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导向腹腔神经丛阻滞术18例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导向下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celiac ganglion or plexus block,CGB或CPB)解除或减轻无法手术切除的上腹部恶性肿瘤所致的进行性癌性疼痛,方法:18例上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在CT导向下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通过注射无水乙醇治疗癌性疼痛,结果:术后癌性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率达到100%。病人无严重不良反应,仅2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有头晕,恶心的感觉,有1例出现较为剧烈的腹部烧灼感,短时缓解。结论:CPB术能有效地解除上腹部癌性疼痛,临床上又避免使用易成瘾的麻醉止痛药,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浓度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上腹部癌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时晚期上腹部癌性疼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96例晚期上腹部癌痛患者随机分为50%乙醇组、75%乙醇组和无水乙醇组,每组32例,X线引导下分别于背侧入路实施经皮疆腔神经丛阻滞术,止痛效果被分为0~Ⅲ级,分别于术后2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止痛效果。结果随访观察3个月,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用75%乙醇组和无水乙醇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50%乙醇组。而75%乙醇组与无水乙醇组比较,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皮腹腔神经丛75%乙醇和无水乙醇(15ml)阻滞治疗晚期上腹部癌性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腹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上腹癌性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喜  王为民  陈进新  邱培才  李进展 《广东医学》2002,23(11):1196-1197
目的:观察经腹直视下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上腹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经腹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30例晚期上腹癌性疼痛的经验,结果:30例中术后疼痛术后疼痛完全消失24例(80%),其中消失2例(7%),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经腹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手术具有直视下定位准确,疗效满意,安全程度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陈勇  张志刚  李斌飞 《吉林医学》2010,31(21):3536-3537
目的:探讨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晚期癌症所致上腹部顽固性疼痛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例上腹部顽固性癌痛的患者,在CT导引下实施经后路腹腔动脉层面腹腔神经丛阻滞。结果:介入治疗后完全缓解11例,无需继续使用止痛药物,部分缓解7例,患者仅口服或肌内注射曲马多即能止痛,有效率为94.7%。本组无一例有严重并发症。结论:CT导引下行腹腔神经丛阻滞定位精确,并发症少,对晚期癌症所致上腹部顽固性疼痛是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5.
上腹部晚期肿瘤可压迫腹腔神经丛,引起顽固性上腹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临床上对中晚期肿瘤顽固性疼痛没有太好的治疗办法,常应用杜冷丁等强止痛药物,长时间使用麻醉药易成瘾,往往剂量越用越大,效果越来越差。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是治疗中晚期上腹部肿瘤顽固性疼痛的有效方法。据文献报道,肿瘤引起的慢性顽固性疼痛,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94%,直到死亡仍有44%-70%有效,且有效期与患者生存期一致。我们对35例顽固性癌痛患者在CT引导下穿刺腹腔神经丛乙醇阻滞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 CT导引下阻滞腹腔神经丛治疗顽固性癌痛的效果 ,分析影响止痛效果的因素。方法 :5 6例腹部癌症患者 ,疼痛出现时间为 5 d~ 2个月不等 ,包括顽固性上腹痛和牵涉性背痛 ,经 CT引导下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14例行单侧阻滞 ,4 2例行双侧阻滞 ,每一侧注入无水乙醇 15 m l,止痛效果评价采用 0级~ 级。结果 :经术后 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随访观察 ,有效总数 5 2例 ,效果明显 2 9例 ,双侧阻滞优于单侧 ,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CT导引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顽固性癌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CT导引下阻滞腹腔神经丛治疗顽固性癌痛的效果,分析影响止痛效果的因素.方法:56例腹部癌症患者,疼痛出现时间为5 d~2个月不等,包括顽固性上腹痛和牵涉性背痛,经CT引导下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14例行单侧阻滞,42例行双侧阻滞,每一侧注入无水乙醇15 ml,止痛效果评价采用0级~Ⅲ级.结果:经术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随访观察,有效总数52例,效果明显29例,双侧阻滞优于单侧,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CT导引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顽固性癌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晚期上腹癌痛(附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晚期上腹癌痛(附8例分析)葛志平(沭阳县人民医院223600)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腹腔伸经丛阻滞(NCPB)治疗晚期上腹部癌痛取得较好疗效。作者对8例病人进行了NCPB治疗,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6例,女2例。