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目的:研究齐多夫定片剂与胶囊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单剂量空腹口服齐多夫定片剂和胶囊剂各300mg,HPLC法测定其血清中齐多夫定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2.0统计软件处理,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齐多夫定片剂与胶囊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0.909±0.308)h和(0.987±0.234)h、Cmax(1.723±0.870)μg/ml和(1.457±0.578)μg/ml、Tmax(0.90±0.69)h和(0.80±0.41)h、AUC0-8h(2.302±0.503)μg·h-1·ml-1和(2.361±0.567)μg·h-1·ml-1。片剂与胶囊比较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8±25.8)%。结论:齐多夫定片剂与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缬沙坦分散片与胶囊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单剂量空腹口服缬沙坦分散片和胶囊各80 mg,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清中缬沙坦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 1.0统计软件处理,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缬沙坦分散片与胶囊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Cmax、Tmax、AUC0-36h分别为:(3.715±1.895) h和(3.585±1.901) h、(1.797±0.539)μg/ml和(1.848±0.647)μg/ml;(2.350±0.489) h和(2.425±0.438) h、(10.786±3.794)μg·h-1·ml-1和(10.52±3.961)μg·h-1·ml-1。分散片与胶囊比较,分散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6±40.7)%。结论: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3.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健康人体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个不同厂家生产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分别单剂量空腹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60mg,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清中奥美拉唑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 2.0统计软件处理,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受试制剂及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Cmax、Tmax和AUC0-12h分别为(1.789±0.862)h和(1.499±0.503)h、(0.506±0.25)μg/ml和(0.493±0.195)μg/ml、(2.050±0.642)h和(2.038±0.630)h、(1.640±1.408)μg·h-1·ml-1和1.570±0.997)μg·h-1·ml-1。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48±33.82)%。结论:两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两个不同厂家生产的罗红霉素分散片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20名志愿者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分别单剂量口服罗红霉素分散片150mg,高效液相-质谱联用(LC-MS)法测定其血清中罗红霉素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2.0统计软件处理,计算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并进行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8.131±1.465) h和(9.020±2.914) h,Cmax(3.065±0.940)μg/ml和(3.157±1.019)μg/ml,Tmax(2.000±0.924) h和(2.306±1.363) h,AUC0-48h(38.312±19.673)μg·h-1·ml-1和(41.029±21.842)μg·h-1·ml-1。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0.4±67.2)%。结论: 罗红霉素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盐酸格拉司琼口腔崩解片的药动学,并与国产盐酸格拉司琼片进行生物利用度比较。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随机交叉给药方案,分别单剂量口服2 mg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结果: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盐酸格拉司琼口腔崩解片后体内过程符合开放式血管外一室模型,其Cmax为(7.2±3.4)μg/L,t1/2为(4.2±1.8) h,tmax为(1.3±0.3) h,AUC0~24 h为(37.3±25.6)μg·h·L,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制剂相对于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为(97.9±19.2)%。结论: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环磷酰胺 (CTX)对丁硫氨酸亚砜胺 (BSO)在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CTX 2 0mg/kg(用药组 )或生理盐水 (对照组 ) 4d后 ,静脉注射BSO 2 0 0mg/kg。以邻 -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反相HPLC为检测手段 ,测定血浆中BSO的浓度。以 3P87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 ,判断房室模型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结果SD大鼠静脉注射BSO 2 0 0mg/kg ,体内的动力学过程为二室模型 ,T1/2α为 2 7.4±5 .3min ,T1/2 β为 15 9.3± 10 7.3min ,CLs 为 11.8± 2 .3ml·min-1·kg-1,AUC为 2 99.36± 5 0 .13μg·ml-1·h ;SD大鼠在用CTX后 ,BSO在其体内动力学特征也是二室模型 ,T1/2α为 2 5 .2± 2 .2min ,T1/2 β为 114 .3± 2 5 .9min ,CLs 为 13.8± 3.8ml·min-1·kg-1,AUC为 2 5 6 .5 5± 6 6 .2 8μg·ml-1·h。用药组和对照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TX不影响BSO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各10 mg,采用液相-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血药浓度。