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2.
3.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的免疫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SCID鼠与免疫学相关的外周血指标变化及个体“渗漏”问题。方法 采用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检测SCID、NC、BALB/c鼠14项外周血指标,^3H-TdR掺入测T、B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细胞毒活性。结果 SCID鼠与NC、BALB/c鼠相比,WBC、淋巴细胞分类(Ly)的比例显著减少;中性粒细胞(GR)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显著增加,随着鼠龄的增长,WBC和Ly增加,GR和RDW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进行转基因小鼠的繁育与纯合子转基因小鼠的筛选。方法 选用致突变xylE转基因原代小鼠31号和9号进行传代,自F2起采用全同胞交配繁育至F3。结果 转基因能遗传且各世代转基因小鼠表型无异常,亦未见近交衰退现象。经不同世代载体回收和转化检验表明,靶基因功能未因世代传递而改变,并从3l号系的F3中筛选出一只纯合雄鼠,经与非转基因雌鼠交配所产4窝28只小鼠,PCR—southern检测均呈阳性,证实为~纯合子。结论 xylE转基因能遗传,4个世代内便筛选出纯合子小鼠,极大地缩短了育种周期。  相似文献   

5.
SCID小鼠(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tciem Mice)即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为一种先天性T和B细胞双重免疫缺陷动物。美国Bosma 1983年首次报道。受移植后的SCID小鼠形成鼠一人嵌合体,即SCID-hu。SCID-hu小鼠可提供体内类似人体的动物模型,可以用来进行肿瘤学、病毒学、免疫学等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KM小鼠饲养过程中发现并培育了16代无毛小鼠,该小鼠在二级环境条件下能存活18个月左右,可能是一个新的突变系。因此,我们对该无毛小鼠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免疫缺陷型小鼠(scid/mdx双基因缺陷型,scid-/-/ mdx-/-),以及其抗肌萎缩蛋白基因(dystrophin)和scid基因的PCR鉴定方法.方法 利用经典遗传学的杂交-互交方法,将非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雄鼠(scid-/-)和mdx雌鼠(mdx-/-)进行交配,提取杂合子F2代小鼠的基因组DNA,对dystrophin以及scid基因进行片段扩增,电泳后观察结果.结果 46只杂合子F2代小鼠中共鉴定出13只dystrophin和scid双基因缺陷型的纯合小鼠,将人骨髓间充质细胞移植入小鼠,能整合分化成骨骼肌细胞.结论 实验成功的得到了DMD免疫缺陷型小鼠,并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PCR鉴定方法,为DMD的实验研究中的异种间移植提供了有效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建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免疫缺陷型小鼠(scid/mdx双基因缺陷型,scid-/-/mdx-/-),以及其抗肌萎缩蛋白基因(dystrophin)和scid基因的PCR鉴定方法。方法利用经典遗传学的杂交-互交方法,将非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雄鼠(scid-/-)和mdx雌鼠(mdx-/-)进行交配,提取杂合子F2代小鼠的基因组DNA,对dystrophin以及scid基因进行片段扩增,电泳后观察结果。结果46只杂合子F2代小鼠中共鉴定出13只dystrophin和scid双基因缺陷型的纯合小鼠,将人骨髓间充质细胞移植入小鼠,能整合分化成骨骼肌细胞。结论实验成功的得到了DMD免疫缺陷型小鼠,并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PCR鉴定方法,为DMD的实验研究中的异种间移植提供了有效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疾病小鼠模型的引进及其繁育保种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进疾病小鼠模型是解决国内迅速增长的科研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介绍寻求目标疾病小鼠模型的途径、引进疾病小鼠模型的程序及注意事项、小鼠模型繁育保种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1.
