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目的:为带前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周围皮肤的供血情况。结果:前臂内侧皮神经近侧的血供来源于尺侧返动脉混合肌皮支,起始处外径为0.8mm,穿出筋膜前长度为1.1cm;中段主要来自尺动脉近中段和远中段的粗大皮支,起始处外径均为0.7mm,穿出深筋膜前长度均为1.0cm;远侧有尺动脉腕上皮支,起始处外径为0.9mm,穿出深筋膜前长为2.6cm。其神经旁血管网与神经皮(穿)支及神经内血管广泛吻合组成了皮神经血管轴。结论:可设计成带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营养血管为蒂筋膜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
以皮神经及营养血管为蒂臂内侧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带臂内侧以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周围皮肤的供血情况。结果:臂内侧皮神经的血供来自尺侧上副动脉肌间隔皮支、肱动脉肌间隔皮支和尺侧下副动脉肌间隔皮支,起始处外径分别为1.0mm、0.6mm和0.7mm,穿出深筋膜前长为1.5cm、1.1cm和1.2cm。其神经支在神经束间或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筋膜 相似文献
3.
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应用解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为远端蒂足背内侧皮伸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远端皮肤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1侧成人下肢标本f:解削观察足背内侧皮神经分支分布特点,6侧新鲜足标本观测皮神经血供分规律。结果:足背内侧皮神经及其分支恒定的血供来源,近端主要来自胫前动脉末端或足背动脉发m的皮支,外径0.8~1.0mm,内、外侧支远端来自南足底内侧动脉的皮支和第2跖背动脉末端的皮支,皮动脉外径在0.5—0.8mm。皮动脉分支营养神经及神经及浅静脉,在神经和静脉旁分支间形成链式吻合,与筋膜皮肤的血管互相吻合。结论:足背内侧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足背皮瓣可设计两种远端蒂修复足远端创面,(1)以第1跖趾关节内侧近端1.3~1.5cm为旋转轴点。(2)以距第2趾蹼游离缘1.5cm为旋转轴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用简单、可靠、有效的方法修复腋部、肘部及前臂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根据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解剖特点,设计以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顺行及逆行筋膜岛状皮瓣移位修复腑部、肘部及前臂上部皮肢及软组织缺损共12例。结果 3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其中1例坏死,由于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较多,采用同侧的带蒂背阔肌肌皮瓣单极移位修复,另2例通过蒂部拆线减压,皮缘小静脉放血而成活;余9例未出现血管危象顺利成活,全部病例经3-30月的随访,皮瓣柔软、细腻有弹性,外形佳,且恢复一定的感觉。结论 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血运可靠,并含有感觉神经,手术操作简单,用于修复腋、肘部及前臂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为带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周围皮肤的供血情况。结果:臂内侧皮神经的血供为尺侧上副动脉肌间隔皮支、肱动脉肌间隔皮支和尺侧下副动脉肌间隔皮支,起始处外径分别为1.0mm、0.6mm和0.7mm,穿出深筋膜前长为1.5cm、1.1cm和1.2cm。其神经支在神经束间或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所形成的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结论:可设计成带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7.
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为该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使用24侧上肢标本和5具新鲜整尸标本,通过大体解剖、铸型和动脉造影等方法,研究前臂后皮神经及其 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彼此间的吻合规律。结果 前臂后皮神经起自桡神经,至前臂部主要分 为两支,分布于前臂后部桡侧2/3,其营养血管平均为7.2支,其中第一支最粗,并伴行最远,并和其他营养动 脉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吻合。结论 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筋膜皮瓣,可用于修复前臂及手部软组 织缺损。 相似文献
8.
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在修复拇指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趾移植再造拇指ⅢB缺损时鱼际及虎口处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资料完整的7例拇指ⅢB缺损再造术进行回顾:所有病例均为陈旧性损伤,行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后单纯鱼际处缺损2例,鱼际处及虎口皮肤同时缺损5例。采用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鱼际处及虎口处的皮肤缺损,皮瓣切取面积为4cm×8cm~6cm×14cm。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2例因旋转点蒂部缝合过紧造成皮瓣远端1/5部分皮肤坏死,经植皮后愈合。所有病例经3个月~2年的随访,再造拇指成活,鱼际处饱满,无跖骨及屈肌腱外露,虎口无明显挛缩。第1跖骨与第2掌骨夹角大于30°。外形满意,功能好。结论: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是修复拇指ⅢB缺损行游离第二足趾移植时形成的鱼际及虎口处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具有血运可靠,易操作,风险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带足背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为带足背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踝间线以下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周围皮肤的血供情况。结果:足背内侧皮神经的血供主要来自足背动脉的皮动脉,以其近侧端(上支持带下缘)和远侧端(第1跖骨间隙)穿出的皮动脉较为恒定,起始处外径分别为0.8mm和0.6mm,穿出深筋膜前长分别为0.8cm和0.5cm。皮动脉的神经营养支在神经束间或神经旁则相互联通形成纵形(或链式)吻合,而皮动脉的皮支和神经营养支在足背内侧皮神经周围的浅筋膜内也相互沟通形成广泛的网状吻合。结论:可设计带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0.