以DAS2.0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考察其生物等效性。结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Tmax、Cmax、AUC0-144、AUC0-∞分别为(5.60±3.09) h和(6.30±2.85) h、(8.19±2.2)μg/L和(8.22±1.99)μg/L、(366±100)μg·L-1·h-1和(385.8±80)μg·L-1·h-1、(397±115)μg·L-1·h-1和(421±83)μg·L-1·h-1。以AUC0-144计算,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比较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1±26.6)%。结论:试验制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参比制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人体药物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健康人体的药物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20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两种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时数值,以DAS1.0软件拟合其药动学参数,用方差分析和双侧t检验法检验其等效性。结果: 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5.24±1.58) h和(5.50±2.05) h,Cmax(2.75±0.61) mg/L和(2.55±0.61) mg/L,Tmax(0.99±0.56) h和(1.05±0.54) h,AUC0-24(21.53±3.36) mg·L-1·h-1和(20.61±3.67) mg·L-1·h-1,AUC0-∞(23.87±3.92) mg·L-1·h-1和AUC0-∞(23.05±4.45) mg·L-1·h-1。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8.82±30.75)%。结论: 两种不同厂家的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自制缓释滴丸与市售普通片在兔体内的药动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取1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自身交叉对照、单剂量口服150 mg磷酸川芎嗪自制缓释滴丸与市售普通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磷酸川芎嗪的浓度,应用DAS 2.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磷酸川芎嗪自制缓释滴丸与市售普通片的药动学参数tmat分别为(4.17±0.41)h和(1.08±0.49)h,Cmax分别为(3.240±0.471)mg·L-1和(6.125±0.298)mg·L-1;AUC0-∞分别为(38.549±2.408)mg·L-1·h和(33.067±2.214)mg·L-1·h;与市售普通片相比,缓释滴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6.58±10.24)%。结论磷酸川芎嗪缓释滴丸较市售普通片tmax明显延长,AUC0-∞较高,说明缓释滴丸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兔血浆中壬苯醇醚-9(NP-9)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方法,研究NP-9栓剂在健康雌性新西兰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6只健康雌性新西兰兔(体质量2.0~2.2 kg)单剂量(64 mg/只)阴道给药NP-9栓剂;取血浆经预处理后采用DiamonsilTM ODS柱(200 mm×4.6 mm,5 μm),以甲醇-水(955)作为流动相,流速 1.0 ml/min,荧光检测的激发波长226 nm,发射波长300 nm,柱温30℃,测定NP-9经时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NP-9在0.05~5.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低、中、高3种浓度(0.10、0.50、2.00 μg/ml)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1.67±8.12)%、(100.84±5.42)%、(100.29±3.81)%。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 (3.75±0.87) h,tmax (3.2±0.4) h,Cmax (2.75±0.32) μg/ml,AUC0~12 (12.72±2.14) μg·h·ml-1,AUC0~∞ (15.05±2.84) μg·h·ml-1,平均滞留时间(6.85±1.13) h。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专属性好,可用于NP-9栓剂在健康雌性新西兰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氯雷他定口腔崩解片和氯雷他定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 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氯雷他定口腔崩解片和氯雷他定片各20mg,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药浓度。以DAS2.0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考察其生物等效性。结果: 受试氯雷他定口腔崩解片和参比氯雷他定片的Tmax分别为(1.14±0.43) h和(1.33±1.02) h;Cmax分别为(37.0±16.0)μg/L和(41.0±17.1)μg/L;AUC0-15h分别为(99.6±49.5)μgL-1h-1和(89.4±43.2)μgL-1h-1;AUC0-∞分别为(108.0±50.7)μgL-1h-1和(101.7±39.2)μgL-1h-1。以AUC0-15h计算,受试氯雷他定口腔崩解片和参比氯雷他定片比较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5.1±32.0)%。结论: 受试制剂氯雷他定口腔崩解片和参比制剂氯雷他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诱导期间泵注雷米芬太尼对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C)、熵指数和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手术患者2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以血浆血药浓度为靶目标进行TCI,丙泊酚靶控血药初始浓度设为1.5 μg/ml,每4 min增加0.5 μg/ml,当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为1分时,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静脉泵入0.9%氯化钠注射液和雷米芬太尼0.2 μg·kg-1·min-1,当MOAA/S为0分时给予肌松药3 min后行气管插管.