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集新生儿足跟血的有效方法,以提高采血一次成功率、缩短采血时间和提高血标本合格率。方法将200例接受疾病筛查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热水袋热敷足跟后采血,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采血。观察两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及采血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及血标本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采血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热水袋热敷足跟采血,一次采血成功率及血标本合格率高,采血时间短,新生儿损伤少,工作效率高。  相似文献   

2.
闫焕玉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0):897-898
目的总结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的护理管理体会,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采血一次成功率及血标本合格率。方法分析我院新生儿科1 619例活产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结果 2008年—2010年共收取采血标本1 619例,一次性采血标本合格率为98%.结论加强宣传是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保障;做好血标本的正确采集,才能保证筛查的质量,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新生儿疾病的筛查率,提高采血成功率和标本质量,确保筛查准确率。方法:对出生72 h的新生儿应用无菌技术采集足跟末梢血,将血吸于干净标准滤纸上,采集34个直径〉8 mm的血斑,把滤纸血卡送至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通过实验查出危害严重的先天性代谢疾病,并对健康宣教、采血前的准备、足跟血采集技巧、护理注意事项、人员培训、制度规范管理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20032010年共取采血标本20 327例,不合格230例,采血标本合格率为98.8%。结论:认真进行采血前准备,正确进行血标本采集,严格做好各项细节化管理,才能确保疾病筛查质量,减轻新生儿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游泳后斜刺法采集足跟血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影响。方法:将400例接受疾病筛查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0例采用传统方法即按摩足跟后用直刺法采集足跟血,观察组200例采用游泳后斜刺法采集足跟血。观察两组新生儿血标本合格率、一次采血成功率和采血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血标本合格率和一次采血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采血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游泳后斜刺法采集足跟血,可提高血标本合格率及一次采血成功率,缩短采血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新生儿损伤。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临床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效勤 《中原医刊》2007,34(14):53-54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临床环节的质量管理,提高采血率及血卡合格率。方法建立筛查管理小组,针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中临床环节的各个流程每个细节逐一把关,建章立制防漏筛、防纠纷。结果1998年3月至2004年12月,共筛查10019例新生儿,采血率持续上升至99%,血卡合格率在99%以上,其中筛查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患儿7例,筛查出苯丙酮尿症(PKU)患儿1例,均给予了及时治疗和追踪随访,患儿的体格发育、智力发育都达到同龄健康儿童标准。结论在新生儿筛查工作中建章立制,由筛查质量管理小组齐抓共管,严把每一环节质量,有针对性地防漏筛、防纠纷,是提高临床采血质量,保证实验室结果准确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生儿疾病筛查中不同采血部位的效果及血标本的质量;探讨最佳采血部位,提高采血质量;减轻新生儿疼痛。方法:将60例新生儿按单日、双日出生分成两组。观察组采血部位在新生儿手背浅静脉;对照组采血部位在新生儿足跟内侧或外侧缘。结果:观察组采血,一次成功率及标本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啼哭持续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t=4.3337,p〈0.01。结论:应用手背浅静脉采血。可以提高采血的一次性成功率及一次性标本合格率,避免新生儿足底水肿及瘀斑,减轻新生儿疼痛,缩短新生儿啼哭时间。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质量,提高筛查阳性率。方法:对出生72 h至1周内的新生儿,应用无菌技术采集足跟末梢血,将血滴于标准滤纸上,采集2~3个直径>8 mm的血斑,把滤纸干血片送至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通过实验室筛查出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结果:2003~2006年共收取采血标本30 181例,一次性采血标本合格率99.6%。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的正确采集至关重要,必须规范并不断提高采血技术才能保证筛查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蔡晓萍  周华 《当代医学》2009,15(31):119-120
目的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提高标本质量和筛查准确率。方法对出生72h~1周内的新生儿,应用无菌技术采集足跟末梢血,将血滴于标准滤纸上,采集2~3个直径〉8mm的血斑,把滤纸干血片送至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通过实验室筛查出危害严重的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结果2003~2008年共收取采血标本13179例,一次性采血标本合格率99.5%。结论加强宣传,是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保障;血标本的正确采集,才能保证筛查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一次成功采血方法,达到减少新生儿痛苦,提高标本合格率及护士工作效率;方法:对半年内在我院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8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00例,观察组4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足跟采血方法,观察组采用按摩新生儿足部后应用足底定位采血及握紧小腿法;结果:新生儿疾病筛查对照组400例,1次成功采血385例,成功率96.3%;观察组400例,1次成功采血345例,成功率86.3%;结论:新生儿足底定位法比常规新生儿采血法1次性成功率高,标本合格率高、减少了新生儿的痛苦,减少了新生儿家长的精神负担,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足跟两侧定位法与三角形定位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在瑞金市妇幼保健院进行疾病筛查的8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足跟两侧定位法,观察组采用三角形定位法。两组均观察至采血结束后24h。比较两组新生儿采血时间、采血后24h红肿瘀斑消退情况、穿刺时疼痛评分、穿刺一次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及干预后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采血时间短于对照组,穿刺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采血后24h红肿瘀斑消退率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三角形定位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过程中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其能够缩短穿刺时间,减少新生儿足跟红肿瘀斑的发生,有效提高标本合格率、一次穿刺成功率,整体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对一些代谢性疾病在新生儿期进行筛查,以得到及时诊断,治疗,避免发生不可逆转的体格和智能发育障碍.