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实验用雄性Wistar大白鼠建立局灶性脑梗塞动物模型。用离子选择性微电极动态检测大鼠正常脑皮层及大脑中动脉凝闭后脑梗塞区细胞外Na~ 、K~ 、Ca~( )浓度变化。结果显示:大脑中动脉凝闭后1~2分钟脑梗塞区细胞外Na~ 浓度迅速从正常平均浓度138.45±10.64mM(X±SD)降至127.5±10.98mM,K~ 浓度从4.72±0.38mM升到6.00±1.10mM,Ca~( )浓度从1.23±0.05mM降到1.19±0.06mM,并随着脑梗塞时间延长Ca~( )浓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
背景:前蛋白转化酶(Proprotein convertases,PCs)是神经肽的加工酶,前蛋白转化酶1(Proprotein convertase 1,PC1) 是PCs家族中的一员, PC1加工许多神经肽及肽类激素,已有研究表明PC1对应激高度敏感,但尚不明确脑缺血后PC1的变化。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脑皮层内PC1mRNA 及PC1的经时表达变化。 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 地点和材料: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Robert S. Dow 神经生物研究室, Legacy 临床研究与技术中心,所有动物实验均遵照国家健康指南中实验室动物养护及使用制度,雄性健康Sprague–Dawley 大鼠 (250 g--300 g) 购自美国Wilmington的Charles River实验室。 干预: 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的方法建立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双标法分析假手术对照组大鼠及100分钟MCAO后再灌注4小时、8小时、16小时及24小时大鼠脑皮层内PC1mRNA及PC1表达的变化。 主要观察指标: 100分钟MCAO后再灌注4小时、8小时、16小时及24小时大鼠缺血脑皮层、非缺血脑皮层内及假手术对照大鼠脑皮层内PC1mRNA及PC1表达的变化。 结果: 假手术对照大鼠及100分钟MCAO后再灌注4小时、8小时、16小时及24小时大鼠缺血侧及非缺血侧脑皮层表达PC1mRNA的细胞数分别是每高倍镜视野35.6 ±4.3及36.2±3.6,29.6±5.1及36.1 ±4.1,30.1±4.6及35.8±4.3,28.2 ±4.9及35.9 ±5.2,18.2±5.3及35.6±4.9,而表达PC1的细胞数分别是每高倍镜视野28.2 ±3.3及28.8±4.1,17.8±4.2及29.1±3.6,17.6±4.6及28.7±3.6,18.1±3.9及29.3 ±4.5,22.3±3.2及29.0±4.1。缺血侧脑皮层PC1mRNA及PC1的表达在再灌注4小时、8小时及16小时逐渐下降,在再灌注24小时时下降最显著,缺血侧脑皮层PC1表达水平在再灌注24小时较再灌注4小时、8小时及16小时增高,而此时PC1mRNA表达水平仍低。 结论: 局灶性短暂脑缺血可影响大鼠缺血脑皮层内PC1mRNA及PC1的表达,缺血性应激可调节PC1。  相似文献   

3.
本文实验发现双肾双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1-7天,梗塞灶边缘区有脑微血栓形成,MCAO后3天对侧半球的相应区(镜区)有较明显的微血管变形和星形细胞足突水肿改变,说明RHR与正常的SD鼠在局灶脑梗塞后的超微结构改变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应当重视高血压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丘脑进展性萎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长期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丘脑体积的改变.方法35只大鼠分7组,除正常组和伪手术组外,其余各组用Tamura法闭塞大脑中动脉,用大鼠脑单克隆抗体微管蛋白-2(MAP-2)对各组大脑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机测量各组大鼠脑切片的丘脑面积.结果正常组0.99±0.01,伪手术对照2周组1.02±0.02,伪手术对照1个月组0.99±0.01.MCAO2周组0.87±0.03,1个月组0.78±0.03,MCAO3个月组0.71士0.04,6个月组0.61±0.05,伪手术组和MCAO组之间在丘脑萎缩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提示逆行性退行性变在丘脑萎缩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对乙酰胆碱(Ach)敏感的离子选择微电极,在研究服用碳酸锂的8位躁狂症病人红细胞内(Ach)值中发现,其值为:98.2±41.3μmol/L,对照17例正常健康人红细胞内Ach活度值(22.8±1.6μmol/L),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是正常人的5倍(P<0.001)。而服用舒必利和氯氮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Ach)(31.1±18.9μmol/L),和正常人比较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和前脑皮层神经颗粒素(NG)含量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应激组(予10℃冷水游泳应激,共2周)、装置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于应激前后测量三组大鼠的体质量变化情况,并记录每天应激过程中应激组和装置对照组的排便量以考察应激的强度,应激后以Westernblotting方法测定海马和前脑皮层中的NG含量(以NG含量与βActin含量的比值表示)。