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古代四百多种本草著作中,首见附有药图的是唐代(659年)的《新修本草》。而后是明代(1596)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中附药图1160幅,到现在附有药图的中药著作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2.
延胡索,又称元胡索、玄胡索,简称为延胡、元胡或玄胡,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茎,是常用的止痛中药。据《本草纲目》记载:明代荆穆王妃胡氏,因食养麦面时发怒,患了胃脘疼痛的疾病,发病时痛不可忍。医生用过吐、下、行气、化滞等各种药物,一人口马上吐出,不能奏效,大便已有3日不通。后来请名医李时珍诊视。李想到《雷公炮炙论》中的一句话:“心痛欲死,速觅延胡”,  相似文献   

3.
基于《本草纲目》对《图经本草》有关内容的引据,探析李时珍对《图经本草》的著录方式、首载于《图经本草》药物品种、对《图经本草》有关药物“校正”、具体引据内容之用途和引据文献特点,认为李时珍对《图经本草》的引据既全面又科学,汲取了《图经本草》精华,为李时珍成功编撰《本草纲目》贡献巨大,同时李时珍又本着“复者芟之,阙者缉之,...  相似文献   

4.
自从人类知道用火来加热处理食物后,逐步产生了药物的炮制,古称“炮炙”。现在则是指炮制技术的通称,《中国药典》(一九七七年版)统一改为炮制。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制半夏”的记载。到南北朝时期,我国第一部关于炮制技术的专著《雷公炮炙论》问世。标志着炮制技术的发展,当时已有了酒浸、酒炒、  相似文献   

5.
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载药1892种,共分16部,60大类。第6部为谷部,收录药物75种,其中有以15种注明是李时珍新增药物。为了进一步整理这些药物,笔者对其出处进行了初步考释。1 稗(bai) 稗为禾本科植物的根和苗(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李时珍在该药释名项下曰:“稗乃禾之卑贱者,故字从卑”。关于种的出处,李氏在该药集解项下引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曰:“稗有二种:一种黄白色,一种紫黑色”。可见,该药早在唐代《本草拾遗》中已有记载,并非首…  相似文献   

6.
明·《本草纲目》菜部收录药物105种,其中16种注明是李时珍新增药物。笔者对此进行考释,认为16种新增药物中,南瓜、龙须菜、葛花菜、蘑菇、鸡土从、舵菜等6种药物首出于《本草纲目》;而胡萝卜、艹焊菜、藜、水蕨、甘薯、酸笋、败瓢、丝瓜、睡菜、皂荚蕈等10种药物在李时珍之前文献中已有记载,系《本草纲目》首次立条,而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炮炙大法》一书进行了介绍。《炮炙大法》是明·万历时著名医药学家缪希雍的炮制专书。全书按药物类别分为水部、火部、土部等14部,共439种中药。书中叙述了各药的炮制方法,也包括各  相似文献   

8.
血竭是珍贵的中药传统品种。其性甘、温,味咸、苦。兼有活血化瘀、止血补血的功效。历代主要将它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金枪伤等,内科亦用之。此药在我国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沈怀撰的《南越志》(公元5世纪60年代),该书称此药为“麒麟竭”(原书失传,唐代李恂的《海药本草》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述,后来唐朝苏敬所著的《新修本草》(公元659年)中也有记述,因而血竭一药在我国的记载及应用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古人对血竭的效用极为推崇。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活血之圣药”[1]。1血竭的临床应用1·1内科1·1·1冠心…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雷公炮炙论》著作年代的讨论《雷公炮炙论》著作年代 ,历来争论很大 ,至今仍是悬案。笔者在 196 1年曾撰文考证过[1] ,以敦煌出土《五脏论》“雷公妙典 ,咸述炮炙之宜”为依据 ,结合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 ,认为该书是初成于南北朝刘宋。1992年《中华医史杂志》刊登祝亚平先生“《雷公炮炙论》著作年代新证” ,认为该书成于唐末。[2 ]1994年陈新谦先生撰《中华药史纪年》 ,将该书列在唐代垂拱至宝应年间 (6 86~ 76 2 ) [3] 。注明引用祝亚平之文为依据。笔者认为最初出现的《雷公炮炙论》原书久佚。《证类本草》所存《雷…  相似文献   

