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评估多沙唑嗪在治疗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膀胱出口梗阻患者时的尿动力学变化以及其与排尿症状的相关性。Gerber GS等筛选了50位有LUTS的患者,应用多沙唑嗪4mg/d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IPSS评分、尿流率和综合的尿动力学参数(Urology 47(6):840—844)。结果,44位患者(88%)完成治疗前后的评估,平均LPSS评分从20.6降为10.5(P〈0.001),平均最大尿流率从11.7mL/s增加到13.2mL/s(P=0.20),最大尿流率时的平均逼尿肌压力从93.6cmH2O降到83.0cmH2O(P=0.15)。平均膀胱顺应容量从266mL增加到304mL(P=0.07)。应用A-G列线图,超过58%的患者在用多沙唑嗪治疗3个月后仍存在梗阻。但是无论有无膀胱出口道梗阻的客观证据,所有的患者最后在排尿症状方面均有相似的改善。大多数患者在完成实验后继续选择多沙唑嗪治疗(41/44,93%)。由此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移行区指数与压力-流率尿动力学检查的关系。方法:选择82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经直肠前列B超及尿动力学压力-流率同步检查,观察前列腺移行区体积及前列腺移行区指数(TZI)、最大尿流率(Qmax)和最大尿流率时膀胱收缩压力(PdetQmax)等指标,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TZI与Qmax及PdetQmax相关系数(r)分别为-0.346和0.261,P<0.05和>0.05。结论:TZI与Qmax呈显著负相关,与PdetQmax关系不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腺体积参数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B00)及其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对BPH患者行自由尿流率检查、压力-流率测定和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测量最大尿流率、Shaefer梗阻级别、AG数、前列腺体积(PV)、移行带体积(TZV)和移行带指数(TZI)。结果共有62例BPH患者入选。PV、TZV、TZI与Qmax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05、-0.173和-0.258。P值均〉0.05。PV、TZV和TZI与Sharer梗阻级别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7、0.315和0.200。P值均〈0.05。PV、TZV和TZI与AG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63、0.277和0.282,P值均〈0.05;当40〈PV≤60ml时。PV与AG数呈正相关(r=0.263,P〈0.05);TZI:0.3是BOO的一个分界点。TZI〉0.3者的AG数明显大于PV≤0.3者(P〈0.05)。结论前列腺体积参数可以预测BPH患者B00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4.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内前列腺突入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突入膀胱内的程度对膀胱出口梗阻及逼尿肌功能的预测与评价。方法以经腹超声证实前列腺突入膀胱内的BPH患者为研究组,无突入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间临床资料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研究组临床资料中,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急性尿潴留及膀胱小梁化的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内前列腺突入程度与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401,0.342,p值分别为0.013,0.0231);在尿动力学结果中,研究组排尿期最大尿流率(Qmax)、逼尿肌不稳定及低顺应性膀胱的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Pdet.max)及梗阻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膀胱内前列腺突入程度与Qmax呈负相关(r=-0.284,p=0.045),与Pdet.max及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呈正相关(r分别为0.252,0.456,p值分别为0.041,0.032)。结论前列腺突入膀胱的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及膀胱功能受损的程度明显高于无突入患者;经B超测定膀胱内前列腺突入的程度,可以预测及评价膀胱出口梗阻的程度和膀胱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膀胱压(Pvas)减去尿道出口压(P0)比最大尿流率(Qmax)比率的测定(Pves—P0/Qmax)对诊断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可靠性。方法:采用WIEST尿动力学仪,53例患者分为逼尿肌低压低尿流率、高压高尿流率、高压低尿流率、高压伴正常尿流率、正常逼尿肌压伴正常尿流率5种不同排尿类型,应用Pves-P0/Qmax测定诊断BOO,同时应用ICS标准方法即Pves减去腹压(Pabd)比最大尿流率(Qmax)的测定(Pves—Pabd/Qmax)诊断B00;用两种方法判别BOO并进行自身对比。结果:18例逼尿肌低压低尿流率以及高压高尿流率患者,应用ICS标准方法Pves-Pabd/Qmax测定不能明确诊断有否BOO,但应用Pves—P0/Qmax测定能明确诊断有否BOO;35例逼尿肌高压伴低尿流率或伴正常尿流率以及正常逼尿肌压伴正常尿流率的患者,应用两种方法诊断有否BOO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应用Pves-P0/Qmax测定诊断BOO对各种排尿类型有普遍的可靠性,特别对逼尿肌低压低尿流率或高压高尿流率病例能明确判定有否BOO。  相似文献   

6.
