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2.
目的:寻找一种有效的提取分离白益母草总生物碱的方法,测定样品中总生物碱及盐酸水苏碱的含量。方法:70%乙醇提取总生物碱,采用SP825树脂将生物碱类物质与黄酮类物质分离,无水乙醇纯化总生物碱;采用比色法测定样品总生物碱含量,采用HPLC-ELSD法测定样品中盐酸水苏碱含量。结果:白益母草总生物碱含量为12.33mg/g;所得纯化样品中总生物碱含量为32.08%,盐酸水苏碱含量为30.01%;纯化固体物收率为77.48%。结论:该法操作简便,提取分离效率高,可为后续的富集纯化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研究发现白益母草生物碱类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水苏碱,约占总生物碱的93%。 相似文献
3.
微肥对益母草生长和总生物碱积累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追踪不同微肥对益母草生长和总生物碱积累的调控效应。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益母草总生物碱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微肥对益母草的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正常浓度的锰肥和过量浓度的铜肥,能显著提高益母草的单位产量,增产幅度分别达43.6% 和55 .2% 。不同浓度的微肥都能提高益母草内总生物碱含量,其中,正常浓度的锰肥和过量浓度的硼肥,处理效果最佳,益母草内总生物碱含量分别达2 .15% 和2.09% 。正常浓度的锰肥和铜肥对益母草安全越夏,抗性优势最为明显;铁肥处理的益母草,越夏后单位产量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喷施正常浓度的锰肥,对优质、高产益母草的栽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微肥对益母草生长和总生物碱积累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追踪不同微肥对益母草生长和总生物碱积累的调控效应。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益母草总生物碱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微肥对益母草的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正常浓度的锰肥和过量浓度的铜肥,能显著提高益母草的单位产量,增产幅度分别达43.6% 和55 .2% 。不同浓度的微肥都能提高益母草内总生物碱含量,其中,正常浓度的锰肥和过量浓度的硼肥,处理效果最佳,益母草内总生物碱含量分别达2 .15% 和2.09% 。正常浓度的锰肥和铜肥对益母草安全越夏,抗性优势最为明显;铁肥处理的益母草,越夏后单位产量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喷施正常浓度的锰肥,对优质、高产益母草的栽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益母草合适的播种期。方法益母草种子在不同时间进行播种,考察生物学特性、物候期、产量及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播种期不同,各项观察指标均有一定差异。结论不同播种期种植的益母草总生物碱含量均较高,但春播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9)
目的:探讨益母草总碱部位和益母草注射液总碱部位对大鼠体外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首先以酸提取大孔树脂纯化制备益母草总碱(YMC-TA)和益母草注射液总碱(YMCJ-AT),采用HPLC法测定其所含水苏碱、葫芦巴碱含量;然后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5.419、2.709、1.355 mg/m L的YMC-TA和10.836、5.419、2.709 mg/m L的YMCJ-AT对体外凝血功能(PT、APTT、TT、FBG)影响,25、18.75、14.06 mg/m L的YMC-TA、YMCJ-AT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YMC-TA和YMCJ-TA中均含有水苏碱和葫芦巴碱,含量分别是23.77%、34.49%;0.13%、0.14%。二者在试验剂量均能明显缩短体外大鼠血浆PT和APTT时间和降低FBG含量,同时延长TT时间;并且都明显降低ADP诱导的体外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作用强于阿斯匹林。结论:YMC-TA和YMCJ-TA具有抗凝血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对TT呈促进作用,可能是益母草活血调经、益母草注射液缩宫止血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不同溶剂对益母草中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分光光度法比较了几种不同溶剂对益母草中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95%乙醇测出的益母草总生物碱含量最高,而水煮所测得的总生物碱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8.
