瘤DNA可以预测肿瘤有无复发或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 3 号染色体短臂 2 区 4 带(3p24)等位基因杂合缺失与口腔鳞癌临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抑癌基因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 40 例口腔鳞癌及正常组织的手术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配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 C R R F L P)分析方法进行检测。结果:3p24 等位基因两个基因座位 E Aβ M D和 E Aβ H 杂合缺失分别为50.0% 和 62.5% 。3p24 等位基因杂合缺失在口腔鳞癌病理分级中有显著差异( P< 0.01)。在各民族间元差异( P> 0.05)。结论:3p24 位点的抑癌基因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3p24 等位基因杂合缺失和较差的预后因素相关,有可能成为判断临床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别分析华北地区28个苯丙酮尿症(PKU)家系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及42个PKU家系PAH基因外显子3(Arg~(111)→终止码)及外显子6(Tyr~(204)→Cys)突变位点。RFLP单体型分析表明,华北地区人群中约77%的正常染色体与79%的PKU突变基因染色体与单体型4相关,同时发现两种新的单体型——单体型49与单体型50;在群体中只有37%的个体为单体型杂合子,并可提供连锁分析所需的信息。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法检测42个PKU家系PAH基因外显子3(Arg~(111)与外显子6(Tyr~(204)的突变位点,结果表明两者分别占华北地区PKU点突变的3.6%与9.5%。  相似文献   

14.
应用5种限制性内切酶,6种β珠蛋白基因簇内探针分析广东18个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家系中69条染色体的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单体型,共发现17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单体型为1、2和3型;新发现4种单体型,其中3种与β地贫基因(β~T)相关。应用RFLP分析法可对9个家系进行产前诊断,7个家系进行50%排除诊断。用PCR(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寡核苷酸探针(ASO)检测法对广东地区46名患儿的β~T基因进行检测,有82个与6种β~T突变基因的ASO探针杂交,其中最常见的是41/42-TCTT、-28A→G和IVS-2nt654C→T。应用PCR结合6种ASO探针检测法,可对36个家系进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患者染色体3p14—24等位基因杂合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APC/MCC基因杂合性缺失(LOH)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多聚酶锭反应技术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现象对46例食管癌APC和MCC基因的LOH进行了分析。结果 食管癌APC和MCC基因LOH阳性表达分别为29.0%和33.3%。结论APC、MCC基因的LOH是食管癌的常见改变,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中3p24和11p15.5染色体位点潜在抑癌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p24染色体位点的杂和缺失和11p15.6位点的点突变同食管癌之间的相关性,寻找这2个位点中潜在的抑癌基因,并希望通过此研究能为最后确定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用PCR-RFLP法检测3p24染色体的3个位点(EAβMD,EA,βH,EAβR)上等位基因的杂合缺失情况,PCR-SSCP法检测11p15,位点的点突变。结果:经RFLP法显示:在3p24的EAβMD位点,杂合缺失率为7  相似文献   

18.
腺瘤性结肠息肉基因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腺瘤性结肠息肉(APC)基因突变位点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7个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家系中发现1个家系有该基因1309-13ll密码子区域AAAGA片断的缺失,并得到了序列分析证实。通过该家系亲缘族的检查,发现了2例青年病人,其结果与纤维肠镜检查结果一致。为早期发现部分FAP患者提供了一个简便、可靠的检测手段。本文结果也表明中国人FAP患者存在与西方国家相同的APC基因的突变方式。  相似文献   

19.
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katG基因突变快速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结核分枝杆菌(MTB)katG基因点突变的筛选方法,了解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INH)的状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对8株耐INH的临床MTB分离株、16株对INH敏感的临床分离株及MTB标准株H37Rv的katG基因,进行聚合酶链(PCR)反应扩增katG基因片段,再用Msp I内切酶分别对PCR产物进行消化反应。如果有315位点AGC突变为ACC,则将增加一个切点。结果:检测到8株耐药株中有7株增加了一个Msp I内切酶切点,耐药株中katG基因点突变检出率为87.5%(7/8);16株敏感株和标准株均无额外的Msp I内切酶切点。未发现katG基因序列的缺失。结论:katG基因点突变是MTB耐INH重要机理之一;用PCR-RFLP检测耐INH的MTB的katG基因点突变具有快速、简便、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9p21(D9S171)杂合性丢失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抽提正常和肿瘤组织中的DNA,应用9p染色体微卫星标志,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食管癌组织中9p21的杂合性丢失。结果32例食管癌组织,14例出现9p21位点条带的缺失,杂合性丢失率为43.7%。杂合性丢失与临床病理之间无明显关系。结论杂合性丢失在高发区食管癌病人中有较高的检出率,表明杂合性缺失与食管癌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