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采用超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前后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s),以定量分析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 16例健康人(对照组),20例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狭窄接受PTCA支架置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治疗前1d、治疗后1周及1个月测量左前降支供血区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治疗前1 d左前降支供血区各节段心肌Vs明显减低(P<0.01)(心尖段除外);治疗后1个月室壁运动速度减低,除前间隔中段Vs达到正常值,其余节段仍低于健康对照组.(2)冠心病组治疗前后比较:上述速度减低节段治疗后1周较1 d Vs明显增快(P<0.01);治疗后1个月较1周Vs继续增快(P<0.01).结论 QTVI技术可用于定量分析PTCA支架置入治疗前后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局部心肌运动速度变化的定量关系.方法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31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组)和21例正常人(对照组)左室心肌的12个节段测量QTVI曲线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结果 Vs、Ve在左室基底段和中间段与正常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Va则无统计学意义.轻、中、重度狭窄组之间各指标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的Vs和Ve能较准确地检出冠心患者静息状态下的异常心肌节段,但对区分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似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QTVI获取40例正常人和40例EH病人左室长轴方向左室前壁、后壁、下壁、侧壁及室间隔的心肌多普勒速度曲线,分别比较以下参数①不同室壁中部心肌运动收缩期峰值速度(Vs)、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的速度(Ve和Va)、收缩期内外膜下心肌峰值速度阶差(MVG);②左房室瓣舒张期血流频谱E/A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质量指数(LVMI)、Vs/Ve、Va/Ve比值.结果①EH病人Vs、Ve、Va、MVG、Vs/Ve、LVEF均较正常人低,LVMI、Va/Ve比正常人高(P<0.05);②若以MVG>0.75 cm/s、Vs/Ve>0.80作为判定病人心功能符合临床NYHA分级Ⅰ~Ⅱ级、客观评分A~B级、LVEF>45%的界定值,其敏感性85%,特异性82%,阳性预测值81%.结论 QTVI定量评价EH病人左室心肌功能,为进一步了解EH局部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变化及其局部与整体心肌功能的变化提供较为敏感、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标准心尖四腔心切面获取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35例与正常人QTVI图象30例。应用QTVI技术离线分析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组织速度曲线,测量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Ve)和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Va),计算Ve/Va。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房横径、右心室横径、右心室前壁厚度、肺动脉主干内径及肺动脉收缩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心病患者Vs、Ve、Va和Ve/Va显著降低;RA、RV、RVAW、MPA显著增加。结论QTVI技术测定三尖瓣环运动可以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心室整体功能,为肺心病患者评价右心室功能提供了一种可靠、无创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王璎瑛  许迪  雍永宏 《江苏医药》2012,38(22):2673-2675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研究正常人左室心肌收缩和舒张运动随年龄变化规律.方法 按年龄将148例健康志愿者分为三组:青年组(18-39岁)56例;中年组(40 59岁)50例;老年组(≥60岁)42例.用VVI技术观察各组左室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和心房收缩峰值速度(Va),分析左室心肌运动的年龄差异.结果 同一左心室壁,基底段的心肌运动速度最快,心尖段的速度最慢;左室侧壁、后壁、前壁、下壁运动速度较快,而前间隔最低.随着年龄增加,左室心肌运动速度减慢,而心房肌运动速度加快.结论 正常人心脏室壁运动收缩和舒张速度呈规律性变化,年龄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组织多普勒成像(TDI)评价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60例患者,根据冠脉狭窄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传统超声心动图及TDI检查,对上述影像学资料评价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二尖瓣环a波峰速(Va)、心尖二腔面左室前壁中间段及基底段Va、心尖四腔面左室侧壁中间段Va均略高于对照组;二尖瓣环e波峰速(Ve)、Ve/Va,心尖二腔面左室前壁中间段及基底段Ve、Ve/Va,心尖二腔面下壁中间段Ve、Ve/Va及基底段Vs、Ve、Ve/Va,左室侧壁中间段Vs、Ve、Ve/Va及基底段Ve、Ve/Va,心尖四腔面左室间隔壁中段及基底段Ve、Ve/Va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I应用于冠心病心肌可反映左室早期局部心肌舒张功能状态,具有较大的临床评价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评价多巴酚丁胺(Dob)负荷超声心动图(DSE)过程中存活心肌室壁运动的特征。