益母草中生物碱成分对大鼠的利尿作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研究益母草中生物碱成分对大鼠的利尿作用。方法:三组动物分别用生理盐水、益母草碱溶液、水苏碱溶液2.5ml/100g灌胃,测定记录排出尿量,测定尿液中K^ ,Na^ ,Cl^-含量。结果:水苏碱能显著增加大鼠尿量,益母草碱也有一定效果,其作用均在2h内达到高峰。相比较而言,水苏碱作用更加迅速,而益母草碱作用较为和缓。尿液中的离子分析表明,两种生物碱成分增加Na^ 的排出量,而使K^ 的排出量减少,Cl^-也有所增加。结论:益母草可作为一种作用和缓的保钾利尿药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离子对色谱法测定益母草片中盐酸水苏碱、盐酸益母草碱的量。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010 mol/L辛烷磺酸钠溶液(用磷酸溶液调至pH 2.0)和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192 nm(盐酸水苏碱),218 nm(盐酸益母草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35℃。结果盐酸水苏碱在18.29914.5 mg/L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6,n=7);盐酸益母草碱在0.645 3914.5 mg/L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6,n=7);盐酸益母草碱在0.645 332.26 mg/L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7,n=7)。盐酸水苏碱平均回收率(n=9)为99.7%,RSD为1.4%;盐酸益母草碱为98.2%,RSD为0.7%。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快速、通用,可用于益母草片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11.
益母草GAP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鲜益母草实行规范化栽培(GAP)技术研究。方法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为指导原则,研究影响鲜益母草优质高产的各项关键因子。结果确定了鲜益母草的规范化种植技术规程。结论开展鲜益母草GAP种植,通过严格选地、合理施用肥料、界定适宜的生长周期、施用无公害农药等措施可有效地控制药材中有害重金属的残留量,提高鲜益母草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不同产地益母草不同部位水苏碱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野外收集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水苏碱的含量采用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结果水苏碱质量百分浓度线性范围为2~20μg,峰面积回归方程为:y=5381x-7724.6,r=0.999 2(n=6),平均回收率为97.4%,RSD为2.70%(n=8)。结论我国北方不同地区所产益母草中水苏碱差异显著,其中以北京、河南和山东产益母草品质较好。益母草不同部位水苏碱含量高低顺序为:繁殖部位>叶>茎。 相似文献
14.
益母草种子发芽和生活力检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益母草种子的最适发芽条件及生活力的检验方法。方法:通过研究不同发芽床和发芽温度对益母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的影响,确定益母草种子的最适发芽条件;通过研究四唑浓度、染色时间和温度对益母草种子染色着色率的影响,确定其生活力的检验方法。结果:益母草种子的发芽最适温度确定为25℃,以滤纸为发芽床较适宜;四唑染色时间5h、浓度0.2%和温度35℃是益母草种子生活力检测的适宜条件。结论:此检验方法可为益母草种子的检验规程和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究益母草水提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物质基础与分子机制。[方法] 首先依据UPLC-Q-TOFMS/MS表征与鉴定益母草水提物主要化学成分,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作用靶点,并与在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和DisGeNET数据库中获取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靶点交集获得核心靶点。其次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导入Cytoscape3.7.1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和“相关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网络并进行拓扑结构分析。通过DAVID数据库对靶点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Tools将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本研究获得益母草水提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相关活性成分7个,潜在作用靶点259个。益母草水提物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IL-1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c-myc等核心靶点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TNF、低氧诱导因子-1(HIF-1)等信号通路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结论] 本研究基于UPLC-Q-TOF-MS/MS技术,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发现益母草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通过多靶点、多成分起作用,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实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氮、磷、钾对膜荚黄芪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氮、磷、钾及其配比对膜荚黄芪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采用氮、磷、钾3因素2次D-饱和最优设计,研究氮、磷、钾及其配比对膜荚黄芪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施肥促进了膜荚黄芪幼苗的生长,从而为生育后期膜荚黄芪根生长、产量形成及有效成分的累积提供充足的营养基础。