结果(1)应激前后,三组大鼠的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应激组的体质量增长相对缓慢;(2)应激第4—14天应激组的排便量多于装置对照组(P<0.01);(3)应激组和装置对照组海马的NG含量[分别为(0.66±0.13)和(0.94±0.26)]低于正常对照组[(1.93±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应激组前脑皮层的NG含量[(0.45±0.00)]低于装置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76±1.74)和(2.87±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应激组海马NG含量高于前脑皮层(P<0.01);装置对照组海马NG含量低于前脑皮层(P<0.01);正常对照组海马与前脑皮层NG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应激导致海马和前脑皮层NG含量显著下降;对于时程长、程度严重、适应不良的冷水游泳应激,前脑皮层受损比海马更为严重;而对于时程长、程度微弱的装置应激,海马则比前脑皮层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对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痴呆组、痴呆治疗组及痴呆对照组大鼠前脑 Meynert基底核注射红藻氨酸制造痴呆模型 ,正常对照组同法注射生理盐水 ;痴呆治疗组造模后 30 min、1d、3d、5 d及 7d侧脑室注射 b FGF,痴呆对照组同时间注射生理盐水 ,造模30 d后正常对照组、痴呆组、痴呆对照组及痴呆治疗组大鼠通过 Y迷宫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试、乙酰胆碱酯酶(Ach E)细胞化学染色及尼氏染色 ,并测量基底前脑皮层及海马各区 Ach E纤维密度。结果 痴呆组大鼠学习及记忆能力较正常对照组减低 (P<0 .0 1) ,基底前脑皮层及海马各区 Ach E纤维密度减低 (P<0 .0 1)。治疗组 Y迷宫学习及记忆能力较痴呆对照组有改善 (P<0 .0 1) ,基底前脑皮层及海马各区 Ach E纤维密度亦有所增加 (P<0 .0 1) ,但是没达到正常对照组的水平 (P<0 .0 1)。结论  b FGF可改善痴呆模型大鼠 Y迷宫学习记忆能力 ;脑内 Ach E纤维密度提高及海马神经元密度增加是 b FGF作用产生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ies,DAI)后不同时期脑皮层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及意义,为临床治疗脑损伤寻求有效手段。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DAI组(50只),DAI组大鼠接处死时间又分为第6h、12h、24h、72h和第7d组,每组10只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皮层bFGF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变化特点。bFGF阳性结果判断标准以细胞浆内出现棕黄色染色颗粒为阳性,反之为阴性。结果 DAI后6h,损伤组即出现bFGF表达[(16.4±2.2)个/0.1mm~2],12h表达数量增强[(66.2±5.1)个/0.1mm~2],至72h达高峰[158.7±10.1)个/0.1mm~2],7d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92.1±11.2)个/0.1mm~2],各DAI组时限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损伤后12h可见大鼠额顶区皮层神经元胞浆粉红、核浓染,胞体皱缩,神经元细胞突起成屈曲螺旋状变形;脑皮层神经无数量亦明显减少。结论 DAI后bFGF的表达具有时空效应,提示bFGF与脑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及修复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胆碱能变化与脑血管痴呆临床特征的关系 ,并为寻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聚丙稀酰胺凝胶 (PAA)电泳法对脑梗塞及脑梗塞痴呆病人进行血清乙酰胆碱酯酶 (Ach E)活性研究 ,使用光密度计测定G4型 Ach E活性。结果 :确认出两种 Ach E同工酶 ,其中以 G4型 Ach E为主 ,皮质梗塞组 Ach E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降低。结论 :脑血管性痴呆 Ach E活性与痴呆的发生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认为抗痫药可通过抑制NMD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突触传递和增强GABA能的IPSP发挥作用。SC1001Na是一种合成抗痫药。本实验在47只SD成年大鼠海马脑片上运用低镁模型及双脉冲抑制模型观察了该药对锥体细胞突触传递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经典制备海马脑片,人工脑脊液(ACSF)孵育1.5小时后进行实验,施予锥体细胞顺向或逆—顺向刺激,玻璃微电极(5—20MΩ)记录CA1区细胞群集峰电位(PS)。低镁模型实验:脑片记录正常PS后改用无镁ACSF灌流,PS幅度增大了51.724±3.976%(n=19,(?)<0.05),并出现第二个PS波。这是由于降低脑片组织内的正常Mg2+浓度可解除NMDA受体的抑制。然后再灌流含SC1001Na或Ketamin(?)(NMDA受体拮抗剂,对照)的无镁ACSF,第二个PS波逐渐被抑制,抑制程度分别为86.821±5.821%(n=10,p<0.01)和63.763±8.454%(n=9,p<0.01),而第一个PS变化仅为3.382±2.489%(n=10,p>0.05)和  相似文献   

11.
