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医学将痛风归属于"痹症"范畴,认为痛风因脾肾功能失调,偏重于湿邪致病,湿浊痹阻经络。痛风急性期临床辨证为寒湿痹阻、湿热瘀滞、痰浊阻滞证型。痛风急性发作期多以实证为主,中老年患者多虚实夹杂病症。痛风急性期中医整体治法以利湿化浊、通络止痛,尚需注意气血之治,合理的中医治疗可以快速缓解关节肿痛,减轻患者行走负担。  相似文献   

2.
总结郭海涛副主任医师治疗痛风的经验举隅,海涛副主任医师认为痛风的病因病机是在阳虚血瘀、阴阳失调情况下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日久痰浊瘀血互结,痹阻经络、血脉而致.根据临床特点辨证分为湿热瘀阻证和阳虚血瘀证.用药独到,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痛风主要致病因素为浊毒瘀滞、闭阻经络。高尿酸血症即是浊毒,为无形之邪;单钠尿酸盐形成,沉积于关节,即为瘀滞,为有形之邪。二者泄利失常,病发初始,亦或不痛,然积滞渐久,若与外邪相合,闭阻经络,即可致急性关节炎发作,治疗以清利浊毒、活血化瘀为法,以清、利、通、化为治,既可抑制尿酸生成,控制机体血清尿酸盐浓度,又能改善临床炎性肿胀疼痛症状,祛邪且不伤正。  相似文献   

4.
痛风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与肝脾肾功能障碍、气化失司、湿浊瘀毒内生密切相关,且贯穿痛风病的始终。本病常由外因诱发,湿浊留注四肢、痹阻关节而发病,随着病程变化演变为不同的证候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证候可见湿热浊毒证、寒湿浊毒证,并以湿热浊毒证多见;随着病情的发展,间歇期表现为痰浊阻滞证、脾虚湿阻证,进一步进展则表现为久痹正虚、气阴亏虚,或湿浊阻碍气血运行、湿热瘀阻;日久则痰浊阻滞、血脉瘀阻出现痰瘀互结而变生痛风结节;病久迁延不愈损伤肝脾肾,终致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肾元衰竭,为慢性痛风石病变期的主要证候类型。但是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并非表现单一证候,特别是中后期常为几个证型兼夹的多重证候,同时由于邪正、阴阳的盛衰不同,证候之间常又可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5.
刘维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30余载,对痛风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见解。其认为痛风患者素体湿热内蕴,煎灼津液,炼津为痰,湿热痰浊,相互搏结,化生毒邪,终致湿热瘀毒,痹阻经络,发为痛风。临床应用清热化湿、解毒通络法,在方药的选择上以秦皮痛风汤加减治疗,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6.
谈毒与痛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痛风属湿热瘀毒为患。湿热毒邪的产生责之饮食失节、脏腑失调 ,日久酝酿而生。湿热毒邪蒸灼气血 ,血热妄行而为瘀。毒邪内伏 ,不发作可如常人。若毒邪受外邪引动 ,毒阻经络 ,则关节红肿疼痛突发。湿热浊毒易趋下焦 ,关节为经络汇集之处 ,夜间血行迟涩 ,阳入于阴 ,故疼痛多发作于夜间及下肢。毒邪久留 ,若蒸酿气血津液 ,生成痰瘀 ,结于关节、皮肤、肾脏等可成痰核、肿块。毒邪留于肾 ,损伤肾之精气 ,肾脏功能衰退 ,可出现癃闭、关格等证。痛风治疗首当分期。间歇期重用调补脾肾之品 ,绝毒内生之源 ,方选四君子汤、六味地黄汤等。急性发作期重用清解之剂 ,一方面阻断湿热瘀毒对机体的损害 ,另一方面 ,开前后二阴 ,促进毒邪的排出 ,使邪去正安 ,常用金银花、忍冬藤、蒲公英、大黄、土茯苓、车前子等。大黄为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效著力宏之品 ,可重用之。  相似文献   