氮、磷、钾各元素及其配比明显促进了茎叶及根干物质积累,氮、磷、钾对膜荚黄芪干物质累积总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氮>钾>磷;对膜荚黄芪茎叶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氮>磷>钾;对根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氮>钾>磷。施肥明显提高了膜荚黄芪根产量,氮、磷、钾对根产量影响程度依次为氮>钾>磷。氮、磷、钾各元素及其配比使黄芪多糖、黄芪甲苷含量明显增加,对总黄酮含量影响不明显。氮、磷、钾对黄芪多糖含量影响程度依次为钾>磷>氮;对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氮>钾>磷。结论:氮、钾对膜荚黄芪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多糖,黄芪甲苷含量有重要的影响。根类中药材黄芪的栽培过程中应该注重氮、钾肥的施用,并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氮(N)、磷(P)、钾(K)配比水平对丹参生长、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和土壤性质的影响,为丹参规范化施肥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3414”方案进行盆栽实验,测定不同N、P、K施肥配比对丹参生长、养分吸收、化学成分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 N2P1K2处理,丹参产量最高,根直径、根长、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74.15%、31.41%、278.54%、329.40%;施肥处理的土壤pH整体呈上升趋势,N2P1K2处理水平,土壤中的速效成分铵态N、有效P、速效K含量分别增加了37.01%、17.26%、10.72%;同时处理组有效促进了丹参植物体内全N、全P和K营养元素的吸收,N2P1K2处理促进根中3种元素增加了67.88%、18.62%、93.34%;N2P1K2处理丹参酮类、丹酚酸B含量为3.33、51.45 mg/g,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26.05%、49.52%。[结论] 氮磷钾配比施肥能影响丹参各项生长指标和土壤营养状况,尤其能有效提高丹参的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浓度为0.389 1、0.205 3、0.521 4 g/L,在丹参规模大田种植实践活动中有一定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N、P、K配施对丹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N、P、K配比对丹参产量、生长及质量的影响,探寻鲁中南地区丹参最佳N、P、K配比及用量,为鲁中南地区棕壤土质下丹参精准施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3414"随机区组设计N、P、K 3种肥料不同配施组合,共14个施肥处理,测定丹参产量、生长性状、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丹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鲁中南丹参的肥料效应模型,估测该地区丹参最大产量施肥量及最佳经济施肥量。结果 N、P、K缺素处理较最高产量处理分别减产27.29%、22.09%、23.83%,增收最佳处理为N2P2K_2,产量为16740kg/hm~2;单因素肥料效应分析表明丹参产量随单种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限制山东地区丹参产量及效益的主要营养元素依次为NKP;两因素交互效应分析表明,在较低施入水平下,N、P、K肥之间相互促进,且交互效应NPNKPK;N、P、K配施对生长性状影响分析得出N肥显著促进丹参根部物质积累,K肥对丹参株幅、根粗有促进作用;对活性成分含量影响分析得出P肥对酚酸类成分积累均有促进作用,促进丹参酮类成分积累,K肥对其有抑制作用。结论丹参施肥量与产量之间二次函数拟合结果均符合报酬递减定律,能较好反映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通过建立三元二次效应函数估测鲁中南地区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 195.63 kg/hm~2、P_2O_5 116.64 kg/hm~2、K_2O 153.84 kg/hm~2。 相似文献
19.
竹节参总皂苷对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竹节参总皂苷(Total Saponins of Panax japonicus Rhizoma,TSPJ)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复制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模型;摘取脾脏称质量并计算脾脏指数,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微量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溶血素抗体HC50形成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B细胞及NK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量。结果 TSPJ可增加免疫低下小鼠脾脏质量与脾脏指数,促进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提高免疫低下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上调外周血CD4+/CD8+比例、B淋巴细胞及NK细胞比例,提高血清中IFN-γ的水平。结论 TSPJ通过刺激小鼠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对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有良好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