其中肝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艾司洛尔对颈丛神经阻滞时由于迷走神经被阻滞所出现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循环副反应的防治作用。方法 20例择期甲状腺腺瘤手术病人,以1%利用多卡因及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不含肾上腺素),行双侧颈4深丛阻滞及颈浅丛阻滞。阻滞完全后,平均动脉压(MAP)增加值超过术前水平20%者和(或)心率(HR)超过100次/分者给予艾司洛尔50~100mg,继以每分钟50~100mg,继以每分钟20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WHO三阶梯法不可控制性癌性疼痛的治疗进展,介绍奇神经节阻滞和鞍区酚甘油阻滞治疗难治性会阴、肛门癌痛,腹下上神经丛阻滞治疗盆腔脏器癌痛,神经根阻滞治疗癌痛,胸部蛛网膜下酚甘油阻滞治疗胸部癌痛,腹腔神经丛、肠系膜下动脉神经丛阻滞治疗癌性内脏痛,连续蛛网膜下阿片类药镇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对顽固性腹部癌痛的镇痛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2例顽固性腹部癌痛在CT引导下经背侧入路经皮穿刺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阻滞治疗。结果治疗后1周内全部患者疼痛减轻或消失,在治疗后第一周、二周、一个月、半年随访,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疼痛缓解率均明显改善,大多患者临终前无痛或仅轻度疼痛。治疗过程中治疗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顽固性腹部癌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超声引导腹腔神经丛阻滞对上腹部恶性肿瘤的止痛效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注射无水乙醇阻滞腹腔神经丛对上腹部恶性肿瘤的止痛效果。方法 在识别腹腔神经丛及肠系膜上丛声像图特征的基础上,在超声引导下经腹穿刺,穿刺角度与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呈20~30°夹角,向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两旁及肿瘤压迫部背侧区域行多点无水乙醇注射,注射量20~50ml。穿刺时经过肿瘤者,退针时向肿瘤内注射无水乙醇。结果 28例上腹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治疗,其中15例(53.6%)止痛效果为一时性完全缓解,12例(42.8%)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96.4%(27/28)。止痛效果与乙醇注射量有一定关系,注射量≤12ml者4例,1例无效,3例部分缓解;注射15~28ml者6例,2例获一时性完全缓解;注射30~50ml者18例,13例(72.2%)达一时性完全缓解,2例经2次注射、1例经3次注射后达死亡前完全止痛(3~6个月)。对9例经过肿瘤穿刺者同时向肿瘤内注射乙醇,6例肿瘤缩小,局部压痛明显缓解。9例(32.1%)发生并发症,其中4例为体位性低血压,2例呕吐,2例呃逆,1例腹泻,经对症处理均缓解。结论 超声引导腹腔神经丛阻滞对上腹部晚期肿瘤所致顽固性疼痛,为较安全有效可行的止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兔腹腔神经丛不同浓度乙醇阻滞后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探讨阻滞此丛的乙醇适宜浓度。方法选择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2只,即对照组(N组)、50%乙醇组(A50)、75%乙醇组(A75)和无水乙醇组(A100)。每组动物选择一侧腹腔神经丛为实验侧,手术剖腹,分别注射生理盐水、50%、75%及无水乙醇0.4 ml后关腹,在同样的条件下饲养及观察,1周后剖腹取出腹腔神经节和腹腔神经丛标本进行电镜观察。结果A50组只有脂褐素颗粒增多;A75组空泡和脂褐素颗粒明显增多,线粒体减少;A100组脂褐素颗粒和空泡增多。结论50%乙醇、75%乙醇和无水乙醇对腹腔神经丛均有程度不同的变性作用。可以认为阻滞兔腹腔神经丛适宜的乙醇浓度为超过50%的浓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次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治疗中上腹顽固性癌性内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疼痛科住院保守治疗失败并接受CT引导下双次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治疗的顽固性癌痛患者24例进行分析,评价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结果双次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VAS评分由术前的(8.3±1.3)分下降到术后的(1.4±1.1)分,吗啡用量由术前的(120±80)mg/d下降到术后的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疼痛缓解持续到术后6个月或直至患者死亡。其中发生轻微腹泻8例(33.3%),低血压9例(37.5%),一过性下肢无力1例(4.2%),但无手术相关死亡发生。结论 CT引导下双次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可有效缓解中上腹顽固性癌性内脏痛患者的疼痛,显著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从而减少镇痛药的不良影响,且中远期疗效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确定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量效关系。 方法 选取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肩关节松解术患者100例,年龄43~71岁,病程2个月~5年。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n=20):R1组~R5组。超声引导确定肌间沟臂丛神经根位置,分别注射罗哌卡因0.10%(R1组)、0.15%(R2组)、0.20%(R3组)、0.25%(R4组)、0.30%(R5组)、甲钴胺注射液0.5 mg、复方倍他米松1 ml和0.9%生理盐水的混合液共10 ml,注药后观察5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疗效评价,痛觉消失时间超过10 min为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阳性反应。采用probit概率单位法计算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95%可信区间(95%CI)。 结果 5组患者随着罗哌卡因浓度梯度的增加,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治愈+好转)均为100%,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ED50(95%CI)为0.167%(0.153%~0.180%),ED95(95%CI)为0.217%(0.199%~0.251%)。 结论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其ED50和ED95分别为0.167%和0.217%。   相似文献   

16.
