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目的 研究面神经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面神经研究室诊治的5例面神经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男2例,女3例,年龄29~44岁;5例面神经血管瘤患者,4例均行颞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及面神经增强MRI检查,1例仅行面神经增强MRI。结果 5例患者均以突发单侧面瘫起病;左侧4例,右侧1例;5例患者均有面神经膝节段受累;面神经血管瘤在HRCT上主要表现为膝状神经节及邻近迷路段、水平段面神经骨管扩大,周围骨质边缘不连续、欠规则。较典型者呈点状或针状高密度类似蜂窝状结构;MRI上主要表现为以膝状神经节为中心的软组织结节影,伴邻近节段面神经增粗。平扫呈混杂T1、不均匀稍长T2异常信号,边界欠清,增强扫描后异常强化。结论 详细病史、结合颞骨HRCT及多平面重建、面神经增强MRI等辅助检查,有助于面神经血管瘤术前诊断;根据患者听力情况、肿瘤范围、累及部位选择适宜的手术径路,在尽可能保留面神经完整性的基础上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总结鼻内镜下切除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1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内镜手术疗效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影像学检查示CT主要表现为受累鼻窦膨大,骨质不同程度吸收。MRI检查9例患者T1WI呈中等信号,10例患者T2WI呈高信号;其中8例动态增强扫描均呈渐进性强化及蜂窝状或斑驳状表现。结合临床均能提示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11例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均在鼻内镜下顺利完整切除,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影像学检查对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术前诊断有特征性意义,绝大多数病例在不进行颌内动脉栓塞或颈外动脉血管结扎的情况下,可在鼻内镜下完格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3.
耳部影像学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耳科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价值。相对于其他系统的影像学来说,由于耳部解剖的复杂性及疾病的特
殊性,针对耳部的影像检查方法更为精细、疾病诊断更加困难。为了激发低年资医师和学生对耳部影像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本文结合文献和个人临床、研究经验,分析耳部影像学检查和诊断的复杂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咽旁间隙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对咽旁间隙肿瘤CT、MRI检查资料的分析研究,探讨影像学检查在咽旁间隙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988年1月~2005年1月我科收治的咽旁间隙肿瘤患者138例,咽旁间隙的转移性肿瘤和侵及咽旁间隙的鼻咽癌未计人内。所有病例均作CT或(和)MRI检查。结果:CT和MRI可较好地提供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肿瘤的边缘是否光滑及与颈部大血管的关系,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结论:术前行CT、MRI检查对咽旁间隙肿瘤治疗方案和手术径路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诊断慢性中耳炎的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6例(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比较术前HRCT检查与手术所见.结果胆脂瘤型中耳炎30例HRCT表现为鼓室或(及)鼓窦内团块软组织影和骨质改变,包括听骨移位、破坏,盾板破坏及中耳腔扩大,有的伴有乙状窦、天盖,水平半规管破坏;骨疡型中耳炎21例HRCT表现多呈斑片状、条索状或网状软组织影,部分可见液平面,听骨移位及破坏较轻;单纯型中耳炎HRCT表现大多无异常.HRCT所见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符合率为96.4%.结论HRCT有助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分型. 相似文献
6.
CT、MRI在鼻咽纤维血管瘤中的诊断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鼻咽纤维血管瘤是常发生于10~25岁男性青 年的良性肿瘤,又名青春期出血性鼻咽纤维血管瘤, 与一般的纤维瘤不同,它由致密结缔组织、大量弹性 纤维和管壁薄且有弹性的血管组成,血管受损后极 易出血。瘤体具有扩张生长能力,可向鼻窦、眼眶、颅 底甚至颅内侵犯蔓延,肿瘤能否全部切 相似文献
7.
