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颅内脂肪瘤CT与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颅内脂肪瘤CT与MRI的特征性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12例颅内脂肪瘤临床资料及CT,MRI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行CT扫描.其CT特征性表现为均匀一致脂肪密度影,边缘清楚,3例伴有钙化,周围无水肿;4例行MRI扫描,其MRI特征性表现在T1及T2加权像均表现为高信号,在STIR序列表现为均匀一致的低信号。结论 CT和MRI对颅内脂肪瘤均能明确定位、定性诊断;MRI在颅内脂肪瘤定性诊断上较CT更好。  相似文献   

2.
李新明  韩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0):2875-2876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对颅内脂肪瘤的认识。材料:6例病人脂肪瘤通过CT与M R检查,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肿瘤位于胼胝体,1例位于右侧裂,另1例位于纵裂。结果:脂肪瘤在M RT1加权,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所有病例CT扫描均为低密度。结论:CT值为负值,脂肪瘤通常伴有先天性发育异常。CT与M R诊断十分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内脂肪瘤在CT和MRI的影像表现。方法 对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间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诊断为颅内脂肪瘤的49例患者的MRI和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颅内脂肪瘤MRI为49例,3例多发,其它均为单发;发生部位分别为前纵裂池24例、小脑幕10例、四叠体池6例、侧脑宰后角5例、胼胝体旁3例、环池1例。常规序列:T1WI像病灶呈高信号、略高信号,T2WI像大部分病灶呈高信号,T2dark-fluid像为低信号;DWI序列:DWI(b值=0)像、DWI(b值=1000)像、ADC像病灶大部分为低信号;SWI序列:SWI_mag像、SWI_mip像大部分病灶为低信号,SWI_pha像大部分病灶为高、中心高周边低、高低混杂信号;双排CT及64排CT均为低信号,CT均值分别为为-33±23HU、-59±21HU。结论 颅内脂肪瘤在CT及MRI上影像具有特征性,SWI_mip像结合SWI pha像可能提高颅内脂肪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5.
CT诊断颅内脂肪瘤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颅内脂肪瘤是一种与胚胎发育有关的肿瘤,十分罕见,但自CT问世以来颅内脂肪瘤的检出率显著增加,我们搜集2003/2006年CT诊断的19例颅内脂肪瘤,回顾分析其CT表现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颅内脂肪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韩昔阳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2):128-128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脂肪瘤诊断与治疗方式。方法对1例新生儿颅内脂肪瘤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例新生儿颅内脂肪瘤,经CT与MRI明确诊断,住院后随访发育良好。结论CT与MRI诊断新生儿颅内脂肪瘤的声像图有其特异性,是新生儿颅内脂肪瘤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颅内脂肪瘤很少见,由于CT的广泛应用,检出率明显增加,并能准确地确定脂肪瘤的部位、大小及形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2例颅内脂肪瘤患者,旨在探讨其CT征象及鉴别诊断。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自2006年8月至2013年8月经CT诊断为颅内脂肪瘤的12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872岁,平均(41±6)岁。临床上癫痫2例,间断性头痛、头晕或一过性头痛4例,无神经系统症状因外伤或查体而发现  相似文献   

9.
颅内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笔者经CT和MR检查诊断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中线区域脂肪瘤的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颅内脂肪瘤患者的CT及MRI表现.结果:20例颅内中线区域脂肪瘤,其中胼胝体12例,环池2例、四叠体池1例、松果体区2例和侧裂池3例.CT及MRI均特征性表现为中线区域脂肪密度影,CT值-60~-190Hu,平均-110Hu,MRI表现为与皮下脂肪信号一致,即T1及T2为高信号,STIR为低信号,病灶边界清楚,无明显占位效应.CT及MRI显示伴胼胝体未发育及发育不良15例,伴透明隔不发育1例.6例随访5~12年无变化.结论:CT及MRI是诊断中线区域脂肪瘤的最佳检查手段,尤以MRI对其伴发的颅脑畸形显示较佳.  相似文献   

