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在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冠心病组56例,正常对照组38例。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估颈总动脉弹性参数,包括僵硬度(β)、弹性模量(EP)、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5项生理参数,并对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组颈总动脉β、EP、PWVβ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AC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AI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有助于评价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的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获取健康成人颈总动脉(CCA)诸项弹性指标的正常值,评价各指标对CCA弹性的作用.方法测量142例健康人血压,连接心电图,行右CCA超声检查.M型超声上测量内径及内径差(△D),采用组织多普勒技术(TDI)记录CCA壁运动曲线,并应用MedArchive Viewer及HDI-QLab软件进行时间、速度、加速度、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的测定,从而计算出相关弹性指标.结果男女之间前壁ac、Vmaxpeak、dc以及后壁ac、Vmaxpeak、△D、DC、CC、前壁mean Acrel、后壁mean Acrel差异均有显著性,男性大于女性;≤40岁组和>40岁组相比,前壁的ac、Vmaxpeak、dc和后壁的ac、Vmaxpeak、Tdc、DS、DD、△D、IMT、DC、CC、Wvipeakrel、前-mean Acrel、后-mean Acrel差异均有显著性,除DS、DD、IMT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外,其余各指标均为>40岁组比≤40岁组降低.41~60岁组和≥61岁组相比, 除RR、Tpac、DS、DD、IMT、DC差异存在显著性,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各项弹性相关指标中,年龄因子的负荷系数最大,弹性因子位居其次.结论获得健康成人CCA诸项弹性指标的正常值;男性CCA弹性大于女性;CCA壁弹性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在各项弹性相关指标中,除年龄外,弹性因子最能解释健康成人CCA弹性,并得出了健康成人的弹性公因子,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ET)评价颈总动脉血管弹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ET技术研究69例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与30例正常人的颈总动脉弹性系数β(僵硬系数)、Ep(压力应变弹性系数)、AC(顺应性)、AI(扩大指数)及PWVβ(脉搏波传播速度),并对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 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弹性系数β、Ep较正常组升高,AC值较正常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I及PWVβ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颈总动脉弹性系数β、Ep、AI及PWVβ明显高于正常组及单支组,AC明显低于正常组及单支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T技术测定颈总动脉弹性系数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baPWV)、踝臂指数(ABI)及动脉弹性指数C1、C2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本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的住院患者10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51)和冠脉正常组(n=49),同时测定生化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aPWV、ABI、C1、C2等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动脉弹性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年龄、hs-CRP、baPWV均高于冠脉正常组(P<0.05),而ABI、C1、C2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校正后.仅右baPWV与冠心病相关(OR:1.001,95% CI 1.000-1.002,P=0.047).结论:baPWV升高和冠心病密切相关,baPWV对预测冠心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超声测值之间的差异。方法 :5 2例有明确心绞痛症状但无心肌梗死病史患者 (一般 CHD组 )、 3 5例有心肌梗死病史患者 (MI组 )和 3 5例正常人。用 HP Sonos5 5 0 0彩超仪 +高频探头分别检测他们的颈总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 (IMT)、斑块发生率和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颈总动脉内径 :一般 CHD组 0 .69cm± 0 .0 7cm,MI组 0 .70 cm± 0 .0 8cm,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而正常组为 0 .62 cm± 0 .0 8cm,与前两组差异显著 ;2 .  IMT:一般 CHD组 0 .87mm± 0 .2 3mm,MI组 0 .89mm± 0 .2 6mm,正常组 0 .66mm± 0 .15 mm,统计学处理结果与 1相同 ;3 . 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 :一般 CHD组为 66.70 cm/ s± 18.0 1cm/ s,MI组为 5 8.79cm/ s± 15 .67cm/ s,正常组 75 .4 4 cm/ s± 15 .78cm/ s,三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4 . 血流阻力指数 :MI组 (0 .73± 0 .0 5 ) >一般 CHD组 (0 .71± 0 .0 7) >正常组>(0 .68± 0 .0 4 ) ;5 . 斑块探测率 :一般 CHD组为 5 3 .85 % (2 8/ 5 2 ) ,MI组为 62 .86% (2 2 / 3 5 ) ,正常组为 11.4 3 %(4/ 3 5 ) ;结论 :本研究表明颈总动脉的 IMT、斑块发生率与心肌缺血程度、病程长短以及左室收缩功能有关联。二维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动脉弹性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205例健康人员和19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脉压和脉搏波速度(PWV)检测.结果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脉压、P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脉压与PWV密切相关,脉压与PWV不仅为动脉血管损伤的预测指标,而且可预测动脉功能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对血脂正常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脉压及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8例ISH患者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口服,每次10m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洛伐他汀,20mg/次,每晚1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颈动脉一挠动脉脉博波速度(C-RPWV)及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SBP、PP、C—RPW及CFPWV均有所下降,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较对照组PP、C-RPWV及c-FPWV显著降低(P〈0.01)。