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凝血实验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样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激活时间、孵育时间对凝血实验的影响。方法以2500r/min,5min离心和10min;1500r/min和3500r/min各离心10min后测定凝血五项指标。激活时间:分别为1、3、5和10min时测定APTT。孵育时间:分用不孵育和1、5、10min孵育PT、PT-INR、Fib、TT。结果血样不同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对凝血指标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激活时间:1min时APTT高于3、5、10min时结果(P<0.01),但3、5、10min时相互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孵育时间:不孵育时PT、PT-INR高于孵育1、5、10min时结果(P<0.01),其它孵育时间PT、PT-INR、Fib、T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离心速度和时间不影响凝血实验结果;激活时间过短可致APTT延长;即刻测定可致PT、PT-INR、Fib和TT延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样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激活时间、孵育时间对凝血实验的影响.方法以2500r/min,5min离心和10min;1500r/min和3500r/min各离心10min后测定凝血五项指标.激活时间:分别为1、3、5和10min时测定APTT.孵育时间:分用不孵育和1、5、10min孵育PT、PT-INR、Fib、TT.结果血样不同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对凝血指标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激活时间:1min时APTT高于3、5、10min时结果(P<0.01),但3、5、10min时相互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孵育时间:不孵育时PT、PT-INR高于孵育1、5、10min时结果(P<0.01),其它孵育时间PT、PT-INR、Fib、T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离心速度和时间不影响凝血实验结果;激活时间过短可致APTT延长;即刻测定可致PT、PT-INR、Fib和TT延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凝血功能检测影响的因素。方法运用TS4000全自动凝血功能仪检测各组样本的血浆凝血酶原(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对于正确采集抗凝比例为1∶9的全血凝血功能采血管来说,比例高或低的检测结果4项指标均明显增加。血液离体后,放置4h,PT测得值将明显缩短[(8.31±1.89)s];放置4、24hAPTT检测结果明显延长[(43.84±5.03)、(70.35±8.66)s]。Fib对样本的存放条件和时间没有特别的要求。结论由于采集量、存储时间等原因对凝血指标均有明显的影响,医护人员应该尽可能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样本的采集、运送、保存等,以免造成检验结果的假性结论,误导临床医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凝血四项检测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血栓与止血检测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已成为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常规检测项目,也是内源性、外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或减少的重要过筛试验。它不仅对止血与血栓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还对抗凝药物治疗的监测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凝血因子检测可受多种因素干扰,因此实验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对提高凝血试验的准确性尤为重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碰到一些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生理条件下血液是一流动的液体,处于凝血和抗凝的动态平衡,如这一平衡破坏血液将会在血管内凝固。为了解血液所处的凝固状态,即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性水平,设计了一系列检测血液凝固状态的试验。血液所处的凝固状态依靠试验数据来评价,试验数据是观察血液凝固状态的唯一依据,检测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至关重要。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血凝试验准确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生理条件下血液是一流动的液体,处于凝血和抗凝的动态平衡,如这一平衡破坏血液将会在血管内凝固。为了解血液所处的凝固状态,即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性水平,设计了一系列检测血液凝固状态的试验。血液所处的凝固状态依靠试验数据来评价,试验数据是观察血液凝固状态的唯一依据,检测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至关重要。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血凝试验准确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凝血四项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是临床诊断出血性或血栓性疾病,抗凝血药物用量监测,疗效评估和手术前预测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1]。在血栓和止血检验的全过程中,实验结果受到受血者状态,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与处理、抗凝剂与试剂、仪器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本文就标本采集量、标本有凝块、溶血、放置时间、离心时间长短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溶血和脂血标本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收集本院I临床溶血标本40例、脂血标本32例,进行血浆血凝测定。以血红蛋白每下降10g/L为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溶血3个等级,同时测定3次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以检测血浆甘油三脂每升高3mmol/L为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同时测定3次PT、APTT、TT、Fbg。对溶血和脂血的干扰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溶血组PT、Fbg检测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溶血组PT、Fbg、TT检测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脂血组PT、APTT、Fbg、TT检测结果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临床检测中溶血标本对APTT检测结果影响较小;而对于PT、TT、Fbg干扰较大,建议临床重抽复测。(2)临床检测中脂血标本对PT、APTT、TT、Fbg测定结果有影响,均建议患者禁食12h后重抽复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通过对比试验分析探讨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方法 对本院检验科进行凝血四项检测的标本采集和处理、血凝仪及试剂、操作人员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按标本放置时间(1、2、4 h)、离心时间(5、10、15 min)及是否溶血(溶血和未溶血)随机抽取各100份抗凝血分别就标本存放时间、离心时间和是否溶血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结果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可以使凝血酶时间(TT)缩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标本以3 000 r/min速度离心5 min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APTT明显缩短,与离心10 min作对照有统计学差异;溶血标本PT、APTT结果缩短,TT延长.