7.
痛风是一种以受累关节剧烈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本病虽与秉赋不足有关,但其诱发因素与饮食失调有密切关系。风、寒、热、湿、毒、痰、瘀为痛风的主要病因;邪留关节,痹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风邪挟湿,湿热或寒湿相杂,病久气血津液运行不畅,正气受损,浊邪郁久...  相似文献   

8.
王国强 《光明中医》2015,30(2):371-372
痛风是人体嘌呤代谢异常,体内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盐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沉积引起的疾病。急性期起病急骤,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及活动受限。常于夜间发作,因关节剧痛而醒,关节局部因疼痛不能触摸,甚至不能盖床单。急性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西药主要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如发作症状特别严重,可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炎性反应。经常服用秋水仙碱等西药对消化系统、骨髓造血系统、肝肾功能副作用明显。近些年,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倍受关注,疗效较好且副作用小,已为广大痛风患者所接受[1]。从痛风的症状表现来看,古人辨证多属外邪侵袭,湿热浊毒,留注关节,壅闭经络。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认为急性期痛风符合中医热痹辨证,以吴鞠通的"宣痹汤"加减治疗热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介绍张磊辨治运动神经元病的经验。运用"审证求因"的中医思维,总结运动神经元病病因病机为湿热蕴毒、内外合邪,风痰阻络、浊瘀互结以及五脏虚损、元气败衰;通过详辨湿、瘀、痰、风之病邪性质,细察脏腑经络之病位深浅以及精审虚、实、盛、衰之邪正关系,将本病分为湿浊淫筋型、风痰阻络型、痰瘀互结型、瘀热壅阻型、脾虚毒蕴型以及肝肾亏虚型论治。  相似文献   

10.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加减及附案举隅等方面总结肖万泽教授从湿热痹证论治痛风的临床经验。肖万泽教授认为湿浊内生,湿从热化,痹阻关节为痛风发作的关键病机。本文旨在通过观察学习肖师辨治痛风的临床经验,探讨肖师治疗本病的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正>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全身性关节疾病。临床证状类似中医的历节、痛风、顽痹、虺痹等病证。本病多因体虚阳气不足,腠理空疏,营卫不固,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以致经络阻闭,邪浊瘀结于关节,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病程缠绵,常反复发作,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吴老治疗本病,经验丰富。现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陈德济教授以自治痛风灵方治疗痛风 ,疗效很好 ,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陈德济教授认为痛风是由于脾肾两虚 ,运化失司 ,或因过食膏粱厚味 ,以致湿热内蕴 ,浸渍于肌肉关节 ,又兼外感风湿之邪 ,侵袭经络 ,气血运行不畅 ,不通则痛。痛风反复发作 ,病久必致肝肾阴血亏损 ,骨失所养 ,不荣则痛。急性期多为湿热蕴结 ,间歇期则多为肝、脾、肾虚 ,病理因素为浊毒瘀痰。陈教授尤其重视浊毒瘀痰在痛风中的重要性。他提出 ,由于长期嘌呤代谢紊乱 ,血尿酸增高 ,体内“垃圾”的堆积导致了痛风的发作。体内“垃圾”中医称为“浊毒瘀痰”。陈教授…  相似文献   

13.
痛风发作为脾肾失调,湿热内蕴,痰瘀互结痹阻经络所致,总以湿、痰、瘀为核心病理因素,故临证应以“清利湿热”为基本治则,并根据痛风病势机转进行分期辨治。痛风无症状期病机责之脾运失司、痰湿内生,治宜芳香健脾、化湿泄浊,予二陈汤、参苓白术散加减;痛风急性期病机责之湿热内蕴、经络痹阻,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予自拟通风汤加减;痛风缓解期病机责之正虚邪恋、痰瘀痹阻,治宜补益肝肾、祛湿化瘀,予四妙散、独活寄生汤加减;痛风肾脏病变期病机责之肾阳虚损、变症丛生,治宜泄浊解毒、固本培元,予四妙散配伍化瘀、解毒药,并重视应用引经药。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起病急骤,常在夜间突发疼痛且彻夜不能眠,关节疼痛日久不愈,易形成痛风石沉积于关节,造成关节畸形、功能障碍。现代医学多认为,其是由单尿酸盐结晶这类致炎因子沉积到局部关节,在白细胞介导下的非感染性炎症反应。传统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的湿热痹,虚实兼有,脾肾亏为虚,湿浊、热毒盛为实,而且该浊毒之邪并非受自于外,而是主生于脾肾内虚,故其临床上多虚实同治。将西医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采用局部封闭疗  相似文献   