应用URA连续定量判断膀胱出口梗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讨组间特异性尿道阻力因子(URA)连续定量判断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原理、方法与应用,对20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压力流率测定,使用计算公式或Grifiths列线图计算URA值。结果表明:URA≥2.842kPa(1kPa=10.20cmH2O)者172例(83.9%),诊断为BOO,URA<2.842kPa者33例(16.1%),为非BOO者。32例患者术后URA降低了6.6±0.8kPa,与AG图及Sch¨afer列线图的诊断结果基本相符。URA能够连续定量地直接测量尿道阻力,诊断BOO,判断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液桥试验在诊断膀胱出口梗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液桥试验测定最小尿道开放压在诊断膀胱出口梗阻(BOO)中的作用。方法:对56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根据压力-流率测定结果分为梗阻组和非梗阻组。采用三种方法确定最小尿道开放压:(1)液桥试验直接测定,表示为Pmuo;(2)以尿流开始时的逼尿肌压(Pdet.open)估计;(3)以尿流停止时的逼尿肌压(Pdet.clos)估计。结果:56例患者平均Pdet.open>Pmuo>Pdet.clos,梗阻组Pmuo显著高于非梗阻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muo值与尿道阻力因子(URA)、直线被动尿道阻力关系分级(LinPUR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液桥试验直接测定最小尿道开放压克服了尿流延迟和盆底活动的影响,在诊断BOO方面有一定价值,可以作为压力-流率测定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直线PURR对膀胱出口梗阻的定量诊断及分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定量诊断膀胱出口梗阻,并对其梗阻程度进行分度,对1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压力-流率测定,应用被动尿道阻力关系(PURR)及Schfer列线图对梗阻进行分度,比较治疗前后结果以评价疗效。结果表明0~VI度患者的百分比分别为6.7%、9.2%、10.0%、12.5%、12.5%、15.8%及33.3%,并将梗阻类型分为压迫型与狭窄型,分别占89.3%(100/112)与10.7%(12/112)。着重对其方法、原理及临床意义进行了介绍与讨论  相似文献   

9.
压力-流率测定与BPH术后症状改善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搪塞术前测定压力-流率是否能预测前列腺增生症(BPH)前列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对有完整压力-流率测定资料的52名BPH患者术前及术后5 ̄11个月的有列腺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根据压力-流率测定值将患者分为重度梗阻、中度梗阻、可疑或无梗阻3个组,各组手术满意率分别为89.5%、81.8%和54.5%。结论:压力-流率测定诊断存在膀胱出口梗阻(BOO)者手术治疗可以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α1受体亚型与大鼠膀胱出口梗阻(BOO)所致逦尿肌不稳定(DI)的关系。方法:利用雄激素诱导前列腺肥大建立雄性SD大鼠膀胱出口梗阻模型,梗阻6周后行允盈性膀胱测压、离体逼尿肌条收缩实验及Western Blotting蛋白印迹实验。结果:BOO动物模型梗阻6周后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率为90%,DI组与对照组相比.排尿压力升高.(69.30±9.90)vs(49.60±8.36)cmH2O(P〈0.05)。剩残余尿量增加(0.29±0.07)vs(0,10±0.05)ml(P〈0.05)。膀胱容量增加(0.59±0.07)vs(0.23±0.05)ml(P〈0.05)。肌条收缩力升高(O.89±0.07)vs(0.43±0.05)g(P〈0.05)。α1D受体蛋白表达程度高于对照组,α1A受体表达程度未发生变化。结论:肾上腺素α1D受体主要参与到大鼠膀胱出口梗阻后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发展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