结论 凝血四项检测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试验时应规范操作,才能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尿液分析仪检测尿中白细胞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保证尿液检测中白细胞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参照尿液检验有关标准,制定一系列的质量控制,并进一步探讨可能影响尿中白细胞检测的因素。结果尿液分析仪中白细胞的检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结论尿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仅只能作过筛试验,而镜检才是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创伤性凝血病的影响因素及对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伤后24h内收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急诊ICU的223例严重创伤患者的资料,记录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收住时的凝血功能、血常规、生化常规和血气分析等指标.以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碱缺失(BD) ≥6和休克指数(SI)≥1作为存在组织低灌注的标准.根据凝血功能结果将患者分为凝血病组和无凝血病组(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创伤严重程度、APACHEⅡ值、低体温及低灌注发生率等指标,分析创伤性凝血病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多因素回归方程.比较死亡与存活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及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率.结果 52例(23.3%)符合创伤性凝血病的诊断,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6.5% vs 9.4%,P< 0.01).两组间的年龄、性别构成、创伤原因和受伤时间具有可比性,凝血病组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低体温和组织低灌注发生率、合并严重脑损伤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CS评分、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和血小板(Plt)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D≥6、GCS≤8和Pl计数是创伤患者入ICU时发生凝血病的独立预测因素.与存活患者相比,死亡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明显延长.结论 伤后24h内收住ICU的创伤患者有较高的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率;创伤性凝血病与全身损伤严重程度、合并重型颅脑损伤、休克及低体温有关,并对不良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殷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189-4190
凝血和纤溶有关的因子检测,是近几年来临床极其关注的内容,在诊断疾病,治疗尤其是重危病患者的抢救成功以及疾病程度的判断和预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应用范围不仅在于血液病、心血管和手术患者,而且还广泛应用于老年病科、神经内科、脑外科、内分泌科、肾内科、呼吸内科及ICU等患者,其临床应用广泛性和重要性以及实验室检验的影响因素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14.
ELISA检测HBsAg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本文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BsAg为例 ,从边缘效应、“HD HOOK”效应、内源物质 (包括溶血、脂浊、补体、RF、AFP、自身抗体等 )的干扰和外源物质 (如血液抗凝剂等 )的干扰等方面探讨ELISA的影响因素。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HBsAgELISA试剂盒由新创公司提供 ,批号0 5 0 1;HBsAg标准品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批号991。1 2 方法 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ELISA双抗夹心法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2 结果2 1 边缘效应 以 2 μg/LHBsAg标准品作为样品 ,采用 37℃…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BsAg为例,从边缘效应、"HD-HOOK"效应、内源物质(包括溶血、脂浊、补体、RF、AFP、自身抗体等)的干扰和外源物质(如血液抗凝剂等)的干扰等方面探讨ELISA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BsAg为例,从边缘效应、“HD-HOOK”效应、内源物质(包括溶血、脂浊、补体、RF、AFP、自身抗体等)的干扰和外源物质(如血液抗凝剂等)的干扰等方面探讨ELISA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我们联合使用西德贝林格公司生产的尿液九联试纸(Combur-9-Test-RL)与相应的Urotron-RL-9尿液自动分析仪,检测尿标本中的白细胞等九个指标.为了进一步了解该纸条检测尿液白细胞的可靠性,我们对影响因素作了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浓缩液剂量、沉淀混匀方式和裂解煮沸时间等前处理因素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的影响。方法在浓缩液分别为90、95、105、110μL;混匀方式分别为:漩涡混匀15s组和30s组,56℃预热120s再漩涡混匀15s组和56℃预热180s再漩涡混匀15s组;裂解煮沸时间分别为:6,8,12,14min等条件下对80例自配的低值质控品,浓度在103~104 IU/mL进行测定,并与标准操作即浓缩液100μL,镊子敲打混匀15s,裂解煮沸时间10min比较。结果漩涡混匀15s组和56℃预热180s再漩涡混匀15s与标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煮沸裂解时间6min组与10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改变浓缩液剂量、混匀方式和煮沸裂解时间,不会影响检测结果。但经过一定时间预热处理后再振荡混匀的方式更容易使沉淀混匀和核酸的释放。  相似文献   

19.
阿司匹林对凝血功能存在一定的影响,它能使PT、APTT、TT时间延长,为此作者做了以下实验及分析:  相似文献   

20.
阿司匹林对凝血检测项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司匹林对凝血功能存在一定的影响,它能使PT、APTT、TT时间延长,为此作者做了以下实验及分析: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检测对象选用病区送检标本,排除脂血、黄疸标本,取22人份标本的混合血浆。1.1.2检测仪器贝克曼库尔特公司ACL-200型血凝仪,测试前测定参比血浆结果:PT12.8S;APTT30.6S;TT20.2S;均在允许范围内。1.1.3检测试剂由美国InstrumentationLaboratory公司提供。PT:选用ILTestTMPT-FibrinogenHS,批号为08468210;APTT:选用ILTestTMAPTTLyopholizedSilica,批号为08468710;TT:选用ILTestTMThrombintime,批号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