我院自2002年1月以来,开展了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筛查项目为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在筛查工作中,采集血标本是重要环节,为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及标本合格率,我们运用了足跟定位法和不定位法进行采血,观察采血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采用不同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方法对采血一次性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将300例新生儿疾病筛查按不同采血方法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50例为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对照组150例为传统直刺采血法.结果 采用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位置精确,效果好,标本合格率高,采血一次性成功率高.这种采血方法不但减轻了新生儿的痛苦,也提高了笔者所在医院的护理工作效率,家属也很满意.结论 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新生儿的痛苦,保证采血的一次性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新生儿感染风险,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足跟血标本标准采集手法的应用。方法:对2007年12月~2008年8月在我科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新生儿60例,应用标准化手法采集足跟血标本。观察血标本合格率、采血的时间、一针成功率及对新生儿的损伤。结果:60例所采集标本血斑直径为(8.5±1.1)mm;采血所需时间为(32.5±7.6)s;采血一次成功率为100%;新生儿足跟扎针部位红肿发生率为0%。结论:应用标准化采血手法,血标本合格率高、采血时间短、一次成功率高,不需要特殊准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及提高标本质量.方法 选择新生儿出生3天并充分哺乳后进行足跟采血,将血滴于标准滤纸上,采集3个直径>5m m的血斑,把滤纸干血片送到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通过实验室筛查出危害严重的先生性代谢性疾病.结果 2008年-2010年共采集血标本4808例,一次性采血标本合格率99%.结论 正确的采集血标本,是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质量的保证;只有强宣传,才能提高新生儿遗传病筛查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管理模式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总结我院采用不同的(集中化与分散化)管理模式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实践经验,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样标本合格率和听力初筛通过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新生儿疾病筛查门诊集中化管理模式在血样标本合格率和听力初筛通过率方面均高于分散化管理(P<0.05)。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门诊集中化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新生儿筛查血样标本合格率和听力初筛通过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邓建平 《广西医学》2011,33(10):1366-1368
目的分析百色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现状,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存在的问题,提出干预措施,以提高本市新生儿疾病的筛查率。方法新生儿出生72h后,采足跟血液制成血滤纸片,采用时间分辨法检测血促甲状腺素(TSH)筛查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血中苯丙氨酸(PHe)含量筛查苯丙酮尿症(PKU)。结果2006~2010年全市筛查新生儿24672例,筛查率为9.68%(24672/254792);检出先天性CH12例,检出率为0.49‰;未检出苯丙酮尿症病人。结论我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较低,处于区内最低水平,CH检出率与国内基本相同,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及时进行干预,以减少新生儿智能和体格发育损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应用不同定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疾病筛查的新生儿80例,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新生儿采取足跟两侧定位法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观察组新生儿采取三角形定位法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观察两组新生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不良反应及穿刺疼痛程度、采血时间及血标本直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且穿刺疼痛程度更低,采血时间更短,血标本直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疾病筛查过程中,采取三角形定位法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能有效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缓解穿刺疼痛,减少血液标本采集因素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对新生儿采取血标本,用于疾病筛查,并分别观察其对结果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采血时间短,重复穿刺率低,血样合格率高,假阳性率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观察组采血方法所采取血样合格率高.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美秀  李满华 《广东医学》2003,24(7):781-782
目的 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对新生儿采取血标本,用于疾病筛查,并分别观察其对结果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采血时间短,重复穿刺率低,血样合格率高,假阳性率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观察组采血方法所采取血样合格率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11552例临床分析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明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7):764-764,770
目的:调查我院新生儿临床采血情况,促进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更好开展。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8月至2008年9月共11552例每年采血情况。结果:本次调查中共出生活产新生儿15254例,筛查11552例,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3例,苯丙酮尿症(PKU)1例,以上4例均得到及时的治疗,避免了智力障碍的发生。结论:我们在采血过程中不断分析原因,找出好的办法,以使这项工作见成效,筛查率达9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