CT和MRI在诊断鼻内型脑膜脑膨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CT和MRI在诊断鼻内型脑膜脑膨出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鼻内型脑膜脑膨出患者的CT与MRI表现;4例均行CT和MRI扫描,2例仅行CT扫描,1例仅行MRI检查。结果:7例鼻内型脑膜脑膨出患者中有1例并发脑积水。冠状位CT扫描可见筛骨骨质缺损,MRI见鼻腔内囊状异常脑脊液信号,并向上与颅内蛛网膜下腔直接相通,其内有少量脑组织信号。结论:CT和MRI能正确诊断该型脑膜或脑膜脑膨出;CT显示颅底骨质缺损大小、部位优于MRI,MRI可清楚显示疝出物及其与脑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性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CT和MRI在颅底软骨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9例颅底软骨肉瘤,全部病例均行CT和MRI平扫及增强。结果 9例CT平扫表现为等或略低密度的分叶状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伴有不同程度的钙化,且形态不规则,呈散在沙粒样或弧形及粗糙团块状,同时合并骨质破坏;增强后病灶呈非均匀强化。MRI检查T1WI呈等低信号混杂影,T2WI呈高低信号混杂影,肿瘤内钙化在T1WI、T2WI均为无信号区,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性强化。结论颅底软骨肉瘤有较特有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是诊断颅底软骨肉瘤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联合颞骨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定位初发中耳胆脂瘤的准确性以及对胆脂瘤术后随访复查的价值。方法选取初发胆脂瘤患者134例、疑似复发性胆脂瘤患者22例,均行HRCT、常规核磁平扫及DWI检查。以术中所见及病理诊断为基础,将DWI与HRCT图像结合,评估初发胆脂瘤病灶位置及侵袭范围与术中病变的符合度。将HRCT、DWI对复发性中耳胆脂瘤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二者诊断效能。结果DWI联合HRCT定位初发胆脂瘤位置的准确率为90.3%。HRCT、DWI诊断复发性中耳胆脂瘤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7.8%、75.0%、83.3%、18.8%和100%、75.0%、94.7%、100%,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024和0.843,卡方配对检验证实组间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联合DWI的高敏感度及HRCT的高分辨率,能够提高初发胆脂瘤术前定位的准确性,可用于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DWI对复发性中耳胆脂瘤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为二次手术探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分析单侧良性蝶窦病变在CT及MRI中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分析21例单侧良性蝶窦病变且经鼻内镜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的住院患者的影像学特征。 结果 21例单侧良性蝶窦病变中,囊肿7例,CT表现为蝶窦内圆形或卵圆形较均匀软组织密度影,蝶窦腔膨胀性改变者可伴有骨质吸收变薄,MRI表现为长T1和长T2不规则球形信号影;真菌性病变8例,CT表现为蝶窦内不规则点片状钙化斑或云絮状密度增高影,呈毛玻璃样改变,MRI表现为蝶窦内混杂信号,炎症片状渗出呈高信号,真菌结节呈T2WI低信号;脑脊液鼻漏3例,CT表现为蝶窦内单纯软组织密度影,MRI表现为脑脊液高信号影与鼻窦内高信号液体影之间有线状高信号影相连,其他组织(脑组织、鼻黏膜)呈低信号;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CT表现为蝶窦内软组织密度影,密度欠均匀,MRI表现为肿物有不均匀强化,呈现条索样或不同程度“脑回征”。 结论 CT可以较好地显示病变周围的骨质改变,MRI能更清楚地显示病变侵袭范围,两者结合可为单侧良性蝶窦病变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CT结合增强MRI分析比单纯依靠CT扫描更具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上颌窦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CT在上颌窦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对资料完整的100例上颌窦病变(64例炎性病变,14例良性肿瘤,17例恶性肿瘤,5例外伤骨折)患者的临床所见、CT扫描和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与临床诊断符合率95.0%(95/100);CT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2.6%(88/95)。认为CT能较好的显示上颌窦的炎性病变、肿瘤和外伤的范围,肿瘤病变的骨质破坏程度及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有助于准确进行肿瘤的TNM分期及划定放疗野,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参考。CT扫描较X线平片及多轨迹断层摄影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鉴别诊断和定性诊断还应密切结合临床和病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治突发性聋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5年21例、21耳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检查无异常、经系统综合治疗1周后无好转,再行MRI检查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特点、听力学及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21例患者中, 5例经MRI 检查发现有病理性改变。结论:对于经系统治疗1周左右、效果欠佳的突发性聋患者,建议加做MRI。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先天性内耳道狭窄的多层螺旋CT(multiple slices CT,MSCT)和MRI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15耳)先天性内耳道狭窄患者MSCT和MRI检查的影像资料.结果 先天性内耳道狭窄单侧11例,双侧2例.MSCT显示内耳道管腔不同程度狭窄.孤立性内耳道狭窄3耳,合并其他畸形12耳,其中10耳仅合并内耳畸形,1耳同时合并内、中、外耳畸形,另1耳同时合并内、中、外耳畸形及额骨发育畸形.MRI检查15耳均显示前庭蜗神经发育细小;其中7耳蜗神经未显示,7耳蜗神经发育细小,1耳蜗神经显示不清;其中2耳面神经发育细小.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图像可立体显示内耳道狭窄程度及伴发的内耳畸形.结论 MSCT 可显示内耳道狭窄的程度及伴发畸形,MRI则可显示其神经发育情况.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multiple 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 MS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features of congenital stenosis of the internal auditory canal (CSIAC)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for diagnosis.Method Thirteen cases with fifteen ears were studied.In all cases a MSCT and MRI was performed.Results Eleven cases were unilateral,and 2 cases were bilateral.MSCT could show the narrowness of IAC.Three cases were isolated,but the others were combined with inner ear malformations.One ear had inner,middle and outer ear malformations.One ear had inner,middle,and outer ear malformations with a frontal bone malformation.MRI demonstrated that all of the vestibulocochlear nerves were hypoplastic.The cochlear nerve in seven ears was not present,in seven ears the nerve was thinner,and in the last case it was poorly visualized.The facial nerve in two ears was hypoplastic.Volume rendering( VR) could present the degree of the narrowed internal auditory canals,combined with other inner ear anomalies.Conclusion MSCT will show the degree of the narrow internal auditory canals and combined anomalies,while the MRI can further demonstrate the nerves'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4.