观察记录丙泊酚EC、熵指数[反应熵(RE)、状态熵(SE)]、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于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3 min即给肌松药时(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结果: 观察组T1~T3丙泊酚EC均低于对照组(P< 0.05~P< 0.01).2组T1~T3 RE和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T3 MAP和T1~T3 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 丙泊酚TCI诱导期间泵入雷米芬太尼使麻醉深度不变的情况下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血压和HR被抑制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普卢利沙星活性代谢产物NM394的HPLC测定法,并用于普卢利沙星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药动学特征的研究。方法:健康志愿者10名(男女各半),单次和连续口服普卢利沙星片(200 mg/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血药浓度,DAS 2.1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前处理采用高氯酸沉淀蛋白外标法,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025mol/L NaH2PO4(pH为2.75);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75nm。结果:NM394在0.03~3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87),血浆中低、中、高3种质量浓度的相对回收率在91.2%~113.2%之间;批内RSD≤6.8%、批间RSD≤8.5%。主要药动学参数为单次给药,女:t1/2(5.24±0.58)h、Cmax(1.64±0.76)μg/ml、AUC(0-18)(7.11±2.10)μg.h/ml;男:t1/2(5.22±0.74)h、Cmax(1.89±0.68)μg/ml、AUC(0-18)(7.80±0.93)μg.h/ml;两者无明显差异。多次给药达稳态后,女:t1/2(5.15±1.18)h、AUCss(9.26±1.35)μg.h/ml、DF(1.94±0.10);男:t1/2(5.10±0.27)h、AUCss(8.31±1.98)μg.h/ml、DF(2.04±0.60);两者无明显差异。单次给药与连续给药达稳态后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差异。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稳定;无论单次给药还是连续给药,普卢利沙星的药动学特征无明显性别差异;多次用药后体内无明显蓄积现象;本品无明显肝药酶诱导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在喉显微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在抑制喉显微外科手术中心血管反应的效果及对术后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激光声带息肉切除手术60例,随机分为0.1μg.kg-1.min-1瑞芬太尼组、0.2μg.kg-1.min-1瑞芬太尼组和异氟醚组,每组20例。3组麻醉诱导用药均为咪唑安定、瑞芬太尼、异丙酚及氯化琥珀胆碱。麻醉维持:0.1μg.kg-1.min-1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0.1μg.kg-1.min-1,体积分数0.7%异氟醚;0.2μg.kg-1.min-1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0.2μg.kg-1.min-1,体积分数0.7%异氟醚;异氟醚组:体积分数1.5%~2.5%异氟醚。3组均吸入氧化亚氮(氧化亚氮与氧气流量比为1.5 1,氧流量1.0 L.min-1),静脉泵入氯化琥珀胆碱50~80μg.kg-1.min-1维持肌肉松弛。患者入室10 min时(T0)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作为基础值,分别于气管插管时(T1)、固定支撑喉镜时(T2)、固定支撑喉镜3 min(T3)、固定支撑喉镜5 min(T4)、去除支撑喉镜时(T5)及拔管后3 min(T6)记录上述各项指标。记录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恢复室观察时间。结果3组患者SBP、DBP在T1均低于T0(P<0.05);0.1μg.kg-1.min-1瑞芬太尼组SBP、DBP及HR在T4明显高于T0、T1、T2及T3(P<0.05);0.2μg.kg-1.min-1瑞芬太尼组SBP、DBP及HR在T4明显低于0.1μg.kg-1.min-1瑞芬太尼组和异氟醚组(P<0.05)。异氟醚组SBP、DBP及HR在T2、T3及T4高于T0及T1(P<0.05);异氟醚组SBP、DBP及HR在T2、T3、T4高于0.1μg.kg-1.min-1瑞芬太尼组和0.2μg.kg-1.min-1瑞芬太尼组(P<0.05);0.1μg.kg-1.min-1瑞芬太尼组和0.2μg.kg-1.min-1瑞芬太尼组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在恢复室观察时间均短于异氟醚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及固定支撑喉镜时的心血管反应,患者术后清醒迅速;瑞芬太尼0.2μg.kg-1.min-1的维持量抑制心血管副反应的效果更佳,且不延长清醒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对小儿七氟烷麻醉下自主呼吸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手术的小儿80例,根据使用瑞芬太尼剂量的不同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2组,各40例。低剂量组患儿应用0.03 μg·kg-1·min-1瑞芬太尼维持麻醉,高剂量组应用0.09 μg·kg-1·min-1瑞芬太尼。于喉罩置入后(T0)、静脉负荷量后(T1)、持续输注10min(T2)、持续输注15min(T3)及拔出喉罩时(T4)5个时点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呼气末CO2分压(PCO2)、平均动脉压(MBP)及心率(HR)各指标,同时统计术中缺氧血症的发生。结果:2组患儿的RR及MV均在麻醉T1时点出现显著下降,且低剂量组患儿T2、T3及T4时点的RR及MV均显著高于高剂量组(P<0.01)。2组患儿的PCO2在T1时点显著升高,且低剂量组患儿T2和T3 2个时点的PCO2显著低于高剂量组(P<0.01)。2组患儿各时点VT、HR及MBP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均未发生术中缺氧血症。结论:低剂量瑞芬太尼配合七氟烷在小儿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患儿呼吸系统更为稳定,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平 《安徽医学》2013,34(2):174-176