四氯化碳亚急性染毒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PF屏障系统繁育SCID小鼠377胎共1631只,两种不同的繁育方法比较结果证明1雄×2雌交配法优于1雄×1雌交配法。SCID小鼠离乳后的体重增长,雄性大于雌性,3~8周龄增重较快,8周龄后体重增长趋缓。经寄生虫和微生物检测,符合SPF小鼠标准。将人体肿瘤H128小细胞肺癌、SGC7901胃腺癌、U251脑瘤、BEL7402和SMMC7721肝癌移植于SCID小鼠和BALB/c裸小鼠皮下,发现SCID小鼠的成瘤率和瘤体积明显高于BALB/c裸小鼠,SMMC7721肝癌在SCID小鼠身上出现局部浸润、肝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46.43%、32.14%和39.29%。SGC7901胃腺癌在SCID小鼠胃原位移植,不仅原位100%生长,还伴有向肝、脾等脏器的高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SCID小鼠外周血的功能状态 ,并观察是否有个体“渗漏现象”。方法 取小鼠的尾部末梢血经稀释后运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 与NC裸鼠、Balb/c小鼠相比 ,SCID小鼠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明显减少 ,随着鼠龄的增长 ,有极少数的SCID小鼠出现“渗漏现象”。结论 SCID小鼠适合于建立人源化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42只不渗漏SCID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经冷冻、复苏的胎肝或胎肝加胎胸腺细胞,每鼠2×107活细胞,建立人胎肝细胞SCID小鼠模型Ⅰ和Ⅱ,研究人免疫系统。用人肝癌细胞(HHCC)免疫,SCID鼠出现初始免疫答应,血清人IgG平均滴度分别达到513.0±84.2ng/ml和719.7±201.6ng/ml,IgG峰值分别出现在免疫重建后10~12和10~14周,特异性抗HHCC抗体滴度分别达到1∶70.4±35.05和1∶294.4±168.52,免疫重建后7~8周龄,ABC法免疫组化染色,免疫鼠模型肝、脾中可检出标记人的CD3+、CD20+T和B淋巴细胞克隆和细胞岛。流式细胞仪检测了抗原免疫组和模型组外周血、脾脏、肝脏的人CD3+、CD4+、CD8+、CD19+、CD20+标记的淋巴细胞数,其中标记CD20+淋巴细胞平均值外周血3.12±3.03%、脾脏1.4±0.20%、肝脏2.32±1.49%。而无抗原免疫的模型组在肝脏仅有微量或检测不到人标记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SCID鼠与免疫学相关的外周血指标变化及个体“渗漏”问题。方法 采用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检测SCID、NC、BALB/c鼠 14项外周血指标 ,3H TdR掺入测T、B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细胞毒活性。结果 SCID鼠与NC、BALB/c鼠相比 ,WBC、淋巴细胞分类 (Ly)的比例显著减少 ;中性粒细胞 (GR)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 )显著增加。随着鼠龄的增长 ,WBC和Ly增加 ,GR和RDW减少 ,其中变化最显著的个体 (WBC≥ x±2SD)称之为“渗漏” ,在鼠龄 6~ 8周时和 17~ 19周时的渗漏率分别为 5 .5 %和 2 6 .7%。此外 ,SCID鼠的T、B淋巴细胞转化和CTL细胞功能与BALB/c鼠相比显著低下。结论 SCID鼠T、B淋巴细胞联合缺陷 ,可在免疫生物学领域中广泛应用 ,但要及时剔除个体“渗漏”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03)对人鼻咽低分化鳞癌可移植瘤在SCID小鼠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初步研究其对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以人鼻咽低分化鳞癌细胞株CSNE-l为研究对象,观察腹腔注射As203(5mg/kg)对人鼻咽癌在SCID小鼠体内生长情况。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腹腔注射As203后,鼻咽癌SCID小鼠移植瘤生长抑制,抑瘤率75.4%。同时,瘤组织中癌细胞密度减少,细胞皱缩,脑浆红染,瘤组织分化渐成熟,出现角化细胞和角化珠;间质结缔组织增多。透射电镜下肿瘤细胞均出现成熟分化,核浆比例减少,脑浆中细胞器增多,出现大量张力原纤维并围绕核周,可见细胞明显角质化,细胞表面微小突起增多,桥粒增多,细胞之间以桥粒互相连接。癌细胞PCNA在阴性对照组呈高表达,阳性细胞指数(PI)达95%,As203组的细胞PC—NA表达明显减少,PI55%(P=0.001)。结论:As203抑制SCID小鼠体内人鼻咽低分化鳞癌的生长,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其能够诱导癌细胞向成熟方向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白血病MIC分型法鉴定SCID-人白血病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运用白血病MIC分型法鉴定SCID-人白血病模型,探求SCID-人白血病模型建立的适宜条件.方法 ①按接种方式和鼠龄的不同将SCID小鼠平均分为4组.Ⅰ、Ⅱ组鼠龄小于5周,Ⅲ、Ⅳ组鼠龄大于5周.分别以静脉接种、腹腔接种(6~10)×106 HL-60细胞/鼠建立SCID-人白血病模型.不能发生白血病者用予60Co外照射后再接种.