方法 对14例正常对照(CON),20例冠心病(CHD)患者使用DTI技术在标准DSE方案(0~40μg·kg-1·min-1)的静息状态、小剂量(10μg·kg-1·min-1)及峰值剂量(40μg·kg-1min-1)负荷时观察存活心肌运动的变化,记录各室壁节段的运动峰值速度(收缩Vs、舒张Ve)、峰值速度运动时间(收缩Ts、舒张Te)。结果 共观察544个心肌节段,CHD组75个节段在DSE中发生双相反应,被视为存活心肌。正常心肌节段随着Dob药物剂量的增加,各节段室壁Vs、Ve均增加,而Ts、Te逐渐缩短;CHD组存活心肌小剂量负荷时Vs、Ve亦随着药物剂量增加而增加,大剂量时Vs、Ve较小剂量下降,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DTI技术与DSE结合可定量评价存活心肌室壁运动异常,对CHD存活心肌的无创性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脉冲波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PW-DTI)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脏介入治疗前后梗死局部室壁和二尖瓣环的运动变化,定量分析左心室局部与整体的心功能.方法 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发病7~10d内行择期介入治疗,采用PW-DTI分析介入治疗前、后室壁梗死区域和二尖瓣环DTI指标:收缩期波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波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波峰值速度(Va)及舒张早期波峰值速度/舒张晚期波峰值速度(Ve/Va),再与27名健康成人作对照分析.结果 急性下壁和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术前与健康人比较:梗死区域各室壁Vs、Ve和Ve/Va均显著降低(P<0.01);心梗患者介入治疗前后比较:与梗死区域相对应的室壁运动恢复明显,Vs、Ve和Ve/Va均显著增高(P<0.01).反映左心室整体心功能的指标二尖瓣环部位的Vs、Ve和Ve/Va在所有心梗患者术前均较健康人显著降低(P<0.01),介入治疗术后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结论 DTI能够定量检测梗死区心肌的运动异常和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心肌的运动变化,监测介入治疗前后局部和整体的心功能,为术后疗效的判定提供了新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时三平面(tri-plane)组织速度显像(TVI)技术定量检测冠心病患者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应用价值,并比较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组织追踪成像(TTI)和组织同步成像(TSI)检出冠脉病变血管支的敏感性。方法在超声Tri-plane技术下,对对照组(健康人群)及冠心病组患者,采集标准心尖四腔观、心尖左室两腔观、心尖左室长轴观的左心室6个壁,并分为基底段、中间段和近心尖段共18个节段。各节段分别获得QTVI的速度、时间曲线图,TTI的位移-时间曲线图及TSI彩色编码的峰值速度和时间图。测量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和最大位移,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三种技术定量检测冠心病组左室壁心肌各节段的峰值速度和位移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40例冠心病患者中,TTI对检测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有较高敏感性,达85.0%,与QTVI、T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I技术能有效定量评价冠心病左室心肌收缩期节段性运动异常;TTI对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检测诊断的敏感性可能优于QTVI和TSI。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技术对心肌梗死及左室局部与整体舒张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 DTI技术检测 30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分别探查左室 6个壁 12个节段运动情况及二尖瓣环侧壁处舒张期运动频谱 ,并与多普勒测定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进行对比研究 ,再与 30名健康成人作对照分析。结果 梗死组梗死节段收缩波峰值速度 (Vs)、舒张波早期峰值速度 (Ve)明显低于对照组 ,梗死组二尖瓣环处 Ea速度明显低于正常组 ,DTI测定的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频谱舒张早期峰值速度 /舒张晚期峰值速度 (Ea/ Aa)与常规检测的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 E/ A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DTI-脉冲多普勒技术能准确测定心肌局部收缩和舒张运动速度 ,检测心肌梗死为一种可靠的无创方法 ;DTI也是一种新的安全、简便、定量分析左心舒张功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150例医院收治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同时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梗死动脉全部复通,治疗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中仅有53例梗死动脉复通,治疗有效率为70.6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均明显优于静脉溶栓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应用“简化”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患者临床资料的对比观察,评价“简化”冠状动脉造影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2003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980例,随机分为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组494例(用三联三通,简称常规组,常规投照体位为7~9个)。