目的研究雷替曲塞静脉注射后在大鼠血浆和脑组织中的分布。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雷替曲塞2.5 mg.kg-1尾静脉注射后大鼠血浆和脑组织匀浆中的雷替曲塞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比较评价。结果雷替曲塞在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的Tmax均为5 min,而Cmax分别为(12381.79±4515.83)ng.ml-1和(219.48±53.52)ng.ml-1,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50 983.94±2 635.87)ng.min-1.ml-1和(962.25±147.18)ng.min-1.ml-1,血浆中Cmax和AUC显著高于脑组织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雷替曲塞在血浆中t1/2为(142.7±39.1)h。结论雷替曲塞静脉注射后能迅速分布到有关器官和组织,但不易透过血脑屏障。雷替曲塞在体内代谢缓慢,能较长时间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A(ScR-A) 和B(ScR-B,CD36)的影响,为阐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尤其形成早期)提供依据并为防治AS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人类单核细胞株(THP-1)源性巨噬细胞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加3.0 mg•L-1抗 TGF-β1 抗体 (Anti TGF-β1 Ab),对照组加用3.0 mg•L-1 IgG,利用巨噬细胞摄取和Northern blotting法,同步检测对乙酰化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LDL)摄取(结合、摄入和分解)以及ScR-A 和CD36 mRNA表达。结果:实验组125I-Ac-LDL的结合、摄入和分解量分别为(48.67±6.52)、(412.30±12.21)及(896.48±32.74) μg•g-1 protein,与对照组[(8.23±1.24)、(45.69±6.92)及(112.18±20.15) μg•g-1 protein]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125I-Ox-LDL的结合、摄入和分解量分别为(102.32±3.11)、(412.94±15.21)和(788.94±31.16) μg•g-1 protein,与对照组[(78.56±2.81)、(123.94±12.11)及(345.38±27.17) μg•g-1 protein]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ScR-A 和CD36 mRN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强。 实验组与对照组ScR-A mRNA比值为1.7,CD36 mRNA比值为1.12。结论: TGF-β1通过抑制ScR-A和CD36表达干预AS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ScR-A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靶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适宜TCI靶浓度。方法选择10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开颅手术的患者。丙泊酚麻醉诱导,初始血浆靶质量浓度(简称靶浓度)设为5 mg.L-1,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3μg.L-1,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将丙泊酚血浆靶浓度降低并维持在3 mg.L-1,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1,3 min后行气管插管。术中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调节瑞芬太尼靶浓度,将无创血压(MAP)维持在基础值的+10%~-20%范围内。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缝合硬膜时静注氯诺昔康8 mg。记录不同麻醉期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靶浓度,观察麻醉恢复期情况。结果开颅前期(麻醉诱导至切皮)、开颅期(切皮至剪开硬膜)、颅内操作期和关颅期(缝合硬膜至术毕)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2.98±0.39)μg.L-1、(3.44±0.86)μg.L-1(、3.55±1.00)μg.L-1和(3.33±1.08)μg.L-1,95%置信区间上限分别为3.01μg.L-1、3.52μg.L-1、3.63μg.L-1和3.43μg.L-1;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2.83±0.53)μg.L-1、(3.43±0.85)μg.L-1、(3.54±0.99)μg.L-1和(3.31±1.09)μg.L-1,95%置信区间上限分别为2.87μg.L-1、3.50μg.L-1、3.62μg.L-1和3.41μg.L-1。麻醉后呼吸恢复时间为(10±6)min,呼之睁眼时间为(13±8)min,拔管时间为(16±7)min,定向力恢复时间为(21±8)min。结论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诱导迅速,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麻醉恢复快。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靶浓度达到平衡的时间短,数值接近,用血浆靶控能够满足临床需要;当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 mg.L-1时,根据95%置信区间上限,建议在开颅前期、开颅期、颅内操作期和关颅期,将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设为3.0μg.L-1、3.5μg.L-1、3.6μg.L-1和3.4μg.L-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浆游离DNA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30例卵巢恶性肿瘤、2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及20例健康妇女的外周血,以及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1周和1个月的外周血,采用微量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浆DNA,双链DNA高敏试剂盒和荧光仪测定血浆DNA含量。结果: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NA含量[(25.33±17.69)μg•L-1]明显高于正常者[(7.60±3.87) μg•L-1]和良性肿瘤患者[(10.28±4.80)μg•L-1](P<0.001),良性肿瘤患者的血浆DNA水平与正常者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性卵巢瘤Ⅰ~Ⅱ期患者的血浆DNA含量[(15.83±5.30) μg•L-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Ⅲ~Ⅳ期患者的血浆DNA含量[(30.83±20.04) μg•L-1]高于Ⅰ~Ⅱ期(P=0.005);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者的血浆DNA含量[(35.43±21.08)μg•L-1]较无转移者[(16.49±6.44)μg•L-1]明显升高(P=0.006);手术后1周,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DNA含量[(20.88±12.14) μg•L-1]与手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手术后1个月,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DNA含量[(10.30±2.45) μg•L-1] 较手术前明显下降(P<0.001),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高血浆DNA含量组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血浆DNA含量组(P=0.027)。以正常对照者血浆DNA水平的95%可信区间上限15.70 μg•L-1为临界值,其诊断的敏感性为63.30%,特异性为90.00%。结论:血浆DNA水平有可能成为辅助早期诊断卵巢恶性肿瘤、判断肿瘤侵袭转移情况和预测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