脐血干细胞海马移植对VD大鼠脑内Ach及AchE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海马移植脐血干细胞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脑内Ach含量及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分娩胎儿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以贴壁培养法得到间质干细胞(MSCs),采用RT-PCR方法检测Nestin及musashi-1。制作VD大鼠模型,8~10d后行脐血干细胞海马移植。移植4周后,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检测其脑内乙酰胆碱(Ach)含量及乙酰胆碱脂酶(AchE)活性。结果脐血干细胞在分离后48h高表达Nestin及musashi-1;海马移植脐血干细胞4周后,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Ach含量及AchE活性明显升高(P<0.01),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强。结论脐血中表达神经干细胞(NSCs)的标志物,海马移植脐血干细胞能明显改善VD大鼠胆碱能系统的功能,调节脑内Ach生理代谢,增强学习记忆能力,从而达到治疗VD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梗死灶周皮层区的动态时空变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兔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RK1在脑缺血2h再灌注不同时间灶周皮层的动态表达规律,同时应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状态的动态变化。结果免疫组化分析显示,缺血2h再灌注灶周皮层区1hERK1表达开始增多,6h数目明显增多,3d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14d回落到基线水平,其阳性细胞数分别为0.22±0.02、0.25±0.02、0.42±0.04、0.14±0.02。其表达时程变化与灶周皮层凋亡的变化相一致。结论脑缺血损伤诱导ERK表达增强,ERK在介导神经细胞凋亡和缺血性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这为脑缺血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脑缺血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持续钠电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脑缺血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持续钠电流的变化,探讨钠通道阻滞剂对缺血脑组织保护的机理。方法酶消化法急性分离SD大鼠(10~14d)海马CA1区神经元,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脑缺血对持续钠电流的影响。结果缺血3 min时持续钠电流增加到正常时的1.59±0.26倍(P﹤0.05),缺血5 min时增加到正常时的2.92±0.46倍(P﹤0.05)。结论脑缺血时钠通道开放,持续钠电流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白细胞介素1(IL1β)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蛋白表达的诱导关系。方法对Koizumi和Nagasawa法加以改进,采用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线栓法制备短暂脑缺血大鼠模型,2h后实现大脑中动脉再灌注。假手术组大鼠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再灌注后30min及1、2、4、6、12、24h至7d的不同时间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实验各组大鼠脑海马区组织中IL1β、CRF免疫反应细胞数量。结果IL1β免疫反应细胞在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从1h(974±393)后开始表达,2h(6107±1884)时达高峰,至7d(66±59)时IL1β免疫反应细胞表达基本消失;CRF蛋白免疫反应细胞从2h(972±184)时开始表达,12h(3744±570)和7d(3963±510)时表达为2次高峰。而且,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IL1β、CRF蛋白表达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诱导关系,即IL1β表达早于CRF蛋白。结论此研究提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IL1β蛋白的升高表达可诱发内生的CRF蛋白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浓度锌损伤后PC12细胞的死亡类型和肌苷对该死亡类型的影响。方法 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氯化锌(50、100、200、400μmol/L)或肌苷(0. 1、0. 5、1. 0、2. 0mmol/L)作用PC12细胞12h后的存活率;用Hoechst33342 /PI荧光双染色、Annexin V结合实验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检测200μmol/L氯化锌、2. 0mmol/L肌苷作用PC12细胞12h后细胞死亡类型的变化。结果 锌从100μmol/L作用浓度开始可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 200μmol/L锌可引起(56. 5±7. 2 )%坏死、(24. 4±2. 5 )%的正常和(19. 1±7. 6 )%的细胞凋亡。肌苷从0. 5mmol/L作用浓度开始可显著提高锌损伤的细胞存活率;与单独锌作用相比, 2. 0mmol/L肌苷降低锌引起的坏死细胞数至(27. 9±2. 2)%,而使正常和凋亡细胞数分别增加到(33. 8±2. 8)%和(38. 4±4. 9)%。结论 随锌浓度的增高PC12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肌苷可浓度依赖性地保护锌致伤的PC12细胞;高浓度锌可造成PC12细胞的坏死和凋亡,但肌苷能降低坏死而不是使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b1(GSRb1)对模拟缺血环境中的大鼠神经元胞内游离钙的影响。方法对大鼠胚胎脑海马神经元进行体外培养,将其置于正常细胞外液(正常对照组)、模拟缺血的细胞外液(缺血组)、无钙的模拟缺血液(缺血+无钙组)、以及模拟缺血液+不同浓度的GSRb1溶液[缺血+GSRb1(20、40、60、80μmol/L组)],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测定各组细胞内钙荧光强度,并计算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荧光强度变化百分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荧光增强度缺血组为(73.5±10.31)%,缺血+无钙组为(4.5±2.58)%,缺血+不同浓度GSRb1组(20、40、60、80μmol/L组)分别为(20.2±3.41)%、(13.6±2.98)%、(10.5±3.62)%和(12.7±4.51)%;缺血+各浓度GSRb1组的荧光增强度明显小于缺血组(均P<0.01)。结论缺血缺氧时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的上升主要是来自细胞外钙离子内流;GSRb1可通过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减轻细胞内的钙超载,保护缺血神经元;保护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在60μmol/L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7.