“简化”冠状动脉造影组486例(未用三联三通,投照体位为4~6个,简称“简化”组),比较两组X线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冠状动脉并发症(冠状动脉痉挛、导管嵌顿阻塞冠脉开121、室颤1、材料费用、造影剂剂量、肾功能。结果两组患者X线照射时间分别为(7.38±3.08)min和(4.32±2.95)min(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19.49±9.19)min和(12.13±8.25)min(P〈0.01);手术成功率均为100%(P〉0.05);冠状动脉并发症分别为4例和3例(P〉0.05);材料费用分别为(1465.30±188.78)元和(1188.52±163.66)元(P〈0.01);造影剂剂量为(42.5±6.3)ml和(32.9±6.1)ml(P〈0.01),无一例造影剂肾病发生。结论“简化”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术一样安全、有效,且更简单实用,比常规组节省费用、减少X线照射时间、造影剂量和手术操作时间,值得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痉挛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IVUS)的病变特征.方法:选择临床上具有心前区不适或疼痛但CAG无显著狭窄的患者进行马来酸麦角新碱试验,根据CAG有无冠状动脉痉挛将患者分为痉挛组及无痉挛组.通过CAG及IVUS探讨痉挛血管的病理特征.IVUS检查包括参考段血管面积(RA)、最小血管内膜腔面积(MLA)、斑块面积(PA)、斑块体积(PV)及斑块的性状和重构指数,斑块的性状分为软斑块和硬斑块(包括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结果:成功诱发冠状动脉痉挛20例,痉挛组及无痉挛组患者间性别、吸烟及高脂血症有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的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痉挛组CAG示轻、中度局限性狭窄伴血管边缘不光滑,IVUS示偏心性纤维斑块,伴血管正性重构.结论:冠状动脉痉挛血管病变常表现为血管边缘不光滑,呈偏心性、稳定性的纤维性斑块,伴血管正性重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痉挛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IVUS)的病变特征.方法:选择临床上具有心前区不适或疼痛但CAG无显著狭窄的患者进行马来酸麦角新碱试验,根据CAG有无冠状动脉痉挛将患者分为痉挛组及无痉挛组.通过CAG及IVUS探讨痉挛血管的病理特征.IVUS检查包括参考段血管面积(RA)、最小血管内膜腔面积(MLA)、斑块面积(PA)、斑块体积(PV)及斑块的性状和重构指数,斑块的性状分为软斑块和硬斑块(包括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结果:成功诱发冠状动脉痉挛20例,痉挛组及无痉挛组患者间性别、吸烟及高脂血症有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的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痉挛组CAG示轻、中度局限性狭窄伴血管边缘不光滑,IVUS示偏心性纤维斑块,伴血管正性重构.结论:冠状动脉痉挛血管病变常表现为血管边缘不光滑,呈偏心性、稳定性的纤维性斑块,伴血管正性重构.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王凯 《天津医药》2014,42(8):814
【摘要】目的 :探讨冠脉内膜剥脱技术(coronary endarterectomy,CE)在慢性闭塞性血管病变的冠脉搭桥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中的应用方法,并评估其近中期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的31例在CABG同时进行CE的患者,在同期行CABG的患者中挑选与研究对象病情相仿的31例患者组成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参数、术后恢复情况和中期随访结果;并总结CE的技术要点。结果: 31例患者共行冠脉内膜剥脱35处,其中左前降支系统13支(37%,其中左前降支6支、对角支7支),回旋支系统3支(8%),右冠状动脉系统19支(54%,其中主干8支、后降支11支);4例患者同时行2支血管内膜剥脱。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无围术期心肌梗塞和手术死亡;CE组随访无心绞痛发作,1例患者由于心功能不全并发真菌性肺炎死亡。结论: CE是CABG的必要的辅助技术,其与单纯CABG相比手术死亡率和主要的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近期和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张勇  曹中朝  刘滨松 《医药世界》2010,(9):996-996,998
目的比较64排螺旋冠状动脉(冠脉)CT与冠脉造影检查的结果并对比二者的优越性,从而比较二者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上的优越性。方法选择71例老年冠心病及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冠脉CT与冠脉造影。结果以常规冠脉造影为标准,64排螺旋冠脉CT诊断符合率为89.5%。结论 64排螺旋冠脉CT可以作为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