15.
痛风是一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 ,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 ,常累及肾脏引起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现就临床体会总结如下1 辨证求因 责之浊毒瘀滞痛风 ,中医临床多指因风寒湿气乘虚侵袭 ,经络痹阻 ,气血凝滞而致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及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痹证”,它与现代医学所讲的主要与血尿酸过高引起的痛风 ,非属一病。现代中医临床多因患者关节疼痛而诊断为痹证 ,并以祛风除湿法治之 ,关节症状虽可得暂缓 ,但不能有效降低血尿酸 ,有近效…  相似文献   

16.
四妙散加味辨治痛风2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颖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4):302-302
痛风 ,是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 ,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 ,痛风石沉积、痛风结节肿性慢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肾病等 ,多见于中年男性。以第一跖趾关节为其好发部位 ,本病当属中医学中痹证、白虎历节病范畴。发病主要原因在于先天禀赋不足 ,脾肾功能失调 ,湿浊排泄缓慢 ,痰浊内聚 ,复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劳倦过度、七情所伤 ,或酗酒食伤等使痰浊流注关节、肌肉、骨骼 ,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本病。笔者以四妙散加味 ,以清热凉血 ,健脾祛湿 ,活血止痛为大法。治疗 2 7例 ,疗效满意 ,兹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肾小球滤出和肾小管重吸收的尿酸减少而导致体内血尿酸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与肾功能不全的进展密切相关,在饮食或起居不当时每可致痛风的急性发作.急性期时湿热、痰浊痹阻血络,流注关节,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化痰散结、通络止痛为主要治则.藤蔓之属可通经入络,善祛风,而在辨证的基础上加虫类药,并配以局部外敷,每可起到奇效.急性发作多有正虚的内因,在使用大剂量清热剂的同时要佐发阳气,引邪外出,以防复发.而此时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当比平素更为严格,当使用低盐、低脂、低嘌呤、高热量的食物,注意充分休息.  相似文献   

18.
略论痛风、高尿酸血症的中医病因病机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病属中医学"痛风"、"热痹"等范畴。其发生与饮食不节、素禀失调、脏腑不和、高年体衰等相关。湿浊邪毒为致病之因。病程中有湿浊邪毒蕴热致瘀、留结骨节、酿成痰核、结出砂石、损伤肾体之变。在治疗上,因病期证候不同,可择用清热解毒、通络泄浊、化痰排毒、培补调和、软坚消结之法。  相似文献   

19.
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主要临床表现,常常急性发作和缓解交替,好发于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中老年男性多见。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呈年轻化。脾肾阳虚,寒湿内生,痹阻经络是本病主要病机,温阳泄浊法治疗本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就近年来温阳泄浊法治疗湿浊瘀滞型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急性风湿热、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现代医学称之为风湿病。祖国医学称之为痹证。痹证的产生多因机体气血运行不利或正气亏虚,外受六淫之邪侵袭而致病。临床常见有行痹、痛痹、着痹、热痹或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等。症状表现为疼痛、重着、肿胀、麻木、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变形等。笔者认为,经络不通,气血不荣是导致痹证的基本病机,滋肝补肾扶脾,宣通搜剔应为本病治疗的基本方法。 经络不通,即当机体内经络空虚,荣卫不固或有痰浊、瘀血内停时感受六淫之邪,使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痰瘀壅塞而致痹痛,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