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濒死危重创伤的救治模式和效果.方法 对116例濒死危重创伤患者进行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手术及重症监护治疗的一体化救治.结果 116患者中,在急诊科复苏失败死亡21例;63例患者在急诊科进行急诊手术和重症监护治疗,死亡7例;32例患者在急诊科初步救治后转入专科病房,死亡16例.其余患者均顺利康复.结论 濒死危重创伤的一体化救治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李燕  安媛  叶初燕 《北京医学》2007,29(4):246-247
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PC)是救治危重患者的有效血液制剂之一,尽管在血小板(Plt)计数为(250~300)×109/L[1]的献血者中可以每人采集2单位(每单位为200ml)PC,但仍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3.
动脉血气分析在危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重患者常可并发严重的酸碱失衡和呼吸功能不全,有时后者可成为致死的直接原因,正确地判断和及时治疗对危重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自1959年丹麦Astrup等发明的世界第一台血气分析仪的问世,动脉血气分析检查很快在世界各国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在危重患者救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进展使得ECMO技术应用已经成为危重患者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上海市组织跨单位多学科救治专家团队在上海市确诊患者定点医院进行患者治疗,并就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患者的救治中的核心要点形成方案。根据高标准防护的特殊要求与环境,因地制宜保证ECMO实施的安全性。选择合理的ECMO支持模式(静脉-静脉ECMO模式),及时对常规机械通气无法逆转的严重缺氧患者建立有效ECMO支持。充分发挥ECMO作用,有效维持氧供与氧耗平衡为核心,坚持保护性肺通气原则。多学科合作针对此类危重患者特点维持ECMO安全和有效性,同时为患者病情提供各种客观评估数据。合理设定撤机标准,助力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医药动态     
<正>卫计委要求对急危重患者先救治后缴费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和《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加强急诊力量,及时救治重患。对特定急危重患者,医院要开通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急危重老年患者、急危重儿科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加强急诊与临床  相似文献   

6.
远程医疗会诊在救治汶川地震伤员中的应用及体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汶川地震伤员救治工作中,通过卫星网远程救治系统,利用远程会诊技术,实现了多地区多名一流专家的联合会诊,成功救治了3名危重伤员.说明远程医疗会诊技术的开展与应用可充分发挥大型救护组织职能和一流专家的救治作用,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救治水平,拓展战时卫勤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7.
0引言 危重患者的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进展快,早期易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机体的生理与心理都处于应激状态,在抢救时采取镇静治疗是抢救危重患者不可缺少的重要救治措施之一,经过近几年对危重患者救治的临床观察,逐步摸索出一点体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患者家属常常会因患者病情危重而产生担心、急躁、焦虑等情绪以及作出冲动、过激行为,而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又常常影响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救治,因此,了解危重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及需求,做好与危重患者家属的沟通,对救治危重患者非常重要。本文就如何与危重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杜秀丽 《吉林医学》2009,30(16):1791-1791
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是心血管内科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由于救治危重患者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医用监护仪器设备相继问世、更新[1],它对危重患者全身各脏器功能的监测和治疗提供了宝贵支持。在国外有专门负责各种监护治疗仪器使用的治疗师,还有专门负责仪器维护和保养的工程师[2]。  相似文献   

10.