结论他汀类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用,有益于控制患者的脉压及脉搏波速度,改善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对血脂正常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脉压及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68例ISH患者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口服,每次10 m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洛伐他汀,20 mg/次,每晚1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颈动脉-挠动脉脉博波速度(C-RPWV)及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SBP、PP、C-RPW及CFPWV均有所下降,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较对照组PP、C-RPWV及C-FPWV显著降低(P<0.01).结论他汀类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用,有益于控制患者的脉压及脉搏波速度,改善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对血脂正常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脉压及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68例ISH患者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口服,每次10 m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洛伐他汀,20 mg/次,每晚1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颈动脉-挠动脉脉博波速度(C-RPWV)及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SBP、PP、C-RPW及CFPWV均有所下降,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较对照组PP、C-RPWV及C-FPWV显著降低(P<0.01).结论他汀类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用,有益于控制患者的脉压及脉搏波速度,改善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慢性肾病(CKD)1期患者颈总动脉弹性.方法 收集47例CKD1期患者及66例正常对照人群,应用 血管回声跟踪(E Tracking)技术检测颈总动脉弹性参数,包括压力应变系数(Ep)、硬化参数(β)、顺应性(AC)、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及增大指数(A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KD 1组β、Ep、AI及PWVβ值较正常对照组升高,AC值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gA肾病β、Ep、AC及PWVβ值较膜性肾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膜性肾病β、AC、PWVβ值较局灶性肾小球硬化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D 1期患者颈总动脉弹性降低,E-Tracking技术能够定量测量颈总动脉弹性功能.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除外冠心病的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计算其Crouse积分,观察3组之间IMT、Crouse积分的差异和相关性;冠脉造影检查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再将以上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采用Gensini评分评判严重程度,观察各组之间Gensini评分的差异,并将IMT、Crouse积分与Gensini评分行相关性分析,得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MI、UA组与对照组IMT值及Crouse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O.05),非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IMT值及Crouse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Crouse积分与Gensini评分具有相关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冠心病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对35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和144例单纯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动态血压参数.两组患者都行冠脉造影术,冠脉病变程度以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结果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重,弥漫性血管病变多见,且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患者(x2=6.03,P=0.019);其中复杂病变患者24h动态收缩压、日间动态收缩压、夜间动态收缩压、24h 动态脉压、日间动态脉压、夜间动态脉压都高于简单病变组(t值分别为2.580、2.045、2.675、2.037、2.601、1.995;P 值分别为0.015、0.037、0.009、0.041、0.017、0.047).结论 与单纯冠心病患者相比,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更重,故应对血压进行良好的控制以减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超声检测和物理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斑块发生率、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和物理性状参数值。方法 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81例冠心病患者和 3 2例相同年龄组正常人的颈总动脉内径、IMT、斑块发生率和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合肱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 ,计算颈总动脉的硬化指数、动脉可扩张度、动脉顺应性、血管壁周向扩张率。结果 冠心病组颈总动脉管径增宽 (0 .0 5 >P >0 .0 1) ,IMT明显增厚 (P <0 .0 1) ,血流速度下降 (0 .0 5 >P >0 .0 1或P <0 .0 1) ,斑块探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60 .49%vs 9.3 8% ) ,动脉硬化指数显著升高 ,动脉可扩展度、顺应性和血管壁周向扩张率明显降低。结论  2D CDUS可清楚显示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表现 ,动脉物理性状参数值能为判断动脉粥样硬化 ,进而诊断冠心病提供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0 7例行冠脉造影确定冠脉病变程度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脉压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极显著相关 (P <0 .0 0 1)。高血压病患者脉压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病患者 (P <0 .0 0 1)。多因素分析 ,脉压、年龄、性别与冠脉造影结果显著相关。