10.
中药炮制历史悠久,〈黄帝内经〉中就有"制半夏"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中提到中药炮制的方法有:炼、蒸、煮、熬、煎、汁、烧等.东汉张仲景也认为药物炮制"有须炼、烧、炮、炙、生熟有定".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的问世,对中药炮制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书记载的炮制方法现今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唐代的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不仅对炮制技术有了较详细的论述,而且对炮制程度有了严格要求.明代李时珍集诸家之大成,在其著〈本草纲目〉中,专列"修治"一项,对有些炮制方法运用中医药理论,加以精辟论述.由此可见,历代名医对中药炮制都极为重视.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通过临床用药验证,中药炮制对临床治疗疾病疗效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公元前180年西汉淳于意(仓公)记载了“自炼五石”,磁石乃五石之一,服之能治病,这是磁能治病的最早记载,东汉时代(公元二世纪)《神农本草经》记载:“磁石味辛酸寒,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名著《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磁石的各种药用法.1921年我国出版了《中国医学大辞典》记载了用磁石作为中药的重要原料.1935年《中国药学大辞典》详述了磁石的种  相似文献   

12.
蝉花是一种药用虫草类药材,它是由麦角菌科(Clavice-placeae)真菌寄生于蝉类若虫形成的虫菌复合体。蝉花是优质虫草,与冬虫夏草同属麦角菌科,两者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1],临床上也有应用。对蝉花的本草记载进行考证,对于指导临床实际用药,更好地研究开发该药,将有所裨益。1名称考证蝉花之名始载南北朝刘宋时代的《雷公炮炙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礼记》、《毛诗》曰:“蝉花,又名冠蝉、胡蝉、螗蜩……花、冠,以象名也。胡,其状如胡也。唐,黑色也。古俗谓之胡蝉,江南谓之螗,蜀人谓之蝉花。”[2]《辞源》“螗…  相似文献   

13.
中药在医疗保健中的地位及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恩  李志华 《疑难病杂志》2007,6(7):446-447
中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理论的表达工具。回顾中药发展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有365种药物,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已收录了1892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动物药443种,矿物药355种。目前,我国的天然药物资源已发展到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动物药1581种,  相似文献   

14.
中药汤剂是广泛运用于临床的传统剂型,具配方灵活,便于中医辩证施治,疗效快,易吸收的特点,适用于急慢性疾患,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喜用。但汤剂煎服方法得当是否,与医疗效果密切相关。用缪希雍《炮炙大法》中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说明汤剂煎煮不当、药物就不能发挥其应用的效能。与  相似文献   

15.
小议《本草纲目》中引用的《说文解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草纲目》一书引据了大量的著作,在“释名”中引据了很多著名的语言学专著,其中引用《说文解字》达50多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分析了9353个汉字,成为后世说解字义的重要依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释名”中引用《说文解字》的内容通过解释字义、辨识字形和音读,说明药名的含义和命名的原由。李时珍在引用《说文解字》时,以几种不同的形式或“说文云”,“许慎云”等,并且引用内容也不拘原文。因此,后人在阅读《本草纲目》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6.
1药用矿物发展概况药用矿物资源在祖国医学中的开发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作为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曾经为治疗人类疾病和增进人民健康发挥了巨大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并留下了大批极为宝贵的并载有物药知识方面的中医药典籍。翻开祖国药物学历史,利用矿物、岩石和化石作为药物的书籍很多。远在约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药著中,记载的矿物药就有46种,占所收药物的12%;到了明代时期,著明医学家李时珍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矿物药多达200多种。《本草纲目》专著中,还系统地将药用矿物归类为“金石部”并细分为金类、玉类…  相似文献   

17.
各种教材皆谓《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作者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认为1892种只是《本草纲目》的“纲”数,实际收载药物应为3440种。  相似文献   

18.
当归是一味以治疗妇科疾患闻名的中药。“当归”二字有“应当归来”的意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当时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他还引用了唐诗《寄良人》中的两句“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底不归”以表明此意。  相似文献   

19.
南阳菊潭考     
菊花是中国的名花,也是常用的药物,菊花茶更是人们日常喜爱的饮品。菊花散风解毒,养肝明目,《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称“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至末,罔不有功。”  相似文献   

20.
正中药自己煎还是医院代煎好传统煎药方法,不少市民都已了解。现在就从专业角度看看代煎中药的优缺点。临床上,煎药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而药物煎煮过程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那煎药机煎药有什么好处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所以,药物煎煮后有效成分多少成为关键。煎药机煎煮与传统方法煎药所含药效成分究竟孰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