张晓晨  汤玉丹 《吉林医学》2013,34(17):3431-3432
目的:探讨分析无缝交接管理模式在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交接中的效果。方法:将施行无缝交接管理模式后1年内由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配合救治的270例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施行无缝交接管理模式前1年内由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配合救治的260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计算两组救治成功率,计算两组所有急诊手术患者由入院到进入手术室所用时间。结果:经研究比较,观察组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入手术室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中施行无缝交接管理模式,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且缩短了手术患者的入院到入室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在心胸外科危重病人救治中的用法、用量及安全性。方法对24例胸心外科ICU接受山莨菪碱治疗的危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危重患者抢救中,山莨菪碱对体温和心率无明显影响,抢救无效死亡1例,其余患者治愈出院。结论在心胸外科多种危重症救治中,山莨菪碱是一种有效、安全、廉价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院内转科的合理流程和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起收住到我院需转科的1 576名危重患者使用该院内转科交接单,并进行观察.结果:1 576名危重患者无1例因交接不清而发生差错,安全有效地完成了危重病人的院内转科.结论:院内转科交接设计单能有效地杜绝危重病人在院内转科的过程中因护理不当、交接不清而诱发的护理纠纷和差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在危重COPD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作用和方法.方法28例危重COPD呼吸衰竭患者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的方式进行人工机械通气,多功能呼吸机先采用A/C模式,待病情稳定后尽早改为SIMV+PSV模式,之后逐渐调整参数后改为PSV模式脱机.结果成功救治22例(78.6%),死亡6例(21.4%),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9例(32.1%).结论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是救治危重COPD呼吸衰竭患者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危重胸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了68例危重胸外伤患者的伤情并发症与救治的关系。结果:本组68例患者救治成功60例(88.2%),死亡8例(11.8%)。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合理运用抢救措施,并注意合并伤的及时处理,危重胸外伤患者的救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一起特大交通事故的院内救治流程和后期处理措施,探讨公共突发事件在院内的合理、及时、有效的处置方法,总结救治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强调危重患者在ICU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方法 2011年9月11日,某高速公路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14例伤员送至我院,1例途中死亡,13例伤者得到合理即时救治.受伤部位涉及头胸腹、脊柱四肢、直肠阴道等,早期手术处置12例(其中1例危重患者开胸前后在ICU救治),5例7次在伤后5-12 d进行骨折内固定手术.结果 1例软组织挫伤病儿,观察3d出院;8例救治成功,无明显并发症发生;4例转院治疗,均在外院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合理安排流程及早期恰当处置尤为重要;多学科多专业合作,对保证患者安全、减少漏诊误诊和并发症发生大有裨益.这次成功的救治,为今后在综合性医院处理类似突发事件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石爱丽 《浙江医学》2011,33(5):772-773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是急危重患者救治的常用技术,广泛应用于急性呼吸循环衰竭、严重创伤、休克等危重患者的液体复苏、输血、循环功能监测、床边紧急临时心脏起搏、静脉营养治疗等方面.危重患者病情复杂,血管条件差异大,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置管途径非常重要.现对急危重患者急救中采取不同中心静脉置管途径的体会进行总结,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深入研究早期气管插管在前置胎盘伴大出血危重产妇救治中的临床疗效,加强护理人员对前置胎盘伴大出血危重产妇救治的认识。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经临床明确诊断的120例前置胎盘伴大出血危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早期气管插管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定期吸痰的方法,经过1周的救治,了解前置胎盘伴大出血危重产妇的恢复情况,以及2组对象的死亡率。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要高,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在1周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75.00%,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为87.50%,实验组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33)。结论:早期气管插管在救治前置胎盘伴大出血危重产妇的过程中,有积极的作用,能有效的提高前置胎盘伴大出血危重产妇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地震灾害医学救援中的多发伤救治原则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连阳 《重庆医学》2008,37(24):2757-2758
多发伤因存在伤情危重、复杂,需多学科协作急诊处理等,其救治中常有延误处理、漏诊,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1].据不完全统计,本次汶川地震住院治疗的伤员中多发伤占23%~42%,在伤后48h内住院的患者中合并颅脑伤、胸腹伤的占20%以上,面对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量多发伤伤员,一些单位"在混乱中开始、在混乱中结束"了救治过程,针对如何提高大型自然灾害的医学救援水平,本文简述地震灾害医学救援中多发伤救治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9.
张金科 《大家健康》2016,(11):72-72
目的:探究濒死危重创伤的救治模式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23例濒死危重创伤患者进行研究,救治过程中为其进行一体化的救治模式,即入院前医护人员和目击者在事发地对患者的救治,入院后进行医生的专业救治,急诊室的手术救治和重症监护救治。结果:在123例实验患者中,有16例患者在入院前经心脏复苏救治无效后死亡,有21例患者在接受急诊室的手术救治和重症监护救治后死亡,其中14例患者死于手术过程中,7例患者死于手术后的体内器官衰竭,还有8例患者是在急诊室接受了紧急救治转入普通病房后死亡,剩余57例患者被治愈后出院。结论:对濒死危重创伤患者进行一体化的救治模式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徐明生  陈丽萍 《吉林医学》2014,(7):1439-1440
目的:观察纳洛酮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前抢救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10例急诊危重患者分成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都行常规急救治疗,同时给予研究组的患者纳洛酮。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病情程度及救治成功率。结果:两组救治前的病情程度差别不明显,救治后都有改善,但差别仍不明显,但研究组救治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用于急诊危重患者院前的抢救中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