兴奋性氨基酸(EAA),主要指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在缺血或外伤后由脑神经元轴突过度释放到细胞外。这些EAA引起一连串反应,引起继发性脑损害。EAA受体拮抗剂能减轻神经损伤后局部脑水肿的形成。本研究观察了脑外伤后给予Mg~(2+)的治疗效果。 实验选用85只SD大鼠,重260±39g。动物麻醉后沿中线切开头皮。对61只大鼠,以重量下落装置打击左半球额部颅骨产生闭合性脑损伤。随后终止麻醉,  相似文献   

18.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的细胞凋亡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现象及其时间和解剖分布。方法 :雄性SD大鼠 3 0只 ,用改良Longa法制左右侧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 ,根据缺血时间不同进行随机分组 ;用电子显微镜和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电镜和光镜下显示 ,脑缺血后有DNA断裂和细胞凋亡现象 ,TUNEL染色示随缺血时间延长 ,凋亡细胞数目逐渐增加 ,缺血 1h时为每张切片 (83± 2 1)个 ,2h时为 (2 3 3± 3 6)个 ,4h时为 (3 73± 3 0 )个 (P <0 0 1) ;凋亡细胞主要分布在梗死灶边缘区的内侧。结论 :脑组织缺血后存在着细胞凋亡现象 ,凋亡在梗死灶的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麻素CB2受体在电针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 方法 实验1: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电针(EA)+MCAO组、CB2受体拮抗剂(AM630)+EA+MCAO组、AM630的溶剂(V)+EA+MCAO组和AM630+MCAO组(n=8),线拴法制作MCAO模型,EA预处理在模型前2 h给予,AM630或其溶剂在模型前5.5h给予,于模型后72h行神经功能评分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的变化;实验2: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分组和处理同上,EA预处理在模型前24 h给予,AM630或其溶剂在模型前27.5 h给予,检测指标的时间和方法同实验1;实验3: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对照组和EA后2、6、12、18、24 h组(n=6).后5组给予EA处理后在不同时间点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右侧大脑中CB2受体的表达.结果 实验1:与MCAO组和AM630+MCAO组比较,EA+MCAO组、AM630+EA+MCAO组、V+EA+MCAO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高.脑梗死容积百分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2:与MCAO组比较.EA+MCAO组和V+EA+MCAO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高,脑梗死容积百分比降低.与EA+MCAO组比较,AM630+EA+MCAO组和AM630+MCAO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梗死容积百分比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3:与对照组比较,EA后18 h组CB2受体mRNA水平增高,EA后24 h组CB2受体蛋白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2受体参与了电针预处理诱导的延迟相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枢神经髓鞘脂质对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揭示脂质体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直接作用以及脱脂神经髓鞘为抗原,比较加入脂质体和无脂质体作用增殖反应的差别。方法 用富集粘附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经体外细胞培养后,测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 实验Ⅰ:J细胞增殖反应10μg/ml半乳糖脑苷脂为(1729±906)Bq(P<0.001);实验Ⅱ:半乳糖脑苷脂2μg/ml为(1135±164)Bq(P<0.05),10μpg/ml为(2492±724)(P<0.001)。而两种浓度的神经鞘氨醇在两组实验中均使细胞全部死亡。结论 半乳糖脑苷脂使T细胞增殖反应增强,并与浓度相关。而两种浓度的神经鞘氨醇均使细胞全部死亡。提示正常神经髓鞘的脂质可能与维持正常免疫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