②运用白血病MIC分型法鉴定SCID-人白血病模型:形态学检查包括外周血、腹水涂片的细胞学检查和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免疫学检查采用流式细胞分析组织中CD33阳性率;分子遗传学检查骨髓细胞染色体.结果 ①鼠龄小于5周的Ⅰ、Ⅱ组的SCID小鼠接种HL-60细胞后4周,外周血白细胞上升至(10.±2.2)×109/L;2周时小鼠外周血中开始出现HL-60细胞,4周时比例达到(8.7±3.0)%,全部发生白血病.而鼠龄大于5周的Ⅲ、Ⅳ组小鼠小部分发病,未发病者予60Co 200 cGy/鼠,再接种2×106 HL-60细胞/鼠,也能全部发病.②腹腔接种者实体瘤的发生更为多见,大量腹水,恶病质明显;病理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发现静脉接种者表现为脏器浸润较腹腔接种者广泛、明显,其全身弥漫性扩散的特点与人白血病的临床特点较为一致.③Ⅲ组小鼠经照射后再接种后发生的白血病在全身的广泛浸润程度较同样静脉接种的Ⅰ组更为明显.④鼠龄小于5周的静脉接种组(Ⅰ组)中一发病小鼠给予某不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治疗后,发生了中枢白血病.结论 在适当控制SCID小鼠剩余的免疫防御系统后,采用静脉接种,数量为(6~10)×106/鼠,能发生全身弥漫性扩散性白血病,且还能模拟出化疗后庇护所白血病的发生.SCID-人白血病模型是一个体内研究人类白血病治疗良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动物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 - 60细胞系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探讨HL - 60细胞系在SCID小鼠体内的生物学行为。方法 分别在SCID小鼠腹腔或静脉注入5×1 0 6个白血病细胞,应用病理组织学、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方法监测SCID小鼠外周血、肝、脾、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结果 腹腔或静脉注射均可在SCID小鼠体内形成白血病移植瘤。腹腔注射瘤块生长快,生存周期比静脉注射短。结论 SCID小鼠中白血病增殖和浸润程度反映了白血病细胞基本生物学特征,提示HL - 60 SCID小鼠模型为良好的肿瘤体内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8.
人黑色素瘤SCID小鼠高转移模型的筛选和建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人黑色素瘤scid小鼠皮下移植实验中偶尔发现的肺转移瘤组织,接种至scid小鼠皮下,经体内反复筛选,成功建立了一株人黑色素瘤高转移模型SCI-375,至今在体内筛选2年共21代,表现为移植瘤局部侵润、100%自发肺转移合并79%腋下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学观察和染色体分析表明,该模型保持了人黑色素瘤的基本特征。同时,利用筛选的肿瘤组织在体外初步建立了一个相应的细胞系,经体内移植实验证实,细胞系保持了原模型的高转移特性。本模型的建立,为研究肿瘤的转移机理和抗转移药物的筛选提供一个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OD/SCID(nonobese diabetic/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t小鼠人免疫重建模型的建立方法和免疫特性.方法 16只NOD/SCID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通过腹腔注射移植给实验组小鼠,空白对照组小鼠每只腹腔注射无菌PBS,第4、8和12周时,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人的CD3+T、CD19+B淋巴细胞,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人IgG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脾脏和肝脏中人CD3+T、CD19+B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移植PBMC 4周后,实验组NOD/SCID小鼠外周血中人CD3+T、CD19+B的细胞分别为85.6%、76.7%,并且在小鼠脾脏组织中也可以检测到人CD3 T、CD19 B淋巴细胞.移植4、8及12周后小鼠血清中人IgG含量分别达到(863±12.5)μg/mL、(1217±16.7)μg/mL、(958±13.1)μg/mL.结论用人外周血PBMC经腹腔注射可以成功建立人免疫重建NOD/SCID小鼠模型,方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裸小鼠和SCID小鼠两种免疫缺陷动物人胃癌原位移植后肿瘤生长和转移等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将MKN-45细胞株接种至裸小鼠皮下,成瘤后采用组织学完整的组织块移植于裸小鼠和SCID小鼠胃壁建立原位移植模型,观察所建模型的原位成瘤率、移植瘤生长、侵袭和转移情况。结果①两种免疫缺陷动物的原位成瘤率都为100%;②裸小鼠原位移植瘤平均体积2884±1337mm3,腹腔淋巴结、肝、肺、膈转移率分别为67%、83%、33%和8%;③SCID小鼠原位移植瘤平均体积4582±1326 mm3(P<0.05),肝转移率90%(P>0.05),与裸小鼠较为接近, 腹腔淋巴结转移率90%,肺和膈转移率分别为100%(P<0.01)和60%(P<0.05)。结论证明应用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的SCID小鼠较裸小鼠更适用于建立胃癌的原位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