影像导航下鼻内镜手术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像导航技术在鼻内镜手术中应用的有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8例患者 ,其中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39例、孤立性蝶窦炎 6例、坏死性上颌窦炎 3例、蝶窦囊肿 5例、鼻咽纤维血管瘤 2例 ;鼻颅沟通性脑膜瘤、外伤性脑脊液鼻漏、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各 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BrainLab影像导航系统及鼻内镜实施手术。结果 影像导航术前准备时间 (包括配准、头架定位、常规器械注册等 ) 10~ 2 0min ,平均 15min。 5 2例手术区域影像标志与实体解剖标志间的误差≤ 1 5mm ,6例 >3mm。影像导航可准确定位视神经等解剖标志 ,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影像导航系统与内镜相驳接 ,不仅可以帮助术者在术中定位鼻腔、鼻窦、颅底的解剖结构 ,并可使手术视野扩展到内镜之外 ,使术者在术野中进行手术操作的同时 ,能顾及到术野周围的重要结构。特别是在复杂的手术中 ,可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CT螺旋扫描多方位重建成像 ,更好地显示环杓关节脱位的三维改变 ,证实螺旋CT对环杓关节改变显示的可靠性。方法 15例经纤维喉镜检查和录像动态喉镜观察的环杓关节脱位患者接受螺旋CT成像检查 ,以 10例无声嘶的健康人轴位图像作正常对照 ,设计一种在轴位图像鉴别杓状软骨脱位的方法。结果 15例患者薄层轴位CT成像显示环杓关节异常 ,所有患者的声门裂两侧底角不相等 ,患侧底角明显小于 (8例 )或明显大于 (7例 )健侧底角 ,量角器测量两角之差在5°~ 4 5° ,其中 13例两角之差在 10°~ 30°。正常对照组中 8例声门裂两底角完全相等 ,2例声门裂两底角有很小差别 ,分别为 2°和 3°。高质量的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图像可以明确脱位的杓状软骨的定向。结论 声门裂患侧底角与健侧底角不相等是诊断杓状软骨脱位的一项客观指标。螺旋CT对环杓关节脱位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双内听道(duplication of internal auditory canal,DIAC)的多层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4例(5耳)DIA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4例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其中2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 多层螺旋CT显示5耳内听道被骨性间隔分为双管状,上部骨管与面神经管相连,下部骨管与前庭和耳蜗相连,其中2耳骨性间隔不完整.5耳上下两管径之和均超过2 mm.3耳可显示蜗神经管狭窄.5耳均合并前庭扩大及外半规管发育不良,2例(2耳)同时合并小耳廓畸形,1耳合并小耳廓畸形、外耳道闭锁及听小骨发育不良.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图像可全面立体显示骨性间隔及双管结构.MRI显示1耳前庭和蜗神经发育不良、面神经完好,另1耳前庭、蜗神经和面神经均发育不良.结论 多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内听道被骨性间隔分为双管状及伴发畸形,可作为确诊DIAC的依据.MRI能表示其神经发育异常,为电子耳蜗植入对象的选择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阐述颈内动脉颈段走行异常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影像学研究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1年4月7例颈内动脉颈段走行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为术中直接探查颈段颈内动脉,3例采用影像后处理工作站对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原始水平位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2例行MRA检查.结果 颈内动脉颈段走行异常中5例患者无相关临床症状,1例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另外1例表现为咽痛.查体4例患者可见鼻咽、口咽或喉咽咽壁的搏动性肿物,表面光滑.观察颈内动脉共12条,均有颈内动脉颈段走行异常,其中血管迂曲5条,发生扭结7条.有影像学资料的5例患者中双侧颈内动脉颈段均受累,其中2例双侧均为迂曲,2例双侧均为扭结,1例两侧分别为迂曲和扭结同时发生.结论 颈内动脉颈段走行异常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查体或可发现咽部隆起,或出现异常搏动.CTA和MRA可直观显示颈内动脉颈段走行异常,以避免术中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