腹腔神经丛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提高腹腔神经丛穿刺阻滞的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 4 3具成人尸体标本的腹腔神经丛、腹腔神经节的位置、形态、毗邻、长度、宽度、厚度等进行观测。结果 95 %腹腔神经丛位于第 12胸椎至第 1腰椎体 ,腹腔神经节依据形态可分为长条型、结节型、薄片型、半月型 ;长条型又根据其行程可分为纵行、横行、斜行 3种。结论依据腹腔神经节的位置、形态及行程选择穿刺部位和选择性增加注射点及注射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不同浓度乙醇对活体家兔进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毁损,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8只,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手术对照组、50%乙醇组、75%乙醇组和100%乙醇组,各12只。手术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乙醇各浓度组任选6只共18只在给药1周后活检,其余18只在给药3个月后活检。摘取实验侧腹腔神经节和腹腔神经丛标本,采用Thionine硫堇染色法显示尼氏体,HPIAS-1000病理图文报告系统对尼氏体定量检测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1周后,对照组神经节中细胞清晰可见,核大而圆。50%乙醇组,少量神经元核仁消失,少量髓鞘消失。75%乙醇组和100%乙醇组大部分神经元核仁消失,而胞质内尼氏小体变细,髓鞘大部分消失。3个月后,不同浓度乙醇组神经节镜下观结果与1周相似。图像分析显示,与手术对照组比较,乙醇组尼氏体染色平均光密度明显降低(P〈0.01);与50%乙醇组比较,75%乙醇组、100%乙醇组1周和3个月尼氏体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下降(P〈0.05);75%乙醇组与100%乙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各浓度乙醇组1周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50%、75%和100%乙醇对兔腹腔神经丛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作用,75%乙醇是更为适宜的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热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对晚期癌性上腹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2例加热组和23例常温组晚期癌性上腹痛患者,CT引导下分别于背侧入路实施经皮穿刺无水乙醇双侧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止痛效果分为0级~Ⅲ级,分别于术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观察止痛效果。结果:随访观察3个月.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加热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45例中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加热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乙醇弥散良好,可获得较常温乙醇更好的止痛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对胰腺癌合并重度腹痛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40例伴重度腹痛的胰腺癌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药物治疗组(药物组)20例,予硫酸吗啡缓释片10mg口服,每日2次,根据镇痛效果逐步调整剂量至30mg,每日2次;介入治疗组(介入组)20例,在CT引导下经背侧入路经皮穿刺腹腔神经丛,注射无水乙醇15~20ml行损毁治疗。治疗后评价疼痛缓解度和不良反应。结果疼痛缓解度:药物组完全缓解(CR)1例,明显缓解(PR)11例,轻度缓解(MR)5例;介入组CR 17例,PR 2例,MR 1例,明显缓解率介入组(95.0%)高于药物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明显低于药物组(90.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胰腺癌合并重度腹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一种胃顽固性痛的镇痛方法。方法Wister大鼠30只,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按实验设计处理,第3天,取双侧腹腔神经节、T6-9背根神经节、双侧T6-9脊神经前根及脊髓观察阿霉素在上述组织中的荧光表达;第8周末,胃内灌注甲醛溶液,观察各组大鼠的疼痛反应。2h后灌注固定,取脊髓行c-f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脊髓灰质背角c-fos表达;取双侧腹腔神经节、T6-9背根神经节及心脏和胃注射区行HE染色,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荧光表达:A组各部位均无荧光表达,B组双侧T6-9背根经节均有橘红色颗粒状荧光表达;双侧腹腔神经节内见穿经该神经节的内脏感觉神经纤维外膜有荧光表达;A组呼吸频率、脊髓灰质后角部位c-fos光密度值明显高于B组(P〈0.05);HE染色:双侧T6-9背根神经节部分神经元胞体消失,神经胶质细胞增生。腹腔神经节内神经元胞体未见损伤。结论胃壁注射浓度1%的阿霉素,可有效治疗大鼠胃病,并保持胃交感神经的完整性,有效地保护背根神经节内的躯体感觉神经元,保持了T6-9神经相应分布区的躯体感觉功能,是一种有效的胃顽固性疼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