11.
带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32例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腓肠外侧皮神经在腓骨头平面上方 7.1±2.4cm处起于腓总神经,分布于小腿后外侧上半或上2/3的皮肤.其营养动脉主要为:腓肠外侧皮动脉:起自腘动脉,在腓骨头平面上方5.0±1.5cm处浅出,外径为0.9±0.3mm;肌间隔筋膜皮支:起自胫后动脉和腓动脉,分别在腓骨头平面下方9.2±3.8cm和15.8±3.8cm处浅出,外径为0.7±0.3mm和0.9±0.4mm.该营养动脉除在腓肠外侧皮神经周围或其内呈链式吻合外,还发出筋膜皮支与邻位的皮动脉连接.静脉血可沿伴行静脉或小隐静脉及其属支回流至深静脉.结论 以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成顺行或逆行转位筋膜皮瓣,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2.
带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目的:提供带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在32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周围皮肤的血供情况。结果:腓浅神经(皮下段)近侧的血供为腓浅动脉深支的皮动脉、第1支肌间隔动脉,起始处外径分别为0.8mm、1.1mm;第1支肌间隔动脉穿出深筋膜前长为1.8cm。远侧则为腓动脉穿支之升支、降支的皮支和足背动脉皮支,起始处外径分别为0.9mm、0.7mm和0.8mm,穿出深筋膜前长分别为1.2cm、0.7cm和0.8cm。其神经支在神经干内或旁彼此吻合,构成纵向链式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皮肤、皮下及筋膜血管网沟通。结论:可设计带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3.
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的逆行掌指背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的逆行掌指背筋膜皮瓣提供系统翔实的解剖学依据。方法14只新鲜成人尸体手标本,灌注红色乳胶,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手背和2~5指指背血管的走行、分布、吻合情况及外径。结果手指近、中节每侧各有1~7支间接背侧皮支,2~8支背侧皮支。手指近节中段、近节远段、中节近段或中段每侧较为恒定的存在一支较粗大的指固有动脉背侧皮支,皮支平均外径通常≥0.30mm。掌背动脉终末段和远端掌深弓穿支的指背分支在近节指背与指固有动脉背侧皮支交通。不同节段指固有动脉背侧皮支在指背外侧缘交互吻合,在指背外侧缘形成一条营养血管链。结论以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的逆行掌指背筋膜皮瓣解剖简单、快捷,旋转弧长,利于修复手指中远节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4.
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为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吻合及其与尺、桡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来自:桡侧副动脉皮支2~6支,外径(0.6±0.3) mm;骨间后动脉皮支6~9支,外径(0.7±0.3) mm;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皮支3~5支,外径(0.8±0.2) mm;尺、桡动脉腕背支皮支2~6支,外径(0.6±0.1) mm。尺骨中上段骨膜血管来自骨间后动脉的肌骨膜支6~8支,外径0.3~1.0 mm;骨间后动脉桡侧骨皮支与桡骨中段裸区骨膜血管吻合。上述支发出皮支、筋膜支、骨膜支和神经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干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结论: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其远端蒂复合瓣,旋转轴点在腕关节平面,适宜手背远处的组织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5.
以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膝后区带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膝后区的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详细观测。结果:股后皮神经在窝上角处的横径为1.7±0.6mm,在该区的干长为16.1±2.3cm。营养动脉平均2.3(1~3)条,外径为0.8±0.3mm,分别来源于穿动脉的肌皮支(占49.3%)和动脉的筋膜皮支(占50.7%)。静脉回流有营养动脉的伴行静脉和浅静脉,外径分别为1.1±0.5mm和2.1±1.9mm。结论:该区的神经血管恒定,可制成带感觉的转位筋膜皮瓣,用以修复膝关节附近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