脉压和年龄的标准化多元回归系数分别为 0 .192 ,0 .2 2 4。结论 :脉压是血压的波动部分 ,反应了大动脉的弹性 ,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并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瘦素、脂联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应用Gensini评分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①SA组、UA组、AMI组血清瘦素水平逐渐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组、UA组、AMI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MI组、UA组、SA组TG、TC、L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UA组H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随Gensini评分升高而逐渐降低,瘦素、TG、TC、LDL水平随Gensini评分升高而逐渐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TG、TC、LDL水平异常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异常降低,两者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不同类型冠状动脉斑块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患者90例,根据斑块形态,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即Ⅰ型病变(表面光滑)组30例,Ⅱ型病变(表面不规则)组30例和Ⅲ型病变(长段不规则)组30例,另设冠脉造影正常的30例为对照组.采用高频超声探测各组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软斑指数(PI),硬斑PI及总斑PI.[结果]冠心病组CCA-IMT、软斑PI、硬斑PI、总斑PI高于对照组 (P〈0.01);冠心病Ⅱ型病变组软斑PI、总斑PI明显高于Ⅰ型、Ⅲ型病变组(P〈0.01), CCA-IMT、硬斑PI高于Ⅰ、Ⅲ型病变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型病变组与Ⅲ型病变组相比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特别是软斑)的检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RAS)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对行冠状动脉造影的484例患者同时进行肾动脉造影.[结果]在冠心病患者中,RAS的发生率为12.1%(38/314).RAS的发生率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P<0.01).[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尤其多支病变,应根据病情需要行肾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及股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CA)、股动脉(FA)的内—中膜厚度(IMT)对冠心病(CAD)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89例连续冠脉造影(CAG)受检者术前利用高频超声进行CA、FA的IMT检查,并与CAG结果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CAD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CA、FA的IMT增厚以及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多支病变组CA、FA的IMT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斑块发生率与单支病变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A粥样硬化斑块对CAD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对ACD阳性预先值分别为72.3%、79.2%及89.5%;FA粥样硬化斑块对CAD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对CAD阳性预告值分别为83.2%、77.8%及90%;CA、FA两处均有粥样硬化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对CAD阳性预告值分别为84.1%、87.6%及93.1%。结论:CAD患者及具有其它危险因素人群中,进行CA、FA超声检查,可成为研究CAD的间接指标和窗口。  相似文献   

19.
超声评价颈、股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颈动脉(CA)、股动脉(FA)的内一中膜厚度(IMT)对冠心病(CAD)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189例连续冠脉造影(CAG)受检者术前利用高频超声进行CA、FA的IMT检查,并与CAG结果进行相关性研究。 结果 CAD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CA、FA的IMT增厚以及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多支病变组CA、FA的IMT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斑块发生率与单支病变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A粥样硬化斑块对CAD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对CAD阳性预告值分别为72.3%、79.2%及89.5%;FA粥样硬化斑块对CAD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对CAD阳性预告值分别为83.2%、77.8%及90%;CA、FA两处均有粥样硬化斑块对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对CAD阳性预告值分别为84.1%、87.6%及93.1%。 结论 CAD患者及具有其危险因素人群中,进行CA、FA超声检查,可成为研究CAD的间接指标和窗口。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初步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重构效应。方法28例行IVUS检查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8例)和稳定性心绞痛组(对照组,10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斑块面积、血管外弹力膜(EEM)面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RI)等指标,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基质蛋白酶(MMP,包括MMP-2、MMP-9)、CD40配体(CD40L)和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水平。结果ACS组患者的"罪犯"病变斑块面积(P=0.000)、EEM面积(P=0.003)和斑块负荷(P=0.037)均大于对照组,高危斑块发生率(P=0.028)和RI(P=0.015)也升高。正重构多见于ACS组(P=0.040),负重构多见于对照组(P=0.039)。高危斑块组患者的血浆MMP-2(P=0.011)、MMP-9(P=0.001)和CD40L(P=0.034)水平高于非高危斑块组。与负重构组和无重构组比较,正重构组血浆hs-CRP(P=0.190)、MMP-2(P=0.255)、MMP-9(P=0.574)、CD40L(P=0.342)和PAPP-A(P=0.403)水平,以及高危斑块发生率(P=0.566)等均无显著性差异。以RI为因变量、以分组和炎症介质水平等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为RI=0.179-0.131group(group代表分组),其中分组变量的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的表现类型可能是预测冠状动脉重构的独立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