11.
纵隔脂肪肉瘤CT及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纵隔脂肪肉瘤的CT及MRI表现和特征,探讨CT及MRI在诊断纵隔脂肪肉瘤上的价值。方法:结合病理学特点,复习既往献,并对2例纵隔脂肪肉瘤病人的CT及MRI表现和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及MRI对纵隔脂肪肉瘤的定位诊断比较明确,而在定性诊断上虽有一定的特征表现,但往往需要与纵隔其他实体瘤相鉴别,结合肿瘤病理,临床加以综合性分析,作出正确的结论。CT及MRI增强扫描的鉴别意义不大。结论:CT及MRI是诊断纵隔脂肪肉瘤的前效方法,但仍需结合临床,病理,以得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颅内结核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1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颅内结核病例资料和MRI表现,其中结核性脑膜炎5例,颅内结核瘤4例,颅内结核瘤并脑膜炎2例。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的MRI主要表现为脑梗塞、脑积水,脑膜及脑基底池的异常增强等。结核瘤MRI可表现为占位、脑水肿,可见钙化,在T2WI上呈低信号以及环形或结节状的异常增强为其特征表现。结论:MRI在诊断颅内结核方面有比较特征性的表现。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像诊断对脊髓空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29例脊髓空洞症中,17例行MRI检查,12例行延迟脊髓造影CT(DMCT)检查,比较二者的优缺点。结果:DMCT扫描示脊髓膨大,髓内可见高密度造影剂,MRI示髓内有圆柱状,棱形空洞或伴有分隔。结论:DMCT和MRI均为脊髓空洞征的首选方法。但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14.
病例资料患者,男,53岁,因头昏头痛三年来我院就诊,行颅脑CT检查。CT表现:鞍内可见一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楚,密度均匀,CT值为-74Hu,大小为1.5x2.1cm。脑室系统无异常,CT诊断为鞍区脂肪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MR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优势。方法:对本院14例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的MRA表现进行分析,并与MRI及CT表现进行比较。结果:14例颅内动脉瘤具有特征性MRA及MRI表现,其定性诊断能力优于CT,MRA在显示瘤体及载瘤动脉方面优于MRI。结论:MRA是检出直径〉3mm的颅内动脉瘤的最佳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颅内出血在GRE序列上的表现,探讨颅内出血在GRE序列上表现的生物物理学基础。方法CT证实为急性颅内出血的21例患者,其中脑实质内出血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脑挫裂伤5例。在发病6小时内行常规SE序列的T1WI、T2WI及GRE序列的T2*WI MRI检查,对急性出血的MR征像进行总结分析,并比较常规T2WI及T2*WI对急性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9例脑实质内出血在常规MR上7例表现为等T1,2例表现为长T1,在T2WI上8例呈不均质的略高信号,1例为等信号,其中有5例在病灶核心区或边缘可见低信号。而在T2*WI上病灶边缘均可见明显的环状低信号或整个病变均呈低信号;7例珠网膜下腔出血中只有3例在常规MR上可见短T1信号,其余4例均正常,而在T2*WI上7例均可见明显的低信号;5例脑挫裂伤表现为不均质的长T1长T2信号,在T2*WI上可见多发的点状低信号。结论GRE序列对颅内出血的敏感性高,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的SE序列。临床怀疑颅内出血的患者在进行MR检查时,检查序列应常规包含GRE序列,以进一步提高MRI对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诊断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影像学鉴别诊断,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的CT和MR资料,三期法(动肪、门脉、延迟)扫描肝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讨论其鉴别诊断和误诊原因。结果 17例FNH中有12例表现较为典型,CT平扫呈低或等密度,T1WI为等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部分病灶可见中央区低密度瘢痕,增强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均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常见明显强化,延时期多为等密度,瘢痕可稍有强化;均作出了正确诊断。5例FNH表现不典型,CT低密度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无瘢痕或瘢痕不明显,轻度强化;5例中有3例误诊为肝癌,2例诊为血管瘤。结论 不典型FNH容易误诊,应注意与肝癌及肝血管瘤鉴别,误诊另一原因是三期扫描技术不规范造成病灶表现不典型而引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Rathke囊肿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4例Rathke囊肿的CT及MRI资料。结果:14例Rathke囊肿,CT平扫8例,其中4例为低密度,2例等密度,1例高密度,1例囊壁可见钙化。3例CT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MRI平扫主要显示为圆形或类圆形,5例位于鞍内,9例位于鞍内及鞍上。6例为长T1、长T2信号,5例为短T1、长T2信号,2例为短T1、短T2信号,1例信号不均匀。12例MRI增强扫描,其中10例未见明显强化,2例囊壁轻度强化。结论:Rathke囊肿囊液密度/信号变化多样,通过总结其影像特点并结合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可对其中多数病例做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探讨超声、 CT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40例确诊为颅内出血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实施超声、 CT诊断并有完整的影像学诊断资料,分别对单独的超声、 CT诊断结果,超声与CT联合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140例患者中,室管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别是检出率最高的3个出血部位,且在室管膜下出血的检出率上超声显著高于CT,而在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以及硬膜下出血的检出率上,则有CT优于超声的情况,室管膜下出血和脑室内出血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CT、超声以及 CT 联合超声3种诊断方法下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2.9%、74.3%和92.9%, CT联合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2种影像学方法单独诊断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和CT都是临床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二者各有优缺点,将其联合应用,可以在诊断过程中获得最佳的诊断结果,为患儿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